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中频感应炉筑炉方法

一种中频感应炉筑炉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频感应炉筑炉方法,包括炉衬材料的制备、炉衬胎膜的制备、打结炉底、打结炉壁、烘炉和烧结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特点是:酸性炉衬材料易获取且炉衬成分纯净;筑炉过程易操作、不需要专门工具且完成后炉衬紧实度高;烘炉时间短;使用过程中炉衬不存在穿孔隐患、不易产生裂纹,后期使用易维护;使用周期长。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频感应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频感应炉筑炉方法。

背景技术

中频感应炉是一种常用的铸造熔炼设备,具有熔化效率高、节电效果好、炉子周围温度低、烟尘少、作业环境好、金属成分均匀、熔化升温快、炉温容易控制、生产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铸铁、铸钢等过程中。

现有技术中针对中频感应炉一般采用的是湿法筑炉法,此种方法因炉衬砂加入硼酸后流动性变差,导致铸炉时炉衬砂紧实度不均匀,取模时易造成炉膛脱节,从而导致湿法筑炉法制作的炉膛,存在使用周期短,使用炉次在10-100炉之间;同时由于炉衬在反复加热、冷却过程中炉膛内壁易出现毛细裂纹且进一步发展为皲裂,后期维护较多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改善筑炉工作条件、缩短筑炉周期,同时具有炉膛使用寿命延长等特点的一种中频感应炉筑炉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频感应炉筑炉方法,包括如下具体步骤:

1)炉衬材料的制备:将高纯微晶石英砂加入高温烧结剂和矿化剂混合,搅拌均匀得到所述炉衬材料;

2)炉衬胎膜的制备:根据炉膛的大小采用钢板制作炉衬胎膜;

3)打结炉底:在感应圈的内壁铺设一隔热保护层,将铺设有隔热保护层的炉底耐火砖上铺放石棉布或石棉板,并将步骤1)制备的耐火材料铺设在石棉板上,刮平后用手锤捣紧、捣平制得炉底;

4)打结炉壁:将炉衬胎膜放置于炉底内,在炉口用木膜定位并及时固紧,再将步骤1)所得的耐火材料沿炉衬胎膜外壁分批加入打结层内腔,采用捣叉治内腔圆周点移动进行捣筑制备炉壁;

5)烘炉:将炉底、炉壁和炉口进行烘烤,烘烤的温度设置为1550-1640℃,烧烤时间设置为10-15h;

6)烧结:通过烘炉使炉底、炉壁和炉口内发生晶体转化,以使炉底、炉壁和炉口由内向外形成烧结层—半烧结层—硬化层—松散层,完成筑炉。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钢板厚度设置为2-3mm。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隔热保护层设置为采用厚度2mm的石棉布铺设1-2层,且所述隔热保护层的具体铺设方法为:将石棉布沿感应圈内圆铺设成接口搭缝宽度不小于80mm的圆筒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铺设在石棉板上的耐火材料的厚度设置为70-80mm。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放置炉衬胎膜的具体方法如下:将炉衬胎膜放置于炉底内时,通过在感应圈的内壁与炉衬胎膜之间放置三个定位塞尺,以保证炉衬胎膜中心与感应圈中心的相对误差设置于0-3mm之间。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捣筑的顺序为:先捣筑紧贴感应圈内壁和胎膜外壁部位,然后再捣打中心部位。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在对炉底、炉壁和炉口进行烘炉之前,先自然干燥2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对炉底、炉壁和炉口进行烘炉的具体步骤如下:以正常功率的20%低功率进行烘炉2-3小时,在使炉壁与炉衬胎膜外壁接触侧形成一定强度后,再以正常功率烘炉2小时及以上,完成烘炉。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用于制备炉衬的耐火材料因石英晶粒小(晶粒尺寸6μm-260μm),且不采用传统工艺用的H

(2)本发明中通过采用钢板制作炉衬胎膜,以使炉衬胎膜在第一次熔炼时不需要取出,可直接做为炉料使用。

(3)本发明中通过在炉底设置隔热保护层,以有效的保证中频感应炉的保温效果。

(4)本发明中通过采用干法筑炉,因炉衬耐火材料的流动性较好,使其死角位置容易舂紧,同时因没有他杂物混进炉衬砂内,炉衬成分单一纯净,烧结效果好。

(5)本发明经过完整的一次烘炉后,中频感应炉由内向外形成4个层次:烧结层-半烧结层-硬化层-松散层,当第一次烘炉结束后烧结层的厚度大约为10mm,再经过5-10次的正常熔炼后,其烧结层逐渐变厚,最终可达整个炉衬厚度的30-40%,使中频感应炉具有强度高、组织致密的特点。

