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软件平台和门禁系统

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软件平台和门禁系统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软件平台和门禁系统,该门禁控制方法应用于软件平台,方法包括: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并将解密密钥发送给身份识别终端,使得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用户终端的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电子码进行解析,并在解析成功时,控制门禁锁开启。本申请解决了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7350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64256.7

  • 发明设计人 李中炜;杨志君;蒋文峥;

    申请日2020-12-25

  • 分类号G07C9/22(20200101);G07C9/23(20200101);G07C9/27(20200101);

  • 代理机构44285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夏欢

  • 地址 523710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镇平山工业大路3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8:0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门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软件平台和门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通常是通过对用户进行生物识别(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来进行门禁管理,该方法在识别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例如用户戴着帽子、口罩或眼镜时,无法准确进行人脸识别,需要用户取下帽子、口罩或眼镜再进行人脸识别;并且用户指纹容易受到磨损,导致无法进行指纹识别。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软件平台和门禁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有鉴于此,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禁控制方法,应用于软件平台,包括:

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并将所述解密密钥发送给身份识别终端,使得所述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用户终端的电子码时,通过所述解密密钥对所述电子码进行解析,并在解析成功时,控制门禁锁开启。

可选的,当所述解密密钥更新时,还包括:

获取所述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

将所述当前解密密钥与更新的所述解密密钥进行匹配,在匹配失败时,发送更新的所述解密密钥至所述身份识别终端,在匹配成功时,放弃发送更新的所述解密密钥。

可选的,所述获取所述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身份识别终端的设备信息,并比对所述设备信息与预存设备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软件平台通信连接,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加密密钥,并将所述加密密钥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生成所述电子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软件平台,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并将所述解密密钥发送给身份识别终端,使得所述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用户终端的电子码时,通过所述解密密钥对所述电子码进行解析,并在解析成功时,控制门禁锁开启。

可选的,当所述解密密钥更新时,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

匹配单元,用于将所述当前解密密钥与更新的所述解密密钥进行匹配,在匹配失败时,发送更新的所述解密密钥至所述身份识别终端,在匹配成功时,放弃发送更新的所述解密密钥。

可选的,还包括:

比对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身份识别终端的设备信息,并比对所述设备信息与预存设备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触发所述第二获取单元。

可选的,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软件平台通信连接,所述软件平台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加密密钥,并将所述加密密钥发送给所述用户终端,使得所述用户终端通过所述加密密钥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生成所述电子码。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门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终端、控制中心和第二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软件平台;

所述软件平台与所述身份识别终端、所述控制中心通信连接。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具有以下优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门禁控制方法,应用于软件平台,包括: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并将解密密钥发送给身份识别终端,使得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用户终端的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电子码进行解析,并在解析成功时,控制门禁锁开启。

本申请中,通过软件平台从控制中心获取解密密钥,并将该解密密钥下发给身份识别终端,用户只需通过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该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该电子码进行解析,在解析成功时,即身份识别通过,控制门禁锁开启,使得用户通过,不需要生物识别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用户只需通过扫描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禁控制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禁控制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禁系统的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门禁控制方法、软件平台和门禁系统,用于解决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门禁控制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该门禁控制方法应用于应用于软件平台,包括:

步骤101、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并将解密密钥发送给身份识别终端,使得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用户终端的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电子码进行解析,并在解析成功时,控制门禁锁开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软件平台通过访问控制中心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其中,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可以是一天、两天或三天等可用的解密密钥。

软件平台从控制中心获取解密密钥后,将该解密密钥下发至身份识别终端进行存储,身份识别终端可以通过该解密密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具体的,用户需要通过门禁锁时,可以通过身份识别终端扫描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电子码时,自动通过存储的解密密钥对该电子码进行解析,解析成功,即用户身份识别通过,身份识别终端控制控制门禁锁开启,使得用户通过,解析失败,则用户身份识别不通过,控制门禁锁保持关闭状态。其中,用户终端可以为手机、iPad、智能手环等设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身份识别终端获取到解密密钥后,在联机和脱机情况下均可以正常进行用户身份识别,可以不受网络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软件平台从控制中心获取解密密钥,并将该解密密钥下发给身份识别终端,用户只需通过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该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该电子码进行解析,在解析成功时,即身份识别通过,控制门禁锁开启,使得用户通过,不需要生物识别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用户只需通过扫描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为了便于理解,请参阅图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门禁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该门禁控制方法应用于应用于软件平台,包括:

步骤201、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加密密钥,并将加密密钥发送给用户终端,使得用户终端通过加密密钥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电子码。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软件平台通过访问控制中心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加密密钥,其中,控制中心生成的加密密钥可以是一天、两天或三天等可用的解密密钥。

软件平台将获取的加密密钥发送给用户终端,用户终端通过该加密密钥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编码,生成电子码。其中,用户终端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对接软件平台,用户终端上的微信程序中相应可以生成包含用户身份信息的电子码。

