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及方法

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机架、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和Z向调节机构、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竖向转动机构上设置有净辐射计,机架内设置有实验台,实验台上铺设纯铝反射膜;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测试前准备;二、净辐射计的调节;三、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扫描测试;四、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扫描测试;五、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扫描测试;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扫描测试;七、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扫描测试;八、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的获取。本发明测试过程简单高效,测试结果更直接精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818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长安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10181.3

  • 申请日2021-01-27

  • 分类号G01M11/00(20060101);G01M99/00(20110101);

  • 代理机构61213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卫苏晶

  • 地址 710064 陕西省西安市南二环中段3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7: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辐射供冷房间负荷计算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负荷计算是空调系统设计设备选型的基础,其准确性对整个建筑的初投资、节能情况、运行效果影响较大。室内各类内扰得热量中的对流换热量和辐射换热量的分配比是准确计算房间负荷的关键参数。目前精确度较高的负荷计算方法,例如热平衡法及辐射时间序列法,都需要将各类内扰得热的对流散热及辐射散热的分配比作为输入数据,来确定各类内扰得热对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的贡献。各类内扰得热主要包括人体散热、照明设施散热和设备散热。

关于各类室内内扰得热的对流和辐射部分的分配比,美国ASHRAE Handbook给出了推荐比例,被普遍应用于各类负荷计算中。但是该推荐比例是针对于对流式空调提出的,仅适用于对流式空调。传统对流式空调应用普遍,但也存在舒适性差、能耗高等问题。近年来,在当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辐射供冷空调由于其舒适、节能、环保等特点成为低能耗建筑、绿色建筑首选空调系统形式之一。辐射供冷空调是指通过降低建筑围护结构一个或者多个内表面的温度,形成冷辐射面,依靠冷辐射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辐射热交换进行供冷的技术。辐射供冷空调系统一般比常规对流式空调系统节能约20%~40%,且人体热舒适性得到较大提升。但是对于辐射供冷空调房间,冷辐射表面的存在加剧了房间内壁面的非均匀温度效应,势必会改变内扰与室内环境之间的辐射换热量。另外辐射供冷作用下室内空气流速低于对流式空调房间,使得内扰与室内空气间的对流换热量降低。这两个因素的改变使得室内各类内扰得热量中的对流部分和辐射部分分配比相对于对流式空调产生了变化。

目前对于室内各类内扰得热量中的对流部分和辐射部分的分配比的研究,大都是针对对流式空调。只有辐射供冷背景下人体散热中对流部分和辐射部分的分配比的个例研究,在辐射供冷作用下室内设备散热中对流部分和辐射部分的分配比未见相关研究报道。

现如今缺少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及方法,以通过测试获取设备的对流与辐射散热量的分配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其设计合理,实现辐射供冷下室内设备的辐射散热量的测试,进而获取设备的对流与辐射散热量的分配比,测试过程简单高效,测试结果更直接精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Y向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Y向调节机构上的X向调节机构和设置在X向调节机构上的Z向调节机构,以及设置在Z向调节机构底部的水平转动机构和设置在所述水平转动机构底部的竖向转动机构,所述竖向转动机构上设置有净辐射计,所述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Z向调节机构、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箱、设置在所述控制箱内的电子线路板和集成在所述电子线路板上的控制器,所述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Z向调节机构、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均由控制器控制;

所述机架内设置有实验台,所述实验台上铺设纯铝反射膜。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Y向调节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Y向调节机构之间连接有传动轴,两个所述Y向调节机构的结构相同,且两个Y向调节机构均包括U形底座、设置在U形底座上的Y向滑轨和设置在Y向滑轨上的Y向滑块,以及设置在机架上且带动Y向滑块沿Y向滑轨长度方向滑移的Y向传动部件;

所述Y向传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Y向滑轨一端的Y向主皮带链轮、设置在机架上且位于Y向滑轨另一端的Y向从皮带链轮和缠绕在Y向主皮带链轮与Y向从皮带链轮之间的Y向传动带,以及与Y向主皮带链轮传动连接的Y向电机。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X向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Y向调节机构上的L形安装座、设置在L形安装座上的滑轨座和两个安装在滑轨座上的X向滑轨,以及设置在X向滑轨上且带动X向滑块沿X向滑轨长度方向滑移的X向传动部件;

所述X向传动部件包括设置在X向滑轨一端的X向主皮带链轮、设置X向滑轨另一端的X向从皮带链轮和缠绕在X向主皮带链轮与X向从皮带链轮之间的X向传动带,以及与X向主皮带链轮传动连接的X向电机。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Z向调节机构包括设置在X向调节机构上的U形安装座、设置在U形安装座上的竖向杆和沿竖向杆高度方向布设的内U形限位座,以及沿竖向杆高度方向布设的外U形滑移座和带动所述外U形滑移座沿机架高度方向滑移的Z向传动部件;

