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及其供电装置

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及其供电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及其供电装置,属于石墨化炉领域,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包括:道轨,呈环形结构;石墨化炉本体,沿所述道轨可移动设置;工位,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工位沿所述道轨分布,以使石墨化炉本体依次通过;沿所述道轨依次设有通电升温工位、第一降温冷却工位、第二降温冷却工位、出炉工位、整修工位、装炉工位、以及待通电工位。本发明的石墨化炉本体沿道轨可移动设置,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石墨化炉本体,因此可以减少母线的使用,母线使用量仅为现有设计的15%,在减少有色金属用量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线路损耗,沿道轨设有多个工位,这样可以同时在各个工位完成固定的作业项目,非常有利于标准化作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157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魏开军;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76780.5

  • 发明设计人 魏开军;

    申请日2021-02-09

  • 分类号F27D11/10(20060101);F27D17/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66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罗楠

  • 地址 456550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兴林路清华苑小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2:0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墨化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上述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供电装置。

背景技术

石墨化炉是用于石墨粉料提纯的高温处理装置,使用温度高达3000℃,具有温度均匀性好,设备运行故障率低的特点;且带有在线测温及控温系统,可实时监控炉内的温度,并进行自动的调节。

目前炭素、负极提纯用石墨化炉均使用固定式炉体,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固定式炉体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母线长(线路损耗大)、不能在固定区域完成不同的作业工序、整个车间都需要满足大吨位吸料天车的承载需求等问题,且装、出炉作业的吊装都需要经过正在通电升温的炉上方,有一定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石墨化炉本体可以沿道轨可移动设置,这样在供电时,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石墨化炉本体,因此可以减少母线的使用;沿道轨设有多个工位,这样可以同时在各个工位完成固定的作业项目,非常有利于标准化作业;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供电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包括:

道轨,呈环形结构;

石墨化炉本体,沿所述道轨可移动设置;

工位,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工位沿所述道轨分布,以使石墨化炉本体依次通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道轨上滑配连接有窑车,所述石墨化炉本体固定在所述窑车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道轨依次设有通电升温工位、第一降温冷却工位、第二降温冷却工位、出炉工位、整修工位、装炉工位、以及待通电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道轨由平行设置的第一轨道、第二轨道、以及设置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组成;

所述第一轨道处设有所述第一降温冷却工位、第二降温冷却工位、以及出炉工位,所述第二轨道处设有所述整修工位、装炉工位、以及待通电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轨道上可移动设有摆渡车,所述摆渡车上设有可供所述窑车移动的凸轨,以将石墨化炉本体从出炉工位输送至整修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四轨道处设有所述通电升温工位,所述第四轨道上可移动设有送电窑车,以将石墨化炉本体从待通电工位输送至通电升温工位。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供电装置,包括变压器、以及上述的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所述变压器设置在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通电升温工位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化炉本体的正极导电电极与变压器的正极通过夹紧组件夹紧或通过压紧机构压紧,所述石墨化炉本体的负极导电电极与变压器的负极通过夹紧组件夹紧或通过压紧机构压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化炉本体的正极导电电极和负极导电电极均设有多个,所述夹紧组件/压紧组件与正极导电电极/负极导电电极一一对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化炉本体的正极导电电极和负极导电电极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正极导电电极通过铜板或铜软连接,并形成至少一个正极连接点,所述正极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正极连接;多个所述负极导电电极通过铜板或铜软连接,并形成至少一个负极连接点,所述负极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负极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

1、本发明的石墨化炉本体沿道轨可移动设置,这样在供电时,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石墨化炉本体,因此可以减少母线的使用,母线使用量仅为现有设计的15%,在减少有色金属用量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线路损耗;沿道轨设有多个工位,这样可以同时在各个工位完成固定的作业项目,非常有利于标准化作业。

2、本发明在通电升温工位对石墨化炉本体进行通电,即在固定位置对石墨化炉本体通电升温,减少了现有通往每台石墨化炉本体的管道,有利于进行石墨化炉本体通电过程中的测温等管理工作。

3、本发明在各个工位完成固定作业项目,可以杜绝现有设计存在的喷炉对装出炉工人的人身伤害,且固定位置送电有利于烟尘收集。

4、本发明设有第一降温冷却工位和第二降温冷却工位,可以在该工位对石墨化炉本体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便于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摆渡车的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产品使用状态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另需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只是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知名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实施例1

为了解决现有固定式石墨化炉存在的缺陷,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石墨化炉本体、道轨1以及工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道轨1用于供石墨化炉本体沿其移动,具体的,本实施例在道轨1上滑配连接有窑车,所述石墨化炉本体固定在窑车上,以实现石墨化炉本体的移动,但是石墨化炉本体可移动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直接将石墨化炉本体与所述道轨1滑配连接,即在石墨化炉本体的底端设置滑块或滑轮,滑块或滑轮再与道轨1滑配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道轨1由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1-2、第三轨道1-3以及第四轨道1-4组成。

