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和用于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

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和用于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和方法,接触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接触臂(1)和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6)。接触臂(1)包括至少一个型材体(2)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4)。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4)与至少一个型材体(2)电接触,并且构造用于产生与所述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6)的电接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4)是板条形的弹簧元件。所述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接触臂(1)、尤其是受电弓隔离器的接触臂对与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6)电接触,其中,接触臂(1)的至少一个板条形的第一接触元件(4)与所述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6)电接触和/或机械接触,并且在与配合接触件(6)电接触和/或机械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触元件(4)的面向配合接触件(6)的表面能伸缩地变形、尤其是弹性地变形。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716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门子能源全球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80063084.4

  • 发明设计人 M.罗曼;D.施雷德;

    申请日2019-09-03

  • 分类号H01H1/06(20060101);H01H1/26(20060101);H01H31/02(20060101);H01H31/3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孟婧

  • 地址 德国慕尼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52:42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和一种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接触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接触臂和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接触臂包括至少一个型材体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与至少一个型材体电接触并且构造用于产生与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的电接触。

隔离开关(或者说断路开关)使用在高压和中压设施中,以便使电流路径可见地彼此电隔离。隔离开关无功率地、即在没有与隔离开关连接的电负载的情况下被开关。在高压技术中、尤其在最大1200kV电压的范围内,例如使用高压功率开关,以便隔离电负载,并且中断电流路径。通过断开隔离开关,可以使中断的电流路径向外可见,由此例如能够无危险地实现维护、检查和/或改装工作。

作为隔离开关或隔离器例如可以使用转动隔离器、杠杆隔离器、曲柄杠杆隔离器、单次枢转隔离器、两次枢转隔离器和/或单柱隔离开关、即受电弓隔离器(Pantografentrenner)。在此,电流路径通过断开接触装置的至少一个电触头被可见地电隔离,并且通过闭合接触装置的所述或多个电触头被可见地电连接。电触头包括至少两个接触件,其中,至少一个接触件是可运动的,用以断开和闭合所述触头。可运动的接触件例如构造为接触臂,如从DE 10 2016 214 372 A1已知的那样。接触臂在电触头闭合时运动到配合接触件上,直到在两个接触件之间存在电接触和机械接触,配合接触件例如在空间上固定地布置。在断开电触头时,可运动的接触臂运动远离配合接触件,直到在两个接触件之间不存在电接触。

配合接触件例如是在空间上固定的柱形的金属管、金属轨和/或金属导体。接触装置的接触件例如由材料、如良好导电的铜、钢和/或铝构成,或者包括这些材料。在连接的或接通的状态下,需要配合接触件与可运动的接触臂之间的良好的电接触,以便无损耗地或者至少低损耗地通过触头导引电流。如果接触臂和配合接触件分别由具有圆形横截面的金属管构成,那么在接触臂的金属管与配合接触件的金属管之间只存在小的支承或接触面。如果接触臂由具有矩形横截面的金属杆或金属管构成,那么接触面增大。这实现在隔离开关的闭合状态下的更好的电接触,即产生更少的电损耗,并且使得无意中断电流路径的风险减小。

可以以如下方式实现对接触的进一步的改进,即接触臂由型材体和接触元件构成。尤其在例如单柱隔离开关或受电弓隔离器中,通过包括形式为金属杆或具有矩形横截面的金属管的型材体和平坦的杆形的固定在型材体上的尤其与型材体直接接触的接触元件的接触臂,可以改进并且在闭合状态中更可靠地形成电接触。型材体在成本和机械特性方面得到优化。通过使用例如铝和/或钢实现高的机械稳定性。作为例如杆或管的形状产生高的机械稳定性,并且尤其在使用空心体、例如空心管的情况下能够节约材料和重量、即成本。