所述Z向传动部件包括设置在竖向杆顶端的Z向电机、与Z向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且位于竖向杆内的丝杆、套设在丝杆上的丝母和与丝母连接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和外U形滑移座连接。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Z向调节机构底部的水平舵机、安装在水平舵机的输出轴上的水平转盘;

所述竖向转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水平转盘底部的下水平板、与所述下水平板呈垂直布设的下垂直板、安装在下垂直板上的竖向舵机、安装在竖向舵机的输出轴上的翻转转盘,所述净辐射计安装在翻转转盘上。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包括四个竖直布设的竖向支撑腿、围设在相邻两个竖向支撑腿之间的下连接杆和围设在相邻两个竖向支撑腿之间的上连接杆,以及围设在相邻两个竖向支撑腿顶部之间的顶连接杆,两个所述上连接杆之间设置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和上连接杆的顶部相齐平,所述Y向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杆上。

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测试步骤简单、设计合理且实现方便、准确性高、使用效果好的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测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试前准备:

步骤101、在辐射供冷房间室内放置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铺设有纯铝反射膜;其中,辐射供冷房间室内的温度为26℃~27.5℃,辐射供冷房间内的光照度接近于零;

步骤102、将待测设备放置在纯铝反射膜上;

步骤103、待测设备正常工作,设定待测设备所处的待测虚拟空间区域;其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为矩形体,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面积大于待测设备的底面面积,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面积与纯铝反射膜的表面面积相同;

步骤104、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测试区域,多个顶面测试区域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划分为多个前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前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划分为多个右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右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划分为多个后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后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划分为多个左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左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后到前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步骤二、净辐射计的调节:

步骤201、以待测设备的底面中心为原点O,过原点O且平行于X向滑轨的方向为X轴,过原点O且平行于Y向滑轨的方向为Y轴,过原点O且平行于丝杆的方向为Z轴;其中,X轴和Y轴形成的XOY平面与纯铝反射膜平行;

步骤202、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竖向舵机转动,竖向舵机转动通过翻转转盘带动净辐射计竖向转动,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与XOY平面平行;

步骤203、控制器通过Z向调节机构调节,直至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面顶面相齐平;

步骤204、设定第1个顶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顶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前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前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右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右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后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后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左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左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

步骤三、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扫描测试:

步骤301、控制器通过Y向调节机构和X向调节机构带动Z向调节机构沿X向和Y向调节滑移,直至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中心和顶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302、净辐射计对第1个顶面测试区域的扫描检测,并将获取的第1个顶面测试区域的电压值V

步骤303、控制器根据公式

步骤304、控制器通过Y向调节机构和X向调节机构带动Z向调节机构沿X向和Y向调节,直至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中心和第2个顶面测试区域的中心重合;

步骤305、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2个顶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306、按照步骤301至步骤3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307、多次重复步骤306,直至完成第I

步骤四、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401、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水平舵机转动,水平舵机转动通过水平转盘带动下水平板和下垂直板转动,下水平板和下垂直板转动带动净辐射计水平转动,同时,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竖向舵机转动,竖向舵机转动通过翻转转盘带动净辐射计竖向转动,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平行;

步骤402、控制器通过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和Z向调节机构带动净辐射计移动,直至净辐射计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前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4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前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404、按照步骤402至步骤4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405、多次重复步骤4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五、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501、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水平舵机转动,同时,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竖向舵机转动,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平行;

步骤502、控制器通过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和Z向调节机构带动净辐射计移动,直至净辐射计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右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5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右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504、按照步骤502至步骤5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505、多次重复步骤5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601、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水平舵机转动,同时,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竖向舵机转动,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平行;

步骤602、控制器通过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和Z向调节机构带动净辐射计移动,直至净辐射计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后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6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后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604、按照步骤602至步骤6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605、多次重复步骤6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七、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701、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水平舵机转动,同时,控制器通过舵机控制模块控制竖向舵机转动,以使净辐射计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平行;

步骤702、控制器通过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和Z向调节机构带动净辐射计移动,直至净辐射计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左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7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左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704、多次重复步骤701至步骤703,直至完成第i

步骤705、多次重复步骤7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八、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的获取:

步骤801、控制器根据公式

步骤802、控制器根据公式Q

步骤803、控制器根据公式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4中第i

所述待测设备为平板电脑、显示器、台式电脑主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器通过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和Z向调节机构带动净辐射计移动,具体过程如下:

当净辐射计沿X方向移动时:控制器通过X向电机驱动器控制X向电机转动,X向电机转动带动X向主皮带链轮转动,X向主皮带链轮带动X向传动带绕X向从皮带链轮移动,X向传动带移动带动X向滑块沿X向滑轨滑移,在X向滑块沿X向滑轨滑移的过程中,X向滑块通过U形安装座带动竖向杆沿X向滑移,从而实现净辐射计沿X方向移动;

