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电梯止停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一种电梯止停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摘要

本发明公开的电梯止停装置,包括底板组件、立柱组件、防倒锁定组件和状态检测开关,立柱组件相对底板组件进行翻转;立柱翻转至直立状态时,防倒锁定组件将立柱锁定在直立状态;立柱处于平躺状态时,锁钩处于自由状态;状态监测开关对立柱的状态进行监测并均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本发明还公开了包括上述电梯止停装置的电梯,其在电梯使用时,立柱呈水平状态;在电梯检修时,立柱呈竖直状态,对轿厢下降高度进行限制,以保证底坑内作业人员的安全。或者在电梯使用时,立柱呈竖直状态,在对顶层空间进行检修时,立柱处于水平状态,以增加对重下降深度,从而使得轿厢在顶部空间内增加一个上升高度,方便对顶部空间进行检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512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82340.1

  • 发明设计人 侯校良;李普祥;赵建兵;

    申请日2020-12-28

  • 分类号B66B5/00(20060101);B66B5/28(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24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吕伴

  • 地址 201615 上海市松江区九新公路9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5:5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以实现电梯底坑深度大幅减小或用于方便检修电梯顶部空间的电梯止停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目前的常规电梯,需要占用一定的建筑空间,除了电梯上下运行用的井道,还要有机房和底坑,而一般而言,为了满足相关标准对于电梯底坑空间的要求,底坑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深度,这样造成施工量增大,工程费用增加。

对于一些加装电梯而言,通常需额外建造井道,如果底坑开挖范围下方一定深度内有地下管线,此时底坑深度太深的话,就需要对地下管线进行改迁或采取其它等效措施,进一步增加了施工量,延长了施工周期,工程费用也进一步增加。而如果井道下方不宜深挖,还将导致无法加设电梯。

因此,如何高效的利用建筑空间,尤其是加装电梯如何减小底坑的开挖深度,减少地下管线的改迁、减小对原建筑地基的影响,是目前急要解决的问题。

另外,对于无机房电梯,顶层空间的高度比常规电梯要高,且顶层空间内安装了曳引机、限速器等大量的电梯部件,检修保养不便且工作量大。电梯顶层空间的检修,是将轿厢运行到顶层适当位置并进行固定后,站在轿顶对顶层空间的电梯部件进行检修保养,而当电梯的顶层高度较高时,即使通过电气手段绕开了相关的轿厢运行的限位、极限设定,但是由于电梯对重会触及底坑中的缓冲器,使得电梯无法被提升而继续上行,造成检修顶层空间的电梯部件相当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针对现有电梯需要设较深的底坑所带动的上述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浅底坑的电梯所必需的电梯止停装置,其安装在底坑里轿厢下方,在电梯正常运行时可以翻倒平放,在电梯检修作业时可以竖起,其在满足电梯相关的法规标准要求的同时,使电梯的底坑深度大幅度减小,减少电梯底坑的开挖量和对地下管线、建筑地基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在于针对电梯顶层较高时,顶层空间中的电梯部件检修所存在的不便而提供一种安装在底坑里对重下方,能够通过对电梯的对重下降深度进行调节并而调节轿厢在电梯顶部空间所处位置,以方便对电梯顶部空间内的电梯部件进行检修的电梯止停装置。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在于提供一种包括上述电梯止停装置的电梯。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梯止停装置,主要包括:底板组件、立柱组件、防倒锁定组件和状态检测开关。

所述底板组件中的底板用于止停装置整体移入底坑中进行安装固定,包括但不限于螺栓固定、锚栓固定、焊接固定;同时也作为止停装置中主要构件的装配固定基础;

所述立柱组件中的立柱铰接在所述底板组件上,可相对所述底板组件中的底板进行翻转活动;所述立柱主要有竖起状态、平放状态;所述立柱顶部装有缓冲器,该缓冲器包括但不限于弹簧式、橡胶式、聚酯式、油压式;

所述防倒锁定组件包括铰设在所述立柱上的锁钩,所述锁钩进入锁止状态时,所述锁钩插入支承架中的锁孔实现锁定,确保所述立柱直立不倒。采用锁钩、重锤并配合支承架组成。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锁钩安装在立柱上的且位置可调,支承架安装在底板上,支撑架开有锁口。滑动配置在所述立柱上的重块,在所述立柱处于竖直状态后,所述重块沿立柱中的导槽下滑,并触碰锁钩驱动所述锁钩进入锁止状态。所述锁钩在立柱上的位置可调,以便调整位置使其在所述立柱翻转中锁钩不会碰到支承架而在立柱直立到位时,锁钩末端能准确的插入支承架的锁口内。所述锁钩与所述支承架之间的解锁依靠手动拨动锁钩实现。

状态监测开关,通过电气开关和开关触板来实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开关触板通过轴与立柱相连。开关触板和轴在立柱翻转过程中,与立柱保持同步转动,在所述开关触板外缘工作面上设置有触发电气开关动作和复位的多段弧形曲面。至少一电气开关,由所述开关触板进行触发,所述电气开关均与电梯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电气开关包括光电开关、微动开关和限位开关。

