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本申请通过将拓扑模型中的仿真元件分成目标仿真元件和非目标仿真元件,并基于分类情况,将与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目标消息流按照前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进行封装处理,得到包含完整数据内容的前景消息报文,同时将与目标仿真元件不关联的非目标消息流按照背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进行封装处理,得到数据内容为空的背景消息报文,由于前景消息报文带有真实的数据内容,需要实施相应的数据处理,而背景消息报文因不包含数据内容而不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从而降低了仿真测试的运算量,并提高了智能变电站仿真的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8006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工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386123.3

  • 发明设计人 何瑞文;龙隆;林逸禹;高鹤庭;

    申请日2021-04-12

  • 分类号G06F30/20(20200101);H02J13/00(20060101);H04L12/24(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杨小红

  • 地址 510060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东风东路729号大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8: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智能变电站工程项目往往包含2-3个电压等级、几十个间隔、上百台设备、近千条信息流路径。为了研究变电站的运行特性,可以依据实际智能变电站连接,利用仿真工具搭建符合IEC 61850协议的仿真案例,通过延时、抖动、丢包率、吞吐量、负载率、带宽利用率等统计量分析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特性。

要想实现智能变电站所有智能电子设备(IED)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仿真项目中的IED仿真元件必须按照IEC61850协议进行报文封装和解析。但是由于全站设备众多,信息流繁杂,保护算法的计算量大,当建立一个智能变电站仿真项目时,尤其是进行异常运行仿真时,需要的运行时间极其长,可能以天为计量单位,严重影响分析进度,从而导致现有的智能变电站仿真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智能变电站仿真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包括:

根据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结合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从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包含的仿真元件中,确定出目标元件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仿真元件与非目标仿真元件;

根据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消息流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目标消息流,其中所述目标消息流为与所述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消息流;

根据前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流封装为前景消息报文,以及根据背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非目标消息流封装为背景消息报文,其中所述背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不包含仿真数据,所述前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包含仿真数据;

根据所述前景消息报文与所述背景消息报文,结合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以获取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目标元件配置信息的配置过程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并基于所述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故障测试仿真元件;

根据所述故障测试仿真元件,生成所述目标元件配置信息,所述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中的目标仿真元件与所述故障测试仿真元件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仿真元件具体包括:过程层元件、网络层元件、间隔层元件以及站控层元件。

优选地,所述过程层元件具体包括:电子式互感器元件、合并单元元件以及智能终端元件;

所述网络层元件具体包括:间隔层-站控层交换机元件以及过程层-间隔层交换机元件;

所述间隔层元件具体包括:测控单元元件、故障录波元件以及保护单元元件;

所述站控层元件具体包括:服务器元件和主机元件。

优选地,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构建过程具体为:

基于预设的仿真元件库,对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进行空间布置;

按照电压等级,对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中的所述过程层元件、间隔层元件、站控层元件进行封装,得到整体集成模型;

按照线路间隔、母联/分段间隔、母线间隔、主变间隔对所述过程层元件和/或所述间隔层元件进一步封装,形成单间隔模型;

将所述单间隔模型与所述整体集成模型进行封装,得到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

优选地,还包括:

根据所述前景消息报文以及所述目标仿真元件的测试结果,生成测试结果报告文件,以根据所述测试结果报告文件展示所述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优选地,所述测试结果报告文件包括:由保护单元元件获得的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以及由智能终端元件获得的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

所述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具体包括:保护单元元件编号、故障电气量数据组编号、触发的保护算法类型、保护动作时刻、保护单元元件在第一时刻检测到的故障电气量数据具体值以及保护单元元件发送跳闸GOOSE报文的事件记录,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保护单元元件触发保护动作的时刻;

所述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具体包括:所述智能终端元件接收跳闸GOOSE报文的事件记录、触发断路器跳闸的事件记录以及智能终端元件发送变位GOOSE报文的事件记录。

优选地,还包括:

根据所述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和所述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对所述前景消息报文中的仿真数据进行优化更新,以便基于更新后的前景消息报文对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装置,包括:

仿真元件分类模块,用于根据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结合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从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包含的仿真元件中,确定出目标元件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仿真元件与非目标仿真元件;

目标消息流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消息流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目标消息流,其中所述目标消息流为与所述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消息流;

消息报文封装模块,用于根据前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流封装为前景消息报文,以及根据背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非目标消息流封装为背景消息报文,其中所述背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不包含仿真数据,所述前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包含仿真数据;

