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其包括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安装地址信息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处。解决如何利用风险评估实现对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的问题,本申请具有能够实时预测风险并利用风险评估数据实时提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从而提高施工人员作业安全性的效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611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深圳市九州建设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26662.4

  • 发明设计人 袁龙凯;刘庭明;褚显敏;

    申请日2020-12-22

  • 分类号G06Q10/04(20120101);G06Q10/06(20120101);G06Q50/08(20120101);

  • 代理机构11508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任志龙

  • 地址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卓越梅林中心广场(南区)B座17层1701、1710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4:2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风险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识别危害是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镇化政策的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蓬勃发展,质量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施工进度顺利的重要基础,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轻则影响施工进度,重则留下工程隐患或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甚至是造成建筑物倒塌,造成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建设工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和安全问题受到广泛的关注。

在进行大型建筑工程时,监理方需要对建筑地周边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同时,也需要在进行施工过程中,根据施工进度进行周期性的风险评估,并识别出较为重大的危险源,并利用监测设备实时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以防止建筑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目前,随着信息逐渐网络化,检测建筑工程质量的设备也逐渐实现网络化控制,便于风险评估过程中对危险源的数据进行采集以及处理,也便于监理方同时对不同几个重点的危险源实时进行监督,从而实现风险跟踪,以便能够在设备检测到异常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重大事故的发生。

然而,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缺乏一种通过利用风险评估对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管理的方法。因此,如何实现监理方与施工方之间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信息互通,对风险评估信息实现信息化,实时预防风险的发生,以此来提高施工方施工的安全性,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具有利用风险评估数据实时提示施工人员注意安全从而提高施工人员作业安全性的特点。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包括:

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

安装地址信息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云服务器设置在固定监测时间开始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对监测设备进行监测设备实时信息进行获取,同时也获取当天气象信息,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以及当天气象信息通过预定规则计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并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从而得出风险等级,进而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进而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预防措施,形成一份风险报告发送至施工用户端处,实现监理单元与施工单元之间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信息互通,云服务器可在每日工作前都通过获取监测设备的数据进行风险评估并获得风险报告,并提示施工人员当天是否能够适合施工以及需要告知施工人员当天作业需要注意的风险,利用风险报告的数据能够带给施工人员更加直观的冲击感,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之后,包括:

若未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重复预设次数发送唤醒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若在重复预设次数内仍未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发送设备异常信号至用户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一直未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并重复了预设次数仍未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证明该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处于异常状态,需要进行修检,而设置有多次重复预设次数增强了云服务器与监测设备之间交互的容错性。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划分风险等级的步骤,还包括:

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在数据库内提取出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将其发送至气象信息网获取当天气象信息;

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监测设备相关联的事故演化模型演化得出第一概率,同时,将当天气象信息以及当前施工类型与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匹配得出事故概率,将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进行综合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

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第一概率为云服务器对监测设备实时信息预测的事故发生概率,而设置的事故概率为云服务器对当天气象信息预测的事故发生概率,两者之间的融合增加了更多的风险因素,提高了平均风险预测值的精准性,从而能够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当施工可行性为正常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保持实时监听监测设备的状态,并在预设的间隔时间内接收来自监测设备的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并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设定基准值进行比较;

当监测设备实时信息数值大于设定基准值时,发送危险预测警报至用户端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可行行为正常施工时,通过保持实时监听监测设备的状态,可对危险源进行实时监测,保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若监测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数值大于设定值时,就会发送危险预测警报给施工人员,增强对施工人员的保护。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还包括:

当施工可行性为不可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发送休眠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施工可行性为不可施工时,通过休眠监测设备,减少监测设备的功耗,提高监测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包括:

监听模块:用于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

评估模块:安装地址信息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发送模块:用于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处。

本申请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评估模块还包括:

获取单元: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在数据库内提取出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将其发送至气象信息网获取当天气象信息;

分析单元:用于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监测设备相关联的事故演化模型演化得出第一概率,同时,将当天气象信息以及当前施工类型与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匹配得出事故概率,将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进行综合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

