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及系统,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包括:分别架设中跨1#块和边跨1#块;在所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所述边跨1#块上安装牵索挂篮;最靠近索塔的辅助墩配置为配重式拉压辅助墩;边跨主梁延长至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墩时,将所述边跨主梁与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固结连接。在边跨和中跨的1#块安装完成之后,则在边跨侧安装牵索挂篮,中跨侧安装桥面吊机,进而使得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每一节块都能够同时施工且斜拉索也能同时安装,保证了相对应节块上斜拉索的应力相同,以保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和之后桥梁的稳定性和线型。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956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32242.4

  • 发明设计人 温东昌;吴健;袁锋;沈倩;杨仕林;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E01D11/04(20060101);E01D21/1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330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刘延喜

  • 地址 528400 广东省中山市东区兴政路1号中环广场3座19层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4:5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桥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的混凝土主梁施工方式一般是通过搭设落地钢管高支架来进行混凝土浇筑,采用桥面吊机进行钢主梁的吊装。但是搭设落地钢管支架极其耗费材料及施工时间,然而,在钢管高支架搭设、拆除、预压加载、混凝土现浇及存梁期间,致险因素多,潜在风险大;钢管高支架“受风”面积大,占用水域范围广,存在“船撞”的风险,若是在台风多发地,还会受到台风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施工时的安全风险较高;钢管现浇支架耗费材料及工期,高空焊接的作业量也较大。另外,双悬臂桥梁同时施工过程中,边跨采用混凝土浇筑主梁、中跨采用钢主梁,导致塔柱两侧主梁受力不平衡,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后桥梁的线型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发明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问题,特别是的双悬臂桥梁同时施工过程中,边跨采用混凝土浇筑主梁、中跨采用钢主梁,导致塔柱两侧主梁受力不平衡,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后桥梁的线型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的问题,特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包括:

分别架设中跨1#块和边跨1#块;

在所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在所述边跨1#块上安装牵索挂篮;

最靠近索塔的辅助墩配置为配重式拉压辅助墩;

边跨主梁延长至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墩时,将所述边跨主梁与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固结连接。

可选地,所述分别架设中跨1#块和边跨1#块,包括:

在塔柱顶安装边跨0#块和中跨0#块,将所述边跨0#块和中跨0#块分别与所述塔柱临时固结;

在所述塔柱边跨侧安装与所述边跨0#块连接的边跨1#块,以及同时在所述塔柱中跨侧安装与所述中跨0#块连接的中跨1#块。

可选地,所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之后,包括:

通过所述桥面吊机安装中跨2#块,同时在中跨侧安装不平衡配重模块。

可选地,所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之后,包括:

通过所述桥面吊机进行中跨节段的安装,直至所述中跨节段合拢。

可选地,所述桥面吊机包括门式桥面吊机、桅杆式全回转吊机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牵索挂篮包括:长平台牵索挂篮、短平台复合型牵索挂篮、常备杆件组拼式牵索挂篮、型钢级焊式牵索挂篮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所述边跨主梁延长至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墩之前,包括:

在桩基上安装混凝土承台,在所述承台上安装堆载压重模块;

在所述堆载压重锚块上安装墩身。

可选地,所述边跨主梁延长至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包括:

将所述牵索挂篮沿着边跨施工行进方向前移;

在所述墩身上吊装钢盖梁,形成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其中,所述墩身与钢盖梁锚固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系统,包括:

桥面吊机,安装于中跨主梁上,用于吊装中跨节段;

牵索挂篮,安装于边跨主梁上,用于对所述边跨主梁钢结构进行安装,并对所述边跨主梁钢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

配重式拉压辅助墩,设置于所述边跨主梁所在侧,用于支撑所述边跨主梁;或者用于平衡所述边跨主梁所受的拉力。

可选地,所述牵索挂篮在边跨1#块施工完成后,安装在所述边跨1#块上,所述桥面吊机在中跨1#块施工完成后,安装在所述中跨1#块上。

可选地,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安装在塔柱的边跨侧,用于浇筑所述边跨1#块。

可选地,还包括吊装所述中跨1#块的浮吊,以及设置于所述中跨主梁上的不平衡配重模块。

可选地,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包括:桩基、设置于所述桩基上的承台、设置于所述承台上的堆载压重模块、设置于所述堆载压重模块上的墩身,以及锚固于所述墩身上的钢盖梁,所述堆载压重模块与所述承台的尺寸一致。