当净辐射计沿Y方向移动时:控制器通过Y向电机驱动器控制Y向电机转动,Y向电机转动带动Y向主皮带链轮转动,Y向主皮带链轮带动Y向传动带绕Y向从皮带链轮移动,Y向传动带移动带动Y向滑块沿Y向滑轨滑移,在Y向滑块沿Y向滑轨滑移的过程中,Y向滑块通过L形安装座带动X向滑轨沿Y向滑移,从而实现净辐射计沿Y方向移动;

当净辐射计沿Z方向移动时:控制器通过Z向电机驱动器控制Z向电机转动,Z向电机转动带动丝杆转动,丝杆转动通过丝母和连接块带动滑动块沿内U形限位座滑移,在滑动块沿内U形限位座滑移的过程中,滑动块带动外U形滑移座沿Z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净辐射计沿Z方向移动。

上述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01中纯铝反射膜的厚度为0.08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除了适用于辐射供冷空调下室内设备热源的测试,也可用于传统对流式空调环境下室内设备热源的测试,而国内外尚无适用于测试辐射供冷环境下室内设备热源辐射散热量的测试装置,且本发明能满足不同高度的设备的测试需求。

2、本发明所采用的Y向调节机构、X向调节机构、Z向调节机构,设置Y向调节机构带动X向调节机构沿Y向移动,从而实现净辐射计的Y向移动,设置X向调节机构左右移动,从而实现净辐射计的X向移动;设置Z向调节机构,是为了调节所述净辐射计靠近或者远离实验台上下移动,从而实现净辐射计的Z向移动,通过净辐射计的前后、左右和上下移动,以使净辐射计快速完成各个测试区域的扫描测试;另外通过调节净辐射计的X、Y、Z方向的移动,可以满足不同待测设备测试,适应范围大。

3、所采用的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是为了带动净辐射计水平旋转和竖向旋转,从而有效地适应待测设备所处的待测虚拟空间区域中顶面的水平面以及前侧面、后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各个垂直面的扫描测试,提高了测试效率。

4、本发明的测试装置自由度较高,净辐射计除了在X-Y、Y-Z、X-Z三个平面内移动外,在Z轴上附加了两个自由度的云台,测试时,能保证净辐射计在X-Y水平面、X-Z垂直面、Y-Z垂直面之间自动转换,使测试过程更简单可靠。

5、所采用的实验台上铺设纯铝反射膜,反射率高于99%且不透光,能有效地将铺设纯铝反射膜面的辐射反射到上部空间并包含在待测虚拟空间区域中,提高了测试的准确性。

6、本发明可测试的对象范围更广。对流换热和辐射换热均会受到热源几何形状的影响,传统测试,例如红外热像法和真空箱法,其研究对象仅限制于几何尺寸比较规则或者发热量可控制的物体,如平板电脑、显示器、暖体假人等;或者将热源放置于内壁温度可调节的真空箱体内,用真空箱体代替实际房间。其中,红外热像法应用范围局限于几何尺寸规则的物体,其基本方法是先采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得到物体表面温度,然后基于假设条件和半经验公式计算出对流和辐射换热量,而辐射换热的角系数难以确定,因此该测试方法准确性低且引入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而真空箱法则用真空箱体代替实际房间,缺乏真实性和准确性。本发明中,无需考虑热源几何形状对不同类型换热量的影响,待测虚拟空间区域除了适用于几何形状规则的设备热源,还适用于几何尺寸不规则的设备热源的测试,如打印机、笔记本电脑等。

7、传统的测试中,需要人手持仪器靠近待测设备,而人体作为热源,是一个比较大的辐射换热的干扰因素,会对测试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本发明的测试装置可以避免人为因素的干扰,可以实现待测虚拟空间区域各个面的自动测试和不同测试面之间的自动切换,可以实现自动化测试,全程无需人的参与,使得测试结果准确性高。

8、本发明所采用的测试方法步骤简单、实现方便且操作简便,确保辐射供冷下室内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的准确。

9、所采用的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方法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首先是测试前准备,其次进行净辐射计的调节,然后依次是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扫描测试、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扫描测试、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扫描、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扫描、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扫描,最后是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的获取。

10、本发明测试方法中利用功率计测试待测设备正常工作时的总散热量,在人员不进入实验台的情况下通过测试装置和净辐射计直接测试辐射散热量,从而得到对流散热量,避免了经验公式使用条件的限制和对热源物理模型简化和假设导致计算的不准确性,并且更符合实际情况,得到的结果更直接准确。

11、本发明测试方法对待测设备辐射散热球形散发空间进行了等效简化,将球形散发空间等效于矩形散发空间,且加入了纯铝反射膜,避免了对待测设备底面测试时的困难,降低了实际测试时的难度;同时将待测设备所处的矩形散发空间记作待测虚拟空间区域,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划分为多个测试区域进行测量,提高了测试效率,且确保测试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现辐射供冷下室内设备的辐射散热量的测试,进而获取设备的对流与辐射散热量的分配比,测试过程简单高效,测试结果更直接精确。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除去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Y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X向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Z向调节机构、水平转动机构和竖向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内U形限位座、连接块、滑动块和外U形滑移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框图。

