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立体车库群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

立体车库群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

摘要

一种立体车库群工程配用环境工程的合体建方案:环绕在环境工程(H)外部的立体车库(U)结构形式有:一、以采用中间电梯井(G)两侧停车位(D)为一组且相互前后紧贴的由双列为伍集成的立体车库(U);或再包括常规单列立体车库(U)。前者特征是:所述的立体车库(U)是当由作为成双集成的两组均是中间电梯井(G)两侧停车位(D)为单组处理时:也就是使得成对的中间电梯井(G)中的成对电梯(4)通过两对吊挂性质的滚轮(5)牵挂住位于两侧的两个电梯(4)的一根揽绳(1),在相互前后实现联动时,让其中的电梯(4)之一就成为了另一部电梯(4)的类似配重物体的设置了。——若采用本发明方案就能在解决环境工程时同时又能额外解决好停车难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640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梁嘉麟;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45179.8

  • 发明设计人 梁嘉麟;

    申请日2020-12-25

  • 分类号E04H14/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下沙中国计量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8: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与立体车库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群工程与环境工程的合体建方案,显然,涉及适合实施本发明合体修建的工程是利于市区净化空气的大口径雾霾塔工程与利于市区垃圾处理在郊区的大口径垃圾焚烧塔工程。

背景技术

一种由中国西安市近期首先建成的世界上第一座净化城市空气的大口径雾霾塔工程之后,由与围绕它组合修建立体车库(均是位于涉及市中心极难批准用地的地段)的合体设计方案,将会促成本发明的完成了创造了条件。此外,一般位于市郊区的垃圾焚烧场地(工程塔)也将会促成本发明的完成创造条件。相比之下,在市区内与在郊区合体修建立体车库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然而,合体修建总是比单独修建立体车库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在涉及环境工程的直立长条形的工程建筑(除霾塔最小约需60多米高)需要的地下基础占地面积都很大,,而且,其高度越大就越是需要有越大的地基占用面积。一般的常规钢构立体车库均属于轻型建筑,若能够与作为主体的直立长条形的环境工程建筑合体修建的话,例如取约30多米高的立体车库,非但能够起到加强主体工程下部的稳定作用,还能够起到在无需增加有钢筋混凝土为主的环境总体工程的地基基础的前提下,就便也解决了该钢构立体车库所需要的地基基础所需要增加的地基占用土地面积的问题。

因此说,以上述实例立体车库与除霾塔合体修建,对于除霾在先而又附带解决了市内的停车难问题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吗?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就是为了实现上述“一举两得”的美事,或半美事而提出。——如西安市如此大的城市,在市区内修建除霾塔工程肯定会有至少百座之多。

本发明的关键在于:

例如,每当修建一处除霾塔就可增加额外的无需增批地皮的几百个停车位的工程量,这对于本发明协助解决市内停车难问题岂不是一件美事吗?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由于采用了一种立体车库群工程配用环境工程的合体修建方案,在基本上不增加立体车库的基础占用地皮的前提下,即可额外地增加修建立体车库停车位的批准许可量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明显地强化作为主体工程的结构稳定性(这在建筑上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又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附图说明

图1示意了符合本发明要求的一种除霾塔过气流横截面为矩形的并在其周围设置了由六列立体车库集成的特殊立体车库群合体修建的本发明。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示意了载车电梯在电梯配重的左侧或见图2示意的前上侧。

图4示意了载车电梯在电梯配重的右侧或见图2示意的后下侧。

图5示意了省略了图3与图4两附图中共两个配重与共两个滚轮之后,让两个载车电梯通过一根绳索相连时的连接状态,即两个载车电梯当中必然会有其中之一的载车电梯成为另一个载车电梯的配重来使用。

H:除霾塔工程;U:立体车库;G:电梯井;D:停车位;W:除霾塔工程需要的地基基础地皮范围;K----K:立体车库工程与除霾塔工程合体修建后的横截面位置;1:负重的钢丝绳索;2:电梯的拖动电机;3:车辆;4载车电梯;5:设置于立体车库顶部的滚轮;6:电梯配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现上述的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属于直立电梯载车型的立体车库U与属于直立筒状型的环境工程H;

其特征在于,环绕在环境工程H外部的立体车库U结构形式的基本类型有:

一、以采用中间电梯井G两侧停车位D为一组且相互前后紧贴的由双列为伍集成的立体车库U;

或者,在此基础上还增加了:

二、以采用中间电梯井G两侧停车位D为一组的由单列为伍集成的常规立体车库U。

——所述的立体车库U是当由作为成双集成的两组均是中间电梯井G两侧停车位D为单组处理时:

也就是使得成对的中间电梯井G中的成对电梯4通过两对吊挂性质的滚轮5牵挂住位于两侧的两个电梯4的一根揽绳1,在相互前后实现联动时,让其中的电梯4之一就成为了另一部电梯4的类似配重物体的设置了。

——所述的立体车库U底层前后相邻的两个中间电梯井G能够处于打通贯穿的使用状态:

由于在上述两个中间电梯井G中只能够有一个电梯4沉底在由两个电梯井G形成的仅能够在底层相通的仅能够通行一部车辆的一个长通道状况下,则:

从任何一个沉底的电梯4中开出欲从任何进出口处离开车库时,或者,无论从任何进出口处进入电梯4的外来车辆欲需要进入在上的停车位D时,均不会造成在上述仅能够通行一部车辆的一个长通道中的运行矛盾状况或运行车辆堵塞的现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

一般的高层楼房中的载人电梯,其使用频率很高,它的电梯厢配重机构也都是是单独配置的。而本发明中的电梯4是专门运载大重量的车辆,其使用频率一般会很低(绝大部分车辆每天1至2次需要停车在本发明中),显然,后者在此的停车概率远远低于一般的载人电梯的使用率。——为此,本发明中两部电梯4配合使用共同的一根绳索1牵拉时,不管其中的一部如何运行,其中的另一部肯定就是作为它原来的配重6来使用的(只是原来的配重6被现在的载车电梯4取代了),因此:

能够在足足省略一部大功率电梯拖动电机2与两个电梯配重6及其相关的两个滚轮5等附属部件的前提下,还能够在车辆进、出本发明中的特殊立体车库U底层时,尤其在使用方面上为提供了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创造了条件,最明显的一点是:

进与出本发明立体车库U的车辆均不会受到本发明中立体车库U底层的进、出口方向的限制,随意性很强,具体运作程序如下,例如:

当司机开车到达任意的进、出口欲进入车库停车时只要发出欲进入的信号停车后,若有停车位D时,两个电梯4中之一就会沉底,车库底层的车门即会自动开启放行车辆的进入,当车辆开进该沉底的电梯4后司机下车走出车库门外,之后车库门自动关闭。此后,电梯4将会与就近的机电装置配合完成自动运载车辆至车库内任何空闲停车位D内予以停放的属于现有技术最后阶段的过程(详述从略)。——当车辆欲取出并离开车库时上述的过程程序正好相反。

——显然,由于本发明在没有增加用地面积又在裁减了不少关键设备与部件的前提下而仍能够实现上述的进、出特殊立体车库U过程的随意性极强(方便、安全且不会发生矛盾)的使用特征,为此,在车辆进、出车库的方法上又构成了本发明的一个显著的实质性特点之一。

——显然,增加了本发明的立体车库U之后,该立体车库U的地基基础所需要增加的地皮面积总是有可能做到:不会超过原先单独修建除霾塔工程时所需要预算的地基基础地皮范围W的区域,即在修建了额外增加了几百个停车位D之后的立体车库U时,总是可以做到是在不增加立体车库U的地基基础地皮范围的前提下实现的(前提是其停车位D的数量增加量有限)。

此外,一般的诸如除霾塔与垃圾焚烧塔一类的直立长条形的工程建筑的横截面均是圆筒形的,而本发明是接近于正方呈现矩形的,由于其中的空气流动速度较缓,因此,圆筒形截面与矩形截面的面积让前者略微大于后者即可,否则,可以通过风洞实验来测取更为准确的数据来确定该矩形截面的面积也是可行的。

应该考虑到:

过高的由纯钢构建的位于除霾塔工程外侧部修建的立体车库U(例如:40米以上)满载车辆时的抗柔性形变力(抗地震力)一般会较弱,在整体工程结构设计时是应该重视的该问题,因此,建议在约30米以下为妥(会有明显的协助增强抗地震力)。如果过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该立体车库U满载车辆时的抗柔性形变力(抗地震力)应该是较强的或还是很强的。——然而,总是可以做到:在技术上达到:协助增强立体车库工程与环境工程两者合体修建时的总抗震力度,比起该两者分开修建时两者孤立的分抗震力度的总和会明显地增加。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