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状态报告方法

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状态报告方法

摘要

终端装置(200)具有:无线通信部(210),其接收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接收缓冲器(231),其能够保持由所述无线通信部(210)接收到的数据;以及发送控制部(222),其能够根据所述接收缓冲器(231)的状态进行控制,以将表示所述数据的接收状态的通信状态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装置(10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4070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880098698.1

  • 申请日2018-10-15

  • 分类号H04W28/14(20060101);H04W16/32(20060101);H04W24/10(20060101);H04W72/0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27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朱丽娟;崔成哲

  •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川崎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3:4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及通信状态报告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网络中,移动终端(智能手机、功能电话)的业务量占据网络的大部分资源。另外,移动终端使用的业务量今后也有扩大的倾向。

另一方面,要求配合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联网)服务(例如,交通系统、智能仪表、装置等的监视系统)的展开,应对具有多样的要求条件的服务。因此,在第五代移动通信(5G或者NR(New Radio))的通信标准中,除了4G(第四代移动体通信)的标准技术(例如,非专利专利文献1~11)以外,还要求实现进一步的高数据速率化、大容量化、低延迟化的技术。另外,关于第五代通信标准,通过3GPP的工作组会(例如,TSG-RAN WG1、TSG-RANWG2等)进行了技术研究。(非专利文献12~39)。

如上所述,为了应对多种多样的服务,在5G中,设想了支持被分类为e 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强移动宽带)、大规模MTC(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机器类型通信)以及URLLC(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的较多的用例。

另外,在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标准中,一般作为将无线通信的功能分割为一系列的层(layer)的协议栈(也称为分层型协议)来规定规格。例如,规定了物理层作为第一层,规定了数据链路层作为第二层,规定了网络层作为第三层。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等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第二层被分割为多个子层,包括MAC(Medium AccessControl:媒体接入控制)层、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PDCP(Packet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此外,在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第一层由PHY(Physical)层构成,第三层由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层构成(RRC层只有控制面(control plane))。需要说明的是,关于MAC层、RLC层、PDCP层,如上所述是第二层的子层,因此也可以将它们称为MAC子层、RLC子层、PDCP子层。

然而,在4G以及5G的无线通信系统中,有时进行终端装置与主基站以及副基站这2个基站装置同时连接并进行通信的2元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在进行DC的情况下,在主基站的PDCP层中,将分组分配给主基站以及副基站,按照各个基站装置的MAC层中的调度来发送所分配的分组。这样,由于从2个基站装置发送分组,因此有时在接收分组的终端装置中设置与各个基站装置对应的存储区域。即,有时在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中设置主基站用的缓冲区域和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研究了这些缓冲区域的尺寸动态地变更的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3GPP TS 36.133V15.3.0(2018-06)

非专利文献2:3GPP TS 36.21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3:3GPP TS 36.212V15.2.1(2018-07)

非专利文献4:3GPP TS 36.21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5:3GPP TS 36.30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6:3GPP TS 36.321V15.2.0(2018-07)

非专利文献7:3GPP TS 36.322V15.0(2018-07)

非专利文献8:3GPP TS 36.323V15.0.0(2018-07)

非专利文献9:3GPP TS 36.331V15.2.2(2018-06)

非专利文献10:3GPP TS 36.41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1:3GPP TS 36.423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2:3GPP TS 36.425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13:3GPP TS 37.34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14:3GPP TS 38.201V15.0.0(2017-12)

非专利文献15:3GPP TS 38.202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6:3GPP TS 38.21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7:3GPP TS 38.212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8:3GPP TS 38.21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19:3GPP TS 38.214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0:3GPP TS 38.215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1:3GPP TS 38.30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22:3GPP TS 38.32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3:3GPP TS 38.322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4:3GPP TS 38.323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5:3GPP TS 38.331V15.2.1(2018-06)

非专利文献26:3GPP TS 38.401V15.2.0(2018-06)

非专利文献27:3GPP TS 38.41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28:3GPP TS 38.413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29:3GPP TS 38.420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0:3GPP TS 38.423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1:3GPP TS 38.470V15.0(2018-06)

非专利文献32:3GPP TS 38.473V15.2.1(2018-07)

非专利文献33:3GPP TR38.801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4:3GPP TR38.802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5:3GPP TR38.803 V14.2.0(2017-09)

非专利文献36:3GPP TR38.804 V14.0.0(2017-03)

非专利文献37:3GPP TR38.900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8:3GPP TR38.912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39:3GPP TR38.913 V15.0.0(2018-06)