接触元件被优化用于与配合接触件良好地电接触。为此,接触元件例如由铜构成,并且例如通过钎焊、熔焊、粘接和/或通过螺纹连接装置与型材体良好导电地连接。接触元件的朝向型材体的表面与型材体的形状协调适配。矩形的型材体例如具有与接触元件(接触)的扁平的平坦的接触面,并且接触元件的对应的朝向型材体的表面同样是扁平的平坦的面。接触元件的背对型材体并且朝向配合接触件的表面例如构造有很小的拱曲部或稍微倒圆地构造。在倒圆的表面中,接触件可以在短路情况下和/或在由于风或冰负载而运动时相互滚动,而不会改变有效的接触面或丧失接触。由此,在隔离开关的闭合状态下,在每个时间点均得到良好的电接触,并且避免电损耗或触头的不受控的断开。

为了使隔离开关、尤其室外隔离开关的隔离段向外部能够被很好地看到,接触装置没有被封装,并且没有安装在壳体中。因此,隔离开关的元件或部件或接触装置受到天气影响。冰和/或雪负载可能导致可运动的接触臂的运动、尤其导致远离配合接触件的运动,这使电接触变差,并且因此导致跨越触头的电损耗更高。在闭合触头时,雪和/或冰可能阻碍接触臂和配合触头的电接触和机械接触或者至少使其难度增大。由此限制隔离开关的可靠性,并且高的电损耗可能导致高的成本。安全的受控的隔离和连接可能是受限的或者不能实现的。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和一种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所述接触装置和方法解决前述的问题。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尤其在于,提供一种廉价的稳定的接触装置,该接触装置尤其在不利的具有雪和冰的天气条件下也能够实现良好的和安全的电接触和机械接触。

根据本发明,所说明的技术问题通过具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特征的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和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尤其是前述的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解决。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和/或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尤其是前述的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的有利的设计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在此,独立权利要求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并且与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组合,以及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接触臂和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其中,接触臂包括至少一个型材体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与至少一个型材体电接触,并且构造用于产生与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的电接触。根据本发明,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是板条形的弹簧元件。

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装置的接触臂的板条形的弹簧元件能够实现廉价的稳定的接触装置,其在隔离开关的闭合状态下具有在接触臂与配合接触件之间的良好的和安全的电接触和机械接触。尤其在不利的具有雪和冰的天气条件下,和/或在例如污物或杂质在第一接触元件上沉积的情况下,板条形的弹簧元件的弹性作用能够实现冰、雪和/或污物层的刮除和/或脱落。通过例如在重量、成本和机械力方面机械稳定地优化型材体,和/或通过经由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对电接触进行电优化,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型材体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的接触臂的构造能够实现机械稳定的具有接触臂和配合接触件的接触装置。

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可以具有U或V形的型材(或者说成型轮廓),其具有至少区域性地与型材体形状配合地布置的第一边脚和弹性地布置的第二边脚。

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的至少区域性地与型材体形状配合地布置的第一边脚能够实现,例如通过钎焊、熔焊、粘接和/或螺纹连接装置将第一接触元件机械稳定地固定在所述或相应的型材体上。在此产生第一接触元件与型材体之间的良好的电接触。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的弹性地布置的第二边脚能够实现接触臂与配合接触件的良好的电接触。由于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的U形或V形的型材,通过第一和第二边脚的连接能够实现可运动的第二边脚的弹性作用。如之前描述的那样,弹性作用能够实现冰、雪和/或污物层的刮除和/或脱落,并且因此能够可靠地形成接触装置的接触臂与配合接触件之间的良好的电接触,尤其与天气条件和杂质无关。由此,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装置可以实现廉价的、可靠的隔离开关,所述隔离开关在闭合状态下能够使电流无损耗地或低损耗地流经隔离开关,这节约了能量和成本。

接触装置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可以以接触元件堆叠结构的形式布置。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可以布置在至少一个U或V形的第一接触元件的两个边脚之间。堆叠形式的布置能够实现多个堆叠元件例如利用相同的连接元件、例如螺栓的简单的固定、节约空间的布局,并且在与配合接触件接触时能够实现在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和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上的良好的电接触。第二接触元件可以在电特性方面得到优化,并且用于固定第一接触元件。通过将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布置在至少一个U或V形的第一接触元件的两个边脚之间的堆叠形式,得到具有前述优点的第一接触元件或者其第二边脚的弹性作用。

