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光触控显示系统及其激光笔、光触控显示面板

光触控显示系统及其激光笔、光触控显示面板

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包括光触控显示面板、光源发生组件和相位延迟片,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偏光片,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显示画面的像素和用于感测光信号的感光电路;所述光源发生组件用于产生初始光信号;所述相位延迟片设置在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与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之间以调整所述初始光信号的相位,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感测调整后的光信号。本申请所公开的光触控显示系统及其激光笔以及光触控显示面板,通过在光源发生组件和光触控显示面板之间增设相位延迟片来调整初始光信号的相位,从而消除偏光片对光信号传播的影响,确保调整后的光信号能被光触控显示面板精准感测到。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6459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110115256.7

  • 发明设计人 陆志涛;

    申请日2021-01-28

  • 分类号G06F3/042(20060101);G06F3/041(20060101);G06F3/0354(20130101);

  • 代理机构44570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远明

  • 地址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街道塘明大道9-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4: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及其激光笔、光触控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面板的发展,光触控显示技术得到了业内的重视,通过集成感光元件至显示面板中,利用以激光为代表的光源来实现精准远距离交互。

现有的光触控显示系统100如图1所示,包括用于产生光信号103的光源发生组件101和用于显示画面的光触控显示面板102,光触控显示面板102上的感光电路(图中未示出)感测到光信号103后完成对应触控操作。但是,目前的光触控显示面板102在感测光源发生组件101发出的光信号103时,往往存在光触控精确度不高和灵敏度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及其相关的激光笔和光触控显示面板,解决现有技术中因光信号通过偏光片时被消光而导致的光触控显示面板的精确度和灵敏度下降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包括:光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偏光片,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显示画面的像素和用于感测光信号的感光电路;光源发生组件,用于产生初始光信号;以及相位延迟片,设置在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与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之间以调整所述初始光信号的相位,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感测调整后的光信号。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触控显示系统还包括激光笔,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位于所述激光笔内,所述初始光信号为所述光源发生组件所产生的激光,所述激光为线偏振光;所述相位延迟片为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片,所述激光通过所述相位延迟片后转变为触控光信号,所述触控光信号为圆偏振光;所述触控光信号穿过所述第一偏光片到达所述基板上,所述感光电路感测所述触控光信号。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激光笔还包括笔身、电源组件和光束调节组件;其中,所述笔身包括出射部和收容部,所述电源组件、所述光源发生组件和所述光束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光束调节组件靠近所述出射部,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与所述光束调节组件相邻设置,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光源发生组件相连。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与所述光束调节组件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光束调节组件与所述出射部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激光笔与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之间。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固定在所述激光笔的外表面。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相位延迟片固定在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上第一偏光片的外侧。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激光笔,包括笔身、设置于所述笔身内的电源组件、光源发生组件和光束调节组件;其中,所述笔身包括出射部和收容部,所述电源组件、所述光源发生组件和所述光束调节组件位于所述收容部内,所述光束调节组件靠近所述出射部,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与所述光束调节组件相邻设置,所述电源组件与所述光源发生组件相连接;所述相位延迟片为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片,位于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与所述光束调节组件之间和/或位于所述光束调节组件与所述出射部之间,用于将所述光源发生组件发出的偏振态的激光转变为圆偏振态的触控激光信号以被外部的光触控显示面板感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显示画面的像素和用于感测光信号的感光电路;第一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基板的出光面;以及相位延迟片,固定在所述第一偏光片的出光表面,用于调整从外部光源发生组件发射来的初始光信号的相位,所述感光电路感测调整后的光信号。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在光触控显示系统中的光源发生组件和光触控显示面板之间增设相位延迟片来调整初始光信号的相位,从而消除偏光片对光信号传播的影响,确保调整后的光信号能被光触控显示面板精准感测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现有技术中光触控显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光触控显示系统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光触控显示系统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光触控显示系统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光触控显示系统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包括光触控显示面板、光源发生组件和相位延迟片。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和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第一偏光片,所述基板上设有用于显示画面的像素和用于感测光信号的感光电路;所述光源发生组件用于产生初始光信号;所述相位延迟片设置在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与所述光源发生组件之间以调整所述初始光信号的相位,所述光触控显示面板感测调整后的光信号。

本申请提供第一具体实施例如图2所示,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200包括激光笔1、相位延迟片2以及光触控显示面板3。

激光笔1包括笔身11、设置于笔身11内的电源组件12、光源发生组件13和光束调节组件14。其中,笔身11还用于容纳激光笔1的其他组件以及用于供使用者握持,具体包括出射部111和收容部112。电源组件12、光源发生组件13和光束调节组件14位于收容部112内。电源组件12用于为光源发生组件13及其他控制模块(图中未示出)供电,与光源发生组件13电连接,可采用常见的电池供电。光源发生组件13用于产生初始光信号,在激光笔1中光源发生组件13产生发散的激光,激光是线偏振光。光束调节组件14用于调整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激光,其将发散的激光调整为传播方向平行的激光。光束调节组件14靠近出射部111设置。光源发生组件13与光束调节组件14相邻设置并确保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光信号全部进入光束调节组件14中,最大化的提高光能利用率。

