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

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包括有固定底架、挡板、控制显示屏、正位系统和模具清理系统等;挡板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本发明达到了对空心六角护坡砖模具进行多方位均力振击,防止砖体与模具受力不均损坏,使空心六角护坡砖与模具整体同步脱离,并且将模具由底部取出避免砖体磕碰,同时对模具进行清理,避免残留混凝土对模具造成磨损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6061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李月全;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04330.9

  • 发明设计人 李月全;

    申请日2020-12-05

  • 分类号B28B13/06(20060101);B28B17/00(20060101);B28B7/38(20060101);B08B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32000 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东风路107号602室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30:4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利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

背景技术

六角护坡,是护坡砖的一种类型,形状为正六角形状,分为空心六角护坡和实心六角护坡两种,六角护坡砖是应用于高速,高铁,水利等地方,起到护坡和护堤的作用。

在对空心六角护坡砖脱模时通常为人工脱模,工人利用顶杆将模具的中心位置顶住,接着手持模具将六角护坡砖振动脱离,该过程消耗工人大量体力,还需工人弯腰操作,工人极易疲劳导致效率降低,同时人工对六角护坡砖振动脱离时会使六角护坡砖冲击地面,进而导致六角护坡砖的边角处易受到磕碰缺角,影响砖体质量,同时对模具施加的力不均匀会导致对模具的损坏以及对砖体脱模的影响,并且模具的开口面残留有部分的混凝土,会对模具造成磨损,在长期使用后会严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影响砖体表面的平整度。

结合上述问题,急需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在对空心六角护坡砖脱模时通常为人工脱模,工人利用顶杆将模具的中心位置顶住,接着手持模具将六角护坡砖振动脱离,该过程消耗工人大量体力,还需工人弯腰操作,工人极易疲劳导致效率降低,同时人工对六角护坡砖振动脱离时会使六角护坡砖冲击地面,进而导致六角护坡砖的边角处易受到磕碰缺角,影响砖体质量,同时对模具施加的力不均匀会导致对模具的损坏以及对砖体脱模的影响,并且模具的开口面残留有部分的混凝土,会对模具造成磨损,在长期使用后会严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影响砖体表面的平整度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包括有:

固定底架;

控制显示屏;

挡板,挡板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挡板与控制显示屏相连接;

正位系统,正位系统与固定底架相连接,正位系统与模具清理系统相连接;

模具清理系统,模具清理系统与固定底架相连接;

脱模系统,脱模系统与固定架板相连接;

固定架板,固定架板与固定底架相连接。

进一步,正位系统包括有:

第二锥齿轮;

第一柱齿轮;

第二柱齿轮;

第四传动轮;

第五传动轮;

滑槽板;

推板;

第一传动轮,第一传动轮与模具清理系统相连接;

第一动力电机,第一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花键轴进行固接,第一动力电机通过螺母与固定底架进行螺栓连接;

第一花键轴,第一花键轴与第一传动套板相连接,第一花键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传动套板,第一传动套板与第一平齿轮相连接,第一传动套板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

第一平齿轮,第一平齿轮位于第一柱齿轮和第二柱齿轮中间侧面;

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一轴杆,第一轴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轴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轴杆,第二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柱齿轮和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三轴杆,第三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二柱齿轮和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三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四轴杆,第四轴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轴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轴杆与第一传送机构相连接;

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与第一传送机构相连接;

第一传送机构,第一传送机构与固定底架相连接;

第五轴杆,第五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五传动轮和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五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平齿轮,第二平齿轮与第三平齿轮相互啮合;

第三平齿轮,第三平齿轮与连接套进行固接;

连接套,连接套与第二花键轴进行固接,连接套与集合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二花键轴,第二花键轴与第二传动套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外表面依次与第四平齿轮和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

第四平齿轮,第四平齿轮位于第五平齿轮侧面;

第五锥齿轮,第五锥齿轮位于第六锥齿轮侧面;

第二传动套板,第二传动套板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

第一电动推杆,第一电动推杆与滑槽板进行固接;

第五平齿轮,第五平齿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

第六锥齿轮,第六锥齿轮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

集合架,集合架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集合架与两组滑杆进行固接,集合架与滑槽板进行固接,集合架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