仿真测试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前景消息报文与所述背景消息报文,结合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以获取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其中,所述程序代码与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及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相对应;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程序代码。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保存有与本申请第一方面提及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相对应的程序代码。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包括:根据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结合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从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包含的仿真元件中,确定出目标元件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仿真元件与非目标仿真元件;根据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消息流配置信息,确定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目标消息流,其中所述目标消息流为与所述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消息流;根据前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所述目标消息流封装为前景消息报文,以及根据背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非目标消息流封装为背景消息报文,其中所述背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不包含仿真数据,所述前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包含仿真数据;根据所述前景消息报文与所述背景消息报文,结合所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以获取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本申请通过将拓扑模型中的仿真元件分成目标仿真元件和非目标仿真元件,并基于分类情况,将与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目标消息流按照前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进行封装处理,得到包含完整仿真数据的前景消息报文,同时将与目标仿真元件不关联的非目标消息流按照背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进行封装处理,得到无仿真数据的背景消息报文,由于前景消息报文带有真实的数据内容,需要实施相应的数据处理,而背景消息报文因没有真实的数据内容不需要进行数据处理,从而降低了仿真测试的运算量,并提高了智能变电站仿真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的第一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的第二个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测试结果报告文件在OPNET专用输出界面的输出的效果示意图;

图5为测试结果报告文件以文档形式输出的效果示意图;

图6为220kV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三层两网逻辑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用于解决现有的智能变电站仿真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使得本申请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包括:

步骤101、根据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结合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从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包含的仿真元件中,确定出目标元件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仿真元件与非目标仿真元件。

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申请提供的方法,首先,根据预先构建好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结合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中包含的目标仿真元件信息,从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包含的仿真元件中,确定出与目标元件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仿真元件,并将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除目标仿真元件以外的仿真元件视为非目标仿真元件。

步骤102、根据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消息流配置信息,确定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目标消息流,其中目标消息流为与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消息流。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一步骤得出的目标仿真元件,从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消息流配置信息中确定与该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消息流,即本实施例提及的目标消息流。可以理解的是当确定出目标消息流的同时,相对的,与目标仿真元件无关联的非目标消息流也可以得到确定。

步骤103、根据前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目标消息流封装为前景消息报文,以及根据背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非目标消息流封装为背景消息报文,其中,背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不包含仿真数据,前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包含仿真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上一步骤得出的目标消息流和非目标消息流,按照预置的两种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分别将目标消息流封装为前景消息报文以及将非目标消息流封装为背景消息报文,其中,前景消息报文涉及真实数据内容的处理,以便还原更真实的元件运行方式,而背景消息报文不涉及数据内容的处理,仅描述信息的流动。

步骤104、根据前景消息报文与背景消息报文,结合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以获取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最后根据前景消息报文与背景消息报文,对该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进行仿真测试,获取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将模型消息流分为前景消息报文和背景消息报文的方式,可以实现提升通信网络的仿真速度,原先储存大量与所研究问题不相关的数据内容的空间被释放出来,而且这些间隔也不会运行保护算法,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进一步降低CPU的使用。

对于非目标仿真元件,在仿真过程中不采集,不统计一系列对于电力系统动作性能无关的仿真结果。仅保留信息的流动过程,并采集和统计报文的吞吐量、延时等能反映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通信网络性能的参数和指标。

对于目标仿真元件,在仿真过程中,读取真实数据,按照该目标仿真元件的原本功能,将数据内容封装至报文并发送出去,或是在接收到含真实数据内容的报文时进行相应的数据处理,处理完成后,等待下一个报文的发送时刻或下一个报文到达时刻。

通过本实施例对目标仿真元件和非目标仿真元件的分类处理,可以实现提升通信网络的仿真速度,原先储存大量与所研究问题不相关的数据内容的空间被释放出来,而且这些间隔也不会运行保护算法,不会采集和计算无关的数据信息,大大减少了计算量,进一步降低CPU的使用。例如已知某220kV D2-1型变电站的线路1发生单相接地短路故障,如模拟全站的携带真实数据的信息流的传播与处理,则仿真运行时间需要5小时左右,而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在同样的计算机配置下,只模拟线路1间隔的真实数据流的传播与处理,其他间隔的信息流作为背景流量而不含内容,则仿真时间只花费约1分钟,速度提升了300倍左右,大大提升了仿真性能,这对于有几十个间隔的变电站工程项目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

以上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面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在上面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第二个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中提及的目标元件配置信息的配置过程具体包括:

获取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并基于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确定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故障测试仿真元件;