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可以由铜、铝或钢构造,或者包括铜、铝和/或钢。为了更好的电接触,接触元件可以例如附加地被涂层、尤其是镀银。金属产生具有高的导电性能的良好的电接触。尤其是例如具有镀银的表面的铜产生具有很小的接触电阻的非常好的电接触。

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可以板条形地构造,和/或具有圆弓形的型材。与至少一个板条形的、布置和/或固定在例如管形或杆形的型材体上的第一接触元件相关联地,至少一个第二接触元件产生接触臂与配合接触件之间的良好的电接触。在尤其是可运动的接触臂接近尤其是固定的配合接触件时,板条形的第一接触元件可以被配合接触件挤压到板条形的第二接触元件上,其中,机械稳定的型材体将反压力(或者说反作用力)施加到接触元件上。至少一个第一接触件的可运动的区域或部分、尤其是第二边脚被压在第二接触件上,并且可以模拟其表面形状。与弹性作用相关联的拱曲的形状能够实现沉积物、尤其污物、雪和/或冰的垂直于接触臂的纵轴线的朝向侧面的脱落和/或刮除。此外,能够实现配合件在接触臂上的滚动,由此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如在风中也能够可靠地实现电接触。

在尤其是污物、雪和/或冰沉积在接触臂的最上方的表面、尤其是第一接触元件的可运动的边脚上的情况下,即使在接触臂上存在若干层、例如沉积物、尤其污物、雪和/或冰的情况下,在接触装置的断开状态下,在第一和第二接触元件之间也保留有间隙,该间隙能够在通过接触装置闭合电流路径时实现第一接触元件朝第二接触元件的弹性运动。与具有前述优点的弹性作用相关联的拱曲的形状的功能在任何时间都得到保持,并且能够使沉积物、尤其污物、雪和/或冰从接触臂脱落和/或刮除。

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可以包括弹簧青铜、尤其是镀银的弹簧青铜,和/或由弹簧青铜、尤其是镀银的弹簧青铜构造。弹簧青铜、尤其是镀银的弹簧青铜提供良好的电接触以及第一接触元件的同时的基本上完全可伸缩的弹性作用。由此可以形成长时间稳定的、弹性的第一接触元件,其在断开接触装置时又基本上重新形成(或者说回到)初始的形状。

至少一个型材体可以具有矩形形状,该矩形形状尤其具有倒圆的角部。矩形形状、尤其是具有倒圆的角部的矩形形状产生非常机械稳定的接触臂,其中,矩形形状的侧面可以用作型材体与接触元件之间的接触面。作为接触面的侧面的较大的面积能够实现接触元件与型材体之间的良好的接触,以及接触元件在型材体上的安全的机械稳定的固定。

至少一个型材体可以在内部空心地构造,尤其构造为空心管。由此节约材料,并且与之相关地节约重量,这节约了成本,并且能够实现具有更小功率的驱动器。

至少一个型材体可以由铜、铝或钢构造,或者包括铜、铝和/或钢。钢、铝和尤其是铜具有很小的电阻率,并且以很小的损耗传导电流。通过将良好导电的材料用于型材体,在接触臂或型材体上能够实现具有较小电压降的良好的电流传导。钢是非常机械稳定的,并且铝是轻质的,这能够实现重量节约。

至少一个型材体和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可以处于相互直接的机械接触和/或电接触中,尤其通过共同的接触面接触。大的接触面以及直接的机械接触和电接触能够实现在接触臂上的良好的、低损耗的电流传导和小的电压降,其中,型材体和接触元件可以有助于接触臂的良好的传导性。直接的机械接触产生长时间机械稳定的接触臂,并且因此尤其在较长时间段上能够实现隔离开关或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的可靠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尤其是前述的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包括,将至少一个接触臂、尤其是受电弓隔离器的接触臂对与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电接触,其中,接触臂的至少一个板条形的第一接触元件电接触和/或机械接触所述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并且在与配合接触件电接触和/或机械接触的情况下,第一接触元件的面向配合接触件的表面可伸缩地变形、尤其是弹性地变形。

可以在第二接触元件的表面上方进行第一接触元件、尤其是U或V形的第一接触元件的边脚的表面的可伸缩的变形,其中,第二接触元件固定在型材体上、尤其固定在第一接触元件的两个边脚之间。

