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属于石油开发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根据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本发明对油气藏采收率进行分析时,不仅考虑了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参数值大小,还对油气藏类型加以区别,提高了油气藏采收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340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10975185.0

  • 发明设计人 于超;肖娟;张敏;

    申请日2019-10-14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01);G06Q50/02(20120101);

  • 代理机构11138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贾敏

  • 地址 100007 北京市东城区东直门北大街9号中国石油大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8: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开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未开发或开发初期的油气藏,为了对油气藏进行高效开采,需要收集油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数据和可采储量数据。而油气藏的可采储量数据可以根据油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与油气藏的采收率综合分析获得,其中,油气藏的原始地质储量可利用容积法计算得到,油气藏的采收率则需要进行预测分析。

相关技术中,根据油气藏的储层参数、油气藏静态地质特征参数以及多元回归方程统计出油气藏的采收率经验公式,通过油气藏的采收率经验公式对油气藏的采收率进行预测分析。

通过上述方法对油气藏采收率进行预测分析,只考虑了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参数值大小,分析结果不够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及装置,可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只考虑了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参数值大小,分析结果不够准确的问题。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获取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和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包括:

获取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

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对所述油藏类型和所述储量规模进行打分,得到所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所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包括:

根据所述油气藏的主控因素获得所述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

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得到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得到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

获取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

根据所述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与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得到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和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获得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ER=ER′×μo′×k′×Φ′×S′×T′×Rs′×V′

式中:ER为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ER′为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μo′为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k′为渗透率的修正系数,Φ′为孔隙度的修正系数,S′为井网密度的修正系数,T′为地层温度的修正系数,Rs′为汽油比的修正系数,V′为非均质性的修正系数。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预测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和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对所述油藏类型和所述储量规模进行打分,得到所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所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获取子单元包括:

根据所述油气藏的主控因素获得所述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得到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获取子单元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

获取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

根据所述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与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得到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预测单元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获得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ER=ER′×μo′×k′×Φ′×S′×T′×Rs′×V′

式中:ER为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ER′为所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μo′为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k′为渗透率的修正系数,Φ′为孔隙度的修正系数,S′为井网密度的修正系数,T′为地层温度的修正系数,Rs′为汽油比的修正系数,V′为非均质性的修正系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油气藏采收率进行分析时,不仅考虑了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参数值大小,还对油气藏类型加以区别,提高了油气藏采收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步骤102、获取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步骤103、根据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和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对油气藏采收率进行分析时,不仅考虑了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参数值大小,还对不同类型的油气藏类型加以区别,提高了油气藏采收率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包括:

获取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

根据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对油藏类型进行打分,得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包括:

根据油气藏主控因素获得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包括:

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

根据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得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得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包括:

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

获取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

根据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与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得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和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获得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ER=ER′×μo′×k′×Φ′×S′×T′×Rs′×V′

式中:ER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ER′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μo′为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k′为渗透率的修正系数,Φ′为孔隙度的修正系数,S′为井网密度的修正系数,T′为地层温度的修正系数,Rs′为汽油比的修正系数,V′为非均质性的修正系数。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流程图,参见图1,该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包括:

步骤101、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1包括:步骤1011与步骤1012;

步骤1011,获取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

步骤1012,根据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对油藏类型和储量规模进行打分,得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油藏是指石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对油藏进行分类,可以包括:背斜油藏、断鼻油藏、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和岩性断块油藏类型等。

示例的,构造油气藏可以包括:背斜油藏、断鼻油藏、断块油藏等。构造油气藏的构造形态相对比较完整,油藏控制因素较为单一,含油层系分布较广,且规模较大,有利于注采井网的形成。而复合油藏、岩性油藏控制因素较为复杂,含油层系分布较局限,注采井网多为不规则。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11,包括:根据该油气藏主控因素获得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

其中,油气藏主控因素是指油气藏以构造、岩性或地层边界等因素为主要的控制因素。

示例的,若为单一构造因素控制的为构造油藏,其中,构造因素可以包括:断层或油水界面等。单一油藏类型指的是油气在仅由一种因素起封闭作用而形成的圈闭中的聚集类型。例如,受断层因素控制的为断块油藏,受油水界面控制的为断鼻油藏。若为多种构造因素控制的则为复合油藏类型,若为岩性或地层边界因素控制的则为岩性油藏。

根据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依据目标油气藏的地质分布特征情况判断能否形成注采系统,将油藏类型和地质分布特征情况的判断结果与数据库中历史油气藏得到的油藏类型和地质分布特征情况的数据资料进行匹配,即与已投入开发且采出程度较高的油气藏采收率的经验值匹配,将匹配到的油气藏采收率的经验值,作为可形成注采系统的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或者作为不能形成注采系统的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即对该油藏类型和能否形成注采系统情况进行打分,得到该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该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根据得到的目标油气藏采收率的基本分,拟定出地质评价的基本计分表,请参见表1。