第一丝杆,第一丝杆与推板进行传动连接;

滑杆,两个滑杆均与推板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与滑槽板进行转动连接;

第一正位板,第一正位板与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正位板,第二正位板与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电动推杆,第二电动推杆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

进一步,模具清理系统包括有:

第一刷辊;

第二刷辊;

第三刷辊;

第四刷辊;

第五刷辊;

第十一传动轮;

第六刷辊;

第十一传动轮,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六传动轮,第六传动轮与第一刷辊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与第二刷辊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八传动轮,第八传动轮与第三刷辊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九传动轮,第九传动轮与第四刷辊进行固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十传动轮,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与第五刷辊进行固接;

第十二传动轮,第十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与第二传送机构相连接;

第二传送机构,第二传送机构与固定底架相连接;

第一支架,第一支架依次与第一刷辊、第二刷辊、第三刷辊、第四刷辊、第五刷辊和第六刷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架侧面设置有衔接板;

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依次与第一刷辊、第二刷辊、第三刷辊、第四刷辊、第五刷辊和第六刷辊进行转动连接;

衔接板,衔接板与载物板进行传动连接,衔接板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

载物板,载物板与连接块进行传动连接;

连接块,连接块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

第三电动推杆,第三电动推杆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

进一步,脱模系统包括有:

限位块;

第二振动组件;

电动滑轨,电动滑轨与固定架板进行固接;

第一振动组件,第一振动组件与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一振动组件与连接架相连接,第一振动组件与第二振动组件相连接;

连接架,连接架下方与限位块进行固接,连接架与第二振动组件相连接。

进一步,第一振动组件包括有:

第一夹板;

第二夹板;

振动杆;

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滑块与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

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滑块与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

第十七传动轮,第十七传动轮与第二振动组件相连接;

第一电动导轨,第一电动导轨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固接;

第二电动导轨,第二电动导轨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固接;

滑动承接架,滑动承接架依次与第一电动导轨和第二电动导轨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承接架通过螺母与第二动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滑动承接架通过螺母与第三动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滑动承接架与连接架进行固接;

第二动力电机,第二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固接;

第十三传动轮,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十四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

第三丝杆,第三丝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传动连接;

第三动力电机,第三动力电机输出轴依次与第十五传动轮和第七锥齿轮进行固接;

第十五传动轮,第十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第十六传动轮,第十六传动轮与第六轴杆进行固接;

第六轴杆,第六轴杆一侧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六轴杆另一侧与第八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六轴杆与滑动承接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六平齿轮,第六平齿轮与第七平齿轮相互啮合,第六平齿轮与第一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七平齿轮,第七平齿轮与第二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八平齿轮,第八平齿轮与第九平齿轮相互啮合,第八平齿轮与第三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九平齿轮,第九平齿轮与第四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

第七轴杆,第七轴杆与连接板进行固接;

连接板,连接板下方四角均设置有一组振动杆;

第七锥齿轮,第七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八轴杆,第八轴杆一侧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八轴杆另一侧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固接。

进一步,第二振动组件包括有:

第一凸轮;

第十一锥齿轮;

第二凸轮;

第十三锥齿轮;

第三凸轮;

第十五锥齿轮;

第四凸轮;

第十七锥齿轮;

第五凸轮;

第十九锥齿轮;

第六凸轮;

第二十锥齿轮;

第十八传动轮,第十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

六棱架,六棱架与连接架进行固接;

第九轴杆,第九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九锥齿轮、第十八传动轮、第一凸轮和第十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九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九锥齿轮,第九锥齿轮与第二十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十锥齿轮,第十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十轴杆,第十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一锥齿轮、第二凸轮和第十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二锥齿轮与第十三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十一轴杆,第十一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三锥齿轮、第三凸轮和第十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一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四锥齿轮,第十四锥齿轮与第十五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十二轴杆,第十二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五锥齿轮、第四凸轮和第十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二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六锥齿轮,第十六锥齿轮与第十七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十三轴杆,第十三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七锥齿轮、第五凸轮和第十八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三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

第十八锥齿轮,第十八锥齿轮与第十九锥齿轮相互啮合;

第十四轴杆,第十四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九锥齿轮、第六凸轮和第二十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四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

