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包括: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本发明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计算可靠性时,考虑了当前维护策略进而提高了可靠性的计算结果。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现有的输变电技术和装备已无法适应洲际电力传输的需要,而柔性直流输电具有功率调节灵活快速、不需无功补偿、输电距离远等特点,可以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并网、直流网络构建、异步电网互联、大型城市供电、提升电网电能质量、孤岛及海上平台供电、以及实现多端直流输电网络。

但是随着输电系统电压等级和输电能力的不断提高,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可靠性水平及其对电网的影响日益突出。为确保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可用性,丞需提高可靠性的准确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

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

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当前维护策略为基于前一次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的结果,以及前一次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生成。

优选的,所述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包括:

利用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评估所述设备的可靠性数据;

基于预先构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和所述可靠性数据,计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

基于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和从当前维护策略中获取的年度检修时间,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在设定裕度内分别调节各设备的可靠性数据,对比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可用性指标的变化,选出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

基于所述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增减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可靠性数据包括: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所述可用性指标包括:强迫停运时间;所述可靠性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表征。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按下式计算:

式中:EA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EFOH为强迫停运时间;ESOH为年度检修时间;PH为参考时间。

优选的,所述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包括:

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待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关键设备;

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

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潜在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潜在风险,包括:

根据导致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模式的原因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确定各所述关键发生故障模式是否与运行安全范围、运行环境和设计偏差相关;

基于各所述关键设备发生故障模式是否与运行安全范围、运行环境和设计偏差相关的结果,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潜在风险。

优选的,所述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之后,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确定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

基于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进一步的,所述根据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确定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包括:

获取各所述关键发生故障模式时的严重性、发生率和不可检测性;

基于各所述关键发生故障模式时的严重性、发生率和不可检测性采用风险优先数方法评估各所述关键设备故障模式的重要性和风险;

基于各所述关键设备故障模式的重要性和风险确定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系统,包括:

故障和风险确定模块,用于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

RAMS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当前维护策略为基于前一次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的结果,以及前一次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生成。

进一步的,所述RAMS分析模块,包括:

评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评估所述设备的可靠性数据;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预先构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和所述可靠性数据,计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和从当前维护策略中获取的年度检修时间,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对比单元,用于在设定裕度内分别调节各设备的可靠性数据,对比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可用性指标的变化,选出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

备品备件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增减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可靠性数据包括: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所述可用性指标包括:强迫停运时间;所述可靠性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表征。

进一步的,所述故障和风险确定模块,包括:

关键设备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待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关键设备;

FMECA分析单元,用于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

HAZOP分析单元,用于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潜在风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其中,所述当前维护策略为基于前一次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的结果,以及前一次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生成。本发明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计算可靠性时,不仅考虑了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还考虑了当前维护策略,进而提高了可靠性的计算结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发明构思框架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柔性直流输电系统FMECA分析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严重性、发生率和不可检测性与潜在故障的关系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RAMS分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的内容做进一步的说明。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适应洲际电力传输的需要,亟需实时了解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可靠性,用于指导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因此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方法,包括:

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

S1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

S2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当前维护策略为基于前一次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的结果,以及前一次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生成。

本实施例中,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发明构思如图2所示,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危险与可操作性(HAZOP),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以及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在计算可靠性时,考虑了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同时还考虑了当前维护策略,进而提高了可靠性的计算结果,另一方面当前维护策略为基于前一次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的结果,以及前一次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生成,因此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可靠性与维护策略和备品备件之间互为依据,在计算可靠性时,由于考虑了维护策略提高了可靠性的准确性,而可靠性结果也为维护策略的制定和备品备件清单的调整提供基础。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下列步骤实现S1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

S101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待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关键设备;

S102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

S103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潜在风险。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之后,还包括:

根据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确定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

基于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

具体的,所述根据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确定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包括:

获取各所述关键发生故障模式时的严重性、发生率和不可检测性;

基于各所述关键发生故障模式时的严重性、发生率和不可检测性采用风险优先数方法评估各所述关键设备故障模式的重要性和风险;

基于各所述关键设备故障模式的重要性和风险确定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产生的运行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关键设备。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S102的具体实施为: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FMECA分析,识别系统中潜在故障模式并根据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

本实施例中柔性直流输电系统FMECA(Failure Mode,Effects and CriticalityAnalysis,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和危害性分析)分析分7个步骤进行,如图3所示,包括:

1)定义要分析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收集有关系统概念和设计的信息;

2)识别子系统,根据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结构,将系统拆分为变压器、柔直阀厅、电抗器室、直流场、直流线路、控保系统、阀冷却系统、辅助系统等子系统;

3)识别各个子系统内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如换流阀子模块旁路、冷却液管泄漏等;

4)识别各个子系统内关键设备故障模式产生的原因,如设计缺陷、冗余不足、设备缺陷等;

5)识别各个子系统内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对后续功能和整个系统的影响,判断该故障模式是否会造成系统停运,用于评估故障模式的严重程度;

6)采用风险优先数(RPN)方法评估关键设备故障模式的重要性和风险,RPN关键性矩阵是由严重性(S)、发生率(O)和不可检测性(D)的乘积确定的;

RPN=S×O×D (1)

根据表1的标准进行判断,确定严重性(S)、发生率(O)、不可检测性(D)的数值,范围是从1~7。严重性(S)、发生率(O)和不可检测性(D)与潜在故障的关系如图4所示。

