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稳流挡渣球墨铸铁浇注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一种稳流挡渣球墨铸铁浇注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流挡渣球墨铸铁浇注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其主横浇道与纵浇道连接处设有第一阻流片,所述第一阻流片包括头部和颈部,所述头部为一侧设有开口的U形,头部的顶端高于主横浇道的底部,所述颈部由头部延伸至纵浇道,所述头部和颈部间隔设有第一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将U形口分隔为多个第一小进料口,从而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浮渣流入,而且可以延缓金属液的分散时间,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480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石川制铁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36154.4

  • 发明设计人 王莹麟;施伟群;伊绵森;

    申请日2020-12-23

  • 分类号B22C9/08(20060101);B22C9/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46 苏州久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潘宏伟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经济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5: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件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稳流挡渣球墨铸铁浇注结构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浇注系统是铸型中铁水流入型腔的通道,通常包括浇口杯、横浇道、竖浇道、内浇口、零件砂型等单元组成,铁水从浇口杯进入横浇道、纵浇道,然后进入零件砂型。冷却后形成铸件。

但是现有的浇注方式往往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铁水中存在夹渣,因此在浇注过程中,夹渣可能进入砂型内,从而使得形成的产品存在缺陷,引起产品不良。

2.浇注到浇口杯的铁水迅速分散到横浇道、竖浇道、内浇口、零件砂型,铁水非常分散,因此在浇注初期,容易引起局部铁水的温度下降较快,从而影响铸件的品质,即使浇注时间要求非常严格,也容易出现不良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稳流挡渣球墨铸铁浇注结构及其工作方法,其不但可以有效防止浮渣流入,而且可以延缓金属液的分散时间,提高产品的成品率。

一种稳流挡渣球墨铸铁浇注结构,包括浇口杯、主横浇道、零件横浇道和纵浇道,浇口杯上设有浇道口,主横浇道与浇口杯连接,主横浇道通过纵浇道与零件横浇道联通,零件横浇道连接铸件砂型,所述主横浇道与纵浇道连接处设有第一阻流片,所述第一阻流片包括头部和颈部,所述头部为一侧设有开口的U形,头部的顶端高于主横浇道的底部,所述颈部由头部延伸至纵浇道,所述头部和颈部间隔设有第一分隔片,所述第一分隔片将U形口分隔为多个第一小进料口,所述纵浇道与横浇道之间设有第二阻流片,所述第二阻流片设置与零件横浇道内,所述第二阻流片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并将横浇道分隔为多个第二小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分隔片从U形头部的底部向上开口方向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颈部设有第三分隔片,所述第三分隔片与第一分隔片错开设置。

进一步地,单个第二小进料口的截面积小于单个第一小进料口的截面积。

一种采用上述浇铸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浇口杯浇注金属液;

B.金属液在主横浇道内积聚并逐渐升高液面,金属液的张力使得金属液不能穿过第一小进料口或者形成间断而缓慢的液流通道;

C.金属液逐渐充满主横浇道,金属液的压力增加,第一阻流片形成稳定的液流通道,金属液迅速稳定地由主横浇道流入纵浇道;

D.金属液在纵浇道内积聚并逐渐升高液面,液面超过第二阻流片后,金属液的张力使得金属液不能穿过第二小进料口或者形成间断而缓慢的液流通道;

F.金属液逐渐液充满纵浇道,金属液的压力增加,第二阻流片形成稳定的液流通道,金属液迅速稳定地由纵浇道流入铸件砂型;

G.金属液充满铸件砂型后,经冷却即可得到相应的铸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A的浇注时间为10s。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B和步骤C中,第一小进料口阻挡夹渣进入通过。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U形阻流片以及U形阻流片上的分隔片,从而使得金属液中的夹渣无法通过第一小进料口,防止夹渣后续进入铸件造成不良,因此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

2.通过U形阻流片分隔为多个第一小进料口,由于金属液具有一定的浓稠度,当金属液较少时,虽然金属液的高度高于第一小进料口,但是由于金属液的重力不能克服金属液自身的张力,因此金属液无法通过第一小进料口,随着金属液的增加,金属液的压力大于张力,此时金属液通过第一小进料口流入纵浇道,由于浇注时间本来就很短,此时主横浇道基本已经基本处于充满的状态,因此其提供稳定的压力和金属液,从而使得通过第一小进料口的金属液平稳,可以迅速充满纵浇道。由于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其在浇注初期温度下降相对较慢,通过U形阻流片延缓金属液通过的时间,从而影响浇注初期金属液的温度变化,从而提高了铸件的品质。当第一进料口形成稳定的液流通道后,后面的金属液流入第一小进料口则不在需要克服金属液直接的张力,因此U形口可以保障横浇道内的金属液充分流入,避免原料的浪费造成成本增加。