(6)本发明经过完整的一次烘炉后在炉壁和硬化层之间形成有松散层,使其具有绝缘、绝热等特点,且因砂粒易松动,能有效的抵消炉衬加热或冷却时由于体积膨胀或收缩的位移,实现延长中频感应炉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7)本发明中的炉衬材料不需添加硼酸、硅溶胶等添加剂,具有良好的流动性,筑炉过程只需用捣叉引导式的舂实,转角或接头位置即可充满舂实,不存在疏松部位;且耐火炉衬材料中水分含量少,水分容易排出,一次烘炉即可基本消除炉衬内的水分,熔炼过程保持了炉衬的干燥,使其具有使用周期大幅延长、一次筑炉能熔炼200炉以上的特点。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中炉衬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烘炉曲线示意图。

其中:

1:烧结层、2:半绕结层、3:硬化层、4:分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等能够更加明确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发明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确比例,仅用以方便、清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本发明中所提及的若干,并非限于附图实例中具体数量;本发明中所提及的‘前’‘中’‘后’‘左’‘右’‘上’‘下’‘顶部’‘底部’‘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基于本发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亦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中频感应炉筑炉方法,具体包括以上步骤:

1、炉衬材料的制备:炉衬材料先用酸性耐火材料,采用高纯微晶石英砂、粉,加入高温烧结剂和矿化剂混合而成,其化学成分详见表1:

表1:炉衬材料的化学成分统计表(不含烧结剂)

表2:炉衬材料的物学性能统计表

参见表2所示,该炉衬材料因石英晶粒小(晶粒尺寸6μm-260μm),不采用传统工艺用的H3BO3,且由于矿化剂的作用,通过首炉烘炉烧结后α-磷石英转化率高,所以烘炉时间短,具有极好的体积稳定性、热稳定性和较高的高温强度。

2、制备炉衬胎膜:根据炉膛的大小采用2-3mm的钢板制作而成。

3、打结炉底:先在感应圈的内壁紧贴1~2层厚度2mm石棉布,并将石棉布的下边缘向感应圈的内壁进行折卷,然后在炉底的耐火砖上铺放2~3层、厚度为6-10mm的石棉布或者石棉板,并保证石棉板的接口搭缝宽度不小于80mm;在炉底上铺放一层70~80mm的炉衬材料,刮平后用手锤(风舂)捣紧、捣平制得炉底。

4、打结炉壁:炉底打结完毕,放置炉衬胎膜打结炉壁;当炉衬胎膜校准后,可在炉口用木模定位,并及时固紧、用压铁压紧;当炉衬胎膜放置定位后,利用捣叉捣筑炉壁。

优选的,在安放炉衬胎膜时,应保证炉衬胎膜中心对准感应圈中心,误差不允许超过3mm。

优选的,捣筑炉壁的具体方法为:打结砂料应沿炉衬胎膜外壁分批加入打结层内腔,每批加料厚度约20~50mm,在打结过程中,为保证炉衬的打结紧实度,捣叉的冲击点应沿内腔圆周移动进行捣筑;

优选的,捣筑顺序为先捣筑紧贴感应圈内壁和胎膜外壁部位,然后再捣打中心部位。

5、烘炉:烘炉包括自然干燥-低功率烘炉-高功率烘炉-保温四个阶段(参见图2所示),其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A、筑炉后待自然干燥2小时;

B、以正常功率的20%低功率烘炉2~3小时;

C、以正常功率进行烘炉2小时以上,完成烘炉。

6:烧结:经过完整的一次烘炉后,炉底、炉壁和炉口由内向外形成4个层次:烧结层1、半烧结层2、硬化层3和松散层4(参见图1所示);第一次烘炉结束后烧结层的厚度控制在10mm,经过5-10次正常熔炼,烧结层逐渐变厚,最终可达整个炉衬厚度的3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