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

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上设有扫描装置,扫描装置上设有控制面板,设备本体的一侧设有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的一侧设有扫描床体。本发明通过增加相应的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与超声波成像机构,解决了CT成像设备出现因某些部位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而需要重新进行扫描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扫描成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以及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伤的风险,显著提高了扫描成像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对病人病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CT成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3549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兰杰;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22311.9

  • 发明设计人 兰杰;

    申请日2020-12-08

  • 分类号A61B6/03(20060101);A61B6/04(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050500 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北洼乡党家庄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2:4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学成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医学成像设备是通过射线穿透、反射等不同原理对人体内部组织结构进行成像的设备的统称,主要用于对病人病情的诊断与治疗,现有的医学成像设备根据其成像方法不同主要分为X线成像、磁共振成像、超声波成像设备、热成像、光学成像、CT、DR、乳腺机等几类。

X射线成像设备是通过对被检体照射X射线并检测透射通过被检体的X射线来获得被检体的内部的图像的装置,磁共振成像设备是一种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发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的医学影像设备,超声波成像设备是通过从被检体的表面照射超声波并检测反射的超声波来产生被检体内部的图像的设备,CT机通过将X射线以不同的角度穿过被检体来获得被检体的断层图像的设备。

现有的医学成像设备中CT成像设备的应用较为普遍,主要用来对器质性疾病都可以进行检查,尤其对密度差异大的器质性占位病变都能检查出来并做出定性诊断,具有密度分辨率高、组织结构影响无重叠、可对生成图像做多种后续处理的优点。

现有的CT成像设备在对病人进行检查时,病人躺在扫描床上,通过扫描床的前后移动,使得成像装置对病人的不同部位进行扫描成像,当出现某些部位成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时,不能对该部位进行追踪式扫描,需要对病人进行重新扫描成像,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由于扫描成像过程具有一定的辐射,较长时间的扫描对病人的身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损害,提高了对病人以及操作人员的身体造成损伤的风险,不利于对病人病情的诊断,严重降低了CT成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以解决上述CT成像设备无法进行追踪式扫描成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上设有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设有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所述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包括支撑底座,所述支撑底座的一侧设有扫描床体,所述扫描床体与支撑底座之间连接有移动装置,所述扫描床体远离移动装置的一侧设有扫描床垫,所述扫描床垫与扫描床体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扫描信号接收触点,所述扫描床体内设有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相匹配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扫描床体远离扫描床垫的一侧连接有控制箱,所述设备本体的一侧设有数据处理显示机构,所述设备本体远离扫描装置的一侧设有超声波成像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装置内设有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相匹配的扫描信号发射器,通过扫描信号发射器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的相互配合,将扫描状态与信号接收状态进行关联,达到了对扫描状态进行量化的目的,便于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追踪,起到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定位的作用,便于后续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追踪扫描,提高了设备本体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或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伤的风险。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内设有病历输入系统与调节系统,所述调节系统包括病历信息传输模块、调节模块、病历数据处理模块,所述病历信息传输模块用于传输病人的病历信息,所述调节模块用于对扫描装置进行参数设定与调整,所述病历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病人的病历信息进行处理,向操作人员提供适合病人身体状态的扫描装置的工作参数,便于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对扫描装置进行扫描成像时的参数进行设定,通过设置病历信息传输模块与病历数据处理模块,对病人的病历记录进行信息传输与数据处理后,向操作人员提供适合病人身体健康情况的参数,操作人员对扫描装置的参数进行调整,大大减小了出现由于病人体质或病情不同,导致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床体上开凿有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和压力传感器相匹配的安装槽,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当对病人进行扫描成像时,根据病人自身重力对压力传感器施加作用力,通过压力传感器传递出的信号来确定病人进行扫描成像时需要采集信号的扫描信号接收触点的范围,提高了扫描信号接收触点进行信号采集时的准确性,降低了后续控制箱进行信号识别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内设有信号传输系统,所述信息传输系统包括扫描信号接收模块、触点识别模块、扫描信号转换模块、扫描信息传输模块与扫描床控制模块,所述扫描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扫描信号发射器发射出的信号,所述触点识别模块用于对触点信号是否识别到进行判断,所述扫描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扫描信号进行转换,所述扫描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对扫描信息进行传输和对控制信号的接收,所述扫描床控制模块用于对扫描床的移动位置与移动速度进行控制,扫描信号接收模块便于对扫描信号接收触点接收到的扫描信号进行采集,通过识别模块的识别对未接收到信号的扫描信号接收触点进行识别,通过信号转换与信息传输模块,将识别到的扫描信号接收触点的位置传输至数据处理器中,经过数据处理器的处理后对控制箱的扫描床控制模块传递控制信号,便于扫描床体运动至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对该部位进行追踪式扫描,一方面起到了缩短扫描成像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另一方面减小了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显示机构包括数据处理箱,所述数据处理箱上连接有数据显示装置,便于对设备本体起到数据处理与成像显示的作用,数据处理箱对数据显示装置起到固定支撑的作用,通过设置数据显示装置,便于显示扫描成像的结果,使得操作人员可根据数据显示装置的显示结果对扫描成像过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整,便于起到对病人病情进行检查与诊断。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箱内安装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显示装置与数据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设置数据处理器,便于对扫描成像过程中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对扫描过程起到智能追踪的作用,数据处理器与数据显示装置电性连接,通过数据显示装置将数据处理器处理后的扫描成像结果进行显示,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数据显示装置的显示内容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检查与诊断,提高了设备本体的智能化,增加了设备本体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器内设有数据处理系统,所述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信息传输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存储模块、对比分析模块、计算处理模块、识别模块与控制模块,所述信息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各控制端传输的信号和发送控制信号,所述计算处理模块用于对各控制端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并给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对各控制端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设置信息传输模块便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信号转换模块转换成数据处理器可以进行处理的信号,通过对比分析模块与计算处理模块,对转换后的信号进行对比分析与处理,通过识别模块的识别作用,将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部位的信号点位进行识别,处理好的信号通过控制模块传递到各机构的控制端,使得各个机构可以联动运行,根据各个机构信号的反馈对各机构进行调整,提高了扫描成像过程的工作效率与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进一步地,所述超声波成像机构包括超声波扫描装置,所述超声波扫描装置内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超声波探头,所述超声波扫描装置的一侧设有控制端口,通过超声波扫描装置与超声波探头的相互配合,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再次扫描,通过控制端口接收数据处理器传输的控制信号对超声波扫描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起到了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追踪式扫描的作用,同时,超声波扫描装置采用与扫描装置不同的成像方法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重复扫描,对该部位进行多维度扫描,大大增加了扫描成像结构的准确度,便于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检查与诊断。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面板、控制箱与控制端口均与数据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与数据处理器电性连接,便于与数据处理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使得设备本体内各个机构之间进行互相反馈,使设备本体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提高了设备本体进行扫描成像时的可靠性与智能化,提高了设备本体进行扫描成像的工作效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增加相应的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与超声波成像机构,解决了CT成像设备出现因某些部位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而需要重新进行扫描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扫描成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以及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伤的风险,显著提高了扫描成像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对病人病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CT成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的另一角度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的侧视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图3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的工作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数据处理系统的功能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调节系统的功能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信息传输系统的功能图。