在与至少一个配合接触件接触时,沉积物、尤其是杂质、雪和/或冰层可以在至少一个接触臂上、尤其在接触臂的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上,从至少一个第一接触元件的弹性的表面尤其被压碎和/或被侧向挤开。

通过在第二接触元件的表面上方的、第一接触元件的表面的可伸缩的变形,沉积物、尤其是杂质、雪和/或冰可以从至少一个接触臂被去除、尤其是抖落、刮除和/或脱落。

根据本发明的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尤其是前述的接触装置的电接触的方法的优点与根据本发明的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装置的前述优点类似,反之亦然。

以下在图1中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接触装置,并且在图2中示意性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随后详细地描述。

在附图中:

图1以截面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接触装置,其具有接触臂1和配合接触件6,接触臂包括型材体2和接触元件3,并且

图2以截面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装置,其具有配合接触件6和接触臂1,接触臂包括型材体2、板条形的第二接触元件3和第一接触元件4,其中,板条形的第一接触元件4构造为弹簧元件。

图1以截面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接触装置,其具有接触臂1,接触臂包括型材体2和接触元件3。接触装置的配合接触件6与接触臂1相对地布置。图1示出了在断开的状态中的隔离装置的接触装置,其中,接触臂1和配合接触件6彼此十字式地对置地布置。配合接触件6以纵轴线在图1中平行于附图平面地示出,配合接触件例如管形地构造有圆柱形的横截面。接触臂1在图1中在横截面中以纵轴线垂直于附图平面地示出。

接触臂1的在横截面中示出的型材体2例如是空心管或空心的杆,其具有矩形的成型轮廓,其中,角部分别是倒圆的。型材体2例如由钢或铝制成,以便通过型材体2在良好的导电性的情况下确保高的机械稳定性。通过将型材体2设计为空心体,在小的重量和成本的情况下提供了高的机械稳定性。

在型材体2的侧面上,接触元件3摩擦配合并且形状配合地、导电地固定在型材体2上。所述侧面是型材体2或接触臂1的与隔离开关的配合接触件6对置的侧面。接触元件3例如通过熔焊、粘接和/或螺纹连接装置导电地、机械稳定地固定在型材体2上。接触元件3实心地构造为整体,并且例如由铜制成,尤其具有镀银的表面。

型材体2具有尤其在厘米范围内的直径d,平行于型材体2与接触元件3之间的接触面。接触元件3板条形地构造,在背对接触面的并且与配合接触件6对置的侧面上具有扁平的拱形部。

通过拱形部或通过接触元件3的倒圆的表面,接触元件3可以在短路情况下和/或在由于风或冰负载而运动时,在配合接触件上滚动,而不会改变有效的接触面或丧失电接触。由此,在隔离开关的闭合状态下,在每个时间点均得到良好的电接触,并且避免触头的电损耗或不受控的断开。

在型材体2在接触面的侧面上的相应角部处,接触元件3的倒圆的表面基本上过渡为型材体2的倒圆的角部,其中形成圆弧。接触元件3朝向型材体2的后侧或侧面是平坦的,与型材体2的配属的侧面相同。接触元件3的两个侧面形成板条形的接触元件3,其具有平行于型材体2的纵轴线布置的纵轴线,在图1中垂直于附图平面。板条形在以下表示扁平的、长条形的结构或元件,其具有小的高度和比长度明显更小的宽度。例如,板条是几毫米至几厘米高,几分米到几米长,并且几毫米到几厘米宽。接触元件3的倒圆的表面能够实现接触臂1在配合接触件6上的滚动,但不足以将接触臂1或接触元件3上的沉积物、尤其是杂质、冰和/或雪层刮除、将其推到一边和/或能够基于弯曲部使其脱落。