经过合理设计外缘工作面的开关触板,具有防止电气开关误动作的作用。即当电气开关动作时,开关触头受到外缘工作面凸起弧面持续的压迫而无法伸展回位,电气开关便无法复位。当电气开关复位时,开关触头伸展回位后仍与外缘工作面保持接触,异物无法进入,避免了被异物干扰而动作的可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还包括一安装电气开关用的支架,所述电气开关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支架穿过轴而固定在所述底板上。所述支架兼具保护罩的作用,防止电气开关被踩踏、碰撞而损坏。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电气开关为两个,分布在开关触板的两侧,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开关触板工作面触发电气开关动作或复位的弧面的数量和顺序,依据所述立柱的各个状态时对电气开关状态的要求进行设置,以便电气开关准确监测立柱状态。

本发明的一种电梯,包括所述的电梯止停装置,所述电梯止停装置安装在电梯的底坑中轿厢下方,在电梯使用时,所述立柱呈水平状态;在电梯检修时,所述立柱呈竖直状态,对所述电梯的轿厢下行高度进行限制,以保证底坑内作业人员的安全。

本发明的一种电梯,包括所述的电梯止停装置,所述电梯止停装置安装在电梯的底坑中对重下方,在电梯使用时,所述立柱呈竖直状态,在对所述电梯的顶层空间的电梯部件进行检修时,所述立柱处于水平状态,以增加所述电梯的对重下降深度,从而使得所述电梯的轿厢在所述电梯的顶部空间内增加一个上升高度,以方便对所述电梯的顶部空间内的电梯部件进行检修。

由于采用了如上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优点是:1.满足电梯相关法规,使电梯底坑深度大幅降低,减少底坑开挖量,降低对地下管线和建筑地基的影响,经济效益显著。2.对立柱的状态具有实时监测功能,以便实现自动化的电气控制。3.立柱立起时能实现直立状态的自锁,具有防呆效果,不会因忘记操作步骤而发生倾倒导致控制系统收到错误信号的风险,且本发明中开关触板具有防止电气开关误动作的功能。4.本发明安装在底坑中轿厢下方时,为电梯底坑空间提供两级安全保障。一,电气安全保护,止停装置立起后,电气开关的监测信号反馈到电梯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中止电梯的正常运行,并且限制专业人员手动操作运行时轿厢的最低位置;二,机械安全保护,当电气安全保护系统失效时,继续下行的轿厢会被本发明的止停装置予以制停,以确保底坑空间的安全。5.本发明的电梯止停装置安装于底坑中对重下方时,当止停装置立柱处于平躺状态时,让对重能继续下行,轿厢便可继续上行,可以解决电梯顶部较高时检修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梯止停装置中的立柱翻至竖直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梯止停装置中的立柱翻至水平状态的示意图。

图3a至图3c为本发明电梯止停装置中,立柱由水平状态翻至竖直状态过程中,重块、锁钩、支撑架的锁孔之间的运动关系示意图。

图4a至图4c为本发明电梯止停装置中,立柱由水平状态翻至竖直状态过程中,开关触板与两个电气开关之间的运动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

下述实施例主要用于浅底坑电梯。

参见图1和图2,图中所示的一种浅底坑电梯的止停装置,包括底板组件,该底板组件包括一底板10和支承架20,该底板10可通过锚栓、螺栓、焊接的方式将止停装置安装在底坑(图中未示出)的地面上。

在底板10上固定有一个支承架20,该支承架20与锁钩50和重块60一起构成防倒锁定组件,在支承架20上设置锁孔21。该支承架20的作用是支承立柱和卡住锁钩末端,还可以用其它能使锁钩50啮合而实现锁定的结构所代替。

立柱30的底部通过轴32铰设在底板10上,这样立柱30相对底板10可翻转,实现立柱30的竖直和放平。轴32跟随立柱30进行同步翻转。在立柱30顶部安装有缓冲器40。缓冲器40可以是弹簧式、橡胶式、聚酯式、油压式等。

锁钩50和重块60设置在立柱30上,可以是立柱30内部,也可以是立柱30外侧,这根据需要而定。

锁钩50通过长圆孔33a安装在立柱30上,安装位置可调以便精准钩住底板10上的支承架20上的锁孔21。非锁定状态时,锁钩50可自由转动,当立柱30转为直立状态时,重块60沿立柱30上的导槽33b向锁钩50方向滑落并碰触到锁钩50,迫使锁钩50转动使得锁钩50的末端插入支承架20的锁孔21内,从而使立柱30锁定在直立状态。

重块60安装在立柱30上,可以是立柱30内部,也可以是立柱30外侧。重块60的安装位置在锁钩50的上方,以便重块60滑落时准确碰触到锁钩50。立柱30上还开有供重块60滑落的导槽33b,该导槽33b经过合理的设计,使得当立柱30平躺时,重块60在重力作用下沿导槽33b滑落至远离锁钩50的一端;当立柱30翻转至直立状态时,重块60在重力作用下沿导槽33b向锁钩50方向滑落并碰触锁钩50使之转动。