匹配单元:用于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的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云服务器可通过在固定监测时间获取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同时获取当天气象信息,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以及当天气象信息通过预定规则计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进而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出风险等级,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再将风险清单以及预防措施形成的风险报告发送至施工用户端处,实现了监理单元与施工单元之间的工程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的信息互通,使得施工人员能够在工作前获得一份来自云服务器的风险报告,提示施工人员需要注意的风险以及预防措施,同时,风险报告的数据形式带给施工人员更加直观的冲击感,从而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步骤S2子步骤流程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的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的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其中一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原理框图。

图中,1、监听模块,2、评估模块,3、发送模块,20、获取单元,21、分析单元,22、匹配单元2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进行规划建筑前,监理单位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风险评估,对于一些重大危险源区域可利用CASST-QRA软件对重大危险源区域进行定量风险评价,根据风险标准分析可接受风险区域,并重新规划建筑用地,同时,针对不同的危险源采取不同预防措施。

在施工过程中,一个建筑工程可分为多个施工过程,当施工进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时,监理单位需要对工地进行一次风险评估,并找出所有需要注意的危险源,加以用监测设备对其进行实时监测,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由于施工单位是建筑过程中受建筑安全事故威胁的主体,因此,监理单位为保护施工人员安全,需要时刻把控好工程质量安全,做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因此,需要时刻监测施工过程中危险源的数据,并将可发生的危险信号及时传送给施工人员,时刻提醒施工人员的注意安全,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里,需要一种给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作为增强剂从而提高施工人员施工过程安全性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其中,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基于以下预先处理的步骤:

在监理单位的云服务器内包含有对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里面存储有不同项目基本信息及其施工队用户终端信息,便于监理单位对工程项目及其人员进行安全管理监督。

在云服务器内还存储有建筑历史事故库,并且每年更新一次数据,建筑历史事故库内的历史事故数据可作为构建事故演化模型的样本数据,当建筑历史事故库内的历史事故资料足够多时,可采用机器学习,如神经网络、贝叶斯网络法生成事故演化模型,其目的是预测危险源在不同状态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发生概率,具体的机器学习过程为:首先获取历史事故数据,按照各历史事故对应的危险源对历史事故数据进行分类;并通过机器学习对分类后的历史事故数据进行学习,生成每一类危险源对应的事故演化模型。当历史事故资料不足时,可采用专家知识法初步建立事故演化模型,之后再采用历史事故资料不断对该事故演化模型进行不断修改。在本实施例中,基于建筑业重大危险源有7类,归纳为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中毒以及火灾,事故演化模型根据这7类重大危险源,并根据不同的施工进程,主要模型包含有基坑坍塌模型、压重体倒塌模型、楼体变形沉降模型、起重机模型等,在使用监测设备前需要选择将监测设备与根据实际的施工进度情况将其与相应的事故演化模型进行关联。

此外,由于地理气候因素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小窥,因此,为了增增对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在历史事故库内统计存储有因不同气候因素造成事故的概率分析表。

参照图1,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具体包括:

S1、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

具体的,针对不同的危险源选用的监测设备也有不同,例如,检测楼体变形沉降可选用全站仪进行监测,针对压重体可选用水平仪进行监测,在监测设备上安装有wifi模块,以便于与云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此外,设定的固定监测时间可根据施工队工作时间开始进行设置,优选为当天开工时间提前一个小时,例如,开工时间为9点,则设定固定监测时间为8点。

S2、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具体的,预定时间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定,在发送完唤醒指令后,云服务器内启动倒计时,倒计时的实现是计时器上实现的,例如,倒计时的实现过程为计算机设备通过每秒将从零计起的时间与预设时间进行对比,直到计时器的时间与预设时间一致,则完成预设时间倒计时为零的过程。

此外,在云服务器系统中包含有监测设备的标号信息,标号信息具有唯一性,在使用监测设备时,监理单位需要对监测设备进行信息登记,其中包括登记安装地址信息,根据安装地址信息,可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后,在数据库内获取该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获取从气象信息网中获取当天气象信息,将当天气象信息以及监测设备实时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并将在云服务中设定有风险阀值表,风险阀值表内设置有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从而评估得出风险等级。

此外,参照图2,进一步的,在其中一实施例中,步骤S2细化为以下子步骤:

S201、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在数据库内提取出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将其发送至气象信息网获取当天气象信息。