表1

需要说明的是,表1中的基本分的分值本身大小并无严格的含义,仅体现出不同油藏类型之间的差别。对基本分的分值取值范围可以为0-50分或者0-100分之间,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

除了复合油藏类型外,相对应的还有单一油藏类型,例如,表1中的背斜油藏、断鼻油藏、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以及岩性断块油藏均可以称为单一油藏类型。

作为一种示例,如果判断出的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为单一油藏类型时,根据表1找到对应的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然后根据目标油气藏的储量规模,即可形成注采系统或不能形成注采系统,得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该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如果判断出的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为复合油藏类型时,根据目标油气藏主控因素,进而判断目标油气藏是以上述表1中的哪一种油藏类型为主,从而确定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例如,在背斜油藏与岩性断块油藏所组成的复合油藏类型中,如果判断出的目标油气藏气构造形态比较完整,含油层系分布较稳定,仅是一侧受到岩性边界控制,则可以得出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以背斜油藏为主。然后根据目标油气藏可形成注采系统或不能形成注采系统,得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该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作为一种示例,通常,对于油层平面分布稳定、延伸距离远、油层之间连通性好,具有边水、或边底水共存的构造-岩性油藏类型,由于该构造-岩性油藏类型是以断鼻油藏为主,采收率的基本分可选取断鼻油藏类型下的可形成注采系统对应的采收率基本分35。对于油层延伸距离较短,油层之间连通性较差的构造-岩性油藏类型,由于该油藏是以断块油藏为主,采收率的基本分可选取断块油藏类型下的可形成注采系统对应的采收率基本分25。对于油层延伸距离短,油层之间连通性差、油层延伸距离较短的构造-岩性油藏类型,由于该油藏是以岩性断块油藏为主,采收率的基本分可选取可形成注采系统对应的采收率基本分15。

示例的,某一新油气藏属于复合油藏类型,即构造-岩性油藏类型,由于油层横向变化快,该油气藏以岩性断块油藏类型为主,故该油气藏采收率的基本分可选取可形成注采系统对应的采收率基本分15。

步骤102、获取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2包括:步骤1021和步骤1022;

步骤1021,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

步骤1022,根据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得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可以包括:油气藏的原油粘度、渗透率、孔隙度、井网密度、地层温度、汽油比和非均质性等。

原油粘度与流动系数成反比,故对油井产能有重要影响,原油粘度越高,则油水粘度比越大,导致最终油气藏的采收率越低。原油粘度可以分为地面原油粘度和地下原油粘度两种,由于在勘探前期很难直接获取到地下原油粘度的数据,作业人员可以根据相邻油气藏或者储层特征相近油气藏的历史原油密度生产资料,类比本油气藏的地面原油密度,进而得到本油气藏的地面原油密度数据值,也可以通过测量仪器实际测出本油气藏的地面原油密度数据值。作业人员根据油气藏的地质特征等实际情况,确定出地面原油粘度和地下原油粘度的经验值,根据地面原油粘度和地下原油粘度的经验值,确定出地面原油粘度数据值与地下原油粘度数据值之间的关系,制作出地面原油粘度变化与地下原油粘度变化范围表,具体请参见表6,根据表6地面原油粘度与地下原油粘度对应的关系,进而得到地下原油粘度数据值。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与流动系数成正比关系,即渗透率越大,则油气藏的采收率越高。

除双重介质(如裂缝)油气藏以外,孔隙度与油气藏的采收率是成正比关系的,即储层的孔隙度越大,渗流条件越好,则油气藏的采收率越高。作业人员通过测量本油气藏、相邻油气藏或者储层特征相近油气藏范围内的取心井的物性值,直接或间接得到本油气藏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其中,物性值包括:孔隙度分析值和渗透率分析值。

对于同一个油气藏来讲,井网的布局越密,单井的控制储量就越小,则油气藏的采收率就越高,即油气藏的井网密度与油气藏的采收率成正比。作业人员可以根据相邻油气藏或者本油气藏的地质构造状态,对井网进行合理布局,进而确定本油气藏的井网密度。

油气藏的地层温度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高,地层温度越高,流体在油藏中的流动性就越好,也就越容易开采出来,即油气藏的采收率就越高。

在油藏中,气油比越高,油中溶解气量越大。因为天然气在油中较在水中有更高的溶解性,根据油气的相似相溶原理,故油中溶解气量越大,从而导致油层内部的压力大于井筒内部的压力,在井筒与油层间形成指向井筒方向的压降,进而在开采的过程中增强油井的自喷能力。