可选地,所述钢盖梁上设置有锚固桥梁主梁的锚固装置。

可选地,所述墩身采用4根第一钢管立柱构成,所述墩身与所述钢盖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钢管立柱,并且所述第二钢管立柱与所述第一钢管立柱连接。

可选地,所述承台中锚固连接装置,所述堆载压重模块上设置有所述第一钢管立柱穿过的通孔,所述第一钢管立柱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连接装置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桩基中的钢护筒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分别架设中跨1#块和边跨1#块;在所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在所述边跨1#块上安装牵索挂篮;最靠近索塔的辅助墩配置为配重式拉压辅助墩;边跨主梁延长至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墩时,将所述边跨主梁与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固结连接。在边跨和中跨的1#块安装完成之后,则在边跨侧安装牵索挂篮,中跨侧安装桥面吊机,进而使得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每一节块都能够同时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斜拉桥的斜拉索也能同时安装到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相对应的节块上,进而保证了相对应节块上斜拉索的应力相同,保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之后桥梁的稳定性和线型。同时配置的配重式拉压辅助墩保证了相对应的边跨和中跨节块都能够顺利施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系统,桥面吊机,安装于所述中跨主梁上,用于吊装中跨节段;牵索挂篮,安装于所述边跨主梁上,用于对所述边跨主梁钢结构进行安装,并对所述边跨主梁混凝土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配重式拉压辅助墩,设置于所述边跨主梁所在侧,用于支撑所述边跨主梁;或者用于平衡所述边跨主梁所受的拉力配重式拉压辅助墩保证了斜拉桥不对称双悬臂梁施工过程中受力平衡,进而保证了不对称双悬臂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保证桥梁施工顺利进行,保证了施工效率。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系统中配重式拉压辅助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特征、整数、步骤、操作,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的上下文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S110,S120 S130,S140。

S110:分别架设中跨1#块和边跨1#块。

可选地,分别架设中跨1#块和边跨1#块,包括:

在塔柱顶安装边跨0#块和中跨0#块,将边跨0#块和中跨0#块分别与塔柱临时固结。

在塔柱边跨侧安装与边跨0#块连接的边跨1#块,以及同时在塔柱中跨侧安装与中跨0#块连接的中跨1#块。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桥面吊机13,安装于中跨主梁上,用于将钢结构的中跨主梁节段吊装到位并进行安装。14牵索挂篮,安装于边跨主梁上,便于在牵索挂篮14的基础上进行边跨主梁混凝土结构进行安装,并在牵索挂篮4的基础上对边跨主梁钢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以便形成边跨主梁节段。配重式拉压辅助墩15,设置于边跨主梁所在侧,用于支撑边跨主梁;或者用于平衡边跨主梁所受的拉力,使得桥梁施工顺利进行以及桥梁的新型都能够得到保证。不平衡配重模块,设置于中跨主梁上,在边跨侧受力较大或者力矩时,安装于中跨上的不平衡配重模块能够增加中跨的重力和力矩,进而平衡塔柱12两侧的边跨悬臂和中跨悬臂的不平衡受力,塔柱12为斜拉桥索塔下方塔墩结构,作为边跨和中跨悬臂施工的支点以及连接点,且顺桥向两侧分别构建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如图2所示,在边跨侧还包括辅助桥墩16以及边跨过渡墩17,用以提高边跨侧施工过程中的边跨主梁的稳定性。

在斜拉桥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在塔柱上施工边跨0#块和中跨0#块,以便于在此基础上进行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其他节段的施工。为了保证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其他节段施工过程中,中跨主梁和边跨主梁能够保持稳定性以及桥梁线型,在边跨0#块和中跨0#块施工完成后,将两者分别与塔柱临时固结。在0#块施工过程中,先进行边跨0#块的钢结构进行安装,然后将中跨0#块吊装到塔柱顶进行安装。中跨的0#块为钢混结合段,钢混结合段采用预浇筑的方法,在混凝土凝固后,通过浮吊将钢混结合段吊装到塔柱顶上进行安装,将其与边框0#块钢结构连接,再对边框0#块钢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