图7为本发明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方法的流程框图。

图8为本发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扫描测试的扫描路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架; 1-1—竖向支撑腿; 1-2—上连接杆;

1-3—支撑杆; 1-4—下连接杆; 1-5—顶连接杆;

2—Y向调节机构; 2-1—Y电机驱动器; 2-2—Y向电机;

2-2-1—Y向联轴器; 2-2-2—Y向电机座; 2-3—Y向主皮带链轮;

2-3-1—第一Y向轴承; 2-3-2—第一Y向转轴;

2-3-3—第一Y向安装座; 2-4—Y向传动带; 2-5—Y向从皮带链轮;

2-5-1—第二Y向轴承; 2-5-2—第二Y向转轴;

2-5-3—第二Y向安装座; 2-6—Y向滑轨; 2-7—Y向滑块;

2-8—U形底座; 2-9—第一Y限位开关;

2-10—第二Y限位开关; 2-11—第一联轴器; 2-12—传动轴;

3—X向调节机构; 3-1—X电机驱动器; 3-2—X向电机;

3-2-1—X向联轴器; 3-2-2—X向电机座; 3-3—X向主皮带链轮;

3-3-1—第一X向轴承; 3-3-2—第一X向转轴;

3-3-3—第一X向安装座; 3-4—X向传动带; 3-4-1—进程部;

3-4-2—回程部; 3-5—X向从皮带链轮; 3-5-1—第二X向轴承;

3-5-2—第二X向转轴; 3-5-3—第二X向安装座; 3-6—X向滑轨;

3-7—X向滑块; 3-8—滑轨座; 3-9—第一X限位开关;

3-10—第二X限位开关; 3-11—第一X向限位板; 3-12—第二X向限位板;

3-13-L形安装座; 4-Z向调节机构; 4-1-Z电机驱动器;

4-2-Z向电机; 4-4—内U形限位座; 4-5-外U形滑移座;

4-6—丝杆; 4-7—丝母; 4-8—连接块;

4-9—滑动块; 4-10—上连接板; 4-11—U形安装座;

4-13—固定块; 4-14—Z限位开关; 4-15—竖向杆;

4-16—下限位板; 4-17—上水平板; 5—水平转动机构;

5-1—舵机控制模块; 5-2—水平舵机; 5-3—上铜柱;

5-4—上安装板; 5-5—上夹板; 5-6—水平转盘;

5-7—下夹板; 6—竖向转动机构; 6-2—竖向舵机;

6-3—下安装板; 6-4—下垂直板; 6-5—右夹板;

6-6—翻转转盘; 6-7—左夹板; 6-9—下水平板;

7—净辐射计; 8—实验台; 9—纯铝反射膜;

10—待测设备; 11—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装置,包括包括机架1、Y向调节机构2、设置在所述Y向调节机构2上的X向调节机构3和设置在X向调节机构3上的Z向调节机构4,以及设置在Z向调节机构4底部的水平转动机构5和设置在所述水平转动机构5底部的竖向转动机构6,所述竖向转动机构6上设置有净辐射计7,所述Y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Z向调节机构4、水平转动机构5和竖向转动机构6均由控制模块控制;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控制箱、设置在所述控制箱内的电子线路板和集成在所述电子线路板上的控制器11,所述Y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Z向调节机构4、水平转动机构5和竖向转动机构6均由控制器11控制;

所述机架1内设置有实验台8,所述实验台8上铺设纯铝反射膜9。

本实施例中,所述Y向调节机构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Y向调节机构2之间连接有传动轴2-12,两个所述Y向调节机构2的结构相同,且两个Y向调节机构2均包括U形底座2-8、设置在U形底座2-8上的Y向滑轨2-6和设置在Y向滑轨2-6上的Y向滑块2-7,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且带动Y向滑块2-7沿Y向滑轨2-6长度方向滑移的Y向传动部件;

所述Y向传动部件包括设置在机架1上且位于Y向滑轨2-6一端的Y向主皮带链轮2-3、设置在机架1上且位于Y向滑轨2-6另一端的Y向从皮带链轮2-5和缠绕在Y向主皮带链轮2-3与Y向从皮带链轮2-5之间的Y向传动带2-4,以及与Y向主皮带链轮2-3传动连接的Y向电机2-2。

本实施例中,所述X向调节机构3包括设置在Y向调节机构2上的L形安装座3-13、设置在L形安装座3-13上的滑轨座3-8和两个安装在滑轨座3-8上的X向滑轨3-6,以及设置在X向滑轨3-6上且带动X向滑块3-7沿X向滑轨3-6长度方向滑移的X向传动部件;

所述X向传动部件包括设置在X向滑轨3-6一端的X向主皮带链轮3-3、设置X向滑轨3-6另一端的X向从皮带链轮3-5和缠绕在X向主皮带链轮3-3与X向从皮带链轮3-5之间的X向传动带3-4,以及与X向主皮带链轮3-3传动连接的X向电机3-2。