进一步,第二丝杆外表面设置有双向螺纹。

进一步,限位块的下方为六棱台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第一、为解决在对空心六角护坡砖脱模时通常为人工脱模,工人利用顶杆将模具的中心位置顶住,接着手持模具将六角护坡砖振动脱离,该过程消耗工人大量体力,还需工人弯腰操作,工人极易疲劳导致效率降低,同时人工对六角护坡砖振动脱离时会使六角护坡砖冲击地面,进而导致六角护坡砖的边角处易受到磕碰缺角,影响砖体质量,同时对模具施加的力不均匀会导致对模具的损坏以及对砖体脱模的影响,并且模具的开口面残留有部分的混凝土,会对模具造成磨损,在长期使用后会严重影响模具的使用寿命,而且会影响砖体表面的平整度的问题;

第二、设计了正位系统,模具清理系统和脱模系统,使用时通过首先人工将带有六角护坡砖的模具以开口朝下的状态放置在正位系统内,通过正位系统将模具调节至脱模系统所需的放置状态,然后将调节后的模具送入模具清理系统内,并且位于脱模系统处理位置,通过脱模系统运行,将模具内的六角护坡砖完整脱模,接着通过模具清理系统将脱模后的六角护坡砖送出,并且通过脱模系统配合模具清理系统对模具开口处混凝土残留较多的位置进行清理,然后将模具送出;

第三、达到了对空心六角护坡砖模具进行多方位均力振击,防止砖体与模具受力不均损坏,使空心六角护坡砖与模具整体同步脱离,并且将模具由底部取出避免砖体磕碰,同时对模具进行清理,避免残留混凝土对模具造成磨损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位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位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模具清理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模具清理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脱模系统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脱模系统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第一振动组件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一振动组件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二振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序号:1_固定底架,2_挡板,3_控制显示屏,4_正位系统,5_模具清理系统,6_脱模系统,7_固定架板,401_第一动力电机,402_第一花键轴,403_第一传动套板,404_第一平齿轮,405_第一锥齿轮,406_第二锥齿轮,407_第一轴杆,408_第一传动轮,409_第一柱齿轮,4010_第二轴杆,4011_第二传动轮,4012_第二柱齿轮,4013_第三轴杆,4014_第三传动轮,4015_第四传动轮,4016_第四轴杆,4017_第三锥齿轮,4018_第四锥齿轮,4019_第一传送机构,4020_第五轴杆,4021_第五传动轮,4022_第二平齿轮,4023_第三平齿轮,4024_连接套,4025_第二花键轴,4026_第四平齿轮,4027_第五锥齿轮,4028_第二传动套板,4029_第一电动推杆,4030_第五平齿轮,4031_第六锥齿轮,4032_集合架,4033_第一丝杆,4034_滑杆,4035_第二丝杆,4036_第一正位板,4037_第二正位板,4038_滑槽板,4039_推板,4040_第二电动推杆,501_第六传动轮,502_第一刷辊,503_第七传动轮,504_第二刷辊,505_第八传动轮,506_第三刷辊,507_第九传动轮,508_第四刷辊,509_第十传动轮,5010_第五刷辊,5011_第十一传动轮,5012_第六刷辊,5013_第十二传动轮,5014_第二传送机构,5015_第一支架,5016_第二支架,5017_衔接板,5018_载物板,5019_连接块,5020_第三电动推杆,601_电动滑轨,602_第一振动组件,603_连接架,604_限位块,605_第二振动组件,60201_第一电动滑块,60202_第一电动导轨,60203_第二电动滑块,60204_第二电动导轨,60205_滑动承接架,60206_第二动力电机,60207_第十三传动轮,60208_第十四传动轮,60209_第三丝杆,60210_第一夹板,60211_第二夹板,60212_第三动力电机,60213_第十五传动轮,60214_第十六传动轮,60215_第六轴杆,60216_第六平齿轮,60217_第七平齿轮,60218_第一连接杆,60219_第二连接杆,60220_第八平齿轮,60221_第九平齿轮,60222_第三连接杆,60223_第四连接杆,60224_第七轴杆,60225_连接板,60226_振动杆,60227_第七锥齿轮,60228_第八轴杆,60229_第八锥齿轮,60230_第十七传动轮,60501_第九轴杆,60502_第十八传动轮,60503_第九锥齿轮,60504_第一凸轮,60505_第十锥齿轮,60506_六棱架,60507_第十轴杆,60508_第十一锥齿轮,60509_第二凸轮,60510_第十二锥齿轮,60511_第十一轴杆,60512_第十三锥齿轮,60513_第三凸轮,60514_第十四锥齿轮,60515_第十二轴杆,60516_第十五锥齿轮,60517_第四凸轮,60518_第十六锥齿轮,60519_第十三轴杆,60520_第十七锥齿轮,60521_第五凸轮,60522_第十八锥齿轮,60523_第十四轴杆,60524_第十九锥齿轮,60525_第六凸轮,60526_第二十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