相反地,在现有技术中,在接触元件3上的弯曲部或接触元件3的倒圆的表面使得在接触臂1朝配合接触件6运动时,在触头闭合之前,例如雪、冰和/或杂质被压实在接触元件3上并且可能形成层,所述层可能阻碍接触元件3与配合接触件的良好的电接触和/或机械的直接接触,如之前描述的那样。为了安全地确保接触元件3与配合接触件6的良好的、稳定的、无冰、雪和/或污物的电接触,需要较大的力,所述力将接触元件3挤压到配合接触件6上,并且可以导致接触元件3上的沉积物、尤其是杂质、雪和/或冰的脱落或刮除。与此相关,驱动器必须相应设计得尺寸很大,并且接触臂1必须机械稳定地构造、例如构造有例如型材体2的较大的壁厚、直径d和/或稳定的材料。与此相关的是高的材料耗费和高的成本。

图2以截面图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装置,其具有接触臂1,所述接触臂包括型材体2、第一接触元件4和第二接触元件3。接触装置的配合接触件6与图1类似地与接触臂1相对地布置。图2示出了同样在断开状态中的隔离装置的接触装置,其中,接触臂1和配合接触件6彼此十字形对置地布置。配合接触件6以纵轴线在图2中平行于附图平面地示出,配合接触件例如管形地构造有圆柱形的横截面。接触臂1在图2中在横截面中以纵轴线垂直于附图平面地示出。

图2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装置的接触臂1包括型材体2,该型材体与图1的型材体2相同地构造。型材体2例如构造为空心体,其具有带有倒圆的角部的矩形横截面。型材体例如由钢、铝和/或铜制成。在型材体2的与配合接触件6对置的侧面上布置有第一接触件4,所述第一接触件板条形地以纵轴线平行于型材体2的纵轴线地构造和布置。板条形同样表示扁平的、长条形的结构或元件,其具有小的高度和比长度明显更小的宽度。例如,板条是几毫米至几厘米高,几分米到几米长,并且几毫米到几厘米宽。在横截面中,第一接触件4具有U形形状,其具有两个边脚、即在一侧相互连接的第一和第二边脚。第一接触件4的第一边脚是刚性的,即相对于型材体2不可运动地布置在型材体2上,并且固定在型材体上。例如通过熔焊、钎焊、粘接和/或通过螺纹连接装置进行固定。

在截面图中,第一接触件4的第一边脚以边脚的纵向方向平行于型材体2的与配合接触件6对置的侧面地扁平地布置。型材体2的与配合接触件6对置的侧面与第一接触件4的第一边脚形成共同的表面5、即共同的接触面5。在型材体2的与配合接触件6对置的侧面上,第一接触件4以第一边脚形状配合地贴靠在型材体2上,并且通过接触面5与型材体2形成了机械稳定的并且良好导电的接触。第一接触件4的第二边脚可运动地、弹性支承地、直接与配合接触件6相对地布置。

第一接触件4例如由弹簧青铜板材构造,其具有在例如毫米范围内的板厚。所述板材构造为板条形、即长条状,如之前描述的那样尤其构造有型材体2的长度,并且尤其构造有基本上相应于型材体2的与配合接触件6对置的侧面的宽度的双倍的宽度。板材沿着其纵轴线折叠,在板材的两个边脚之间具有间隙,其中例如在板材的宽度的中点处进行折叠。间隙例如在毫米的范围内,并且第一接触件4的边脚基本上相互平行地布置。

第二接触件3板条形地构造,尤其具有与第一接触件4的长度相等的长度。在垂直于第二接触件3的纵轴线的横截面中,接触件3具有圆弓的形状,所述形状具有圆弧侧面和平坦的、扁平的侧面。第二接触件3布置在第一接触件4的两个边脚之间,具有平坦的、扁平的、指向第一边脚的侧面,平行于第一边脚、尤其是与第一边脚直接接触,所述第一边脚通过接触面5与型材体2接触。第二接触件3以圆弧侧面指向第二边脚,具有平行于第二边脚的圆弧弦,尤其与第二边脚在截面图中的一个点处或沿垂直于圆弧、即图2的附图平面的纵轴线直接接触。第二接触件3例如是型材板件,其具有垂直于型材板件-板条的纵轴线的圆弧横截面,由实心的整体构成,所述整体例如包括铜、铝和/或钢或者由铜、铝和/或钢构成。为了良好的电接触,第二接触件3可以被涂层,例如在表面上被镀银。

