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及其工作方法,使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适用于蒸发器安装位置较高、供液高度超过12.0m的冷库或高架库,从而减少制冷系统复杂性、机房面积和制冷剂充注量,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投资。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制冷压缩机后排至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分离出润滑油,把制冷剂气体输送至冷凝器,润滑油进入油分配器,然后再进入制冷压缩机;由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进入高压贮液器;从高压贮液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一路进入过冷器壳体内,降温降压至工况所需压力和温度,一路进入过冷器盘管内,降温后进入蒸发器;过冷器壳体内的制冷剂液体变成饱和制冷剂气体,然后进入制冷压缩机的回气集管。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4877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620282.7

  • 发明设计人 靳新春;

    申请日2020-12-31

  • 分类号F25D13/00(20060101);F25D19/04(20060101);F25D2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9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梁斌

  • 地址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安路106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6:5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在人们消费观念增强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下,大量的冷冻、冷藏储存型冷库和冷链物流型冷库应运而生。为了保证冷库规模,减少土地投资,在遵循《冷库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很多单位提出或建起了接近24.0m的双层冷库或高架库。

在常规的制冷系统设计中,当供液高度超过12.0m时,为防止蒸发器节流阀前的制冷剂液体由于压力降低而汽化,一般采用液泵供液的制冷系统,而不采用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液泵供液制冷系统相对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增加了设备数量、机房面积、初步投资和制冷剂充注量,增大了设备故障率和维修费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及其工作方法,使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适用于蒸发器安装位置较高、供液高度超过12.0m的冷库或高架库,从而减少制冷系统的复杂性、机房面积和制冷剂的充注量,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投资。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包括制冷压缩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分离器、高压贮液器、过冷器、干燥过滤器、电子膨胀阀、气体过滤器和电磁恒压主阀;制冷压缩机的排气端与油分离器的进气端连接;高压贮液器的出液端分成两路,分别通过管道与过冷器的壳体进液端和盘管进液端连接;过冷器的壳体出气端与制冷压缩机的回气集管连接;干燥过滤器和电子膨胀阀安装在高压贮液器出液端与过冷器壳体进液端连接的管道上;气体过滤器和电磁恒压主阀安装在过冷器壳体出气端与制冷压缩机回气集管连接的管道上。

本发明还包括第一回气截止阀和第二回气截止阀,第一回气截止阀、气体过滤器、电磁恒压主阀、第二回气截止阀依次安装在过冷器出气端与制冷压缩机回气集管连接的管道上。

本发明还包括电磁阀和供液截止阀,干燥过滤器、电磁阀、电子膨胀阀、供液截止阀依次安装在高压贮液器出液端与过冷器壳体进液端连接的管道上。

本发明所述的制冷压缩机为两台,并联设置。

一种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将制冷压缩机的进气端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出气端连接,油分离器的气体输出端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油分离器的油路输出端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油分配器连接,高压贮液器的进液端与冷凝器的输出端连接,过冷器的盘管出液端与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的进液端连接;

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制冷压缩机升温、升压后排至油分离器;油分离器分离出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把制冷剂气体输送至冷凝器,分离出的润滑油进入油分配器,然后再进入制冷压缩机;由冷凝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进入高压贮液器;从高压贮液器流出的制冷剂液体分为两路,一路进入过冷器的壳体内,一路进入过冷器的盘管内,进入过冷器壳体内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电子膨胀阀的作用,降温降压至工况所需的压力和温度,进入过冷器的盘管内的制冷剂液体,由于与过冷器壳体内制冷剂液体存在温差,放出热量,降温后进入蒸发器;过冷器壳体内的制冷剂液体吸收盘管内制冷剂液体的热量后,沸腾汽化,变成饱和制冷剂气体,然后进入制冷压缩机的回气集管,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制冷压缩机、过冷器、电子膨胀阀、电磁恒压主阀的相互配合,一能保证过冷器壳体内温度、压力的恒定,二能根据工况需求自由调定壳体内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三能提供从过冷器盘管内流出的制冷剂液体工况需求的过冷度,适用于有较高过冷度要求的制冷系统,能够提供现有并联机组不能提供的制冷剂液体过冷度,具有能够向较高位置供液、制冷系统设计简单、故障率低、安全节能等优点,使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适用于蒸发器安装位置较高、供液高度超过12.0m的冷库或高架库,从而减少制冷系统的复杂性、机房面积和制冷剂的充注量,提高运营效率,减少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包括制冷压缩机1、油分离器2、高压贮液器3、过冷器4、干燥过滤器5、电磁阀6、电子膨胀阀7、供液截止阀8、第一回气截止阀9、气体过滤器10、电磁恒压主阀11和第二回气截止阀12。