实施例1

一种均力振击的防缺角六角护坡砖脱模装置,如图1-10所示,包括有固定底架、挡板、控制显示屏、正位系统、模具清理系统、脱模系统和固定架板;挡板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挡板与控制显示屏相连接;正位系统与固定底架相连接;正位系统与模具清理系统相连接;模具清理系统与固定底架相连接;脱模系统与固定架板相连接;固定架板与固定底架相连接。

使用该装置时,将该装置水平固定在所需使用的位置,外接电源,操作人员通过控制显示屏对该装置进行整体调配,将该装置调试完成后开始工作,首先人工将带有六角护坡砖的模具以开口朝下的状态放置在正位系统内,通过正位系统将模具调节至脱模系统所需的放置状态,然后将调节后的模具送入模具清理系统内,并且位于脱模系统处理位置,通过脱模系统运行,将模具内的六角护坡砖完整脱模,接着通过模具清理系统将脱模后的六角护坡砖送出,并且通过脱模系统配合模具清理系统对模具开口处混凝土残留较多的位置进行清理,然后将模具送出,该装置达到了对空心六角护坡砖模具进行多方位均力振击,防止砖体与模具受力不均损坏,使空心六角护坡砖与模具整体同步脱离,并且将模具由底部取出避免砖体磕碰,同时对模具进行清理,避免残留混凝土对模具造成磨损的效果。

正位系统包括有第一动力电机、第一花键轴、第一传动套板、第一平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一轴杆、第一传动轮、第一柱齿轮、第二轴杆、第二传动轮、第二柱齿轮、第三轴杆、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第四轴杆、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传送机构、第五轴杆、第五传动轮、第二平齿轮、第三平齿轮、连接套、第二花键轴、第四平齿轮、第五锥齿轮、第二传动套板、第一电动推杆、第五平齿轮、第六锥齿轮、集合架、第一丝杆、滑杆、第二丝杆、第一正位板、第二正位板、滑槽板、推板和第二电动推杆;第一传动轮与模具清理系统相连接;第一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一花键轴进行固接;第一动力电机通过螺母与固定底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花键轴与第一传动套板相连接;第一花键轴与第一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套板与第一平齿轮相连接;第一传动套板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平齿轮位于第一柱齿轮和第二柱齿轮中间侧面;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第一轴杆外表面一侧与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一轴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柱齿轮和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三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二柱齿轮和第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四轴杆外表面一侧与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四轴杆外表面另一侧与第三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轴杆与第一传送机构相连接;第三锥齿轮与第四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四锥齿轮与第一传送机构相连接;第一传送机构与固定底架相连接;第五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五传动轮和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五轴杆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平齿轮与第三平齿轮相互啮合;第三平齿轮与连接套进行固接;连接套与第二花键轴进行固接;连接套与集合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与第二传动套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外表面依次与第四平齿轮和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四平齿轮位于第五平齿轮侧面;第五锥齿轮位于第六锥齿轮侧面;第二传动套板与第一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一电动推杆与滑槽板进行固接;第五平齿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六锥齿轮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集合架与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连接;集合架与两组滑杆进行固接;集合架与滑槽板进行固接;集合架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推板进行传动连接;两个滑杆均与推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丝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与滑槽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正位板与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正位板与滑槽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

