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鱼窟及具有其的鱼窟环境系统

一种鱼窟及具有其的鱼窟环境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鱼窟,包括横置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封闭前后两端筒口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部设有进口;筒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和至少一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不重合。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鱼窟环境系统,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上述的鱼窟以及连接管道,后端盖上设有通孔,各鱼窟的通孔通过连接管道连通。本发明的鱼窟可设置在河道两岸底部,供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栖息。当遇河道洪水时可供鱼类躲避,避免被洪水冲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2580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075298.2

  • 发明设计人 李和康;

    申请日2021-01-20

  • 分类号A01K63/00(20170101);

  • 代理机构33409 宁波市甬远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徐亚芬

  • 地址 315600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跃龙街道东海路17弄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6: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河道生态整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河道鱼类栖身装置。

背景技术

乡村城市河流是孕育人类文明的重要环境,是乡村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近年来随着对乡村城市河流进行防洪、防污改造,对河槽和河堤采用水泥浆砌石施工工艺。大量使用水泥浆砌石虽然满足了防洪治污的要求,但水泥浆砌石的牢固与光滑,使各种水生生物及微生物失去了栖身之地。当发生河流洪水时,鱼蟹等水生生物容易被大水流冲走无法生存,造成严重的生态灾难,河流生态系统平衡及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河流整治过程时应当设置供鱼类栖身的庇护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供鱼类栖身的鱼窟及具有其的鱼窟环境系统。

本发明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提出一种鱼窟,包括横置的筒体,所述筒体上设有用于封闭前后两端筒口的前端盖和后端盖,所述前端盖上部设有进口;筒体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和至少一个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不重合。

本发明的鱼窟可设置在河道两岸底部,供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栖息。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之处在于,鱼类等水生生物可通过进口进入筒体内腔,当遇河道洪水时筒体可供鱼类躲避,避免被洪水冲走。当河道水位降低时筒体下部可暂时蓄水给鱼类避难。通过设置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上的不重合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可防止恶意捕捉者用手或工具直接伸入筒体内,使水生生物在鱼窟内安全存活。本发明的鱼窟不仅可用于新建的河道改造工程上,也可直接用于现有水泥浆砌石河道上来改善生态。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前端的上部设有自筒体筒壁向前延伸的凸檐,所述凸檐的上端高于进口的上端,凸檐的下端高于进口的下端。凸檐的设置用于阻拦垃圾淤泥被水冲入进口。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与前端盖平行,所述第一缺口位于第一隔板水平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缺口位于第二隔板远离第一缺口的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筒体的截面呈圆形,由两块截面呈半圆形的上弧形板和下弧形板连接而成。鱼窟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这样的分体式设置便于生产和装配施工。

作为优选,所述下弧形板近上弧形板的端面上设有滑槽,所述上弧形板近下弧形板的端面上设有与滑槽配合的滑块。这样设置使装配施工时更加省力省时。

作为优选,所述下弧形板与前端盖、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和后端盖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弧形板与凸檐为一体式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凸檐水平方向上一端的向前凸出的距离大于另一端的向前凸出的距离,并通过弧面过渡。这样设置后在放置在河道路内后减小因凸檐对水流造成的影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鱼窟环境系统,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上述的鱼窟以及连接管道,后端盖上设有通孔,各鱼窟的通孔通过连接管道连通。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将多个鱼窟连通形成一个环境系统,便于水生生物在鱼窟逃跑躲避天敌,也适合小龙虾、鳝鱼等穴居生物。可以根据河道情况设置适当内径的连接管道,如在有设置拦水坝的河道内,连接管道可方便洄游鱼类游回上游产卵。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管道包括若干根连接管和若干个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一端开口连接在鱼窟的通孔上,相邻两个鱼窟上的三通管之间通过连接管连接。

