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

一种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

摘要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该移相器包括:5.625°移相单元、11.25°移相单元、22.5°移相单元、45°移相单元、90°移相单元和180°移相单元;其中,5.625°移相单元采用串电感并开关的结构;11.25°移相单元、22.5°移相单元以及45°移相单元采用T型移相器结构;90°移相单元采用lange耦合器和反射终端组成的反射式结构;180°移相单元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加单刀双掷开关结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8866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无线电测量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19770.4

  • 发明设计人 蔡琛;刘浩;

    申请日2020-11-23

  • 分类号H03H11/1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7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雪梅

  • 地址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5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40:1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控移相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是一种主要用于电子对抗雷达、数字移动通信、微波毫米波通信等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关键元器件。数控移相器作为相控阵雷达和电子战中有源相控阵发射/接收组件的关键电路,控制阵列上各个辐射单元的相位变化,以实现对空中的运动目标快速的探测与跟踪。360°片上无源移相器结构通常采用5.625°移相单元电路、11.25°移相单元电路、22.5°移相单元电路、45°移相单元电路、90°移相单元电路、180°移相单元电路级联而成。在现有移相器发展情况下,片上无源移相器因为其尺寸小、可靠性高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目前数控移相器由于采用的电路拓扑结构和工艺实现途径的缺陷,无论是采用波导、混合集成、低温共烧陶瓷立体集成电路等方式,还是采用砷化镓单片集成电路方式实现,通常电性能指标都比较差,其主要缺点有:1、相移精度低;2、电路结构较为复杂;3、工艺实现难度大;4、电路尺寸较大;5、工作带宽较窄;6、电性能一致性差;7、端口驻波比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宽较宽、插损较小、驻波比较好的微波毫米波宽带六位MMIC(单片微波集成电路)数控移相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该移相器包括:5.625°移相单元、11.25°移相单元、22.5°移相单元、45°移相单元、90°移相单元和180°移相单元;

其中,

5.625°移相单元采用串电感并开关的结构;

11.25°移相单元、22.5°移相单元以及45°移相单元采用T型移相器结构;

90°移相单元采用lange耦合器和反射终端组成的反射式结构;

180°移相单元采用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加单刀双掷开关结构。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各个移相单元串联连接,且级联顺序为:180°移相单元、5.625°移相单元、11.25°移相单元、45°移相单元、22.5°移相单元和90°移相单元。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5.625°移相单元包括:5.6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和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容;

其中,

5.62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连接5.6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一端;

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5.62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出端口,5.6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一端;

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5.6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容的第一端,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容的第二端接地。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5.625°移相单元中的5.6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截止和导通决定了5.625°移相单元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

其中,

若5.6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截止,则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参考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经第一电感后从微波信号输出端口输出;

若5.6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导通,则电路的工作状态为移相态,微波信号经过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与5.625°移相单元第一电容组成的电抗网络后,从微波信号输出端口输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11.25°移相单元包括:11.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11.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11.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11.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综合移相单元第二电感、11.2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11.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11.2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11.2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和11.2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

11.2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11.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一端;

11.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一端,11.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11.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的第一端、11.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11.2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一端;

11.2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11.2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出端口;

11.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11.2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11.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漏极接地;

11.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一端,11.2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11.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栅极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一端,11.2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反向电压;

11.2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源极,11.2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11.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漏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22.5°移相单元包括:2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2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2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2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22.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22.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2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22.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22.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和22.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

22.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2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一端;

2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一端,22.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22.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的第一端、2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22.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一端;

22.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22.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出端口;

2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22.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2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漏极接地;

22.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一端,22.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2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栅极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一端,22.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反向电压;

22.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源极,22.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22.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漏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45°移相单元包括:4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4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4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4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4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4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4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4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4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和4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

4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连接4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4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一端;

4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4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一端,45°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45°移相单元第一电感的第二端连接4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的第一端、4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4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一端;

45°移相单元第二电感的第二端连接45°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漏极和45°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出端口;

4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漏极与45°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二端和4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源极连接,4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漏极接地;

45°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4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一端,45°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4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栅极连接4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一端,45°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反向电压;

4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的第一端连接4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源极,45°移相单元第三电感的第二端连接45°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漏极。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11.25°移向单元、22.5°移向单元和45°移向单元中的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截止;与,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同时截止,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导通;决定了相应移相单元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

其中,

若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截止,则相应移相单元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参考态,微波信号直接经过导通的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输出;

若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同时截止,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导通,则相应移相单元电路的工作状态为移相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经移相单元第一电感和移相单元第二电感后输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90°移相单元包括:lange耦合器、9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9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90°移相单元第一电容、90°移相单元第二电容、90°移相单元第一电阻、90°移相单元第二电阻、90°移相单元第三电阻和90°移相单元第四电阻;

其中,

90°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连接lange耦合器的输入端,与输入端对应的耦合端连接9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源极和90°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一端;

9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90°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一端,90°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9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漏极连接90°移相单元第一电容的第一端,90°移相单元第一电容的第二端与90°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组成反射电路网络;