图中:1.设备本体、101.扫描装置、102.控制面板、2.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201.支撑底座、202.扫描床体、203.移动装置、204.扫描床垫、205.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6.压力传感器、207.控制箱、3.数据处理显示机构、301.数据处理箱、302.数据显示装置、4.超声波成像机构、401.超声波扫描装置、402.超声波探头、403.控制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追踪式多维度医学成像设备,图1-图8所示,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上设有扫描装置101,便于对病人起到扫描成像的作用,扫描装置101内设有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相匹配的扫描信号发射器,通过扫描信号发射器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的相互配合,将扫描状态与信号接收状态进行关联,达到了对扫描状态进行量化的目的,便于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追踪,起到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定位的作用,便于后续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追踪扫描,提高了设备本体1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或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伤的风险。

参图7所示,扫描装置101上设有控制面板102,控制面板102内设有病历输入系统与调节系统,调节系统包括病历信息传输模块、调节模块、病历数据处理模块,病历信息传输模块用于传输病人的病历信息,调节模块用于对扫描装置101进行参数设定与调整,病历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对病人的病历信息进行处理,向操作人员提供适合病人身体状态的扫描装置101的工作参数,通过设置病历输入系统与调节系统,便于使用时将病人的既往病史作为参考,通过病历信息传输模块将病人的病历信息传输至病历数据处理模块中,通过病历数据处理模块对病人的病历进行处理,处理后可将病人的实际身体情况有关参数与设备本体1进行匹配,向操作人员提供符合病人身体状态的工作参数,操作人员可通过调节系统对扫描频率、扫描速度进行设定,尽可能的减小扫描成像过程中的辐射对病人的身体健康造成损伤的风险,大大提高了扫描成像结果的准确性与设备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参图1-图4所示,设备本体1的一侧设有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2,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2包括支撑底座201,对扫描床体202起到固定支承的作用,在扫描成像过程中起到防止由于扫描床体202发生移动而导致的扫描成像结果不准确的情况,支撑底座201的一侧设有扫描床体202,对病人起到支撑的作用,同时扫描床体202可进行移动,便于对病人的各个部位进行扫描成像,扫描床体202与支撑底座201之间连接有移动装置203,便于扫描床体202进行移动,为扫描床体202的移动提供动力,此外具有辅助支撑底座201进行固定支撑的作用,扫描床体202远离移动装置203的一侧设有扫描床垫204,通过设置扫描床垫204减小扫描床垫204对病人身体造成的挤压感,提高了扫描成像过程中的舒适性,减小了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造成磕碰等损伤,扫描床垫204与扫描床体202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扫描床体202内设有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相匹配的压力传感器206,扫描床体202上开凿有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和压力传感器206相匹配的安装槽,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206,当对病人进行扫描成像时,根据病人自身重力对压力传感器206的作用,通过压力传感器206传递出的信号来确定病人进行扫描成像时需要采集信号的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提高了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进行信号采集时的准确性,降低了控制箱207进行信号识别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扫描床体202远离扫描床垫204的一侧连接有控制箱207,对移动装置203的运行状态起到控制作用。

