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

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具体涉及注塑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选取:将注塑废料进行粉碎,通过筛子对废料粉碎颗粒进行筛选,筛子的筛孔直径为0.35~0.50厘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将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与ABS原料颗粒按重量进行配比形成混合原料,同时选取适量的PC原料颗粒,随后将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烘箱中;S2、原料干燥处理:利用烘箱对混合原料和PC原料进行干燥处理,温度为120°C,时间为0.5~1小时。本发明通过利用镶件前后运动形成PC胶料的型腔来实现二次注塑,从而替代原来的两套后模加旋转的生产方式,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494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泰精密模具(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32401.6

  • 发明设计人 陈新;贾文正;谢道义;王健健;

    申请日2020-12-09

  • 分类号B29C45/37(20060101);B29B17/00(20060101);B29K6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436 苏州曼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宋俊华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长江路663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5: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注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

背景技术

打印机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之一,用于将计算机处理结果打印在相关介质上。衡量打印机好坏的指标有三项:打印分辨率,打印速度和噪声。打印机的种类很多,按打印元件对纸是否有击打动作,分击打式打印机与非击打式打印机。按打印字符结构,分全形字打印机和点阵字符打印机。按一行字在纸上形成的方式,分串式打印机与行式打印机。按所采用的技术,分柱形、球形、喷墨式、热敏式、激光式、静电式、磁式、发光二极管式等打印机。

打印机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较多的塑料外壳,但是在实际使用时,打印机塑料外壳在注塑的过程中需要不同材料的二次注塑,在二次注塑的过程中会使用到两个后模进行旋转,才能进行二次注塑,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取:将注塑废料进行粉碎,通过筛子对废料粉碎颗粒进行筛选,筛子的筛孔直径为0.35~0.50厘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将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与ABS原料颗粒按重量进行配比形成混合原料,同时选取适量的PC原料颗粒,随后将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烘箱中;

S2、原料干燥处理:利用烘箱对混合原料和PC原料进行干燥处理,温度为120°C,时间为0.5~1小时;

S3、原料保温处理:将干燥处理后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放入98°C的环境中进行保温处理,时间为1.5~2小时;

S4、一次注塑:将S3处理好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注塑机中,并加热至熔融状态,而后将前模和后模加热到合适的温度,随后利用喷嘴将熔融的混合原料注射到模具中,完成一次注塑;

S5、二次注塑: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后模底部的镶件前后运动,镶件在步骤S4中慢慢成型的塑料件底部形成一个型腔,此时通过喷嘴将熔融的PC原料注射到型腔的内部,完成二次注塑;

S6、保压:通过均匀注射进行保压;

S7、冷却成型: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

S8、脱模:冷却成型后,将前模和后模分离,进行人工脱膜即可得到打印机外壳塑料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1中的混合原料中废料颗粒:ABS原料颗粒为21:79。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4中前模加热的温度为56°C~74°C,后模加热的温度为53°C~61°C。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中S4中注射压力为75kg/cm2,注射时间为8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中S5中注射压力为80kg/cm2,注射时间为6秒。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6中进行保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保压的压力为50g/cm2,保压时间为3s;第二阶段保压的压力为65kg/cm2,保压时间为3s。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7中的冷却时间为42~50s。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利用镶件前后运动形成PC胶料的型腔来实现二次注塑,从而替代原来的两套后模加旋转的生产方式,从而使得生产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取:将注塑废料进行粉碎,通过筛子对废料粉碎颗粒进行筛选,筛子的筛孔直径为0.35~0.50厘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将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与ABS原料颗粒按重量进行配比形成混合原料,同时选取适量的PC原料颗粒,随后将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烘箱中;

S2、原料干燥处理:利用烘箱对混合原料和PC原料进行干燥处理,温度为120°C,时间为0.5~1小时;

S3、原料保温处理:将干燥处理后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放入98°C的环境中进行保温处理,时间为1.5~2小时;

S4、一次注塑:将S3处理好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注塑机中,并加热至熔融状态,而后将前模和后模加热到合适的温度,随后利用喷嘴将熔融的混合原料注射到模具中,完成一次注塑;

S5、二次注塑: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后模底部的镶件前后运动,镶件在步骤S4中慢慢成型的塑料件底部形成一个型腔,此时通过喷嘴将熔融的PC原料注射到型腔的内部,完成二次注塑;

S6、保压:通过均匀注射进行保压;

S7、冷却成型: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

S8、脱模:冷却成型后,将前模和后模分离,进行人工脱膜即可得到打印机外壳塑料件。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的混合原料中废料颗粒:ABS原料颗粒为21:79。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中S4中注射压力为75kg/cm2,注射时间为8秒。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4中前模加热的温度为56°C~74°C,后模加热的温度为53°C~61°C。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中S5中注射压力为80kg/cm2,注射时间为6秒。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6中进行保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保压的压力为50g/cm2,保压时间为3s;第二阶段保压的压力为65kg/cm2,保压时间为3s。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步骤S7中的冷却时间为42~50s。

