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

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即光机电一体转化氧气报警器,包括智能测氧模块、灯光预警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其中智能测氧模块为挂墙设备,其分布式设于建筑内部各个区域墙面上的可视位置,根据20.9%的氧气含氧量划分多区间警示或报警;信息处理模块与智能测氧模块以及灯光预警模块无线通信连接,实时收集智能测氧模块得到的氧气测试值,并指令特定区域灯光预警模块进行灯光预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分布式设置的多个智能测氧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灯光预警模块的耦合解决了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快速氧气报警,并能起到快速指示疏散人员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631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克故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211740.X

  • 发明设计人 瞿伟希;

    申请日2021-02-25

  • 分类号G08B21/18(20060101);G08B21/24(20060101);G08B3/10(20060101);G08B5/36(20060101);G08B7/06(20060101);G01N33/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25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陈天宝

  • 地址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路500号204-131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6: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气预警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

背景技术

市中人员聚集的场合和举办大型活动越来越多,包括体育赛事、音乐节、艺术展等,还有火车站、游乐场等公共场所,这些区域人口密集,而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火灾的事件或空气污染事件时常发生,此类事件发生时,造成建筑内部的局部空间缺氧,当室内公共场所为严重缺氧时,场所内人员易产生严重的各种症状,例如冒冷汗、头痛。咳嗽,严重的会休克,许多小孩、老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容易在剧集空间中窒息,造成生命危险,短时间内就会因缺氧而出现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等不良反应,长时间停留会发生昏迷情况,时间一长就会危及生命。发生死亡事故,将悔恨莫及。目前此种场合下以为人员聚集导致无法实现紧急救援。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实现人员聚集空间的紧急报警/预警,保证人员的紧急有序疏散。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通过分布式设置的多个智能测氧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灯光预警模块的耦合解决了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快速氧气报警,并能起到快速指示疏散人员的效果。

本发明中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即一种光机电一体转化氧气报警器,根据20.9%的氧气含氧量划分多区间警示或报警,具体包括多个智能测氧模块、灯光预警模块、信息处理模块,其中具体地:

智能测氧模块,其为挂墙设备,分布式设于建筑内部各个区域墙面上的可视位置,能够进行声音报警;

灯光预警模块,设于建筑内部的任意区域或与智能测氧模块连接;

信息处理模块,与智能测氧模块以及灯光预警模块无线通信连接,实时收集各个智能测氧模块得到的氧气测试值,并指令特定区域灯光预警模块进行灯光预警。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测氧模块包括吸入组件、氧气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和第一微处理器;

所述吸入组件吸入建筑内部特定区域的空气;

所述氧气传感器的测试端置于吸入组件中;

所述氧气传感器依次与模数转换器、第一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测氧模块还包括声音报警器,所述声音报警器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测氧模块还包括第一无线信号收发器,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收发器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测氧模块顶部设有固定组件,通过固定组件将智能测氧模块固定于特定区域的墙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与智能测氧模块连接的连杆,所述连杆上连接有固定板和夹具,所述固定板设有螺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入组件包括气流通道和进气泵,所述氧气传感器的测试端置于所述气流通道中,所述进气泵将气流通道外部的空气吸入气流通道中,以供氧气传感器实时获取测试值。

进一步地,所述气流通道的进气口为广口结构,所述气流通道的排气口为窄口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信息处理模块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无线信号收发器和存储器。

进一步地,所述灯光预警模块为条带型的二极管阵列或条带型的显示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本技术方案通过分布式设置的多个智能测氧模块、信息处理模块、灯光预警模块的耦合解决了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快速氧气报警,并能起到快速指示疏散人员的效果。

2、本技术方案中固定组件中的夹具和固定板的配合能将智能测氧模块固定于建筑内部的特定区域,实施便利,并通过氧传感器实现室内氧气的实时含量测试,微处理器将含量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以此实现氧气的报警的功能,实现及时对室内人员进行提醒。