在塔柱顶完成了边跨0#块和中跨0#块的安装之后,在塔柱顺桥向的边跨侧安装托架,在边跨1#块的钢结构安装完成之后,通过托架对边跨1#块的钢结构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强度合格之后,得到边跨1#块。同时采用浮吊吊装中跨1#块与中跨0#块连接,边跨主梁节段和中跨主梁节段同时施工,提高了整个桥梁的施工效率。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中跨主梁梁段在吊装前,需要先预拼装,将预拼装之后的中跨主梁梁段吊装到位进行安装,提高了中跨节段的施工效率。

为了保证桥梁主梁线型,使得桥梁在受到外力时不易发生变形,需在各个节段施工完成之后对各个节段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因此,在中跨1#块与边跨1#块施工完成之后,则进行预应力钢束的张拉,再在中跨1#块与边跨1#块上进行斜拉索的安装,保证施工完成后中跨1#块与边跨1#块施工完成后的稳定性。

S120:在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在边跨1#块上安装牵索挂篮。

可选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之后,包括:

通过桥面吊机安装中跨2#块,同时在中跨侧安装不平衡配重模块。

可选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之后,包括:

通过桥面吊机进行中跨节段的安装,直至中跨节段合拢。

在中跨1#块与边跨1#块施工的斜拉索施工完成之后,为了提高桥梁的施工效率,在边跨1#块安装牵索挂篮,在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以便于能够同时对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进行安装,进而提高施工效率。其中,牵索挂篮包括:长平台牵索挂篮、短平台复合型牵索挂篮、常备杆件组拼式牵索挂篮、型钢级焊式牵索挂篮中的任一种;桥面吊机包括门式桥面吊机、桅杆式全回转吊机中的任一种。在牵索挂篮安装完成之后,在牵索挂篮的基础上进行边跨2#块钢结构的安装,并在牵索挂篮的基础上对边跨2#块钢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凝固后,且混凝土的强度合格,形成边跨2#块,在对边跨2#块进行浇筑的过程中,同时吊装中跨2#块到位,并进行安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如前,为了保证桥梁的线型,在边跨2#块和中跨2#块安装完成后,对边跨2#块和中跨2#块的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同时在中跨侧安装不平衡配重模块,用以平衡塔柱两侧主梁的重力,即平衡边跨悬臂和中跨悬臂之间的力,使得桥梁施工能够继续进行,且桥梁的线型与设计线型相符。

同样为了完成整个边跨2#块和中跨2#块的安装,在边跨2#块和中跨2#块的预应力钢束张拉完成之后,则在边跨2#块和中跨2#块上安装斜拉索并张拉,保证边跨2#块和中跨2#块的稳定性,以及施工安全性。

在边跨2#块和中跨2#块安装完成之后,则将牵索挂篮前移,牵索挂篮的前移方向为顺桥向边跨的施工行进方向,同时桥面吊机也相应的沿着中跨施工行进方向前移,用以保证边跨和中跨顺利施工。为了保证边跨悬臂和中跨悬臂两侧受力平衡,中跨上的不平衡配重模块也沿着中跨施工行进方向前移。

S130:最靠近索塔的辅助墩配置为配重式拉压辅助墩;

S140:边跨主梁延长至配重式拉压辅助墩时,将边跨主梁与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固结连接。

可选地,边跨主梁延长至配重式拉压辅助墩之前,包括:

在桩基上安装混凝土承台,在承台上安装堆载压重模块;

在堆载压重锚块上安装墩身。

可选地,边跨主梁延长至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包括:

将牵索挂篮沿着边跨施工行进方向前移;

