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

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

摘要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包括:问题设定模块基于不同科室自行设定相关病情获取问题;采集模板设定模块基于不同科室设定对应的病史采集模板;记录模块随时记录患者症状;采集模块基于设定的病情获取问题、病史采集模板以及记录的患者症状采集患者症状及病情描述相关数据;识别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识别,并利用颜色标记相关关键词;提示模块对患者所需携带资料进行提示;导出模块导出患者的相关症状、病情描述及其他相关数据。本发明可根据预设问题直接进行症状与病情描述,加快病情诊断,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描述病史的效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861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98398.5

  • 发明设计人 王艺君;

    申请日2020-12-29

  • 分类号G16H40/20(20180101);

  • 代理机构50230 重庆市信立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陈炳萍

  • 地址 541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乐群路15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5:4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现有技术主要是医生口头问诊或者查看患者之前的检查结果,但由于患者记忆偏差,或者表述不明或者患者由于自身对口头询问的理解不明,出现问题与答案无关联,答非所问,患者回答无重点等情况,使门诊医生在有限的看诊时间内无法获得所需的病史信息,或者信息出现偏差,同时在就诊前患者不知道哪些检查结果医生需要查看而忘记携带,使患者反复折腾,使就诊体验下降,这些都导致看诊效率低下。

现在门诊就诊病人都是在医生的询问下阐述病史,由于自己记不住或准备不足很耽误就诊的时间,导致门诊就诊效率低下。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技术并无专用的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采集信息可用度不高,且就诊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方法、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所述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包括:

问题设定模块,用于基于不同科室自行设定相关病情获取问题;

采集模板设定模块,用于基于不同科室设定对应的病史采集模板;

记录模块,用于随时记录患者症状;

采集模块,用于基于设定的病情获取问题、病史采集模板以及记录的患者症状采集患者症状及病情描述相关数据;

识别模块,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识别,并利用颜色标记相关关键词;

提示模块,用于对患者所需携带资料进行提示;

导出模块,用于导出患者的相关症状、病情描述及其他相关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所述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的门诊病史信息采集方法,所述门诊病史信息采集方法包括:

步骤一,预先设定相关病情获取问题,并基于不同科室设定对应的病史采集模板;

步骤二,患者不适时,随时记录症状;

步骤三,基于设定的病情获取问题、病史采集模板以及记录的患者症状采集患者症状及病情描述相关数据;

步骤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识别,并利用颜色标记相关关键词;

步骤五,导出患者的相关症状、病情描述及其他相关数据。

在本发明中,由各个科室根据本学科的特色设定本学科需要采集病史的相应模块,并设计出具体问题,并设置答案的范例,引导患者准确提供病情。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有特殊突发症状时可以随时记录和描述,病史采集App 可以根据患者的描述提供合理建议,指导患者需要就诊的科室。

患者可以通过病史采集APP手机端,或特有的终端机,在进行预约挂号后,调用相应科室的模板让患者进行病情的描述,同时病史采集app可以调用患者手机或健康手环中的健康数据如心率血压呼吸等数据,以及手机中一些健康软件对月经等固定数据的记录。

本门诊病史采集系统可以自动识别症状的关键词并进行标记使医生在看诊时能更快的找到提示诊断的线索。

本系统还可以通过居民健康卡之类的媒介将患者在各个医院检查的信息达到共享,使患者的检查结果达到最大限度的有效利用。

将患者的病史情况导入到医院就诊系统中,结果和病情描述可以直接调用生成病历方便门诊医生看诊,和门诊电子病历的书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收用户输入程序存储介质,所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使电子设备执行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一,预先设定相关病情获取问题,并基于不同科室设定对应的病史采集模板;

步骤二,患者不适时,随时记录症状;

步骤三,基于设定的病情获取问题、病史采集模板以及记录的患者症状采集患者症状及病情描述相关数据;

步骤四,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识别,并利用颜色标记相关关键词;

步骤五,导出患者的相关症状、病情描述及其他相关数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程序,供于电子装置上执行时,提供用户输入接口以实施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诊病史信息采集方法。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可根据预设问题直接进行症状与病情描述,加快病情诊断,同时能够提高患者描述病史的效率,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本发明在患者看诊前就将问诊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患者面前,并将问题加以简要的说明提供范例,引导患者,准确的表达自己的病情,同时在就诊前提示患者准备好相应的检查结果,方便医生看诊。

本发明的病史采集系统,各个专科可以根据自己的专科特色设计专属的问题,在患者挂号时可以根据就诊的科室填写该专科的病史采集模板,同时还能够提醒患者所需资料,减少患者由于资料准备不足导致的浪费时间的问题。

同时本发明能够解决现有患者描述病情时抓不住重点的问题,通过预设问题引导患者进行症状描述,提高病情描述信息的可用度,同时减少了就诊时间浪费的情况。本发明通过实践提高用户体验,进一步完善内容,可以达到软件的应用推广,使患者的就诊效率和体验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中:1、问题设定模块;2、采集模板设定模块;3、记录模块;4、采集模块;5、识别模块;6、提示模块;7、导出模块。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诊病史信息采集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诊病史信息采集系统包括:

问题设定模块1,用于基于不同科室自行设定相关病情获取问题。

采集模板设定模块2,用于基于不同科室设定对应的病史采集模板。

记录模块3,用于随时记录患者症状。

采集模块4,用于基于设定的病情获取问题、病史采集模板以及记录的患者症状采集患者症状及病情描述相关数据。

识别模块5,用于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识别,并利用颜色标记相关关键词。

提示模块6,用于对患者所需携带资料进行提示。

导出模块7,用于导出患者的相关症状、病情描述及其他相关数据。

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门诊病史信息采集方法包括:

S101,预先设定相关病情获取问题,并基于不同科室设定对应的病史采集模板。

S102,患者不适时,随时记录症状。

S103,基于设定的病情获取问题、病史采集模板以及记录的患者症状采集患者症状及病情描述相关数据。

S104,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关键词识别,并利用颜色标记相关关键词。

S105,导出患者的相关症状、病情描述及其他相关数据。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可设计的问题以妇科门诊为例

1、主诉(本次就诊的原因):症状表现/持续时间,根据患者回答的症状自动识别关键词,并将关键词在之后导入门诊病历时用特定颜色标明。

2、月经史: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末次月经。

3、孕产史:孕/产/末次分娩/流产时间/分娩方式。

4、既往史:以往的疾病和手术现在的恢复情况。

鉴于当前疫情的情况,可以在本采集方式中加入疫情流行病调查表,使患者在日常信息采集中根据当前流行病学的特点实时更新流行病学的特点进行,流行病的自检和检测,出现符合流行病症状的体征时提示患者就诊。

应当注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通过硬件、软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结合来实现。硬件部分可以利用专用逻辑来实现;软件部分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中,由适当的指令执行系统,例如微处理器或者专用设计硬件来执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的设备和方法可以使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和/或包含在处理器控制代码中来实现,例如在诸如磁盘、CD或DVD-ROM的载体介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的可编程的存储器或者诸如光学或电子信号载体的数据载体上提供了这样的代码。本发明的设备及其模块可以由诸如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或门阵列、诸如逻辑芯片、晶体管等的半导体、或者诸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可编程逻辑设备等的可编程硬件设备的硬件电路实现,也可以用由各种类型的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实现,也可以由上述硬件电路和软件的结合例如固件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