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生物制药用原材料离心萃取设备

一种生物制药用原材料离心萃取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离心萃取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生物制药用原材料离心萃取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设置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与外壳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和外壳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本发明通过设置分液机构、离心机构、U形柱、连接块、金属连接环、导向管、锁死机构和防滑橡胶垫,其中,金属连接环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锁死机构上下移动时,通过金属连接环使离心机构上下移动,进而使用者可通过改变锁死机构的位置,使进液盒与导流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该离心萃取设备的离心时长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914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州市点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74932.2

  • 发明设计人 张丽蓉;

    申请日2021-04-08

  • 分类号B01D1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4585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李晓林

  • 地址 510665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路346号之一912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1:00:24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制药用原材料离心萃取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离心萃取机,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重相和轻相经过混合后形成的混合液进入转鼓,在转鼓带动下,混合液与转鼓同步高速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密度较大的重相在向上流动过程中逐步远离转鼓中心而靠向鼓壁;密度较小的轻相逐步远离鼓壁靠向中心。最终两相液体分别通过各自通道被甩入收集腔,两相再从各自收集腔流出,从而完成两相分离过程。

目前,在生物制药过程中,通常使用离心萃取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处理,但现有离心萃取设备,由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距离为固定的,进而使离心萃取设备的离心时长为固定的,从而使使用者无法根据萃取需要,改变离心萃取设备的离心时长,进而导致离心萃取设备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目前,在生物制药过程中,通常使用离心萃取设备对原材料进行处理,但现有离心萃取设备,由于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距离为固定的,进而使离心萃取设备的离心时长为固定的,从而使使用者无法根据萃取需要,改变离心萃取设备的离心时长,进而导致离心萃取设备使用起来较为不便,而提出的一种生物制药用原材料离心萃取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制药用原材料离心萃取设备,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所述外壳的内壁贴合设置有空心筒,所述空心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与外壳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和外壳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与盖板的内壁接触,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空心筒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和盖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分液机构,所述分液机构的表面与凹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分液机构的内壁与驱动机构的表面接触,所述外壳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驱动机构的表面、分液机构的表面和外壳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离心机构,所述离心机构的内壁和第二通孔的内壁均固定连通有螺旋伸缩管,所述外壳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柱,所述U形柱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上表面与离心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离心机构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连接环,所述外壳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内壁与金属连接环的表面接触,所述金属连接环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死机构,所述锁死机构的内壁与外壳的表面接触,所述外壳的正面粘接有防滑橡胶垫,所述防滑橡胶垫的正南与锁死机构的背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盖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远离驱动机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弹簧锁扣,所述弹簧锁扣的表面与外壳的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与离心机构的内壁接触,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块,所述密封块的表面与分液机构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分液机构包括导流块,所述导流块的上表面与盖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导流块的内壁与密封块的表面接触,所述导流块的表面与离心机构的内壁接触,所述导流块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导流腔和第二导流腔,所述第二导流腔位于第一导流腔的上方,所述导流块的左侧固定连通有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与第二导流腔相互连通,所述导流块的右侧固定连通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与第一导流腔相互连通,所述第一管体的表面和第二管体的表面均与第一通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管体的表面和第二管体的表面均与凹槽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离心机构包括空心柱,所述空心柱的内壁与转轴的表面接触,所述空心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液板,所述挡液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挡液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鼓,所述转鼓的内壁与导流块的表面接触,所述转鼓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盒,所述进液盒的内壁与螺旋伸缩管的表面固定连通,所述进液盒的表面和金属连接环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椭圆板,所述椭圆板的表面与外壳的内壁接触,所述椭圆板的底部与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内螺纹块,所述内螺纹块的左右两侧和金属连接环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滑环,所述滑环的内壁与外壳的表面接触,所述内螺纹块的内壁螺纹连接有锁死螺钉,所述锁死螺钉的背面与防滑橡胶垫的正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转轴为六棱柱,所述转轴的中心与外壳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

优选的,所述导流块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表面与转鼓的内壁接触。

优选的,所述金属连接环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金属连接环以离心机构为中心呈对称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设置分液机构、离心机构、U形柱、连接块、金属连接环、导向管、锁死机构和防滑橡胶垫,其中,金属连接环具有一定的柔性,当锁死机构上下移动时,通过金属连接环使离心机构上下移动,进而使用者可通过改变锁死机构的位置,使进液盒与导流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从而使该离心萃取设备的离心时长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2)本发明通过弹簧锁扣和挂钩的配合,将盖板固定在外壳上,并且,弹簧锁扣与挂钩之间分离起来较为方便,进而在固定机构的作用下,使盖板与外壳之间拆装较为方便,从而便于使用者将盖板从外壳上拆卸下来,并对分液机构和离心机构进行清洗。

(3)本发明通过U形柱和连接块的配合,使椭圆板仅能在外壳内上下移动,进而当转鼓转动时,椭圆板不会因惯性而对金属连接环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从而防止因惯性较大而导致金属连接环发生开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结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发明图1中B-B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外壳的左视图;