实施例1

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取:将注塑废料进行粉碎,通过筛子对废料粉碎颗粒进行筛选,筛子的筛孔直径为0.35~0.50厘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将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与ABS原料颗粒按重量进行配比形成混合原料,混合原料中废料颗粒:ABS原料颗粒为21:79,同时选取适量的PC原料颗粒,随后将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烘箱中;

S2、原料干燥处理:利用烘箱对混合原料和PC原料进行干燥处理,温度为120°C,时间为0.5~1小时;

S3、原料保温处理:将干燥处理后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放入98°C的环境中进行保温处理,时间为1.5~2小时;

S4、一次注塑:将S3处理好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注塑机中,并加热至熔融状态,而后将前模和后模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前模加热的温度为56°C,后模加热的温度为53°C,随后利用喷嘴将熔融的混合原料注射到模具中,完成一次注塑,注射压力为75kg/cm2,注射时间为8秒;

S5、二次注塑: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后模底部的镶件前后运动,镶件在步骤S4中慢慢成型的塑料件底部形成一个型腔,此时通过喷嘴将熔融的PC原料注射到型腔的内部,完成二次注塑,注射压力为80kg/cm2,注射时间为6秒;

S6、保压:通过均匀注射进行保压,进行保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保压的压力为50g/cm2,保压时间为3s;第二阶段保压的压力为65kg/cm2,保压时间为3s;

S7、冷却成型: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步骤S7中的冷却时间为42s;

S8、脱模:冷却成型后,将前模和后模分离,进行人工脱膜即可得到打印机外壳塑料件。

实施例2

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取:将注塑废料进行粉碎,通过筛子对废料粉碎颗粒进行筛选,筛子的筛孔直径为0.35~0.50厘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将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与ABS原料颗粒按重量进行配比形成混合原料,混合原料中废料颗粒:ABS原料颗粒为21:79,同时选取适量的PC原料颗粒,随后将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烘箱中;

S2、原料干燥处理:利用烘箱对混合原料和PC原料进行干燥处理,温度为120°C,时间为0.5~1小时;

S3、原料保温处理:将干燥处理后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放入98°C的环境中进行保温处理,时间为1.5~2小时;

S4、一次注塑:将S3处理好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注塑机中,并加热至熔融状态,而后将前模和后模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前模加热的温度为74°C,后模加热的温度为61°C,随后利用喷嘴将熔融的混合原料注射到模具中,完成一次注塑,注射压力为75kg/cm2,注射时间为8秒;

S5、二次注塑: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后模底部的镶件前后运动,镶件在步骤S4中慢慢成型的塑料件底部形成一个型腔,此时通过喷嘴将熔融的PC原料注射到型腔的内部,完成二次注塑,注射压力为80kg/cm2,注射时间为6秒;

S6、保压:通过均匀注射进行保压,进行保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保压的压力为50g/cm2,保压时间为3s;第二阶段保压的压力为65kg/cm2,保压时间为3s;

S7、冷却成型: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步骤S7中的冷却时间为50s;

S8、脱模:冷却成型后,将前模和后模分离,进行人工脱膜即可得到打印机外壳塑料件。

实施例3

一种通过镶件运动形成模具型腔的打印机生产方式,包括以下步骤:

S1、原料选取:将注塑废料进行粉碎,通过筛子对废料粉碎颗粒进行筛选,筛子的筛孔直径为0.35~0.50厘米,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将符合要求的废料颗粒与ABS原料颗粒按重量进行配比形成混合原料,混合原料中废料颗粒:ABS原料颗粒为21:79,同时选取适量的PC原料颗粒,随后将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烘箱中;

S2、原料干燥处理:利用烘箱对混合原料和PC原料进行干燥处理,温度为120°C,时间为0.5~1小时;

S3、原料保温处理:将干燥处理后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放入98°C的环境中进行保温处理,时间为1.5~2小时;

S4、一次注塑:将S3处理好的混合原料和PC原料分别加入到注塑机中,并加热至熔融状态,而后将前模和后模加热到合适的温度,前模加热的温度为65°C,后模加热的温度为57°C,随后利用喷嘴将熔融的混合原料注射到模具中,完成一次注塑,注射压力为75kg/cm2,注射时间为8秒;

S5、二次注塑: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后模底部的镶件前后运动,镶件在步骤S4中慢慢成型的塑料件底部形成一个型腔,此时通过喷嘴将熔融的PC原料注射到型腔的内部,完成二次注塑,注射压力为80kg/cm2,注射时间为6秒;

S6、保压:通过均匀注射进行保压,进行保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保压的压力为50g/cm2,保压时间为3s;第二阶段保压的压力为65kg/cm2,保压时间为3s;

S7、冷却成型:通过水冷的方式进行冷却,步骤S7中的冷却时间为46s;

S8、脱模:冷却成型后,将前模和后模分离,进行人工脱膜即可得到打印机外壳塑料件。

最后应说明的几点是:首先,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则相对位置关系可能发生改变;

其次:本发明公开实施例附图中,只涉及到与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在不冲突情况下,本发明同一实施例及不同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

最后: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