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将中药原料薄荷、广藿香、艾叶、公丁香、吴茱萸、苍术按照一定的重量份数混合,粉碎成颗粒置于孔筛无纺布袋中,加热至40~45℃,在内窥镜诊疗后嗅吸使用,可以显著减少复苏过程中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并显著减小不良反应的程度,特别适合无痛内窥镜诊疗操作后麻醉复苏过程中使用。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随着介入式诊疗技术的蓬勃发展,其具有可直观、明确对病灶进行诊断等优点,人们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介入式诊疗技术仍是一种侵入性操作,特别是支气管、消化道内窥镜诊断时,内窥镜通过声门进入气管的过程中,患者易出现反射性咳嗽、屏气、躁动及喉痉挛等不良反应,同时,由于强烈的恐惧心理和镜下操作可引起应激性交感肾上腺系统活性增强,易出现心率加快甚至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

目前,为了达到无痛介入式诊疗,常采用喷雾法、雾化吸入法、含漱法、气管内滴注法、环甲膜穿刺法等进行局部麻醉,但单纯的表面或局部麻醉的镇静、镇痛效果欠佳,并不能减轻患者的焦虑、体动。近年来,静脉麻醉的无痛内窥镜诊疗作为一种安全、舒适、无痛苦的高效检查方法,逐步推广开来,主要是表面麻醉联合静脉使用镇静、镇痛药物的复合方式,如丙泊酚加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合,丙泊酚加右美托咪定组合,丙泊酚和咪唑安定组合,依托咪酯加芬太尼(瑞芬太尼)组合,咪达唑仑加芬太尼组合,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组合方案,还有咪达唑仑、丙泊酚和芬太尼的三联组合,也有一些特殊的镜下诊疗需要使用肌松药物,如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舒芬太尼)、琥珀酰胆碱方案。

但是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发现,无论是哪一类麻醉药物的组合,接受无痛内窥镜诊疗的患者,术中都可能出现呼吸抑制、循环不稳定等不良反应;复苏过程及复苏后24小时易出现头昏头痛、喉痛、恶心呕吐、肌肉酸痛等不适,发生率在10~19%之间,造成了“术中无痛,术后不适”的尴尬。张迎宪等研究发现,麻醉前服用陈皮、胡椒制剂可以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维持十一的麻醉深度,有效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张迎宪.陈皮、胡椒制剂在上消化道内窥镜诊疗中对丙泊酚静脉麻醉的影响[J].医学信息(中旬刊),2009,22(12):1089-1090.)。但是实际临床应用中由于麻醉前或复苏过程中,仍处于禁食禁水状态,药物干预的途径有限,现行办法中除心理疏导外,没有太多的可行方法。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显著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无痛介入式诊疗后的复苏过程中出现多种不良反应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显著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

本发明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

薄荷5~15份、广藿香10~30份、艾叶5~15份、公丁香5~15份、吴茱萸1~8份、苍术5~15份。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选用辛香走窜的芳香类中药,具有辛香醒神,温中降逆,止呕止眩的作用,并且性辛味温,多走行脾、胃、肝经。所用药物多含有挥发酮或挥发醇,如薄荷叶中含有挥发油0.3~1%,主要成分为左旋薄荷酮,药理上有兴奋中枢,兴奋呼吸以及利胆作用;广藿香的主要挥发油成分为广藿香醇及广藿香酮,具有镇痛、止吐的药理作用;艾叶挥发油有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镇痛、镇咳的药理作用;公丁香能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具有抗溃疡、解痉止呕、镇痛抗炎的药理作用;吴茱萸中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有镇痛、止呕、调节消化功能、保护脑血管等药理作用;苍术中的苍术醇可以抑制胃酸分泌、促进肠胃运动及胃排空,具有健运脾胄的作用。组分间相互协同作用,通过影响神经递质、调节P-糖蛋白和一氧化氮水平、抗炎、抗自由基损伤几个方面,以实现其“辛香走窜”、“醒脑开窍”、“引药上行”等作用。

古人有“外治取诸气而已,从窍入,以气相感”的论述,芳香疗法即是以其疏散之性,达到外走肌表,开宣毛窍之功,特别适合无痛介入式诊疗操作后麻醉复苏过程中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介入式诊疗是指在麻醉情况下利用介入医疗器械经人体天然孔道进入体内后对患处进行诊疗。

更进一步地,所述介入式诊疗为内窥镜诊疗。

优选地,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

薄荷8~12份、广藿香15~25份、艾叶8~12份、公丁香8~12份、吴茱萸3~6份、苍术8~12份。

更优选地,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

薄荷10份、广藿香20份、艾叶10份、公丁香10份、吴茱萸5份、苍术10份。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由以下方法制备得到:

取相应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粉碎成颗粒,放于致密孔筛无纺布袋中,封口后包装,即得。

更进一步地,所述颗粒的粒径为500-1000μm。

优选地,所述颗粒的粒径为500-800μm。

更优选地,所述颗粒的粒径为500μm。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嗅吸剂。介入式诊疗前后处于禁食禁水状态,将中药组合物制成嗅吸剂,可以避免进食或饮水。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在介入式诊疗结束后使用。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使用时加热至40~45℃。将中药组合物加热至40~45℃,可以使中药组合物中的挥发性成分充分释放,有利于患者嗅吸。

更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组合物使用使放置在口鼻部或天突穴位置。

另外的,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将中药原料薄荷、广藿香、艾叶、公丁香、吴茱萸、苍术按照一定的重量份数混合,粉碎成颗粒置于孔筛无纺布袋中,加热至40~45℃,在介入式诊疗后嗅吸使用,可以显著减少复苏过程中头晕、呕吐等不良反应,并显著减小不良反应的程度,特别适合无痛内窥镜诊疗操作后麻醉复苏过程中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除非特别说明,本发明采用的试剂、方法和设备为本技术领域常规试剂、方法和设备。

除非特别说明,以下实施例所用试剂和材料均为市购。

实施例1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

薄荷10份、广藿香20份、艾叶10份、公丁香10份、吴茱萸5份、苍术10份。

制备方法:

取相应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粉碎成500μm的颗粒,放于致密孔筛无纺布袋中,封口后用牛皮纸包装,即得。

实施例2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

薄荷15份、广藿香10份、艾叶5份、公丁香15份、吴茱萸8份、苍术5份。

制备方法:

取相应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粉碎成800μm的颗粒,放于致密孔筛无纺布袋中,封口后用牛皮纸包装,即得。

实施例3一种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

所述减少介入式诊疗后不良反应的中药组合物包括以下原料及其重量份数:

薄荷5份、广藿香30份、艾叶15份、公丁香5份、吴茱萸1份、苍术15份。

制备方法:

取相应重量份数的药物原料,粉碎成1000μm的颗粒,放于致密孔筛无纺布袋中,封口后用牛皮纸包装,即得。

对比例1

取淡竹叶粉碎成500μm的颗粒,放于致密孔筛无纺布袋中,封口后用牛皮纸包装,即得。

应用例1内窥镜诊疗应用

(1)前瞻性纳入2015年~2016年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气管镜室接受无痛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管理系统随机分配为常规操作组和实施例1组。常规操作组在无痛气管镜诊疗术结束后,不另外采用药物干预,自然复苏;实施例1组在无痛气管镜诊疗术结束后,将含有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的无纺布袋温热至40℃,放置天突穴,直至术后4小时。随后分别记录术后24小时内患者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症状强度等。

(2)前瞻性纳入2018年12月~2019年11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气管镜室接受无痛气管镜检查的患者,通过中央随机管理系统随机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无痛气管镜诊疗术结束后,拆开实施例1的外包装,取出其中的无纺布袋,温热至40℃,放置天突穴,直至术后4小时;对照组则拆开对比例1(作为安慰剂)的外包装,取出内包装,温热至40℃,放置天突穴,直至术后4小时。随后分别记录术后0小时、1小时以及24小时的复苏时间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症状强度等。

结果:

表1常规操作组和实施例1组复苏效果实验结果

(1)由表1可见,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显著减少常规操作复苏患者的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其中,复苏完全后出现头晕症状的仅有5人的眩晕程度在Ⅳ级以上。

(2)共入组138例患者,其中试验组69例,对照组69例,试验组平均复苏时间(从操作完成至无认知定向力障碍)为2.03±3.73min,操作完成开始复苏时、复苏1小时,复苏24小时出现头晕症状的分别有19、28、6人次,9人次的眩晕程度在Ⅳ级以上;各时点出现恶心欲呕症状的分别有9、4、1人次,需要药物干预的有2人。对照组平均复苏时间为2.14±3.65min,复苏完全后出现头晕症状的有38、23、5人次,其中20人次的眩晕程度在Ⅳ级以上;出现恶心欲呕症状的有10、13、2人次,需要药物干预同样为2人。两组间比较,复苏1小时的恶心呕吐程度有显著性差异(p=0.023),眩晕发作强度有改善趋势(p=0.539),不良反应人数显著降低。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