3、本技术方案中的信息处理模块对各个区域同一时间的氧气值进行储存,并通过第二微处理器进行分析与比较,当低于预设的阈值时,第二微处理器根据预设的室内地图分析出最佳的人员疏散路径,并指令灯光预警模块进行对应的灯光显示,指示出预警/警告信息,并显示出疏散提示,实现了人员聚集空间的紧急报警/预警,保证了人员的紧急有序疏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方案中车内氧气测试及预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方案中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智能测氧模块,2、信息处理模块,3、灯光预警模块,11、侧氧传感器,12、气流通道,13、进气泵,14、进气口,15、排气口,16、声音报警器,17、模数转换器,18、第一微处理器,19、第一无线信号收发器,4、固定组件,41、固定板,42、夹具,43、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用于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氧气报警器,包括多个智能测氧模块1、灯光预警模块3、信息处理模块2,参见图1。通过分布式设置的智能测氧模块1、信息处理模块2、灯光预警模块3的耦合解决了公共场所人员聚集空间的快速氧气报警,并能起到快速指示疏散人员的效果。

智能测氧模块1分布式设于建筑内部各个区域墙面上的可视位置,能够进行声音报警。

智能测氧模块1包括吸入组件、氧气传感器11、模数转换器17和第一微处理器18,参见图2。吸入组件吸入建筑内部特定区域的空气,氧气传感器11的测试端置于吸入组件中,氧气传感器11依次与模数转换器17、第一微处理器18电连接。吸入组件包括气流通道12和进气泵13,所述氧气传感器11的测试端置于所述气流通道12中,所述进气泵13将气流通道12外部的空气吸入气流通道12中,以供氧气传感器11实时获取测试值。气流通道12的进气口为广口结构,所述气流通道12的排气口15为窄口结构。

智能测氧模块1还包括声音报警器16,所述声音报警器16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8电连接。固定组件4中的夹具42和固定板41的配合能将智能测氧模块1固定于建筑内部的特定区域,实施便利,并通过氧传感器实现室内氧气的实时含量测试,微处理器将含量值与阈值进行比较,以此实现氧气的报警的功能,实现及时对室内人员进行提醒。

智能测氧模块1还包括第一无线信号收发器19,所述第一无线信号收发器19与所述第一微处理器18电连接,第一无线信号收发器19与第二无线信号收发器无线通信连接。

智能测氧模块1顶部设有固定组件4,通过固定组件4将智能测氧模块1固定于特定区域的墙壁上。固定组件4包括与智能测氧模块1连接的连杆43,所述连杆43上连接有固定板41和夹具42,所述固定板41设有螺孔,可以根据建筑墙壁的结构进行最适合的安装方式。

灯光预警模块3设于建筑内部的任意区域或与智能测氧模块1连接,灯光预警模块3为条带型的二极管阵列或条带型的显示屏。

信息处理模块2与智能测氧模块1以及灯光预警模块3无线通信连接,实时收集智能测氧模块1得到的氧气测试值,并指令特定区域灯光预警模块3进行灯光预警。信息处理模块2包括第二微处理器、第二无线信号收发器和存储器。信息处理模块2对各个区域同一时间的氧气值进行储存,并通过第二微处理器进行分析与比较,当低于预设的阈值时,第二微处理器根据预设的室内地图分析出最佳的人员疏散路径,并指令灯光预警模块3进行对应的灯光显示,指示出预警/警告信息,并显示出疏散提示,实现了人员聚集空间的紧急报警/预警,保证了人员的紧急有序疏散。

具体使用时,智能测氧模块1对公共场所人员提供空气正常20.9%氧气含氧量的报警,如少于20.9%的含量氧气,灯光预警模块3会有黄色警报和红色警报提示,提示公共场所对所在环境的空气质量进行改进。

本氧气报警器的氧气报警区间是20.9%绿色显示是正常优质空气值,是适合人群聚集吸氧的健康状态;2)≦20.9%-19.9%为劣质空气,黄色警示人群聚集的危险信号,空气环境处于亚健康状况,人员呼吸不适现象。3)≦19.9%-18.9%为橙色显示提示,该环境处于对聚集人员严重缺氧状况有头晕等不良症状出现。4)≦18.9%-16.9%为红色显示,警示该环境十分严重的缺氧,易产生场所内人员的严重的各种症状,为冒冷汗、头痛。咳嗽,严重的会休克,此时灯光预警模块3根据信息处理模块2的规划结果显示出最佳疏散路径。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发明。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的揭示,不脱离本发明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