首先将模具以开口朝下的状态放置在滑槽板和推板之间,启动第一动力电机,使第一花键轴进行转动,进而第一花键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二锥齿轮带动第一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一轴杆带动第一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可通过第一传动轮传动模具清理系统,启动第二电动推杆,推动第一传动套板,可使第一传动套板和第一平齿轮在第一花键轴外表面滑动,进而控制第一平齿轮与第一柱齿轮和第二柱齿轮选择性啮合,当第一平齿轮与第一柱齿轮啮合传动时,通过第一柱齿轮转动带动第二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二轴杆带动第二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二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第五传动轮,通过第五传动轮带动第五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五轴杆带动第二平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二平齿轮带动第三平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三平齿轮通过连接套传动第二花键轴,启动第一电动推杆,推动第二传动套板,通过第二传动套板带动第二花键轴在连接套内部滑动,同步带动第四平齿轮和第五锥齿轮平移,可控制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啮合,以及控制第四平齿轮和第五平齿轮啮合,并且该两组不同时啮合,先使第四平齿轮和第五平齿轮啮合传动,进而通过第五平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丝杆进行转动,进而第一丝杆带动推板平移,推板同时在滑杆外表面滑动,使推板向靠近滑槽板一侧移动,将模具顶在滑槽板侧面,接着控制第五锥齿轮与第六锥齿轮啮合传动,同时第四平齿轮和第五平齿轮脱离啮合,进而通过第六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丝杆进行转动,第二丝杆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两处螺纹,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分别位于第二丝杆外表面的两处螺纹位置,当第二丝杆转动时,使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相互靠近运动,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同时在滑槽板内滑动,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为对称设置,并且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与模具接触面为斜面,两斜面成一百二十度张开型放置,进而通过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对模具进行拨动,模具外型为六棱柱型,将模具调节至其中一处侧面与推板为平行的状态,集合架通过两组电动升降板与固定底架相连接,启动两组电动升降板,将集合架向上移动,进而使推板上移离开模具的侧面,使模具能够转移,接着控制第一平齿轮与第二柱齿轮啮合传动,通过第二柱齿轮转动带动第三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三轴杆带动第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三传动轮带动第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四传动轮带动第四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四轴杆带动第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三锥齿轮带动第四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四锥齿轮传动第一传送机构,通过第一传送机构带动模具移动,将模具送至模具清理系统内,该系统实现了对模具的正位,便于后续对六角护坡砖的脱模处理。

模具清理系统包括有第六传动轮、第一刷辊、第七传动轮、第二刷辊、第八传动轮、第三刷辊、第九传动轮、第四刷辊、第十传动轮、第五刷辊、第十一传动轮、第六刷辊、第十二传动轮、第二传送机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衔接板、载物板、连接块和第三电动推杆;第十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与第一刷辊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七传动轮与第二刷辊进行固接;第七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八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八传动轮与第三刷辊进行固接;第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九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九传动轮与第四刷辊进行固接;第九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传动轮与第五刷辊进行固接;第十二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一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二传动轮与第二传送机构相连接;第二传送机构与固定底架相连接;第一支架依次与第一刷辊、第二刷辊、第三刷辊、第四刷辊、第五刷辊和第六刷辊进行转动连接;第一支架侧面设置有衔接板;第二支架依次与第一刷辊、第二刷辊、第三刷辊、第四刷辊、第五刷辊和第六刷辊进行转动连接;衔接板与载物板进行传动连接;衔接板与固定底架进行转动连接;载物板与连接块进行传动连接;连接块与第三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三电动推杆与固定底架进行固接。

当模具以调节完成的状态被转移至载物板上后,通过脱模系统对该模具进行脱模处理,当脱模完成后,启动第三电动推杆,向上推动连接块,进而使载物板倾斜,衔接板配合转动,使脱模后的六角护坡砖滑落至第二传送机构上,通过第一传动轮传动第十一传动轮,进而第十一传动轮通过皮带传动第十二传动轮,通过第十二传动轮传动第二传送机构,使第二传送机构将脱模后的六角护坡砖送出,而模具则通过脱模系统配合夹持,使模具的开口面与第一刷辊、第二刷辊、第三刷辊、第四刷辊、第五刷辊和第六刷辊上表面接触,此时通过第十一传动轮带动第六刷辊进行转动,同时第十一传动轮带动第十传动轮进行转动,第十传动轮带动第五刷辊进行转动,第十传动轮带动第九传动轮进行转动,第九传动轮带动第四刷辊进行转动,第九传动轮带动第八传动轮进行转动,第八传动轮带动第三刷辊进行转动,第八传动轮带动第七传动轮,第七传动轮带动第二刷辊进行转动,第七传动轮带动第六传动轮进行转动,第六传动轮带动第一刷辊进行转动,通过第一刷辊、第二刷辊、第三刷辊、第四刷辊、第五刷辊和第六刷辊同时转动对模具的开口面进行刷擦,将残留的混凝土刷下,接着使脱模系统停止对模具的夹持,则通过第一刷辊、第二刷辊、第三刷辊、第四刷辊、第五刷辊和第六刷辊的转动将清理完成的模具送出,该系统实现了对脱模后模具的清理,避免残留混凝土对模具的磨损。