具体的,通过在云服务器系统中获取到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后,将地址信息发送至气象信息网获取当天的气象信息,气象信息包括天气状况、空气质量指标、温度以及湿度等。

S202、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监测设备相关联的事故演化模型演化得出第一概率,同时,将当天气象信息以及当前施工类型与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匹配得出事故概率,将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进行综合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

具体的,在获取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后,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内的设备实时测量参数输入事故演化模型内演化得出第一概率,比如,全站仪内测量的楼体测量线较于地面基准线距离为4.90m,相较于正常的数值偏差为-0.1m,将偏差值进行筛选输入至事故演化模型内演化计算出第一概率,并将获取到的当天气象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所需信息,并从数据内提取项目信息获取当前施工单位的施工类型,将筛选出来的气象信息与施工类型与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进行索引匹配,得出事故概率。

而平均风险预测值的估算过程为如下,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皆为100分制,由于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的权重比例不同,比如,第一概率的权重占了65%,而事故概率的权重占了35%,需要将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与其权重占比相乘,进而再进行相加,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然而,若第一概率值或者事故概率超过60分,便以两者之中的最高分作为平均风险预测值,以确保两者其一的风险概率过高后能够对施工人员发出及时的风险警报。

S203、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分为5个概率区间,分别对应5个风险等级,其中,0-20分为5级代表风险最低、20-40分为4级代表风险较低、40-60分为3级表示风险一般,60-80分为2级表示风险较高,80分-100分为1级表示风险最高,根据平均风险预测值与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数值相适配,能够评估出当前的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参照图1,步骤S2后还增设了以下步骤:

S21、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处。

具体的,根据风险等级,对当天施工可行性进行判断,其中,关于施工可行性的定义,在本实施例中,若评估等级为3级、4级或者5级时,判断为可正常施工,若评估等级为2级或者1级时,则判断为不可施工,并后续通知监理单位终端去工地观测情况,及时作出风险预防控制决策。

在本实施例中,云服务器将施工可行性、风险评估等级、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以及当天气象信息组合形成风险清单,并在项目管理系统内根据当前施工单位信息获取当天施工类型,施工类型主要包括有基坑工程、钢筋工程、模板支撑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等,根据当天施工类型分析所需要穿戴的设备以及需要注意的安全信息,与风险清单相对应的预防措施生成一份总预防措施,一同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施工用户端处,时刻提示施工人员的注意安全。

用户端采用常规的电子设备接收云服务器信息,并与云服务器进行交互,其中,常规电子设备包括手提电脑、电子计算机以及手机等。

此外,参照图3,进一步的,在步骤S1之后增设了以下步骤:

S3、若未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重复预设次数发送唤醒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具体的,未在与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则重复再次发送唤醒信号至监测设备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的次数为4次,可增大系统的容错率。

S30、若在重复预设次数内仍未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发送设备异常信号至用户端。

具体的,若超过4次都未能够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后,将监测设备异常的信号发送给施工用户端,同时,也需要将设备异常信号发送至监理单位,便于监理单位能够对监测设备进行修检。

进一步的,参照图3,步骤21之后增设的步骤为:

S22、当施工可行性为正常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保持实时监听监测设备的状态,并在预设的间隔时间内接收来自监测设备的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并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设定基准值进行比较。

具体的,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出施工可行性后,当施工可行性判断为正常施工时,在发送完风险报告至施工用户端后,保持云服务器与监测设备互联的状态,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周期性的实时监听,在本实施例中,监听的周期时间为10分钟一次,实时监听能够获取监测设备的实时信息,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预设的基准值进行比较,预设的基准值是根据事故演化模型所测算的第一概率低于当风险等级为60分时的数值,通过替代事故演化模型的过程,简单的数值对比可提高云服务器的数据处理速率,并能够及时获得监测设备信息是否超标的信号。

S220、当监测设备实时信息数值大于设定基准值时,发送危险预测警报至用户端处。

具体的,当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的数值大于设定基准值时,代表监测设备信息处于超标状态,存在有较大的风险,云服务器通过发送危险预测警报能够及时提醒施工用户端,以便于尽早做出保护措施对策,减少事故发生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