非专利文献40:Qualcomm Incorporated,"Flow control using highestsequence number acceptable by the receiver",3GPP TSG-RAN WG2#101,R2-1803622,26Feb.ary-2March 2018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根据缓冲区域的尺寸,存在产生溢出而使吞吐量降低的问题。例如,考虑在DC中将主基站用的缓冲区域设定得比较大,将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设定得比较小的情况。此时,若主基站与终端装置之间的无线线路变得不正常,则向副基站分配较多的分组而发送给终端装置。因此,在终端装置中,设定得比较小的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溢出,频繁地发生分组的重发而使吞吐量降低。

这样的问题不限于在DC中可能发生,若发生接收缓冲器的溢出,则会引起吞吐量的降低。

公开的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的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状态报告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申请所公开的接收装置在一个方式中,所述接收装置具有:接收部,其接收从发送装置发送的数据;接收缓冲器,其能够保持由所述接收部接收的数据;以及控制部,其能够根据所述接收缓冲器的状态而进行控制,以向所述发送装置发送表示所述数据的接收状态的通信状态信息。

[发明效果]

根据本申请所公开的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状态报告方法的一个方式,起到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通信状态报告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接收缓冲器信息的格式的具体例的图。

图5是表示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2元连接时的基站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图7是表示接收缓冲器的结构的具体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申请所公开的接收装置、发送装置、无线通信系统以及通信状态报告方法的实施方式。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基站装置100的结构的框图。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100具有有线接口部(以下简称为“有线I/F部”)110、处理器120、存储器130以及无线通信部140。

有线I/F部110具有与其他基站装置以及核心网连接的接口,在与其他基站装置以及核心网之间收发数据。

处理器120例如具备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或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or:数字信号处理器)等,统一控制基站装置100的整体。具体而言,处理器120具有应用处理部121、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处理部122、RLC(Radio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处理部123以及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处理部124。

应用处理部121执行各种应用的处理。例如,应用处理部121生成通过从基站装置100朝向后述的终端装置的下行线路传输的发送数据。

PDCP处理部122执行PDCP层的处理。例如,PDCP处理部122对由应用处理部121生成的发送数据的分组(PDCP-SDU)附加PDCP层的头部(header),生成PDCP-PDU。

RLC处理部123执行比PDCP层更下位的RLC层的处理。例如,RLC处理部123将由PDCP处理部122生成的PDCP-PDU作为RLC-SDU,对该RLC-SDU附加RLC层的头部,生成RLC-PDU。在RLC处理部123执行的RLC层的处理中例如包含分组的重发控制等。

MAC处理部124执行比PDCP层以及RLC层更下位的MAC层的处理。例如,MAC处理部124将由RLC处理部123生成的RLC-PDU作为MAC-SDU,对该MAC-SDU附加MAC层的头部,生成MAC-PDU。在MAC处理部124执行的MAC层的处理中,例如包含分组的调度、优先控制等。在MAC处理部124执行的优先控制中,例如执行控制逻辑信道的优先级的LCP(Logical ChannelPrioritization:逻辑信道优先级)。具体而言,对所请求的Qo 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相同的逻辑信道进行集中而生成LCG(Logical Channel Group:逻辑信道组),按照每个LCG实施优先控制。

另外,在MAC处理部124执行的调度中,控制向后述的终端装置发送的分组的发送频度。此时,MAC处理部124参照从终端装置接收的接收缓冲器信息,根据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的空闲状况来控制分组的发送频度。即,例如在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溢出的情况下,MAC处理部124暂时停止向终端装置的分组发送,或者降低发送频度。

存储器130例如具备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或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处理器120执行处理所使用的信息。

无线通信部140对由处理器120生成的发送数据实施例如D/A(Digital/Analog:数字/模拟)变换以及上变频(up convert)等无线发送处理,经由天线进行无线发送。另外,无线通信部140对经由天线无线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例如下变频(down convert)和A/D(Analog/Digital:模拟/数字)变换等无线接收处理,输出到处理器120。

图2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终端装置200的结构的框图。图2所示的终端装置200具有无线通信部210、处理器220以及存储器230。

无线通信部210对经由天线无线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例如下变频和A/D变换等无线接收处理,输出到处理器220。另外,无线通信部210对由处理器220生成的发送数据实施例如D/A变换以及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经由天线进行无线发送。从无线通信部210发送的发送数据例如包含向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接收缓冲器信息等。

处理器220例如具备CPU、FPGA或者DSP等,统一控制终端装置200的整体。具体而言,处理器220具有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以及发送控制部222。