储层非均质性是指油气储层经过沉积、成岩及后期构造作用的综合影响,使储层的空间分布及内部的各种属性发生极不均匀的变化。储层非均质性是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注水开发中,储层非均质性主要包括层间非均质性、层内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储层非均质性的强弱会影响储层内注入剂的波及体积和波及效率,进而影响驱油效率和油气藏剩余油分布情况,可适时对井位进行针对性的调整,有效提高油气藏的采收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某一油气藏区内的储层非均质性分类大致如下:孔三段、沙三段、东营组为强非均质,孔二段、孔一段、沙二段为较强非均质,沙一段为非均质。作业人员可根据本油气藏的储层特征和地质参数,判断本油气藏属于强烈非均质、较强非均质、非均质中的哪一种,然后对本油气藏储层非均质性进行分类。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22包括:

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

获取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

根据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与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得到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作为一种示例,获取到油气藏的原油粘度的实际值、油气藏的渗透率的实际值、油气藏的孔隙度的实际值、油气藏的井网密度的实际值、油气藏的地层温度的实际值、油气藏的汽油比的实际值以及油气藏的非均质性的实际值后,将已投入开发的油气藏(即历史油田)的原油粘度、渗透率、孔隙度、井网密度、地层温度、汽油比以及非均质性数据的经验值进行对比,根据作业经验得到影响采收率因素的修正系数。即当油气藏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参数大小与历史油气藏影响因素的参数值相差很大时,以历史油气藏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大小为基准,并且参考作业经验,对油气藏采收率影响参数进行修改,以使其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如下表所示,表2是地下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等级表,表3是渗透率的修正系数等级表,表4是孔隙度的修正系数等级表,表5是井网密度的修正系数等级表,表6是地层温度的修正系数等级表,表7是气油比的修正系数等级表,表8是非均质性的修正系数等级表。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油气藏的地面原油粘度取值为8.87mPa.s(单位:毫帕.秒),根据表2得到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为1.5。其中,目标油气藏的原油粘度可以包括:地下原油粘度和地面原油粘度,但是,地下的原油粘度比地面的原油粘度小,并且考虑到在勘探前期很难得到地下原油粘度数据资料,因此,可以根据地下原油粘度和地面原油粘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具体参见表2。

表2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油气藏的渗透率取值为6md(单位:毫达西),根据表3得到渗透率的修正系数为0.8。

表3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油气藏的储层孔隙度取值为12-14%,根据表4得到孔隙度的修正系数为0.9。

表4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油气藏的井网密度取值为300口/km

表5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油气藏的地层温度取值为130℃(单位:摄氏度),根据表6得到地层温度的修正系数为1.2。

表6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油气藏的气油比取值为为68m

表7

作为一种示例,若目标油气藏属于强非均质性,根据表8得到非均质性的修正系数为0.8。

表8

步骤103、根据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和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103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获得该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ER=ER′×μo′×k′×Φ′×S′×T′×Rs′×V′

式中:ER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ER′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μo′为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k′为渗透率的修正系数,Φ′为孔隙度的修正系数,S′为井网密度的修正系数,T′为地层温度的修正系数,Rs′为汽油比的修正系数,V′为非均质性的修正系数。

根据目标油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各修正系数,利用上述公式可获得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例如,某一新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如表9所示,根据上述计算公式,可以预测出某一新油气藏的采收率为15.552%。

表9

对该新油气藏投入开发后,根据该新油气藏的动态数据,动态数据可以包括:生产井的动态数据和油田的动态数据,即生产井和油田的产量变化、压力变化、含水产量变化、气油比以及注水状况等,采用曲线递减法确定处于开发中后期的该新油气藏的采收率为15.9%,与综合地质评价法相比,绝对误差仅0.3%,达到了新的油气藏预测可采储量的要求。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也非常接近,达到了对新油气藏开采的指导作用,说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预测油气藏采收率,预测结果准确,地区适应性强。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装置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该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201,第一获取单元,用于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第二获取单元202,用于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预测单元203,用于根据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和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获得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获取单元201,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对油藏类型进行打分,得到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将油气藏开采的基本分作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获取子单元包括:

根据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得到目标油气藏的油藏类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获取单元202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得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获取子单元包括:

获取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

获取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

根据历史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经验值与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实际值得到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影响因素的修正系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预测单元203包括:通过如下公式获得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

ER=ER′×μo′×k′×Φ′×S′×T′×Rs′×V′

式中:ER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ER′为目标油气藏的采收率基本分,μo′为原油粘度的修正系数,k′为渗透率的修正系数,Φ′为孔隙度的修正系数,S′为井网密度的修正系数,T′为地层温度的修正系数,Rs′为汽油比的修正系数,V′为非均质性的修正系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进行预测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也非常接近,达到了对新油气藏开采的指导作用,说明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预测油气藏采收率,预测结果准确,地区适应性强。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装置在进行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与提供的油气藏采收率的预测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