脱模系统包括有电动滑轨、第一振动组件、连接架、限位块和第二振动组件;电动滑轨与固定架板进行固接;第一振动组件与电动滑轨相连接;第一振动组件与连接架相连接;第一振动组件与第二振动组件相连接;连接架下方与限位块进行固接;连接架与第二振动组件相连接。

当模具以调节完成的状态被转移至载物板上时,使第一振动组件局部、连接架、限位块和第二振动组件下移,使限位块卡入模具的六棱柱型的凹槽内,限位块的下方为六棱台型,可避免脱模时对六角护坡砖的边缘造成损坏,进而通过第一振动组件和第二振动组件对模具进行底面与六个侧面的同时振动,使模具与内部的六角护坡砖脱离,进而使六角护坡砖脱落出模具,当需要对模具进行清理时,启动电动滑轨,同时通过第一振动组件对模具进行夹持,接着通过电动滑轨控制第一振动组件移动,实现对模具的转移,该系统实现了使空心六角护坡砖与模具整体同步脱离,并且将模具由底部取出避免砖体磕碰。

第一振动组件包括有第一电动滑块、第一电动导轨、第二电动滑块、第二电动导轨、滑动承接架、第二动力电机、第十三传动轮、第十四传动轮、第三丝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第三动力电机、第十五传动轮、第十六传动轮、第六轴杆、第六平齿轮、第七平齿轮、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八平齿轮、第九平齿轮、第三连接杆、第四连接杆、第七轴杆、连接板、振动杆、第七锥齿轮、第八轴杆、第八锥齿轮和第十七传动轮;第一电动滑块与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块与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十七传动轮与第二振动组件相连接;第一电动导轨与第一电动滑块进行固接;第二电动导轨与第二电动滑块进行固接;滑动承接架依次与第一电动导轨和第二电动导轨进行滑动连接;滑动承接架通过螺母与第二动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滑动承接架通过螺母与第三动力电机进行螺栓连接;滑动承接架与连接架进行固接;第二动力电机输出轴与第十三传动轮进行固接;第十三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四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四传动轮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第三丝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传动连接;第三动力电机输出轴依次与第十五传动轮和第七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五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六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十六传动轮与第六轴杆进行固接;第六轴杆一侧与第六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六轴杆另一侧与第八平齿轮进行固接;第六轴杆与滑动承接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六平齿轮与第七平齿轮相互啮合;第六平齿轮与第一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七平齿轮与第二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二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八平齿轮与第九平齿轮相互啮合;第八平齿轮与第三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九平齿轮与第四连接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三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第四连接杆与第七轴杆进行传动连接;第七轴杆与连接板进行固接;连接板下方四角均设置有一组振动杆;第七锥齿轮与第八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八轴杆一侧与第八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八轴杆另一侧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固接。

