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外接设备及设备管理系统

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外接设备及设备管理系统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外接设备及设备管理系统,该外接设备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该方法包括: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根据所述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发送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所述设备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所述外接设备进行认证。可见,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外界设备认证方法通过利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的编号规则一致且与外接设备一一对应的特点,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认证结果更加准确,错误率降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600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28485.3

  • 发明设计人 马强;陈长城;王天元;强建龙;

    申请日2020-12-22

  • 分类号G06F21/44(20130101);G06F21/45(20130101);

  • 代理机构11227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晓荣

  • 地址 100005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69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4: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设备管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外接设备及设备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时,需要获取与该设备对应的编号,根据该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目前,通常获取外接设备出厂时厂商提供的设备号作为该设备对应的唯一编号。

但因为不同厂商之间的都设备号编号规则不一致,不同厂商提供的外接设备的设备号可能出现重复,使用设备号作为外接设备的管理编号,不满足外接设备和管理编号之间一一对应的原则,根据该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认证的可靠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外接设备及设备管理系统,对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接设备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

根据所述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

发送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所述设备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所述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所述外接设备进行认证,包括:

所述设备管理系统将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与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进行比对;所述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

当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存在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时,则向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许可指令;

当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时,则向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拒绝指令。

可选地,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包括由公安系统对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认证后授予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

可选地,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包括:

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设备管理系统。

可选地,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包括平板电脑或手机。

可选地,所述外接设备包括:集成了身份证读取、银行卡读取、指纹仪和签名板中至少一项功能的外接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认证装置,所述外接设备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

调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

发送模块,用于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所述设备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所述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可选地,所述设备管理系统,具体用于:

所述设备管理系统将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与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进行比对;所述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

当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存在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时,则向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许可指令;

当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不存在所述编号时,则向所述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拒绝指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所述外接设备用于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根据所述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发送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系统,所述设备管理系,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所述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外接设备及设备管理系统,外接设备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该方法包括: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根据所述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发送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所述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所述设备管理系统用于根据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所述外接设备进行认证。可见,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外界设备认证方法通过利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的编号规则一致且与外接设备一一对应的特点,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认证结果更加准确,错误率降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的应用场景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接设备认证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帮助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在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之前,先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方案的应用的场景。

在接入外接设备时,通常需要对外接设备进行身份认证。对于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时,需要获取与该设备对应的编号,根据该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目前,通常获取外接设备出厂时厂商提供的设备号作为该设备对应的唯一编号。但因为不同厂商之间的都设备号编号规则不一致,不同厂商提供的外接设备的设备号可能出现重复,使用设备号作为外接设备的管理编号,不满足外接设备和管理编号之间一一对应的原则,根据该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认证的可靠性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外接设备及设备管理系统,外接设备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该方法包括: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根据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移动设备发送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用于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认证。可见,本申请实施提供的外界设备认证方法通过利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的编号规则一致且与外接设备一一对应的特点,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认证结果更加准确,错误率降低。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包括: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外接设备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1至步骤S103:

S101: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

S102:根据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

S103: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移动设备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用于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包括由公安系统对身份证读取模块认证后授予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因此,该编号与外接设备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可以通过外接设备中的身份证读取模块中的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该外接设备进行识别。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移动终端可以包括平板电脑或手机。当然,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终端也可以包括其他具有相应功能的移动终端,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外接设备包括,集成了身份证读取、银行卡读取、指纹仪和签名板中至少一项功能的外接设备。当然,根据使用场景的需求,本申请中的外接设备也可以集成其他功能,本申请实施例在此不作限定。

由于设备管理系统通常安装在远程的服务器中,为了加强认证的保密性,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移动设备发送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包括:移动设备对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设备管理系统。如此,移动设备和设备管理系统所在的远程服务器之间的通讯保密性更高,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泄露导致的虚假外接设备认证成功的情况。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认证,包括:设备管理系统将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与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进行比对;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当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存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时,则向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许可指令;当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不存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时,则向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拒绝指令。如此,通过将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与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进行比对,可以识别外接设备是否在数据库中存档,从而对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参见图2,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接设备认证方法的应用场景图。如图2所示,在该场景中包括:集成外接设备、智能移动设备和设备管理系统。智能移动设备调用集成完结设备的身份证读取模块,身份证读取模块返回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智能移动终端再将该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发送至设备管理系统。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认证方法,通过利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的编号规则一致且与外接设备一一对应的特点,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如此,避免了编号重复导致的认证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使得认证结果更加准确,错误率降低。

根据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认证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例一种外接设备认证装置。参见图3,该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外接设备认证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外接设备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认证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0,用于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

调用模块200,用于根据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

发送模块300,用于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移动设备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用于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设备管理系统,具体用于:设备管理系统将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与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进行比对;设备管理系统包括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当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存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时,则向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许可指令;当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数据库中不存在编号时,则向智能移动设备发送外接设备拒绝指令。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包括由公安系统对外接设备认证后授予外接设备的编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包括由公安系统对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认证后授予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的编号。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移动设备发送所述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包括:所述移动设备对所述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进行数据处理,将数据处理结果发送至所述设备管理系统。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智能移动设备包括平板电脑或手机。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外接设备包括:集成了身份证读取、银行卡读取、指纹仪和签名板中至少一项功能的外接设备。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外接设备认证装置,通过利用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的编号规则一致且与外接设备一一对应的特点,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管理和认证。如此,避免了编号重复导致的认证可靠性较低的问题,使得认证结果更加准确,错误率降低。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外接设备。外接设备用于接收移动设备发送的调用指令;根据调用指令调用身份证读取模块;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移动设备,以使移动设备发送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至设备管理系统。

根据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外接设备认证方法及装置,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设备管理系统。述设备管理系,用于根据身份证读取模块编号对外接设备进行认证。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诸如媒体网关等网络通信设备,等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系统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系统部分说明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