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根据在接收缓冲器中滞留的数据量来生成接收缓冲器信息。例如,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判定是否满足应该向基站装置100报告与终端装置200的接收缓冲器相关的信息的报告条件,在满足报告条件的情况下,生成与接收缓冲器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报告条件例如是预先决定的规定的报告周期到来、或滞留于接收缓冲器中的数据量达到规定的阈值以上等。在满足这些报告条件的情况下,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也可以生成相对于表示接收缓冲器能够保持的最大数据量的最大尺寸,相对地表示在接收缓冲器中实际保持的数据量的缓冲器尺寸的接收缓冲器信息。

发送控制部222使由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生成的接收缓冲器信息从无线通信部210向基站装置100发送。

存储器230例如具备RAM或ROM等,存储处理器220为了执行处理而使用的信息。在存储器230的存储区域中设置有接收缓冲器231和发送缓冲器232。

接收缓冲器231暂时保持从基站装置100接收到的数据。当由接收缓冲器231保持的数据例如被实施了基于应用程序的接收处理时,从接收缓冲器231删除。

发送缓冲器232暂时保持要向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当由发送缓冲器232保持的数据被发送到了基站装置100时,从发送缓冲器232中删除。

接着,对实施方式1中的基站装置100以及终端装置200的动作说明。基站装置100从无线通信部140向终端装置200发送数据。终端装置200通过无线通信部210接收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并在接收缓冲器231中保持数据。

然后,终端装置200的控制部220根据存储在接收缓冲器231中的数据量进行控制,以从无线通信部210发送表示数据的接收状态的缓冲器信息(通信状态信息)。

终端装置200的无线通信部210根据控制部220的控制,将缓冲器信息发送给基站装置100。

基站装置100的无线通信部140接收缓冲器信息,基站100的处理器12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缓冲器信息而调整从无线通信部140发送的数据的调度。

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1,终端装置根据接收缓冲器的状态,向基站装置发送与接收缓冲器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而且,基站装置能够根据接收缓冲器信息来调整调度。因此,在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溢出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向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发送频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的溢出,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说明向基站装置100发送与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231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的情况,但也可以向终端装置发送与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在该情况下,如果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溢出,则接收到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信息的终端装置暂时停止对基站装置的数据发送,或者降低数据的发送频度。由此,能够防止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的溢出,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说明了如下例子:终端装置200根据接收缓冲器231中保持的数据量,向基站装置100发送与接收缓冲器231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基站装置100能够根据接收到的缓冲器信息进行调度的调整。在实施方式2中,示出通信状态报告方法的具体的一例。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基站装置100以及终端装置200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使用图3所示的流程图说明终端装置200进行的通信状态报告方法。

在基站装置100与终端装置200的通信开始时,例如通过RRC(无线资源控制(RadioResource Control))信令,进行关于从终端装置200向基站装置100的与接收缓冲器231相关的报告的设定(步骤S101)。这里,例如设定报告条件,或者设定是用绝对值还是用相对值来报告接收缓冲器231中保持的数据量等。

在进行了与缓冲器报告相关的设定之后,从基站装置100发送的数据被无线通信部210接收,暂时保持于接收缓冲器231。在接收缓冲器231中保持的数据在进行了接收处理后从接收缓冲器231删除。

在此期间,通过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判定是否满足与接收缓冲器231相关的报告条件(步骤S102)。即,在报告条件例如是滞留于接收缓冲器231中的数据量达到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通过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监视滞留于接收缓冲器231中的数据量。并且,在滞留于接收缓冲器231中的数据量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由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判定为满足报告条件的情况下(步骤S102:是),生成接收缓冲器信息(步骤S103)。

在此说明用相对值来报告保持在接收缓冲器231中的数据量的情况下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在该情况下,接收缓冲器信息相对于表示接收缓冲器231能够保持的最大数据量的最大尺寸,相对地表示示出实际保持在接收缓冲器231中的数据量的缓冲器尺寸。即,接收缓冲器信息是表示接收缓冲器231的占有率的信息。并且,例如如图4的上图所示,在接收缓冲器信息中,与LCG的识别信息关联地包含有缓冲器尺寸相对于最大尺寸的比例,其中所述LCG是与保持于接收缓冲器231中的数据对应的逻辑信道的组。

另外,在接收缓冲器231中保持多个LCG的数据的情况下,例如如图4的下图所示,接收缓冲器信息中包含各LCG的识别信息(LCG

上述的接收缓冲器信息是表示根据接收缓冲器231的状态而决定的基站装置100与终端装置200的通信状态的信息,因此也可以说是通信状态信息。通过用这样的相对值来表示在接收缓冲器231中滞留的数据量,能够正确地判断接收缓冲器231是否溢出。即,通过上述的接收缓冲器信息,能够正确地判断接收缓冲器231溢出的危险性。