7)根据对比各子系统内设备的RPN关键性矩阵数值并进行排序,识别出对系统运行影响较大的设备。

其中步骤5)和步骤6)之间可以相互验证。

表1RPN关键性矩阵的数值确定标准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S103的具体实施为: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HAZOP(Hazard、Operability,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识别系统中的潜在风险,包括:

1)将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拆分为变压器、柔直阀厅、电抗器室、直流场、直流线路、控保系统、阀冷却系统、辅助系统等子系统;

2)在子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变压器、柔直阀、控保系统等关键设备的设计偏差可能会对各个子系统产生不利的影响;

3)评价各个子系统内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是否与运行安全性、环境保护相关,识别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潜在风险;

4)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和环境保护要求,提出防止风险发生的措施。记录讨论并商定处理已识别风险的具体行动。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利用下列步骤实现S2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

S201利用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评估所述设备的可靠性数据;

S202基于预先构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和所述可靠性数据,计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

S203基于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和从当前维护策略中获取的年度检修时间,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S204在设定裕度内分别调节各设备的可靠性数据,对比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可用性指标的变化,选出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

S205基于所述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增减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可靠性数据包括: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所述可用性指标包括:强迫停运时间;所述可靠性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表征。

RAMS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系统设计、设备清单、FMECA研究结果、HazOp研究结果。FMECA研究和RAMS研究是RCM研究的输入,有助于确定优化的维护策略。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系统设计(含设备清单)及FMECA、HAZOP分析结果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RAMS分析,如图5所示包括:

1)根据系统设计单线图将柔性直流系统划分为若干子系统,列出计算中考虑的设备清单;

2)基于FMECA和HAZOP研究获取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评估设备的可靠性数据,如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其中平均维修时间根据备品备件和维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和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的时间进行计算,所述备品备件和维修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根据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实际情况明确计算假设;

3)采用故障树分析法建立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树模型;

4)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树模型、设备的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在isography软件中计算系统的关键可用性指标,如强迫停运时间EFOH等;判定系统设计是否满足柔性直流工程对可靠性方面的性能要求;

5)通过在一定裕度内(±25%)调节各个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时间,对比分析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强迫停运时间EFOH的变化,识别出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影响较大的关键设备;

6)为系统的维护策略和设备清单提供指导意见。

本实施例中的RAMS指可靠性、有效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其中:

R——Reliability可靠性,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靠度。

A——Availability有效性,是指产品在特定条件下能够令人满意地发挥功能的概率。

M——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维修性的概率度量亦称维修度。

S——Safety安全性,是指保证产品能够可靠地完成其规定功能,同时保证操作和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根据FMECA和RAMS分析结果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RCM分析,包括:

1)基于FMECA分析和RAMS分析结果,识别出系统故障模式,确定故障管理和维护策略,建立动态维护计划。

根据维护计划,得出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年度检修时间ESOH。根据年度检修小时数ESOH以及强迫停运时间EFOH,按下式计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EA:

EOH=EFOH+ESOH

EA=100×(1-(EOH/PH))

其中,EOH是等效停运时间,PH是参考时间(一般为一年,8760小时),EA是系统可用率。

2)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内,根据备品备件和维护策略的变化迭代更新RAMS和RCM分析结果(系统可用率EA)。

上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可靠性完整评估体系和实施步骤,可为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指导。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关键设备”是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按拓扑结构进行划分,在每个子系统中实现子系统功能时必要的设备,例如有变压器、柔直阀厅、电抗器室、直流场、直流线路、控保系统、阀冷却系统、辅助系统等子系统,在阀冷却系统中使发动机在所有工况下都保持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的必要设备均为关键设备。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上述实施例中将各个步骤按照特定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效果,不同的步骤之间并非必须按照这样的顺序执行,其可以同时(并行)执行或以其他顺序执行,这些变化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实现上述一实施例的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步骤。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可以为源代码形式、对象代码形式、可执行文件或某些中间形式等。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电载波信号、电信信号以及软件分发介质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包含的内容可以根据司法管辖区内立法和专利实践的要求进行适当的增减,例如在某些司法管辖区,根据立法和专利实践,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电载波信号和电信信号。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全寿命周期可靠性的确定系统,包括:

故障和风险确定模块,用于在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全寿命周期内,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以及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别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

RAMS分析模块,用于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以及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当前维护策略采用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RAMS分析,确定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当前维护策略为基于前一次对柔性直流输电系统进行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的结果,以及前一次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备品备件进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CM生成。

实施例中,所述RAMS分析模块,包括:

评估单元,用于利用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各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和潜在风险评估所述设备的可靠性数据;

计算单元,用于基于预先构建的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故障树模型和所述可靠性数据,计算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性指标和从当前维护策略中获取的年度检修时间,确定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靠性;

对比单元,用于在设定裕度内分别调节各设备的可靠性数据,对比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中可用性指标的变化,选出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

备品备件调整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对所述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可用性指标影响超过设定阈值的设备,增减备品备件;

其中,所述可靠性数据包括:故障率和平均维修时间;所述可用性指标包括:强迫停运时间;所述可靠性通过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可用率表征。

实施例中,所述故障和风险确定模块,包括:

关键设备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的拓扑结构,确定待进行可靠性分析的关键设备;

FMECA分析单元,用于利用影响和危害性分析FMECA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故障模式;

HAZOP分析单元,用于利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对各所述关键设备进行分析,确定各所述关键设备的潜在风险。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未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