90°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出端口连接lange耦合器的隔离端,与隔离端对应的直通端连接9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源极和90°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一端;

9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90°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一端,90°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9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漏极连接90°移相单元第二电容的第一端,90°移相单元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90°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并接地组成反射电路网络。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90°移相单元中的9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9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或同时截止决定了90°移相单元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

当9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9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同时导通时,90°移相单元电路工作状态为参考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经过lange耦合器后从直通端和耦合端输出幅度相同、相位差90°的两路信号,经过反射电路网络中的RC负载网络后再次反射到直通端和耦合端,两路信号再次经过lange耦合器后在隔离端成为等幅同相的微波信号从隔离端口输出;

当9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9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同时截止时,90°移相单元电路工作状态为移相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经过lange耦合器后从直通端和耦合端输出幅度相同,相位差90°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90°移相单元第三和四电阻到地后再次反射到直通端和耦合端,两路信号再次经过lange耦合器后在隔离端成为等幅同相的微波信号从隔离端口输出。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180°移相单元包括:平衡-不平衡变换器、18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18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180°移相单元第一电阻、180°移相单元第二电阻、180°移相单元第三电阻和180°移相单元第四电阻;

其中,

180°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连接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输入端,平衡-不平衡变换器的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180°移相单元第一与第三开关管的源极和180°移相单元第二与第四开关管的源极;

18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栅极连接180°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一端,180°移相单元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18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接地;

18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栅极连接180°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一端,180°移相单元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反向电压,18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的漏极接地;

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栅极连接180°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一端,180°移相单元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反向电压;

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的栅极连接180°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一端,180°移相单元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控制电压;

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的漏极和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的漏极相连,并连接到180°移相单元微波信号输出端口。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18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18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同时截止;与,18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同时截止,18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同时导通;180°移相单元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相同;

当18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同时导通,18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同时截止时,180°移相单元电路工作状态为参考态或移相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由于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无信号输出,全部微波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从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所在支路输出;

当180°移相单元第一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同时截止,180°移相单元第二开关管和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同时导通时,180°移相单元电路工作状态为移相态或参考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由于180°移相单元第四开关管处于截止状态,无信号输出,全部微波信号经平衡-不平衡变换器从180°移相单元第三开关管所在支路输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优势:1.电路结构稳定,可靠性高。2.电性能改善较大,工作频带宽,相移精度高,输入输出驻波比低,整体插损值小;3.在保障了移相器电性能的基础上简化了电路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的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种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5.625°移相单元所用的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11.25°、22.5°和45°移相单元所用的T型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90°移相单元所用的反射式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180°移相单元所用的巴伦式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这些并非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做出变形与改进,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包括:5.625°移相单元、11.25°移相单元、22.5°移相单元、45°移相单元、90°移相单元和180°移相单元;

该移相器以5.625°为步进值,实现64态360度的相移。

按照从低位到高位依次对5.625°、11.25°、22.5°、45°、90°和180°六个移相单元进行设计。

出于电路尺寸考虑,5.625°采取串电感并开关的结构,其中支路上添加电容,通过调节电容值的大小可实现对相位的调整。结构简单,尺寸小,电路插损小,工作带宽宽,易于相位调整。

如图1,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5.625°移相单元所用的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由图1可知,5.625°移相单元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一电阻R1、第一电感L1和第一电容C1。

该电路RFin为微波信号输入端口,RFout为微波信号输出端口。

其中,

微波信号的输入端口RFin连接开关管S1的源极和电感L1的一端,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微波信号输出端口;

开关管S1的栅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电压V,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实现5.625°移相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该电路中开关管S1截止和导通决定了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

若开关管S1截止,电路工作状态为参考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经电感L1后从微波信号输出端口输出;

若开关管S1导通,电路工作状态为移相态,微波信号经过电感L1与电容C1组成的电抗网络后从微波信号输出端口输出。

该电路两种工作状态的相移量差值实现了5.625°移相单元的功能。

11.25°、22.5°和45°移相单元电路采用T型结构,利用开关切换改变微波信号传输网络,实现移相,相位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可实现宽带内相移,支路开关管并电阻可调节移相器附加调幅,适用于中间位移相器的设计。

如图2,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11.25°、22.5°和45°移相单元所用的T型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11.25°、22.5°和45°移相单元所用的电路相同,由图2可知,11.25°、22.5°和45°移相单元所用的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其中,

该电路RFin为微波信号输入端口,RFout为微波信号输出端口。微波信号的输入端口RFin接开关管S1的源极和电感L1的一端;

开关管S1的栅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电压V;

电感L1的另一端连接电感L2的一端同时与开关管S2的源极和电阻R4的一端相连;

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1的漏极和微波信号输出端口RFout;

开关管S2的漏极与电阻R4的另一端和开关管S3的源极相连,开关管S3的漏极接地;

开关管S2的栅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电压V;

开关管S3与电感L3并联,即电感L3的一端连接开关管S3的源极,另一端连接开关管S3的漏极;

开关管S3的栅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反向电压

本实施例中实现11.25°、22.5°和45°移相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该电路中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导通开关管S3截止与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截止开关管S3导通决定了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