制冷压缩机1为两台,并联设置。

制冷压缩机1的排气端通过管道与油分离器2的进气端连接,制冷压缩机1的进气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外置,图中未标出)的出气端连接。

油分离器2的气体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的输入端连接,油分离器2的油路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油分配器连接。

高压贮液器3的进液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外置,图中未标出)的输出端连接。高压贮液器3的出液端分成两路,分别通过管道与过冷器4的壳体进液端和盘管进液端连接。

过冷器4的盘管出液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外置,图中未标出)的进液端连接,过冷器4的壳体出气端通过管道与制冷压缩机1的回气集管连接。

干燥过滤器5、电磁阀6、电子膨胀阀7、供液截止阀8依次安装在高压贮液器3出液端与过冷器4壳体进液端连接的管道上。干燥过滤器5具有干燥、过滤功能,防止出现“脏堵、油堵、冰堵”的现象发生;电磁阀6的控制电源与并联机组的电源联控,具有开始供液和停止供液的功能;电子膨胀阀7起到节流降温降压的作用,通过控制器的作用调节进入过冷器4壳体内制冷剂流量的大小;供液截止阀8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开启状态,系统发生故障时关闭,起到隔断的作用。

第一回气截止阀9、气体过滤器10、电磁恒压主阀11、第二回气截止阀12依次安装在过冷器4出气端与制冷压缩机1回气集管连接的管道上。第一回气截止阀9和第二回气截止阀12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开启状态,系统发生故障时关闭,起到隔断的作用;气体过滤器10能够过滤回气中的杂质,防止杂质进入电磁恒压主阀11,影响电磁恒压主阀11工作的稳定性;电磁恒压主阀11为一组合阀,是在主阀上安装了一个电磁导阀和一个恒压导阀,电磁导阀与并联机组联控,自动控制过冷器4壳体内的制冷剂回气,电磁恒压主阀11根据工况需求调整,能够保证过冷器4壳体内的压力恒定,保证过冷器4壳体内的制冷剂液体能够连续不断的沸腾汽化和压力恒定。

一种用于冷库直接膨胀供液制冷系统的并联机组的工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通过制冷压缩机1的吸气、压缩做功、排气的功能,从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气体,经过制冷压缩机1升温、升压后排至油分离器2;油分离器2分离出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中的润滑油,把制冷剂气体通过气体输出端输送至冷凝器,分离出的润滑油通过油路输出端进入油分配器,然后再进入制冷压缩机1;由冷凝器流出的高压、中温制冷剂液体进入高压贮液器3,然后通过高压贮液器3的出液端流出;从高压贮液器3流出的制冷剂液体分为两路,一路进入过冷器4的壳体内,一路进入过冷器4的盘管内,进入过冷器4壳体内的制冷剂液体,通过电子膨胀阀7的作用,降温降压至工况所需的压力和温度,进入过冷器4的盘管内的制冷剂液体,由于与过冷器4壳体内制冷剂液体存在温差,放出热量,降温后通过盘管出液端进入蒸发器,过冷器4壳体内的制冷剂液体吸收盘管内制冷剂液体的热量后,沸腾汽化,变成饱和制冷剂气体;过冷器4壳体内沸腾汽化成的饱和制冷剂气体通过壳体出气端进入制冷压缩机1的回气集管,完成一个制冷循环,此制冷循环连续不断进行,达到制冷降温的目的。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