在底板10上通过支架70安装了至少一个电气开关,支架70同时起到保护罩的作用,保护了电气开关不被踩踏或撞击破坏。轴32穿过支架70后,末端设有至少一个开关触板80。开关触板80通过轴32跟随立柱30的翻转而同步转动。

开关触板80外缘工作面是根据立柱30转动过程中电气开关的动作和复位要求而合理涉及出的多段呈凹凸的弧形曲面。立柱30翻转过程中,电气开关的触头始终与该开关触板80外缘工作面接触,当触头遇到开关触板80外缘工作面上内凹的弧面时则伸展回位而使电气开关复位,遇到开关触板80外缘工作面上凸起的弧面时,触头受压迫而收缩使得电气开关动作。一个开关触板80可以对应至少一个电气开关。轴32上可以安装至少一个开关触板。

经过合理设计外缘工作面的开关触板80,具有防止电气开关误动作的作用。即当电气开关动作时,开关触头受到外缘工作面凸起弧面持续的压迫而无法伸展回位,电气开关便无法复位。当电气开关复位时,开关触头伸展回位后仍与外缘工作面保持接触,异物无法进入,避免了被异物干扰而动作的可能。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设置了一个开关触板80和两个电气开关91、92,两个电气开关91、92分别位于开关触板80两侧并安装在支架70上,两个电气开关91、92在立柱30的翻转过程中,由同一个开关触板80进行触发或复位。

如图3a所示,当本发明的立柱30处于平躺状态时,重块60在重力作用下,沿导槽33b滑落至远离锁钩50的一端,锁钩50处于自由状态。

如图3b所示,当立柱30缓缓立起,重块60在重力作用下即将离位下滑,此时,重块60还不会对锁钩50起作用,锁钩50仍处于自由状态,避免了立柱30翻转过程中锁钩50的末端碰到底板10上的支承架20。

如图3c所示,当立柱30完全直立竖起,重块60在重力作用下沿导槽33b滑落并触碰锁钩50,驱动锁钩50产生转动,使得锁钩50的末端插入到支承架20上的锁孔21内,并勾住支承架20,进而使立柱30无法向回翻转。同时,因为立柱30转至直立状态后,会受到支承架20的阻挡,而无法继续向前转动,所以立柱30被锁定在直立状态,不会倾倒。如果需要解锁,则需手动扳动重块60和锁钩50,使锁钩50脱离锁孔21而解锁。

如图4a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本发明的立柱30处于平躺状态时,经过合理设计的开关触板80外缘工作面,使得两个电气开关91、92均在复位状态。平躺状态为本发明的浅底坑电梯的止停装置的复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该状态下电气开关91、92的监测信号传至电梯控制系统,作为电梯复位的必要条件。

如图4b所示,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当立柱30缓缓立起,开关触板80跟随立柱30转动,开关触板80上的迫使电气开关动作的弧面81a会触发电气开关92动作,此时开关触板80上的对应另一只电气开关复位的弧面82a依然使得电气开关91处于复位状态。

如图4c所示,当立柱30完全直立竖起,开关触板80跟随立柱30转动,开关触板80上的迫使电气开关触发的弧面81b会触发电气开关91使之动作,此时开关触板80上的对应另一只电气开关复位的弧面82d使电气开关处于复位状态。直立状态是本发明的浅底坑电梯的止停装置的动作状态,为工作状态。该状态下电气开关输出的立柱位置监测信号传至电梯控制系统,会中止电梯的正常运行,且限制专业人员手动操作电梯运行时轿厢下行的最低点,以保证底坑有足够的安全空间。

本装置为电梯底坑空间提供两级安全保障。一:电气安全保护,止停装置立起后,电气开关的监测信号反馈到电梯控制系统,电梯控制系统中止电梯的正常运行,并且限制专业人员手动操作运行时轿厢的最低位置;二:机械安全保护,当电气安全保护失效时,继续下行的轿厢会被本发明的止停装置的予以制停,以确保底坑空间的安全。

另外,上述实施例还可以用来解决电梯顶部较高时检修不便的问题。当本发明的实施例安装于电梯的对重下方用于解决电梯顶部较高时检修不便的问题,具体实施方法为:当电梯正常运行时,安装在对重下方的电梯止停装置的立柱30处于竖直状态,电气开关输出监测出的立柱30的竖直状态信号传到电梯控制系统,作为电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当需要对电梯的顶层空间进行检修时,将对重下方的电梯止停装置的立柱30由垂直状态转为水平状态,对重可下行至比平时更低的位置,同时轿厢也能上行至更高的位置。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计算出电梯止停装置的立柱的长度,便可以使检修状态时轿厢上行至所需的高度位置,极大的方便了顶部空间的检修保养工作。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