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导通开关管S3截止,电路工作状态为参考态,微波信号直接经过导通的开关管S1输出;

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截止开关管S3导通,电路工作状态为移相态,微波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经电感L1和电感L2后输出。

该电路两种工作状态的相移量差值实现了11.25°、22.5°和45°移相单元的功能。

90°移相单元电路采用反射式移相结构,反射式移相器是实现宽带的一种比较重要的移相器,它是基于均匀传输的传输线的终端接入电抗负载,利用开关变换负载反射特性,从而改变电路反射系数的相位,达到移相目的。工作带宽宽,可工作在倍频程,相对高低通滤波网络结构,插损较小。本实施例中90°移相单元电路中采用lange耦合器作为3dB耦合器,它具有四个端口,分别为:输入端口、直通端口、耦合端口和隔离端口,利用开关切换直通端口和耦合端口负载从而改变反射系数的相位,选择合适的负载网络与lange耦合器可实现优良的电性能。

如图3,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90°移相单元所用的反射式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由图3可知,90°移相单元的电路包括:lange耦合器lange 1、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其中,

该电路RFin为微波信号输入端口,RFout为微波信号输出端口。微波信号输入端口RFin接lange1的输入端,与输入端对应的耦合端连接开关管S1的源极和电阻R3的一端;

开关管S1的栅极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电压V;

开关管S1的漏极连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组成反射电路网络;

微波信号输出端口RFout连接lange耦合器lange 1的隔离端,与隔离端对应的直通端连接开关管S2的源极和电阻R4的一端;

开关管S2的栅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电压V;

开关管S2的漏极连接电容C2的一端,电容C2的另一端与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组成反射电路网络。

本实施例中实现90°移相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该电路中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导通或同时截止决定了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

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导通,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参考态,微波信号从微波信号输入端口输入,经过lange耦合器lange 1后从直通端和耦合端输出幅度相同,相位差90°的两路信号,经过反射电路网络中的RC负载网络后再次反射到直通端和耦合端,两路信号再次经过lange1后在隔离端成为等幅同相的微波信号从隔离端口输出。

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同时截止,电路的工作状态为移相态,微波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经过lange耦合器lange 1后从直通端和耦合端输出幅度相同,相位差90°的两路信号,分别经过电阻R3和R4到地后再次反射到直通端和耦合端,两路信号再次经过lange1后在隔离端成为等幅同相的微波信号从隔离端口输出。

180°移相单元电路采用balun(平衡-不平衡变换器,又称巴伦)加单刀双掷开关结构,由balun和单刀双掷开关在两个输出端口之间进行切换从而实现180°的宽带移相,电路结构稳定,工作带宽宽,附加调幅小,移相精度高。由于balun工作带宽较宽,并且两个输出信号的相位和幅度一致性较高,受工作频率影响较小,采用该结构可实现宽带、高移相精度、低附加调幅的180°移相。

如图4,图4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180°移相单元所用的巴伦式移相电路结构示意图。

由图4可知,180°移相单元的电路包括:平衡-不平衡变换器balun 1、第一开关管S1、第二开关管S2、第三开关管S3、第四开关管S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

其中,

该电路RFin为微波信号输入端口,RFout为微波信号输出端口。微波信号的输入端口RFin接balun1的输入端,balun1两个输出端分别连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3的源极与开关管S2和开关管S4的源极;

开关管S1栅极连接电阻R1的一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控制电压V,开关管S1的漏极接地;

开关管S2栅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连接反向电压

开关管S3的栅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反向电压

开关管S3的漏极和开关管S4的漏极相连并连接微波信号输出端口RFout。

本实施例中实现180°移相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描述如下:

180°移相单元电路中开关管S1和开关管S4同时导通,开关管S2和开关管S3同时截止;与,开关管S1和开关管S4同时截止,开关管S2和开关管S3同时导通;电路的两种工作状态参考态和移相态相同;

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4同时导通,开关管S2和开关管S3同时截止,此时电路的工作状态为参考态或移相态,微波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由于balun1左侧输出端口开关管S3处于截止状态,无信号输出,全部微波信号经过开关管S4输出;

若开关管S1和开关管S4同时截止,开关管S2和开关管S3同时导通,微波信号从输入端口输入,由于balun1右侧输出端口开关管S4处于截止状态,无信号输出,全部微波信号经开关管S3输出。

在每个移相单元电路设计完成后考虑到端口匹配度以及相位稳定性等问题,将180°和90°移相单元放在输入输出端,其余移相位从减小相邻移相器之间耦合影响以及布局面积最优化等方面考虑进行排列,最终各个移向单元的级联顺序为:180°移相单元、5.625°移相单元、11.25°移相单元、45°移相单元、22.5°移相单元和90°移相单元;且各个移相单元串联连接。如图5,图5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宽带六位MMIC数控移相器中整体电路结构示意图。其中,RFin为微波信号输入端口,RFout为微波信号输出端口。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如将上述实施例中任何一个电路的微波信号输入端口和微波信号输出端口互换,或将电路中的开关管的漏极和源极互换,也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