第一接触件4与U形的夹子类似地构造,第二接触件3夹在所述夹子的边脚之间。第二接触件3通过例如熔焊、钎焊、粘接和/或通过螺纹连接装置例如固定在第一接触件4上、尤其是第一接触件4的第一边脚上。将第一接触件4固定在型材体2上的螺纹连接装置可以用于将第二接触件3固定在第一接触件4上。第二接触件3在第一接触件4上、尤其是在第一接触件4的第一边脚上的形状配合的连接可以产生第一和第二接触件4、3之间的良好的电接触,并且尤其通过第一接触件的夹紧作用产生U形的第一接触件4的两个边脚之间的良好的电接触。

在通过隔离开关或接触装置闭合电流路径时,接触臂1朝配合接触件6运动。在接触臂1与配合接触件6机械接触的情况下,U形的第一接触件4、尤其是第一接触件4的弹性地可运动地支承的第二边脚能够实现配合接触件6在第一接触件4或接触臂1上的滚动。在接触臂1上的沉积物、尤其是杂质、冰和/或雪层(它们位于第一接触件4的朝配合接触件6的方向的第二边脚上)没有阻碍配合接触件6的滚动运动,因为在U形的第一接触件4的边脚之间保留有空气间隙,第一接触件4的第二边脚可以在滚动时朝空气间隙的方向弹簧式地运动或弯曲。第一接触件4的第二边脚在滚动时朝第一边脚或第二接触件3的方向运动,直到最大地通过第二边脚模拟第二接触件3的弧形形状。

在配合接触件6在板条形的第一接触元件4、即弹簧元件上滚动时,沉积物、尤其是杂质、冰和/或雪层裂开,和/或由于在接近配合接触件6时第二接触件3的弯曲或者折弯,从表面被向侧面挤压。U形的第一接触件4的两个边脚结合边脚之间的空气间隙和第二接触件3的在边脚之间的弧形形状,能够在接触臂1接近配合接触件6时实现或促进将沉积物、尤其是杂质、雪和/或冰从接触臂1挤开(或者说挤走)。

由此,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例如在雪和/或冰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接触臂1与配合接触件6之间的良好的和安全的接触。沉积物、例如杂质、雪和/或冰在接触臂1接近配合接触件6时没有被压实,而是以较小的力耗费向侧面地、即垂直于纵轴线并且平行于型材体2的直径d地被挤开,并且由于第一接触元件4的弹性作用,冰和/或雪层尤其可以从接触元件4脱落,其中,可以通过第一接触元件4的变形增大与配合接触件6的接触面。利用根据本发明的接触装置,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也尤其能够以较小的力耗费实现隔离开关的接触臂1与配合接触件6之间的具有良好的电特性、即小电阻的直接接触。较小的力耗费能够成本低廉地实现接触臂1的尤其具有较少材料和较小直径的设计,并且能够实现将成本更低廉的驱动器用于隔离开关。

前述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和/或可以与现有技术组合。因此,针对第一接触元件4例如可以使用其它形状、尤其是椭圆形的或部分椭圆形的横截面、尤其是朝一侧敞开的横截面。第一接触元件4例如可以由弹簧钢或青铜实施,并且为了配合接触件6与型材体2之间的良好的导电性被镀银或镀铜。型材体2例如可以是圆柱形的。型材体2的实心或空心管状的其它形状例如是型材体2的垂直于纵轴线的三角形、椭圆形、T形、双T形或六边形的横截面。配合接触件6可以是实心或空心管状的,例如具有三角形、椭圆形、T形、双T形或六边形的横截面。第二接触元件3的其它形状例如是具有椭圆形或部分椭圆形的横截面的板条。在第一接触元件4与型材体2直接接触时并且在隔离开关的与配合接触件6闭合的状态下,第二接触元件3也可以由不导电的或导电不佳的材料、例如塑料构成。

附图标记清单

1 用于隔离开关的接触臂

2 型材体

3 第二接触元件

4 第一接触元件、弹簧元件

5 型材体与第一接触元件的共同的接触面

6 配合接触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