光触控显示面板3包括基板31和设置在基板31两侧的第一偏光片32和第二偏光片33。第一偏光片32位于基板31的出光侧,第二偏光片32位于基板31的另一侧。

基板31上设置有用于显示画面的像素311和用于感测光信号的感光电路312:若光触控显示面板3为液晶显示面板,则基板31包括彩膜基板(图中未示出)、液晶层(图中未示出)和阵列基板(图中未示出),像素和感光电路通常位于阵列基板上;若光触控显示面板3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则基板31通常包括衬底(图中未示出)、发光器件层(图中未示出)及盖板(图中未示出),像素311和感光电路312通常位于发光器件层内。具体的基板内部架构、像素结构以及感光电路可采用业界现有的技术,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为避免光源发生组件13所发出的光信号在第一偏光片32处出现消光现象,本申请提出在光源发生组件13和光触控显示面板3之间增设相位延迟片2。本实施例中针对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激光,相位延迟片2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片,将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线偏振态的激光调整为圆偏振态的激光,本实施例将调整后的圆偏振态的激光也称为触控光信号。由于圆偏振态的激光不受第一偏光片32的偏光轴方向的影响,可以全部通过第一偏光片32,从而保证基板31上感光电路能感测到足够的光强,进而提高光触控灵敏度和准确度。

在本实施例中,相位延迟片2设置在激光笔1内笔身11的收容部112内,具体位于光源发生组件13和光束调节组件14之间,将从光源发生组件13中发射出的线偏振态激光全部转换为圆偏振态的激光。转换后的圆偏振态的激光仍呈散射状,穿过光束调节组件14后被调整为平行的圆偏振态的激光,并通过激光笔1的出射部111发射至第一偏光片32,圆偏振态的激光不受第一偏光片32的影响,全部通过第一偏光片32供感光电路感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位延迟片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笔身11内,也可以通过粘贴固定的方式贴在光源发生组件的出光侧或光束调节组件14的入光侧,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提供第二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提供了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200,与前述第一具体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相位延迟片2设置在激光笔1内笔身11的收容部112内靠近出射部111的一侧,具体位于光束调节组件14和出射部111之间。光源发生组件13发射出的散射状的线偏振态激光穿过光束调节组件14后变为平行发射的线偏振态激光,然后通过相位延迟片2转换为圆偏振态的激光。转换后平行发射的圆偏振态的激光通过激光笔1的出射部111发射至第一偏光片32,圆偏振态的激光不受第一偏光片32的影响,全部通过第一偏光片32供感光电路感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相位延迟片2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固定在笔身11内,也可以通过粘贴固定的方式贴在光束调节组件14的出光侧或出射部111的内侧,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针对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激光,相位延迟片2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片,将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线偏振态的激光调整为圆偏振态的激光,本实施例将调整后的圆偏振态的激光也称为触控光信号。由于圆偏振态的激光不受第一偏光片32的偏光轴方向的影响,可以全部通过第一偏光片32,从而保证基板31上感光电路能感测到足够的光强,进而提高光触控灵敏度和准确度。

本申请提供第三具体实施例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200,与前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相位延迟片2设置在激光笔1的笔身11的出射部111的外侧,即位于激光笔1与光触控显示面板3之间。光源发生组件13发射出的散射状的线偏振态激光穿过光束调节组件14后变为平行发射的线偏振态激光,然后通过激光笔1的出射部111向外射出至相位延迟片2,平行外射的线偏振态激光穿过相位延迟片2转换为圆偏振态的激光。最后,平行发射的圆偏振态的激光不受第一偏光片32的影响,全部通过第一偏光片32供感光电路感测。

在本实施例中,相位延迟片2优选通过粘贴固定的方式贴激光笔1的出射部111的外侧。

本实施例中针对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激光,相位延迟片2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片,将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线偏振态的激光调整为圆偏振态的激光,本实施例将调整后的圆偏振态的激光也称为触控光信号。由于圆偏振态的激光不受第一偏光片32的偏光轴方向的影响,可以全部通过第一偏光片32,从而保证了基板31上感光电路所能感测到的光强度,进而提高光触控灵敏度和准确度。

本申请提供第四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200,与前述具体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相位延迟片2设置在光触控显示面板3中第一偏光片32与激光笔1之间,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第一偏光片32的表面。光源发生组件13发射出的散射状的线偏振态激光穿过光束调节组件14后变为平行发射的线偏振态激光,通过激光笔1的出射部111发射向光触控显示面板3。线偏振态激光首先穿过位于光触控显示面板3表面的相位延迟片2被转换为圆偏振态的激光,然后通过第一偏光片32供感光电路感测。

本实施例中针对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激光,相位延迟片2同样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相位延迟片,将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的线偏振态的激光调整为圆偏振态的激光,本实施例将调整后的圆偏振态的激光也称为触控光信号。由于圆偏振态的激光不受第一偏光片32的偏光轴方向的影响,可以全部通过第一偏光片32,从而保证了基板31上感光电路所能感测到的光强度,进而提高光触控灵敏度和准确度。

由于激光笔1和光触控显示面板3在日常使用中,表面容易产生磨损,将相位延迟片2设置在激光笔1的笔身11内部的具体实施例一和具体实施例二能有效保护相位延迟片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损伤。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光源发生组件13是位于激光笔1中的激光发生器,可以理解的是,光源发生组件13还可以是LED光源或现有技术中其他用于光触控显示的光源,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对应的相位延迟片的波长可对应变化,以增大光源发生组件13所产生光信号穿过第一偏光片32的强度。

本申请通过在光触控显示系统中的光源发生组件和光触控显示面板之间增设相位延迟片来调整初始光信号的相位,从而减少或消除偏光片对光信号传播的影响,确保调整后的光信号能被光触控显示面板精准感测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光触控显示系统及其采用的激光笔和光触控显示面板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