图6为本发明外壳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分液机构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离心机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发明锁死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支撑腿;3、空心筒;4、盖板;5、固定机构;51、固定块;52、挂钩;53、弹簧锁扣;6、驱动机构;61、安装板;62、驱动电机;63、转轴;64、密封块;7、凹槽;8、第一通孔;9、分液机构;91、导流块;92、第一导流腔;93、第二导流腔;94、第一管体;95、第二管体;10、第二通孔;11、离心机构;111、空心柱;112、挡液板;113、连接柱;114、转鼓;115、轴承;116、进液盒;117、椭圆板;12、螺旋伸缩管;13、U形柱;14、连接块;15、金属连接环;16、第三通孔;17、导向管;18、锁死机构;181、内螺纹块;182、滑环;183、锁死螺钉;19、防滑橡胶垫;20、环形槽;21、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图9,一种生物制药用原材料离心萃取设备,包括外壳1,外壳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腿2,外壳1的内壁贴合设置有空心筒3,空心筒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盖板4,盖板4的底部与外壳1的上表面接触,盖板4的上表面和外壳1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5,盖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机构6,驱动机构6的表面与盖板4的内壁接触,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凹槽7,空心筒3对凹槽7起到密封作用,空心筒3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一通孔8,第一通孔8的内壁和盖板4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分液机构9,分液机构9的表面与凹槽7的内壁接触,分液机构9的内壁与驱动机构6的表面接触,外壳1的底部开设有第二通孔10,驱动机构6的表面、分液机构9的表面和外壳1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离心机构11,离心机构11的内壁和第二通孔10的内壁均固定连通有螺旋伸缩管12,螺旋伸缩管12具有的一定的伸缩性,进而使离心机构11能在外壳1内上下移动,外壳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U形柱13,U形柱1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的上表面与离心机构11的底部固定连接,离心机构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金属连接环15,金属连接环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金属连接环15以离心机构11为中心呈对称分布,外壳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第三通孔16,第三通孔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向管17,导向管17的内壁与金属连接环15的表面接触,金属连接环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锁死机构18,锁死机构18的内壁与外壳1的表面接触,外壳1的正面粘接有防滑橡胶垫19,防滑橡胶垫19的正南与锁死机构18的背面接触。

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块51,固定块51的底部与盖板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固定块51远离驱动机构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挂钩52,挂钩52的内壁贴合设置有弹簧锁扣53,弹簧锁扣53的表面与外壳1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弹簧锁扣53和挂钩52的配合,将盖板4固定在外壳1上,并且,弹簧锁扣53与挂钩52之间分离起来较为方便,进而在固定机构5的作用下,使盖板4与外壳1之间拆装较为方便,从而便于使用者将盖板4从外壳1上拆卸下来,并对分液机构9和离心机构11进行清洗。

驱动机构6包括安装板61,安装板61的底部通过螺栓与盖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安装板6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62,驱动电机62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转轴63,转轴63为六棱柱,转轴63的中心与外壳1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转轴63的表面与离心机构11的内壁接触,转轴6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密封块64,密封块64的表面与分液机构9的内壁接触。

分液机构9包括导流块91,导流块91的上表面与盖板4的底部固定连接,导流块91的内壁与密封块64的表面接触,密封块64对转轴63与导流块91之间间隙起到密封作用,导流块91的表面与离心机构11的内壁接触,导流块9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导流腔92和第二导流腔93,第二导流腔93位于第一导流腔92的上方,导流块91的左侧固定连通有第一管体94,第一管体94与第二导流腔93相互连通,第二导流腔93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一管体94排出,导流块91的右侧固定连通有第二管体95,第二管体95与第一导流腔92相互连通,第一导流腔92内的液体可通过第二管体95排出,第一管体94的表面和第二管体95的表面均与第一通孔8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一管体94的表面和第二管体95的表面均与凹槽7的内壁接触。

离心机构11包括空心柱111,空心柱111的内壁与转轴63的表面接触,由于转轴63为六棱柱,进而通过转轴63和空心柱111的配合,使转鼓114能跟随转轴63一起转动,空心柱11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液板112,挡液板11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13,连接柱113远离挡液板1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鼓114,挡液板112对转鼓114内向上流通的液体起到分流的作用,转鼓114的内壁与导流块91的表面接触,导流块91的表面开设有环形槽20,环形槽20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21,密封圈21的表面与转鼓114的内壁接触,密封圈21对转鼓114与导流块91之间间隙起到密封作用,转鼓11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轴承115,轴承11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进液盒116,进液盒116的内壁与螺旋伸缩管12的表面固定连通,进液盒116的表面和金属连接环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椭圆板117,椭圆板117的表面与外壳1的内壁接触,椭圆板117的前后两侧与外壳1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进而使椭圆板117能在外壳1内顺畅的上下移动,椭圆板117的底部与连接块1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通过U形柱13和连接块14的配合,使椭圆板117仅能在外壳1内上下移动,进而当转鼓114转动时,椭圆板117不会因惯性而对金属连接环15施加一定的作用力,从而防止因惯性较大而导致金属连接环15发生开裂。

锁死机构18包括内螺纹块181,内螺纹块181的左右两侧和金属连接环15的表面均固定连接有滑环182,滑环182的内壁与外壳1的表面接触,通过滑环182使内螺纹块181仅能上下移动,内螺纹块181的内壁螺纹连接有锁死螺钉183,锁死螺钉183的背面与防滑橡胶垫19的正面接触。

本发明中,使用者使用该装置时,先根据萃取需要将锁死机构18移动至指定位置,并使锁死螺钉183与防滑橡胶垫19紧密接触,此时,通过锁死螺钉183和防滑橡胶垫19的配合,使锁死机构18固定在指定位置,并通过锁死机构18和金属连接环15的配合,使进液盒116与导流块91之间距离达到指定值,当使用者需要原材料进行离心萃取时,先通过螺旋伸缩管12使原材料进入转鼓114内,然后,打开驱动电机62,通过转轴63和空心柱111的配合,使转鼓114转动,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使不同密度的液体发生分离,其中,密度较大的液体在向上流动过程中逐步远离转鼓114中心而靠向转鼓114壁,密封较小的液体逐步远离转鼓114壁并靠向转鼓114中心,然后,密度较大的液体流至第二导流腔93内,并通过第一管体94排出,密封较小的液体流至第一导流腔92内,并通过第二管体95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