进一步,控制中心可以间隔预置时间更新加密密钥,并将更新的加密密钥下发给软件平台,软件平台将更新的加密密钥发送给用户终端,使得用户终端更新电子码。

步骤202、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将解密密钥发送给身份识别终端,使得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用户终端的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电子码进行解析,并在解析成功时,控制门禁锁开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软件平台通过访问控制中心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其中,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可以是一天、两天或三天等可用的解密密钥。

软件平台从控制中心获取解码密钥后,将该解密密钥下发至身份识别终端进行存储,身份识别终端可以通过该解密密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具体的,用户需要通过门禁锁时,可以通过身份识别终端扫描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电子码时,自动通过存储的解密密钥对该电子码进行解析,解析成功,即用户身份识别通过,身份识别终端控制控制门禁锁开启,使得用户通过。

进一步,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控制中心可以间隔预置时间更新解密密钥,并将更新的解码密钥下发给软件平台。当解密密钥更新时,软件平台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将当前解密密钥与更新的解密密钥进行匹配,在匹配失败时,发送更新的解密密钥至身份识别终端,在匹配成功时,放弃发送更新的解密密钥。

当解密密钥更新时,软件平台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并将该当前解密密钥与更新的解密密钥进行匹配,匹配成功,说明更新的解密密钥与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一致,此时不推送更新的解密密钥到该身份识别终端,当匹配失败时,说明更新的解密密钥与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不一致,此时推送更新的解密密钥到该身份识别终端。可以理解的是,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更新后的解密密钥用于解析通过更新的加密密钥更新的电子码。

进一步,软件平台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之前还包括: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设备信息,并比对设备信息与预存设备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执行后续步骤。

软件平台通过发送查询指令至各身份识别终端,以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设备信息,其中,设备信息可以包括设备位置、设备序列号等信息。软件平台在获取到身份识别终端的设备信息后,将其与软件平台预存设备信息进行比对,比对获取的设备信息与预存设备信息是否一致,若一致,则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若不一致,则不进行后续处理。在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之前,先获取其设备信息并与预存的进行比对,以避免将更新的解密密钥发送到其他的身份识别终端,以保证门禁系统的安全性。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软件平台从控制中心获取解密密钥,并将该解密密钥下发给身份识别终端,用户只需通过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该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该电子码进行解析,在解析成功时,即身份识别通过,控制门禁锁开启,使得用户通过,不需要生物识别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用户只需通过扫描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动态更新加密密钥和解码密钥,通过动态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可以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也可以保证用户身份信息不容易被泄露。

以上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门禁控制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以下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软件平台的一个实施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平台,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解密密钥,并将解密密钥发送给身份识别终端,使得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用户终端的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电子码进行解析,并在解析成功时,控制门禁锁开启。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当解密密钥更新时,还包括:

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当前解密密钥;

匹配单元,用于将当前解密密钥与更新的解密密钥进行匹配,在匹配失败时,发送更新的解密密钥至身份识别终端,在匹配成功时,放弃发送更新的解密密钥。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还包括:

比对单元,用于获取身份识别终端的设备信息,并比对设备信息与预存设备信息是否一致,若是,则触发第二获取单元。

作为进一步地改进,用户终端与软件平台通信连接,软件平台还包括:

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控制中心生成的加密密钥,并将加密密钥发送给用户终端,使得用户终端通过加密密钥对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加密,生成电子码。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软件平台从控制中心获取解密密钥,并将该解密密钥下发给身份识别终端,用户只需通过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该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该电子码进行解析,在解析成功时,即身份识别通过,控制门禁锁开启,使得用户通过,不需要生物识别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用户只需通过扫描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动态更新加密密钥和解码密钥,通过动态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可以提高门禁系统的安全性,也可以保证用户身份信息不容易被泄露。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件平台的一个实施例,以下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门禁系统的一个实施例。

请参考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门禁系统,包括:至少一个身份识别终端、控制中心和前述实施例中的软件平台;软件平台与身份识别终端、控制中心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门禁系统,通过控制中心生成解密密钥并下发给软件平台,通过软件平台将该解密密钥下发给身份识别终端,用户只需通过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身份识别终端在扫描到该电子码时,通过解密密钥对该电子码进行解析,在解析成功时,即身份识别通过,控制门禁锁开启,使得用户通过,不需要生物识别来对用户进行身份识别,用户只需通过扫描其用户终端的电子码进行身份识别,不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提高了用户体验,解决了现有的门禁系统采用生物识别方法进行门禁管理,存在的容易受到外在因素干扰,影响身份识别结果,使得用户体验较差的技术问题。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通过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全称:Read-OnlyMemory,英文缩写: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全称:RandomAccess Memory,英文缩写: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