在墩身上吊装钢盖梁,形成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其中,墩身与钢盖梁锚固连接。

将最靠近索塔的辅助墩配置为配重式拉压辅助墩,边跨侧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能够满足受压和受拉两种工况,为了满足边跨和中跨施工过程中的受力平衡,也不需要在边跨和中跨侧增加过多的辅助设备。边跨主梁会给桥墩施加拉力或者压力的情况,平衡不对称双悬臂桥梁施工过程主墩两侧的不平衡受力。如图3所示,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包括桩基、设置于桩基上的承台3、设置于承台3上的堆载压重模块4、设置于堆载压重模块4上的墩身7,以及锚固于墩身7上的钢盖梁10,堆载压重模块4与承台3的尺寸一致。按照桥墩的施工顺序,首先在设定位置钻设预设长度的桩孔,使得桩孔内能够浇筑足量的混凝土,且凝固后的混凝土能够保证整个桥墩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由于桩孔上部的地基质较为软塌,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桩孔壁容易塌陷,且淤泥也混陷入混凝土中,使得桩基容易形成夹层,强度不高。因此,沿着桩孔内壁下放钢护筒2到设计位置,然后将混凝土沿钢护筒2灌注到桩孔内,在混凝土凝固后形成灌注桩1,灌注桩1与钢护筒2共同形成桩基,其中钢护筒2套设到灌注桩1上的长度与钢护筒2的总长度比例为23:63-5:7,优选地,钢护筒2套设到灌注桩1上的长度与钢护筒2的总长度比例为3:10。钢护筒2隔离了淤泥与浇筑灌注桩1的混凝土,淤泥不会陷入灌注桩1内,保证了桩孔的完整性,使得形成的桩基稳定性更好,强度较高,同时保护桩孔,淤泥不会塌陷等。在桩基形成之后,再依次安装承台3、堆载压重模块4、墩身7、钢盖梁10。

在本申请中,如图3所示,堆载压重模块4设置于承台3和墩身7之间,在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受压时,桩基能够为桥梁主梁提供支撑力,且桩基不会出现沉降的状况;在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受拉时,堆载压重模块4增加了桩基的重量,进而使得桩基不会在桥墩上部结构的作用下,不会出现受拉工况,整个桥墩能够承受不平衡力施加给桥墩产生的拉力,并能进一步地保证桩基的稳定性。相应的,为了保证桥墩受拉力时,拉力能够持续稳定地传输到桥墩上且桩基不受拉力作用,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钢盖梁10锚固于墩身7上。为了保证堆载压重模块4能够稳定地位于承台3上,堆载压重模块4的尺寸与承台的尺寸一致。示例性地,在承台的大小为7×7×3.5m时,堆载压重模块4的大小也为7×7×3.5m。

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应用于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中,在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所在一侧,采用挂篮安装桥梁主梁,由于挂篮具有一定的尺寸。如在配重式桥墩施工过程中,如图3所示,将钢盖梁10先安装到墩身7上,或者墩身7修建过高,则会影响挂篮的移动。因此,在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中,墩身7采用四根第一钢管立柱构成,在保证墩身的强度下,保证了墩身7安装的便捷性。为了使得钢盖梁10能够与墩身7之间稳固地连接,钢盖梁10和墩身7之间设置第二钢管立柱9,保证桥墩的高度与设计高度相符,然后通过锚固装置11与桥梁主梁连接,并能保证桥梁的线型。第二钢管立柱9与钢盖梁10在吊装前进行预拼装。

示例性地,若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设置于边跨8#块下放时,在挂篮前移过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上方的位置之后,即在索挂篮进行边跨8#块的安装以及斜拉索的安装。在通过桥面吊机进行中跨8#块的安装以及斜拉索的安装完成,牵索挂篮沿着边跨施工行进方向前移,移过配重式拉压辅助墩上方的位置之后,则将预拼装的第二钢管立柱9与钢盖梁10一起吊装到第一钢管立柱上方,并将两者一起下放,使得第二钢管立柱9能够套设到第一钢管立柱中,并将第二钢管立柱9和第一钢管立柱连接,在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受拉时,拉力能够通过第二钢管立柱9稳定地传输给墩身7(第一钢管立柱)。