参图8所示,控制箱207内设有信号传输系统,信息传输系统包括扫描信号接收模块、触点识别模块、扫描信号转换模块、扫描信息传输模块与扫描床控制模块,扫描信号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扫描信号发射器发射出的信号,触点识别模块用于对触点信号是否识别到进行判断,扫描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扫描信号进行转换,扫描信息传输模块用于对扫描信息进行传输和对控制信号的接收,扫描床控制模块用于对扫描床的移动位置与移动速度进行控制,通过设置信号传输系统,将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与压力传感器206所接受的信号进行存储与传输,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移动装置203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扫描信号接受模块可将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接收到扫描信号发射器发出的信号进行采集与存储,通过识别模块,对未接收到信号的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进行识别与记录,通过扫描信息传输模块将信息传输至数据处理器中进行分析处理,扫描床控制模块通过接收经过数据处理器处理过的控制信号,对移动装置203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通过控制移动装置203的工作状态,可将扫描床体202移动至经过识别模块识别到的部位,对该部位进行再次扫描,解决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问题,实现了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部位进行追踪式扫描的目的,减小了需要进行二次扫描对病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风险,大大缩短了扫描成像过程所需时间,提高了设备本体1的工作效率,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扫描成像过程中的能耗,减小了设备本体1的使用成本。

参图1-图2所示,设备本体1的一侧设有数据处理显示机构3,数据处理显示机构3包括数据处理箱301,数据处理箱301内安装有数据处理器,一方面对数据显示装置302起到固定支承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数据处理器起到保护作用,减小了数据处理箱301内数据处理器受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损坏的情况,数据处理箱301上连接有数据显示装置302,数据显示装置302与数据处理器电性连接,通过数据显示装置302将数据处理器处理后的扫描成像结果进行显示,便于操作人员通过数据显示装置302的显示内容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检查与诊断,提高了设备本体1的智能化,增加了设备本体1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参图6所示,数据处理器内设有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包括信息传输模块、信号转换模块、存储模块、对比分析模块、计算处理模块、识别模块与控制模块,信息传输模块用于接收各控制端传输的信号和发送控制信号,信号转换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各控制端的信号转换为数据处理器可进行处理的信号,存储模块用于对工作过程与信号进行备份与记录,对比分析模块用于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对比以此来确定需要调整的部位,计算处理模块用于对各控制端传输的信号进行处理并给出对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模块用于对各控制端通过信号传输的方式进行控制,通过信息传输模块对数据处理器与各机构的控制端进行信息传输,便于数据处理器对扫描过程中的信号进行分析与处理,接收到的信号通过信号转换模块将其转换为数据处理器可处理的信号,通过存储模块进行存储,经由对比分析模块与识别模块的处理,处理好的信号通过控制模块传递到各机构的控制端,对各个机构进行控制,使得各个机构可以联动运行,同时根据各个机构信号的反馈对各机构进行调整,提高了扫描成像过程的工作效率与成像结果的准确性。

参图2-图3所示,设备本体1远离扫描装置101的一侧设有超声波成像机构4,便于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的部位进行再次扫描,超声波成像机构4包括超声波扫描装置401,超声波扫描装置401内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超声波探头402,通过超声波扫描装置401与超声波探头402的相互配合,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再次扫描,提高了CT成像设备使用时的可靠性,超声波扫描装置401的一侧设有控制端口403,通过控制端口403接收数据处理器传输的控制信号对超声波扫描装置401的工作状态进行控制,起到了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追踪式扫描的作用,同时,超声波扫描装置401采用与扫描装置101不同的成像方法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重复扫描,对该部位进行多维度扫描,大大增加了扫描成像结构的准确度,便于对病人的病情进行检查与诊断。

参图1-图8所示,工作时,将病人的病历记录输入控制面板102中的病历输入系统中,经过调节系统中病历数据处理模块的处理,向操作人员提供适合病人身体情况的设备参数,通过调节模块对设备本体1进行调整,调整好后病人躺在扫描床体202上,通过自身重力对压力传感器206施加作用力,将压力传感器206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箱207内,通过移动装置203使得扫描床体202发生移动,使得扫描装置101对病人进行扫描,扫描过程中扫描装置101内设有的扫描信号发射器与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相互配合,扫描信号接收触点205接收到的扫描信号经过控制箱207内设有的信号传输系统的识别与处理,处理好的信号传输至数据处理器中,通过数据处理器中的识别与计算处理模块对信号进行处理,处理好的信号经过控制模块传输至控制箱207与控制端口403内,对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2与超声波成像机构4进行控制,从而对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的部位进行追踪式扫描,大大缩短了扫描成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增加相应的移动追踪式扫描机构与超声波成像机构,解决了CT成像设备出现因某些部位扫描不清晰或未扫描到而需要重新进行扫描的问题,大大缩短了扫描成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大程度的减小了扫描成像过程对病人以及操作人员身体健康造成损伤的风险,显著提高了扫描成像结果的准确性,有利于对病人病情的诊断,大大提高了CT成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例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