首先启动第一电动导轨和第二电动导轨,通过电磁力控制滑动承接架向下移动,进而使限位块卡入模具的六棱柱型的凹槽内,接着启动第三动力电机,使第十五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五传动轮带动第十六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六传动轮带动第六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六轴杆带动第六平齿轮和第八平齿轮同时进行转动,通过第六平齿轮带动第七平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六平齿轮传动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于第六平齿轮偏离轴心的位置,使该连接处做圆周运动并且该连接转轴同步配合转动,第七平齿轮传动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七平齿轮偏离轴心的位置,使该连接处做圆周运动并且该连接转轴同步配合转动,第六平齿轮与第一连接杆组合和第七平齿轮与第二连接杆组合运动成对称设置,使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顶部带动第七轴杆一侧做上下往复运动,同时通过第八平齿轮带动第九平齿轮进行转动,第八平齿轮传动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于第八平齿轮偏离轴心的位置,使该连接处做圆周运动并且该连接转轴同步配合转动,第九平齿轮传动第四连接杆,第四连接杆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九平齿轮偏离轴心的位置,使该连接处做圆周运动并且该连接转轴同步配合转动,第八平齿轮与第三连接杆组合和第九平齿轮与第四连接杆组合运动成对称设置,使第三连接杆和第四连接杆的顶部带动第七轴杆另一侧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第七轴杆整体上下往复运动,进而第七轴杆带动连接板同步做上下往复运动,进而连接板带动下方四角的振动杆上下往复运动,对模具顶部进行敲击振动,当经过第二振动组件对模具同步敲击振动后,六角护坡砖脱离模具,然后启动第二动力电机,使第十三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三传动轮带动第十四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四传动轮带动第三丝杆进行转动,第三丝杆外表面设置为双向螺纹,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相互靠近移动,第三丝杆两侧均设置有一组光杆,配合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移动,进而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将模具夹住,通过第一电动导轨和第二电动导轨控制滑动承接架上移,进而将模具夹住上移,通过电动滑轨控制第一电动滑块和第二电动滑块移动,进而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带动模具同步进行移动,配合模具清理系统对模具进行清理,该系统实现了对模具的多方位振动脱模。

第二振动组件包括有第九轴杆、第十八传动轮、第九锥齿轮、第一凸轮、第十锥齿轮、六棱架、第十轴杆、第十一锥齿轮、第二凸轮、第十二锥齿轮、第十一轴杆、第十三锥齿轮、第三凸轮、第十四锥齿轮、第十二轴杆、第十五锥齿轮、第四凸轮、第十六锥齿轮、第十三轴杆、第十七锥齿轮、第五凸轮、第十八锥齿轮、第十四轴杆、第十九锥齿轮、第六凸轮和第二十锥齿轮;第十八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十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六棱架与连接架进行固接;第九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九锥齿轮、第十八传动轮、第一凸轮和第十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九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九锥齿轮与第二十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锥齿轮与第十一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一锥齿轮、第二凸轮和第十二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二锥齿轮与第十三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一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三锥齿轮、第三凸轮和第十四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一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四锥齿轮与第十五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二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五锥齿轮、第四凸轮和第十六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二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六锥齿轮与第十七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三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七锥齿轮、第五凸轮和第十八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三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十八锥齿轮与第十九锥齿轮相互啮合;第十四轴杆外表面依次与第十九锥齿轮、第六凸轮和第二十锥齿轮进行固接;第十四轴杆与六棱架进行转动连接。

首先通过第十七传动轮带动第十八传动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八传动轮带动第九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九轴杆带动第九锥齿轮,第一凸轮和第十锥齿轮同步进行转动,第九锥齿轮带动第二十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锥齿轮带动第十一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一锥齿轮带动第十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十轴杆带动第二凸轮和第十二锥齿轮同步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二锥齿轮带动第十三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三锥齿轮带动第十一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一轴杆带动第三凸轮和第十四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四锥齿轮带动第十五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五锥齿轮带动第十二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二轴杆带动第四凸轮和第十六锥齿轮同步转动,进而第十六锥齿轮带动第十七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七锥齿轮带动第十三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三轴杆带动第五凸轮和第十八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八锥齿轮带动第十九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第十九锥齿轮带动第十四轴杆进行转动,进而第十四轴杆带动第六凸轮和第二十锥齿轮进行转动,通过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四凸轮、第五凸轮和第六凸轮同步转动,通过第一凸轮、第二凸轮、第三凸轮、第四凸轮、第五凸轮和第六凸轮的凸起处每次转动至模具位置时对模具产生一个敲击的振动作用力,使六角护坡砖的六个侧面同时脱模,该系统实现了六角护坡砖的六个侧面同时脱模。

第二丝杆外表面设置有双向螺纹。

可以使第一正位板和第二正位板同步异向运动。

限位块的下方为六棱台型。

可以避免脱模时对六角护坡砖的边缘造成损坏。

以上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