根据故障测试仿真元件,生成目标元件配置信息,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中的目标仿真元件与故障测试仿真元件一一对应。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于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且按照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及的方法执行故障测试仿真时,可以进一步通过获取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并根据该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自动生成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从而实现再进一步提高测试仿真的效率。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提及的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为测试人员利用仿真元件库中的仿真元件,结合实际需要进行仿真测试的智能变电站拓扑结构构建而成的全站拓扑模型,其构建过程具体为:

基于预设的仿真元件库,按照三层两网逻辑结构对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进行空间布置;

按照电压等级,对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中的过程层元件、间隔层元件、站控层元件进行封装,得到整体集成模型;

按照线路间隔、母联/分段间隔、母线间隔、主变间隔对过程层元件和/或间隔层元件进一步封装,形成单间隔模型;

将单间隔模型与整体集成模型进行封装,并存放在一个预设项目中,得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

更具体地,第一层:在OPNET仿真平台上,按照图6所示的三层两网逻辑结构进行220kV智能变电站的空间布置;第二层:按照电压等级对过程层、间隔层、站控层的设备进行合理封装,最终形成220kV智能变电站整体集成模型。以跨电压等级间隔层设备为例,将同时连接多个电压等级网络的设备,跨间隔封装进一个“跨电压等级间隔层设备”逻辑子网;第三层:按照线路间隔、母联/分段间隔、母线间隔、主变间隔对过程层设备进一步封装,形成单个间隔模型。

再接着,将单间隔模型与整体集成模型进行封装,并存放在一个预设项目中,即可得到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

进一步地构成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仿真元件具体可以包括:过程层元件、网络层元件、间隔层元件以及站控层元件。

进一步地,过程层元件具体包括:电子式互感器元件、合并单元元件以及智能终端元件。

网络层元件具体包括:间隔层-站控层交换机元件以及过程层-间隔层交换机元件。

间隔层元件具体包括:测控单元元件、故障录波元件以及保护单元元件。

站控层元件具体包括:服务器元件和主机元件。

进一步地,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之后还可以包括:

步骤105、根据前景消息报文以及目标仿真元件的测试结果,生成测试结果报告文件,以根据测试结果报告文件展示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为了能更友好地面向电力技术人员,将电力技术人员更关心的保护单元动作情况和智能终端控制开关变位情况等一系列信息提取出来,并以直观,优化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为智能变电站的仿真研究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步骤105中提及的测试结果报告文件包括:由保护单元元件获得的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以及由智能终端元件获得的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

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具体包括:保护单元元件编号、故障电气量数据组编号、触发的保护算法类型、保护动作时刻、保护单元元件在第一时刻检测到的故障电气量数据具体值以及保护单元元件发送跳闸GOOSE报文的事件记录,其中,第一时刻为保护单元元件触发保护动作的时刻;

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具体包括:智能终端元件接收跳闸GOOSE报文的事件记录、触发断路器跳闸的事件记录以及智能终端元件发送变位GOOSE报文的事件记录。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保护单元模型和智能终端模型增加输出特定语句和变量的功能,以便反应一次系统故障时保护动作的全程刻画。

可参照以下示例:若设置在一次系统仿真模型的线路间隔TLine2处于仿真时刻2秒时发生三相接地短路故障,仿真时长为5秒。运行EMTDC/PSCAD电磁暂态仿真软件,采集一次系统中各间隔在仿真时长内的电压和电流的模拟量信息以及各间隔断路器和开关刀闸的开关量信息,仿真结束后以表格形式导出一次系统仿真输出文件,包括电压和电流的模拟量信息以及断路器和开关刀闸的开关量信息,其中,模拟量信息和开关量信息的输出格式的参考设置如下表1和表2所示,0表示闭合,1表示断开。打开OPNET Modeler通讯网络仿真软件,根据OPNET Modeler通讯网络仿真软件的EMA(外部模块访问)功能,将电气量数据和开关量数据分别导入对应间隔的合并单元和智能终端模型中,作为后续OPNET仿真的基础数据源。