3.通过与第一分隔片错开设置的第三分隔片,使得浇筑液延缓的时间更长,通过第二分隔片配合第一分隔片,进一步防止夹渣混入铸件。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第一阻流片的结构示意图。

浇口杯1、主横浇道2、零件横浇道3、纵浇道4、铸件砂型5、第一阻流片6,头部61、颈部62、第一分隔片63、第一小进料口64、第二阻流片71、第二分隔片72、第二小进料口73、第三分隔片65。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同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一种稳流挡渣球墨铸铁浇注结构,包括浇口杯1、主横浇道2、零件横浇道3和纵浇道4,浇口杯上设有浇道口,主横浇道2与浇口杯1连接,主横浇道2通过纵浇道4与零件横浇道4联通,零件横浇道3连接铸件砂型5,所述主横浇道2与纵浇道4连接处设有第一阻流片6,所述第一阻流片6包括头部61和颈部62,所述头部为一侧设有开口的U形,头部61的顶端高于主横浇道的底部,所述颈部62由头部延伸至纵浇道4,所述头部61和颈部62间隔设有第一分隔片63,所述第一分隔片63将U形口分隔为多个第一小进料口64,所述纵浇道4与零件横浇道3之间设有第二阻流片71,所述第二阻流片71设置在零件横浇道3内,所述第二阻流片71设有多个第二分隔片72并将横浇道分隔为多个第二小进料口73。

第一分隔片63从U形头部的底部向上开口方向延伸。

颈部62设有第三分隔片65,所述第三分隔片65与第一分隔片63错开设置。

单个第二小进料口的截面积小于单个第一小进料口的截面积。

一种采用上述浇铸结构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浇口杯浇注金属液,浇注时间为10s;

B.金属液在主横浇道内积聚并逐渐升高液面,金属液的张力使得金属液不能穿过第一小进料口或者形成间断而缓慢的液流通道,第一小进料口阻挡夹渣进入通过;

C.金属液逐渐充满主横浇道,金属液的压力增加,第一阻流片形成稳定的液流通道,金属液迅速稳定地由主横浇道流入纵浇道;

D.金属液在纵浇道内积聚并逐渐升高液面,液面超过第二阻流片后,金属液的张力使得金属液不能穿过第二小进料口或者形成间断而缓慢的液流通道;

F.金属液逐渐液充满纵浇道,金属液的压力增加,第二阻流片形成稳定的液流通道,金属液迅速稳定地由纵浇道流入铸件砂型;

G.金属液充满铸件砂型后,经冷却即可得到相应的铸件。

所述步骤A的浇注时间为10s。

通过设置U形阻流片以及U形阻流片上的分隔片,从而使得金属液中的夹渣无法通过第一小进料口,防止夹渣后续进入铸件造成不良,因此提高了产品的成品率,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铸件的外观不良改善有显著效果,外观不良率降低到1%以下。

通过U形阻流片分隔为多个第一小进料口,由于金属液具有一定的浓稠度,当金属液较少时,虽然金属液的高度高于第一小进料口,但是由于金属液的重力不能克服金属液自身的张力,因此金属液无法通过第一小进料口,随着金属液的增加,金属液的压力大于张力,此时金属液通过第一小进料口流入纵浇道,由于浇注时间本来就很短,此时主横浇道基本已经基本处于充满的状态,因此其提供稳定的压力和金属液,从而使得通过第一小进料口的金属液平稳,可以迅速充满纵浇道。由于金属液在浇注过程中相对比较集中,因此其在浇注初期温度下降相对较慢,通过U形阻流片延缓金属液通过的时间,从而影响浇注初期金属液的温度变化,从而提高了铸件的品质。当第一进料口形成稳定的液流通道后,后面的金属液流入第一小进料口则不在需要克服金属液直接的张力,因此U形口可以保障横浇道内的金属液充分流入,避免原料的浪费造成成本增加。

通过与第一分隔片错开设置的第三分隔片,使得浇筑液延缓的时间更长,通过第二分隔片配合第一分隔片,进一步防止夹渣混入铸件。

为了改善外观不良或在提高浇注速度的同时最小限度的降低对外观的影响,本发明的原理在于并不是简单的增加阻流的厚度来增加流量,而是采用“T”型截流的方式,这样就避免了夹渣进入型腔的风险。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