为了保证第一钢管立柱和第二钢管立柱之间的稳定性,第一钢管立柱和第二钢管立柱之间还分别设置有斜撑8及平联,且第一钢管立柱上设置有环形加劲肋6,以及第一钢管立柱中还有填充到环形加劲肋6所在位置的混凝土5。第二钢管立柱套设在第一钢管立柱中的长度与第二钢管立柱外露于钢盖梁与第一钢管立柱之间的长度比例为1:5-2:5,优选地,第二钢管立柱套设在第一钢管立柱中的长度与第二钢管立柱外露于钢盖梁与第一钢管立柱之间的长度比例为3:10,在满足整个墩身的高度要求时,还使第二钢管立柱与第一钢管立柱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加了第二钢管立柱9和钢盖梁10的稳定性。

为了保证主梁施工过程中,塔柱两侧受力能够达到平衡,需要保证主梁与桥墩稳固地连接,以使得主梁所受的力能够持续稳定地传输给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因此,如图3所示,在钢盖梁10上安装锚固桥梁主梁的锚固装置11。其中,锚固装置11,从钢盖梁往上依次包括:钢垫板、砼调平砌块、四氟滑板。进一步地,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还包括将主梁与钢盖梁连接在一起的钢绞线。钢垫板、砼调平砌块、四氟滑板使得主梁两侧能与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接触,保证桥梁主梁的线型。在桥梁主墩两侧的主梁施工到预设节段后,一侧的主梁与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之间形成施工固结,平衡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所在侧主梁所受的压力或者拉力,确保主梁的正常施工。

如前,在桩基施工完成之后,则在其上安装承台,承台采用混凝土预制而成,在配重式拉压辅助桥墩施工过程中,则能够将承台直接安装在桩基上。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墩身7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将墩身7与承台3直接连接,堆载压重模块4上设置有第一钢管立柱能够穿过的通孔,堆载压重模块4可为预制的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堆载压重模块4在预制过程中,则根据第一钢管立柱的尺寸和在承台上的安装位置,在堆载压重模块4上预留该通孔,使得在堆载压重模块4安装到承台3之后,第一钢管立柱能够穿过该通孔与承台3直接连接。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在第一钢管立柱与承台连接完成之后,在承台上再安装堆载压重模块4,使得堆载压重模块4能够与承台3更好地贴合,且堆载压重模块4也能够对墩身7产生一定的拉力,进而保证墩身7的抗拉强度和稳定性。

如图3所示,为了保证连接墩身7与承台3连接的稳固性,以及桩基能给承台3提供持续地稳定支撑。承台预制时,在承台3中锚固连接结构11,连接结构11一端与第一钢管立柱连接,另一端与钢护筒2连接,其中连接结构11与钢护筒2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加劲板,钢护筒2与连接结构11连接的一端也设置有加劲板,加劲板了增加钢护筒2和连接结构11承压刚度以及稳定性,使得钢护筒2与连接结构11不易发生变形。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及系统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方法,分别架设中跨1#块和边跨1#块;在所述中跨1#块上安装桥面吊机,在所述边跨1#块上安装牵索挂篮;最靠近索塔的辅助墩配置为配重式拉压辅助墩;边跨主梁延长至所述配重式拉压辅助墩时,将所述边跨主梁与配重式拉压辅助墩固结连接。在边跨和中跨的1#块安装完成之后,则在边跨侧安装牵索挂篮,中跨侧安装桥面吊机,进而使得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每一节块都能够同时施工,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斜拉桥的斜拉索也能同时安装到边跨主梁和中跨主梁相对应的节块上,进而保证了相对应节块上斜拉索的应力相同,保证斜拉桥施工过程中以及施工之后桥梁的稳定性和线型。同时配置的配重式拉压辅助墩保证了相对应的边跨和中跨节块都能够顺利施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斜拉桥不对称悬臂梁的施工系统,桥面吊机,安装于所述中跨主梁上,用于吊装中跨节段;牵索挂篮,安装于所述边跨主梁上,用于对所述边跨主梁钢结构进行安装,并对所述边跨主梁混凝土结构进行混凝土浇筑;配重式拉压辅助墩,设置于所述边跨主梁所在侧,用于支撑所述边跨主梁;或者用于平衡所述边跨主梁所受的拉力配重式拉压辅助墩保证了斜拉桥不对称双悬臂梁施工过程中受力平衡,进而保证了不对称双悬臂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以保证桥梁施工顺利进行,保证了施工效率。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