当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221生成了接收缓冲器信息时,由发送控制部222执行接收缓冲器信息的发送。即,通过从发送控制部222向无线通信部210进行指示,从而从无线通信部210向基站装置100发送接收缓冲器信息(步骤S104)。

接收接收缓冲器信息的基站装置100根据接收缓冲器信息而调整调度。即,基站装置100的MAC处理部124在根据接收缓冲器信息判明了终端装置200的接收缓冲器231溢出的情况下,使向终端装置200发送的数据的发送频度降低。由此,能够防止接收缓冲器231的溢出,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终端装置在满足报告条件的情况下,向基站装置发送与接收缓冲器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然后,基站装置根据接收缓冲器信息而调整调度。因此,在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溢出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向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发送频度。其结果是,能够防止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的溢出,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说明了向基站装置100发送与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231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的情况,但也可以向终端装置发送与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在该情况下,如果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溢出,则接收到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信息的终端装置暂时停止对基站装置的数据发送,或者降低数据的发送频度。由此,能够防止基站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的溢出,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3中说明终端装置200进行2元连接(DC)的情况。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基于实施方式2说明2元连接的例子,但也可以使用实施方式1的方法。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关于基站装置100以及终端装置200的结构,省略与实施方式1、2相同的部分的说明。

图5是表示终端装置200进行2元连接的情况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一例的图。在图5中,终端装置200与主基站100a和副基站100b进行了2元连接。主基站100a以及副基站100b分别发送以终端装置200为目的地的数据。

图6是表示主基站100a以及副基站100b的结构的框图。在图6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标号,并省略其说明。

如图6所示,主基站100a具有与图1所示的基站装置100相同的结构。但是,在图6中,省略了有线I/F部110以及存储器130的图示。此外,PDCP处理部122对以终端装置200为目的地的分组赋予序列号,将各分组分配给本基站的RLC处理部123以及副基站100b。

副基站100b具有处理器125以及无线通信部145,处理器125具有RLC处理部126以及MAC处理部127。

RLC处理部126对从主基站100a的PDCP处理部122分配的分组执行RLC层的处理。例如,RLC处理部126将从主基站100a的PDCP处理部122分配的PDCP-PDU作为RLC-SDU,对该RLC-SDU附加RLC层的头部,生成RLC-PDU。在RLC处理部126执行的RLC层的处理中例如包含分组的重发控制等。

MAC处理部127执行比PDCP层以及RLC层更下位的MAC层的处理。例如,MAC处理部127将由RLC处理部126生成的RLC-PDU作为MAC-SDU,对该MAC-SDU附加MAC层的头部,生成MAC-PDU。在MAC处理部127执行的MAC层的处理中例如包含分组的调度、优先控制等。

无线通信部145对由处理器125生成的发送数据实施例如D/A变换以及上变频等无线发送处理,经由天线进行无线发送。另外,无线通信部145对经由天线无线接收到的接收数据实施例如下变频和A/D变换等无线接收处理,输出到处理器125。

另一方面,终端装置200具有分别与主基站100a以及副基站100b对应的缓冲器。即,例如如图7所示,在终端装置200的接收缓冲器231中设置有主基站用的缓冲区域和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这些缓冲区域的边界也可以动态地变更。因此,例如在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的溢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终端装置200向主基站100a发送与主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向副基站100b发送与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即,将缓冲器尺寸相对于主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的最大尺寸的比例报告给主基站100a,将缓冲器尺寸相对于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的最大尺寸的比例报告给副基站100b。接收到该报告,各基站装置的MAC处理部124、127调整针对终端装置200的调度。其结果,能够防止主基站用的缓冲区域以及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的溢出,能够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如上所述,在实施方式3中,在DC的情况下,终端装置也根据接收缓冲器的数据量,向主基站100a发送与主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向副基站100b发送与副基站用的缓冲区域相关的接收缓冲器信息。各基站装置能够根据从终端装置接收到的接收缓冲器信息来调整调度。因此,在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溢出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向终端装置发送的数据的发送频度。其结果,能够防止终端装置的接收缓冲器的溢出,抑制吞吐量的降低。

标号说明

110 有线I/F部

120、125、220 处理器

121 应用处理部

122 PDCP处理部

123、126 RLC处理部

124、127 MAC处理部

130、230 存储器

140、145、210 无线通信部

221 接收缓冲器信息生成部

222 发送控制部

231 接收缓冲器

232 发送缓冲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