本实施例中,所述Z向调节机构4包括设置在X向调节机构3上的U形安装座4-11、设置在U形安装座4-11上的竖向杆4-15和沿竖向杆4-15高度方向布设的内U形限位座4-4,以及沿竖向杆4-15高度方向布设的外U形滑移座4-5和带动所述外U形滑移座4-5沿机架1高度方向滑移的Z向传动部件;

所述Z向传动部件包括设置在竖向杆4-15顶端的Z向电机4-2、与Z向电机4-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且位于竖向杆4-15内的丝杆4-6、套设在丝杆4-6上的丝母4-7和与丝母4-7连接的滑动块4-9,所述滑动块4-9和外U形滑移座4-5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水平转动机构5包括设置在Z向调节机构4底部的水平舵机5-2、安装在水平舵机5-2的输出轴上的水平转盘5-6;

所述竖向转动机构6包括设置在水平转盘5-6底部的下水平板6-9、与所述下水平板6-9呈垂直布设的下垂直板6-4、安装在下垂直板6-4上的竖向舵机6-2、安装在竖向舵机6-2的输出轴上的翻转转盘6-6,所述净辐射计7安装在翻转转盘6-6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包括四个竖直布设的竖向支撑腿1-1、围设在相邻两个竖向支撑腿1-1之间的下连接杆1-4和围设在相邻两个竖向支撑腿1-1之间的上连接杆1-2,以及围设在相邻两个竖向支撑腿1-1顶部之间的顶连接杆1-5,两个所述上连接杆1-2之间设置有两个支撑杆1-3,所述支撑杆1-3的顶部和上连接杆1-2的顶部相齐平,所述Y向调节机构2安装在支撑杆1-3上。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U形底座2-8安装在支撑杆1-3上,所述U形底座2-8的长度小于支撑杆1-3的长度,所述Y向滑轨2-6的长度大于U形底座2-8的长度且小于支撑杆1-3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1-3上设置有第一Y向安装座2-3-3,所述第一Y向安装座2-3-3内设置有两个第一Y向轴承2-3-1,所述第一Y向轴承2-3-1中穿设有第一Y向转轴2-3-2,所述Y向主皮带链轮2-3安装在第一Y向转轴2-3-2上;

所述支撑杆1-3上设置有第二Y向安装座2-5-3,所述第二Y向安装座2-5-3内设置有两个第二Y向轴承2-5-1,所述第二Y向轴承2-5-1中穿设有第二Y向转轴2-5-2,所述Y向从皮带链轮2-5安装在第二Y向转轴2-5-2上,所述第一Y向安装座2-3-3和第二Y向安装座2-5-3位于Y向滑轨2-6的两端。

本实施例中,所述Y向电机2-2的输出轴通过Y向联轴器2-2-1与一个第一Y向转轴2-3-2的一端传动连接,一个第一Y向转轴2-3-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联轴器2-11与传动轴2-12的一端传动连接,传动轴2-1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联轴器与另一个第一Y向转轴2-3-2的一端传动连接,从而实现Y向电机2-2的转动实现两个第一Y向转轴2-3-2的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Y向安装座2-3-3上设置有供Y向电机2-2安装的Y向电机座2-2-2,所述Y向电机座2-2-2内部中空,从而便于Y向联轴器2-2-1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滑轨座3-8安装在两个L形安装座3-13的竖直部上,所述滑轨座3-8的后侧面与L形安装座3-13的竖直部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轨座3-8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一X向安装座3-3-3,第一X向安装座3-3-3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一X向限位板3-11,所述第一X向限位板3-11贴合滑轨座3-8的一端面,所述第一X向安装座3-3-3内设置有两个第一X向轴承3-3-1,所述第一X向轴承3-3-1中穿设有第一X向转轴3-3-2,所述X向主皮带链轮3-3安装在第一X向转轴3-3-2上;