假设在一次系统仿真模型中发生故障的间隔为线路间隔,故对应在二次系统仿真中,需要关心和研究的前景流量只有该线路间隔所发送和接收的流量,其余的流量均视为背景流量。

针对保护单元模型,在原有功能的程序设计基础上,为其增加输出特定语句和变量的功能。具体输出为,在二次系统仿真过程中,当内置的保护算法判断出短路并触发保护动作后,将触发的保护算法类型(用于判别触发了哪一种保护算法)、该保护单元的间隔编号(用于判别哪个间隔的保护单元发生动作)、电流有效值的计算方式、故障数据组的编号(用于判别哪组电气量数据触发了保护动作)、保护动作时刻及该时刻保护所检测到的故障电气量数据(用于监测保护动作速度和故障电气量的大小)和保护单元发送跳闸GOOSE报文的情况及其发送时刻(用于评估保护单元的发送报文性能)实时地记录并于二次系统仿真软件的专用输出界面显示或以文档的形式输出。如图4、5所示,图中显示编号为2的线路间隔TLine2中的保护单元模型触发过电流保护,其中保护算法所需的电流有效值数据由半波积分算法计算得出,第8003组电气量数据被保护判断为故障数据,线路间隔TLine2中的保护单元模型分别于2.00158s,2.00358s,2.00758s和2.01558s变周期地发送跳闸GOOSE报文。

针对智能终端模型,类似地,在原有功能的程序设计基础上,为其增加输出特定语句和变量的功能。具体输出为,在二次系统仿真过程中,当智能终端接收到保护单元下发的跳闸GOOSE报文并触发断路器变位后,将该智能终端的间隔编号(用于判别哪个间隔的智能终端发生动作)、智能终端接收跳闸GOOSE报文的情况及其接收时刻(用于评估跳闸GOOSE报文的网络传输性能)、触发的断路器跳闸情况及其时刻(用于评估智能终端控制断路器跳闸的性能)和智能终端发送变位GOOSE报文的情况及其发送时刻(用于评估智能终端的发送报文性能)实时地记录并于二次系统仿真软件的专用输出界面显示或以文档的形式输出。如图4、5所示,图中显示编号为2的线路间隔TLine2中的智能终端模型于2.00259s接收到保护单元模型发送的第一个跳闸GOOSE报文,经过0.02s的延迟后,于2.02259s控制断路器三相跳闸,并且分别于2.02259s,2.02459s,2.02859s和2.03659s变周期地发送变位GOOSE报文。

进一步地,还包括:

步骤106、根据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和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对前景消息报文中的仿真数据进行优化更新,以便基于更新后的前景消息报文对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

上述的一系列特定语句和变量的输出,可以反馈于PSCAD仿真,利用这些数据运行二次系统仿真后所得的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和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很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将其反馈到一次系统仿真平台中,对前景消息报文包含的仿真数据,如保护和断路器具体动作和跳闸时间等仿真性能参数改善,可以更加真实地模拟智能变电站中二次系统智能终端控制一次系统断路器开合闸的时间连贯性,实现一、二次系统仿真的信息共享和闭环反馈,达到一、二次系统联合仿真的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效果。

例如,智能终端控制一次设备断路器三相跳闸的具体时刻为2.02259s,随后在PSCAD中的后续仿真研究中,可以设置断路器于同样的时刻准时切除故障,从而实现两个仿真软件的信息共享和闭环反馈。

以上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面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装置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本申请第三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装置,包括:

仿真元件分类模块201,用于根据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结合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从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包含的仿真元件中,确定出目标元件配置信息对应的目标仿真元件与非目标仿真元件;

目标消息流确定模块202,用于根据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消息流配置信息,确定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目标消息流,其中目标消息流为与目标仿真元件关联的消息流;

消息报文封装模块203,用于根据前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目标消息流封装为前景消息报文,以及根据背景消息报文封装配置信息,将非目标消息流封装为背景消息报文,其中背景消息报文的报文内容为空;

仿真测试模块204,用于根据前景消息报文与背景消息报文,结合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以获取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进一步地,可以还包括:目标元件配置信息生成单元200、测试结果展示单元205以及仿真数据更新单元206;

目标元件配置信息生成单元200,用于获取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的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并基于故障测试仿真配置信息确定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中的故障测试仿真元件;再根据故障测试仿真元件,生成目标元件配置信息,目标元件配置信息中的目标仿真元件与故障测试仿真元件一一对应;

测试结果展示单元205,用于根据前景消息报文以及目标仿真元件的测试结果,生成测试结果报告文件,以根据测试结果报告文件展示智能变电站的测试结果。

仿真数据更新单元206,用于根据故障和动作信息记录和动作和跳闸信息记录,对前景消息报文中的仿真数据进行优化更新,以便基于更新后的前景消息报文对智能变电站仿真元件拓扑模型进行仿真测试。

以上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下面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终端的一个实施例以及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一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

本申请第四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终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代码,其中,程序代码与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提及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相对应;

处理器用于执行程序代码,以实现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的提及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

本申请第五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保存有与本申请第一个实施例或第二个实施例提及的一种智能变电站仿真测试方法相对应的程序代码。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本申请的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