作为优选,每间隔若干个鱼窟设置一个窨井,所述窨井通过连接管道与相邻的两个鱼窟连通。窨井的底部低于河槽,窨井的设置可存储大型鱼类和鱼类中转之处。

附图说明

图1为鱼窟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鱼窟实施例一的爆炸图。

图3为图2中上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下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鱼窟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鱼窟实施例二的另一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7为鱼窟环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鱼窟环境系统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鱼窟环境系统安装在河道内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筒体,1a、上弧形板,1b、下弧形板,11、前端盖,110、进口,12、后端盖,121、通孔,13、第一隔板,131、第一缺口,14、第二隔板,141、第二缺口,15、凸檐,17、滑块,2、连接管,3、三通管,4、窨井,5、河槽,6、河岸,7、水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鱼窟,包括横置的筒体1,筒体1为圆筒。筒体1上设有用于封闭前后两端筒口的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前端盖11和后端盖12形状为圆形。前端盖11上部设有进口110,筒体1下部就形成蓄水腔。筒体1内设有至少一个第一隔板13和至少一个第二隔板14,第一隔板13上设有第一缺口131,第二隔板14上设有第二缺口141,第一缺口131与第二缺口141不重合。

筒体1前端的上部设有自筒体1筒壁向前延伸的凸檐15,凸檐15用于阻拦垃圾淤泥被水冲入进口。凸檐15的上端高于进口110的上端,凸檐15的下端高于进口110的下端。

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与前端盖11平行,第一缺口131位于第一隔板13水平方向的一端,第二缺口141位于第二隔板14远离第一缺口131的一端。如图4所示的第一缺口131位于第一隔板13的左端,第二缺口141位于第二隔板14的右端。第一缺口131和第二缺口141为劣弧弓形,而设置了第一缺口131后的第一隔板13和设置了第二缺口141后的第二隔板14呈优弧弓形,。

筒体1由两块截面呈半圆形的上弧形板1a和下弧形板1b连接而成。下弧形板1b近上弧形板1a的端面上设有滑槽16,上弧形板1a近下弧形板1b的端面上设有与滑槽16配合的滑块17。下弧形板1b与前端盖11、第一隔板13、第二隔板14和后端盖12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上弧形板1a与凸檐15为一体式结构。

鱼窟整体采用混凝土浇筑,这样的分体式设置便于生产时脱模并且使装配施工时更加省力省时。

本发明的鱼窟可设置在河道两岸底部,供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栖息。鱼类等水生生物可通过进口110进入筒体1内腔,当遇河道洪水时筒体1可供鱼类躲避,避免被洪水冲走。当河道水位降低时筒体1下部可暂时蓄水给鱼类避难。通过设置第一隔板13和第二隔板14上不重合的第一缺口131和第二缺口141可防止恶意捕捉者用手或工具直接伸入筒体内,使水生生物在鱼窟内安全存活。

实施例二

如图5和图6所示,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凸檐15水平方向上一端的向前凸出的距离大于另一端的向前凸出的距离,并通过弧面过渡。如图6中凸檐15左端的向前凸出的距离大于右端的向前凸出的距离,水流冲击时凸檐15向前凸出距离较长的一端用于遮挡垃圾和淤泥,并且该流线型设计减小因凸檐对水流造成的影响。

实施例三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鱼窟环境系统,包括若干个平行排列的前述的鱼窟以及连接管道。鱼窟沿河道水流方向依次平行排列,后端盖12的下部设有通孔121,各鱼窟的通孔121通过连接管道连通。

连接管道包括若干根连接管2和若干个三通管3,三通管3的一端开口连接在鱼窟的通孔121上,相邻两个鱼窟上的三通管3之间通过连接管2连接。

连接管道也可以是一条较长的连接管2和若干个导管,连接管2的管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若干个连接孔21,通孔121与连接孔21之间通过导管相连。

每间隔若干个鱼窟设置一个窨井4,窨井4通过连接管道与相邻的两个鱼窟连通。窨井4底部的平面低于河槽平面,窨井的设置可存储大型鱼类和鱼类中转之处。

这样将多个鱼窟连通在一起形成一个环境系统,便于水生生物在鱼窟逃跑躲避天敌,也适合小龙虾、鳝鱼等穴居生物。该环境系统安装在具有拦水坝的河道后,还可利于洄游鱼类游回上游产卵。鱼窟环境系统端部的一个鱼窟所连通的连接管道出口与拦水坝水面相通或低于拦水坝位置,使鱼虾蟹动物可自由出入。

本发明的鱼窟及具有其的鱼窟环境系统不仅可用于新建的河道改造工程上,也可直接用于已建成的水泥浆砌石河道上,来改善水生态环境系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