S23、当施工可行性为不可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发送休眠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具体的,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出施工可行性后,当施工可行性判断为不可施工时,风险报告发送给施工用户端后,为了结束对监测设备的互联,并降低监测设备的功耗,发生休眠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与实施例中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一一对应。参照图4,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包括:监听模块1、评估模块2、发送模块3、获取单元20、分析单元21以及匹配单元22。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监听模块1:用于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

评估模块2:安装地址信息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发送模块3:用于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处。

进一步,评估模块2还包括:

获取单元20: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在数据库内提取出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将其发送至气象信息网获取当天气象信息;

分析单元21:用于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监测设备相关联的事故演化模型演化得出第一概率,同时,将当天气象信息以及当前施工类型与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匹配得出事故概率,将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进行综合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

匹配单元22:用于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其中,监理的单位云服务器通过监听模块1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给监测设备处,固定监测时间时根据实际的工作时间而设定的,并开始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在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号后,结合当天气象信息,利用评估模块2设置的预设规则计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并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进行对比匹配,评估得出风险等级,再而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出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将风险清单以及预防措施形成一份风险报告通过发送模块3发送至用户端处,可对施工用户端进行每日推送风险报告,以增强施工的安全意识。

进一步,评估模块2还包括获取单元20、分析单元21以及匹配单元22,其中,需要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后,通过从云服务器数据库内提取出相关的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通过利用获取单元20并将其发送至气象信息网内获取当天气象信息。在获取到当天气象信息后,在分析单元21内将其进行筛选,并根据当前施工类型以及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匹配得出了当天气象信息发生的事故概率,同时,在分析单元21内通过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输入至监测设备相关的事故演化模型内演化得出第一概率,进而将事故概率以及第一概率进行综合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最后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通过匹配单元22进行匹配,评估出风险等级。

关于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的具体限定可参见上下文中对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系统中的各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是计算机。参照图5,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和数据库。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库。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数据库用于存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所需要的建筑历史事故库以及项目基本信息等。该电子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S1、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

S2、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步骤S2细化为以下子步骤:

S201、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在数据库内提取出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将其发送至气象信息网获取当天气象信息。

S202、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监测设备相关联的事故演化模型演化得出第一概率,同时,将当天气象信息以及当前施工类型与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匹配得出事故概率,将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进行综合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

S203、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步骤S2后还增设了以下步骤:

S21、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处。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之后增设了以下步骤:

S3、若未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重复预设次数发送唤醒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S30、若在重复预设次数内仍未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发送设备异常信号至用户端。

进一步的,步骤21之后增设的步骤为:

S22、当施工可行性为正常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保持实时监听监测设备的状态,并在预设的间隔时间内接收来自监测设备的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并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设定基准值进行比较。

S220、当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果大于设定基准值时,发送危险预测警报至用户端处。

S23、当施工可行性为不可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发送休眠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S1、在固定监测时间内发送唤醒指令至监测设备处,并对监测设备进行实时监听。

S2、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合当天气象信息,根据预设规则计算平均风险预测值,并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步骤S2细化为以下子步骤:

S201、若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在数据库内提取出相关监测设备的安装地址信息将其发送至气象信息网获取当天气象信息。

S202、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监测设备相关联的事故演化模型演化得出第一概率,同时,将当天气象信息以及当前施工类型与历史事故统计概率分析表匹配得出事故概率,将第一概率以及事故概率进行综合得出平均风险预测值。

S203、将平均风险预测值与预设的各级别风险阀值区间进行匹配,评估风险等级。

进一步的,步骤S2后还增设了以下步骤:

S21、根据风险等级,判断当天施工的可行性,并根据当天施工类型生成风险清单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形成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处。

进一步的,在步骤S1之后增设了以下步骤:

S3、若未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重复预设次数发送唤醒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S30、若在重复预设次数内仍未接收到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发送设备异常信号至用户端。

进一步的,步骤S21之后增设的步骤为:

S22、当施工可行性为正常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保持实时监听监测设备的状态,并在预设的间隔时间内接收来自监测设备的监测设备实时信息,并将监测设备实时信息与设定基准值进行比较。

S220、当监测设备实时信息结果大于设定基准值时,发送危险预测警报至用户端处。

S23、当施工可行性为不可施工时,将风险报告发送至用户端后,发送休眠信号至监测设备处。

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风险评估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 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