所述滑轨座3-8的另一端上设置有第二X向安装座3-5-3,所述第二X向安装座3-5-3的外侧面设置有第二X向限位板3-12,所述第二X向限位板3-12贴合滑轨座3-8的另一端面,所述第二X向安装座3-5-3内设置有两个第二X向轴承3-5-1,所述第二X向轴承3-5-1中穿设有第二X向转轴3-5-2,所述X向从皮带链轮3-5安装在第二X向转轴3-5-2上。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X向电机3-2的输出轴通过X向联轴器3-2-1与第一X向转轴3-3-2的一端传动连接,从而实现X向电机3-2的转动实现第一X向转轴3-3-2的传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第一X向安装座3-3-3上设置有供X向电机3-2安装的X向电机座3-2-2,所述X向电机座3-2-2内部中空,从而便于X向联轴器3-2-1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块4-9通过连接块4-8与丝母4-7连接,所述滑动块4-9为U形滑动块,所述滑动块4-9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滑动块4-9分别安装在内U形限位座4-4的两个竖直部上,所述滑动块4-9的内侧面与连接块4-8连接,所述滑动块4-9的外侧面与外U形滑移座4-5的两个竖直部内侧面连接,所述滑动块4-9中设置有供内U形限位座4-4的两个竖直部伸入的滑移槽,以使滑动块4-9在连接块4-8和丝母4-7的带动下沿内U形限位座4-4高度方向滑移,通过滑动块4-9的滑移带动外U形滑移座4-5上下滑移。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竖向杆4-15为中空结构,方便丝杆4-6的安装,所述竖向杆4-15靠近内U形限位座4-4的侧面设置有供连接块4-8穿设滑移的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长度方向和竖向杆4-15的高度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内U形限位座4-4的内侧面与竖向杆4-15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外U形滑移座4-5的内侧面与内U形限位座4-4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竖向杆4-15的底部设置有下限位板4-16,设置下限位板4-16,一方面便于通过安装轴承实现丝杆4-6的转动安装;另一方面,便于内U形限位座4-4的底部安装,以使内U形限位座4-4的内侧面与竖向杆4-15的外侧面之间设置有间隙。

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安装座4-11通过上连接板4-10安装在竖向杆4-15靠近U形安装座4-11的侧面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U形安装座4-11的凹槽内设置有固定块4-13,所述X向传动带3-4的进程部3-4-1位于U形安装座4-11的凹槽槽底和固定块4-13之间,以实现U形安装座4-11和X向传动带3-4的固定连接,从而通过X向传动带3-4的转动带动U形安装座4-11通过X向滑块3-7沿X向滑轨3-6长度方向滑移,X向传动带3-4的回程部3-4-2位于固定块4-13一侧且贴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Y向滑块2-7内设置有凹槽,所述Y向滑块2-7和Y向传动带2-4的进程部连接,可参考U形安装座4-11和X向传动带3-4的固定连接方式,以实现Y向传动带2-4带动Y向滑块2-7沿Y向滑轨2-6长度方向滑移。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外U形滑移座4-5的底部设置有供水平转动机构5安装的上水平板4-17。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水平板4-17的底部设置有供水平舵机5-2安装的上安装板5-4,所述上安装板5-4通过上铜柱5-3与上水平板4-14连接,所述水平转盘5-6的顶面设置有上夹板5-5,所述水平转盘5-6的底面设置有下夹板5-7,所述上夹板5-5和下夹板5-7之间穿设上螺栓,所述上安装板5-4和上夹板5-5上设置有供水平舵机5-2的输出轴穿过的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垂直板6-4上设置有供竖向舵机6-2安装的下安装板6-3,所述竖向舵机6-2位于下垂直板6-4和下安装板6-3之间,所述下安装板6-3通过下铜柱与下垂直板6-4连接,所述翻转转盘6-6的一侧设置有左夹板6-7,所述翻转转盘6-6的另一侧设置有右夹板6-5,所述左夹板6-7和右夹板6-5之间穿设下螺栓,所述下垂直板6-4和右夹板6-5上设置有供竖向舵机6-2的输出轴穿过的安装孔。

本实施例中,下水平板6-9通过螺栓与下夹板5-7连接,从而以使下水平板6-9和水平转盘5-6连接;净辐射计7通过螺栓与左夹板6-7连接,从而以使净辐射计7和翻转转盘6-6连接。

本实施例中,设置水平舵机5-2,水平舵机5-2带动水平转盘5-6转动,水平转盘5-6转动带动下水平板6-9和下垂直板6-4转动,从而实现净辐射计7的水平转动;设置竖向舵机6-2,竖向舵机6-2转动带动翻转转盘6-6转动,翻转转盘6-6转动带动净辐射计7翻转,从而实现净辐射计7的竖向转动调节,从而实现待测设备的待测虚拟空间区域各个测试面扫描。

本实施例中,设置纯铝反射膜9,其由两层PET层和中间的纯铝层构成,反射率高于99%且不透光,能有效地将纯铝反射膜9表面的辐射反射到上部空间并包含在测试中。

本实施例中,净辐射计7可采用Kipp&Zonen的净辐射计,可测试波长范围为0.2μm~100μm,且净辐射计的换算系数a的取值为14.2μV/W/m

本实施例中,水平舵机5-2和竖向舵机6-2均参考HV BUS SERVO舵机。

本实施例中,舵机控制模块5-1可参考维特智能的arduino舵机控制板,所述arduino舵机控制板的舵机接口直接供水平舵机5-2和竖向舵机6-2插接。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1可参考单片机、ARM微控制器、DSP微控制器等。进一步地优选,控制器11为STM32F103ZET6微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舵机控制模块5-1的TXD引脚与RXD引脚分别与控制器11的RXD引脚与TXD引脚连接。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滑轨座3-8上设置有第一X限位开关3-9和第二X限位开关3-10,第一X限位开关3-9和第二X限位开关3-10靠近滑轨座3-8两端布设;