所述第一轨道1-1和第二轨道1-2平行设置,所述第三轨道1-3设置在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1-2的左端,所述第四轨道1-4设置在第一轨道1-1、第二轨道1-2的右端。

具体的,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轨道1-3和第四轨道1-4均竖直设置,以使组成的道轨1成环形结构,所述第三轨道1-3上可移动设置有摆渡车101,用于将石墨化炉本体从后述的出炉工位2-4输送至后述的整修工位2-5,所述第四轨道1-4上可移动设置有送电窑车102,用于将石墨化炉本体从后述的待通电工位2-7输送至后述的通电升温工位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三轨道1-3设有多条凸轨103,如图2所示,所述摆渡车101的底端设有多个滑轮104,所述滑轮104滑配连接在所述凸轨103上,且滑轮104与凸轨103一一对应,从而实现摆渡车101在第三轨道1-3上的移动,第四轨道1-4和送电窑车102的结构同理。

但是摆渡车101可移动设置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在第三轨道1-3上设置滑槽,在摆渡车101的底端设置滑块,通过滑块与滑槽的滑配连接,实现摆渡车101的可移动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工位设有多个,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通电升温工位2-1、第一降温冷却工位2-2、第二降温冷却工位2-3、出炉工位2-4、整修工位2-5、装炉工位2-6、以及待通电工位2-7,多个所述工位沿道轨1分布。

具体的,所述第一轨道1-1处设有所述第一降温冷却工位2-2、第二降温冷却工位2-3、以及出炉工位2-4,所述第二轨道1-2处设有所述整修工位2-5、装炉工位2-6、以及待通电工位2-7,所述第四轨道1-4处设有所述通电升温工位2-1。

本实施例的石墨化炉本体在通电升温工位2-1通电后开始工作,待工作结束后,依次进入到第一降温冷却工位2-2、第二降温冷却工位2-3进行冷却,之后进入到出炉工位2-4进行出料;出料后的石墨化炉本体通过摆渡车101进入到整修工位2-5整修,之后进入装炉工位2-6进行装料,并进入到待通电工位2-7等待供电,如此循环。

本实施例的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可以减少母线的使用,母线使用量仅为现有设计的15%,在减少有色金属用量的同时,极大的减少了线路损耗;沿道轨1设有多个工位,这样可以同时在各个工位完成固定的作业项目,非常有利于标准化作业。

实施例2

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供电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变压器3、以及实施例1中的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所述变压器3设置在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通电升温工位2-1处,变压器3为整流变压器,型号为ZHSFPT-25000/110,其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

所述石墨化炉本体设有正极导电电极和负极导电电极,所述石墨化炉本体的正极导电与变压器3的正极对应,所述石墨化炉本体的负极导电电极与变压器3的负极对应。

在本实施例中,正极导电电极与变压器3的正极通过夹紧组件夹紧,负极导电电极与变压器3的负极通过夹紧组件夹紧,从而实现石墨化炉本体与变压器3的连接,进而通过变压器向石墨化炉本体供电,夹紧组件的结构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制。

导电电极与变压器3的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正极导电电极也可通过压紧机构与变压器3的正极压紧,负极导电电极也可通过压紧机构与变压器3的负极压紧,压紧机构的结构类似于申请人的在先专利(202120071884.5)中的压紧机构,只是本申请将该压紧机构用于与导电电极的连接中。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石墨化炉本体的正极导电电极和负极导电电极均设有三个,此时夹紧组件的与导电电极一一对应,即正极导电电极处设有三组夹紧组件,负极导电电极处同样设有三组夹紧组件。

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送电窑车102将待通电工位2-7的石墨化炉本体输送至通电升温工位2-1处,然后将石墨化炉本体的正极导电电极与变压器3的正极连接,负极导电电极与变压器的负极连接,从而实现对石墨化炉本体的供电。

本发明的供电装置在通电升温工位2-1对石墨化炉本体进行通电,即在固定位置对石墨化炉本体通电升温,减少了现有通往每台石墨化炉本体的管道,有利于进行石墨化炉本体通电过程中的测温等管理工作。

实施例3

移动式石墨化炉系统的供电装置,与实施例2不同的是,本实施例将三个正极导电电极通过铜板或铜软连接,并形成一个正极连接点,再将正极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正极连接;将三个所述负极导电电极通过铜板或铜软连接,并形成一个负极连接点,再将负极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负极连接,可以减少夹紧组件或压紧机构的设置。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