所述支撑杆1-3上设置有第一Y限位开关2-9和第二Y限位开关2-10,所述第一Y限位开关2-9和第二Y限位开关2-10靠近U形底座2-8两端布设;

所述竖向杆4-15上设置有Z限位开关4-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Y限位开关2-9、第二Y限位开关2-10、第一X限位开关3-9、第二X限位开关3-10和Z限位开关4-14均为限位开关S18N05。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所述微控制器11的输出端接有Y电机驱动器2-1、X电机驱动器3-1和Z电机驱动器4-1,所述Y电机驱动器2-1与Y向电机2-2连接,所述X电机驱动器3-1与X向电机3-2连接,所述Z电机驱动器4-1与Z向电机4-2连接。

本实施例中,Y向电机2-2、X向电机3-2和Z向电机4-2均为和创80ST-H02430伺服电机,Y电机驱动器2-1、X电机驱动器3-1和Z电机驱动器4-1均为和创80ST-H02430伺服电机配套驱动器。

如图7至图9所示的一种辐射供冷下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测试前准备:

步骤101、在辐射供冷房间室内放置实验台8,并在实验台8上铺设有纯铝反射膜9;其中,辐射供冷房间室内的温度为26℃~27.5℃,辐射供冷房间室内的光照度接近于零;

步骤102、将待测设备10放置在纯铝反射膜9上;

步骤103、待测设备10正常工作,设定待测设备所处的待测虚拟空间区域;其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为矩形体,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面积大于待测设备10的底面面积,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面积与纯铝反射膜9的表面面积相同;

步骤104、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划分为多个顶面测试区域,多个顶面测试区域按照从前到后、从后到前、从左到右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划分为多个前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前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划分为多个右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右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下到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划分为多个后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后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右到左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将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划分为多个左侧面测试区域,多个左侧面测试区域按照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后到前的S形方式进行排序;

步骤二、净辐射计的调节:

步骤201、以待测设备10的底面中心为原点O,过原点O且平行于X向滑轨3-6的方向为X轴,过原点O且平行于Y向滑轨2-6的方向为Y轴,过原点O且平行于丝杆4-6的方向为Z轴;其中,X轴和Y轴形成的XOY平面与纯铝反射膜9平行;

步骤202、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竖向舵机6-2转动,竖向舵机6-2转动通过翻转转盘6-6带动净辐射计7竖向转动,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与XOY平面平行;

步骤203、控制器11通过Z向调节机构4调节,直至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面顶面相齐平;

步骤204、设定第1个顶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顶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前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前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右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右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后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后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设定第1个左侧面测试区域的中心为左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

步骤三、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顶面扫描测试:

步骤301、控制器11通过Y向调节机构2和X向调节机构3带动Z向调节机构4沿X向和Y向调节滑移,直至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中心和顶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302、净辐射计7对第1个顶面测试区域的扫描检测,并将获取的第1个顶面测试区域的电压值V

步骤303、控制器11根据公式

步骤304、控制器11通过Y向调节机构2和X向调节机构3带动Z向调节机构4沿X向和Y向调节,直至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中心和第2个顶面测试区域的中心重合;

步骤305、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2个顶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306、按照步骤301至步骤3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307、多次重复步骤306,直至完成第I

步骤四、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401、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水平舵机5-2转动,水平舵机5-2转动通过水平转盘5-6带动下水平板6-9和下垂直板6-4转动,下水平板6-9和下垂直板6-4转动带动净辐射计7水平转动,同时,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竖向舵机6-2转动,竖向舵机6-2转动通过翻转转盘6-6带动净辐射计7竖向转动,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前侧面平行;

步骤402、控制器11通过Y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和Z向调节机构4带动净辐射计7移动,直至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前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4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前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404、按照步骤402至步骤4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405、多次重复步骤4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五、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501、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水平舵机5-2转动,同时,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竖向舵机6-2转动,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右侧面平行;

步骤502、控制器11通过Y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和Z向调节机构4带动净辐射计7移动,直至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右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5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右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504、按照步骤502至步骤5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505、多次重复步骤5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601、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水平舵机5-2转动,同时,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竖向舵机6-2转动,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后侧面平行;

步骤602、控制器11通过Y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和Z向调节机构4带动净辐射计7移动,直至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后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6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后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604、按照步骤602至步骤603所述的方法,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中心和第i

步骤605、多次重复步骤6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七、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扫描测试:

步骤701、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水平舵机5-2转动,同时,控制器11通过舵机控制模块5-1控制竖向舵机6-2转动,以使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左侧面平行;

步骤702、控制器11通过Y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和Z向调节机构4带动净辐射计7移动,直至净辐射计7的测试面的中心与左侧面扫描初始设定点重合;

步骤703、按照步骤302和步骤303所述的测试,得到第1个左侧面测试区域的辐射散热量

步骤704、多次重复步骤701至步骤703,直至完成第i

步骤705、多次重复步骤704,直至完成第I

步骤八、设备对流与辐射散热量分配比的获取:

步骤801、控制器11根据公式

步骤802、控制器11根据公式Q

步骤803、控制器11根据公式

本实施例中,步骤104中第i

所述待测设备10为平板电脑、显示器、台式电脑主机、笔记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投影仪。

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1通过Y向调节机构2、X向调节机构3和Z向调节机构4带动净辐射计7移动,具体过程如下:

当净辐射计7沿X方向移动时:控制器11通过X向电机驱动器3-1控制X向电机3-2转动,X向电机3-2转动带动X向主皮带链轮3-3转动,X向主皮带链轮3-3带动X向传动带3-4绕X向从皮带链轮3-5移动,X向传动带3-4移动带动X向滑块3-7沿X向滑轨3-6滑移,在X向滑块3-7沿X向滑轨3-6滑移的过程中,X向滑块3-7通过U形安装座4-11带动竖向杆4-15沿X向滑移,从而实现净辐射计7沿X方向移动;

当净辐射计7沿Y方向移动时:控制器11通过Y向电机驱动器2-1控制Y向电机2-2转动,Y向电机2-2转动带动Y向主皮带链轮2-3转动,Y向主皮带链轮2-3带动Y向传动带2-4绕Y向从皮带链轮2-5移动,Y向传动带2-4移动带动Y向滑块2-7沿Y向滑轨2-6滑移,在Y向滑块2-7沿Y向滑轨2-6滑移的过程中,Y向滑块2-7通过L形安装座3-13带动X向滑轨3-6沿Y向滑移,从而实现净辐射计7沿Y方向移动;

当净辐射计7沿Z方向移动时:控制器11通过Z向电机驱动器4-1控制Z向电机4-2转动,Z向电机4-2转动带动丝杆4-6转动,丝杆4-6转动通过丝母4-7和连接块4-8带动滑动块4-9沿内U形限位座4-4滑移,在滑动块4-9沿内U形限位座4-4滑移的过程中,滑动块4-9带动外U形滑移座4-5沿Z方向移动,从而实现净辐射计7沿Z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步骤101中纯铝反射膜2的厚度为0.08mm;

步骤103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为矩形体,且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长度为0.8m,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宽度为0.6m,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高度为0.6m,待测设备10的体积小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体积,且待测设备10的底面中心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底面中心重合;

本实施例中,实际使用时,步骤101中辐射供冷房间内的光照度不大于1lx。

本实施例中,数据采集器可参考安捷伦的34972A数据采集器。

本实施例中,净辐射计7测量到的辐射散热量是指单位时间的辐射散热量。

本实施例中,待测设备10测试器件采用最小的照明水平,并屏蔽掉测试区域的所有照明光线。

本实施例中,待测设备10的总散热量Q通过功率计得到。

本实施例中,X方向、Y方向和Z方向的移动速度为1m/min。因为Y向电机2-2、X向电机3-2和Z向电机4-2在测试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影响实验结果,且移动速度越快这种影响越大;但移动速度过慢,会延长实验测量时间,降低测量效率,产生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可能干扰测量结果。因此,在保证测量效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移动速度,移动速度定为1m/min,测量完成仅需2h,且电机产生的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本实施例中,步骤103中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长度为0.8m,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宽度为0.6m,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高度为0.6m,待测设备10的体积小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体积,且待测设备10的底面中心与待测虚拟空间区域的底面中心重合。

本实施例中,I

本实施例中,设置第i

本实施例中,传统测试中红外热像法,是采用红外热像仪侧得设备表面温度,将热源的物理模型简化为规则几何体,通过半经验公式算出热源表面辐射换热和对流换热系数,进而得到对流和辐射散热量的分配比。这种测试由于使用的是半经验公式,本身的使用条件比较局限,例如将平板显示器外形简化为竖直平壁和将其表面假设成漫-灰表面,或者在计算热源与周围壁面的角系数时,将热源简化为形状规则的几何体,将复杂的换热过程通过简化和假设,再利用半经验公式得到的结果不够准确;真空箱法是将总发热量已知或者可控的设备放置于真空箱内,将热源表面温度和真空箱内壁温度分别控制到与实际工作环境相同的温度,再通过半经验公式计算辐射散热量,进而得到对流散热量。这类测试用空间局限的真空箱体内壁代替实际房间内壁,用发热量可控制的设备代替办公设备,缺乏真实性,与实际情况严重不合符,得到的实验结果欠缺真实性;本发明测试方法中利用功率计测试待测设备10正常工作时的总散热量,在人员不进入实验台的情况下通过测试装置和净辐射计直接测试辐射散热量,从而得到对流散热量,避免了经验公式使用条件的限制和对热源物理模型简化和假设导致的计算不准确性,并且更符合实际情况,得到的结果更直接准确。

综上所述,本发明设计合理,实现辐射供冷下设备的辐射散热量的测试,进而获取设备的对流与辐射散热量的分配比,测试过程简单高效,测试结果更直接精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