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和中药饮品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和中药饮品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和中药饮品,它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10‑36份的菊花、8‑25份的肉桂、6‑23份的人参/西洋参、1‑14份的茯苓、2‑17份的葛根、1‑18份的干姜、3‑16份的陈皮、2‑13份的香薷和1‑8份的甘草。本发明具有益气健脾、解肌发表、化湿祛痰等功效,能够较好地调节人体内外湿环境,助益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新冠肺炎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1627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思达康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02715.X

  • 发明设计人 傅正美;

    申请日2020-10-15

  • 分类号A61K36/9068(20060101);A61K9/16(20060101);A61P31/14(20060101);A61P11/00(20060101);A61P37/04(20060101);

  • 代理机构42104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琳;冯超

  • 地址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八大家花园45号楼(华开数科创新中心)3层C区11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1: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 炎的中药及其制备工艺和中药饮品。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以对新冠肺炎症治疗为主,治疗多考虑皮质激素,抗 生素,而化学药的使用在后期会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在高度重视和科学防控的前提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疫情防控 策略,已取得疫情防控的战略性成果,总体情况控制得比较稳定。 基本上只是一个间断发生小规模流行、一定小规模暴发的情况。其 中,中医药“三药三方”实现了对新冠肺炎轻症、普通型、重症患者治疗的全覆盖,且总有效率达到93%以上,成为我国取得疫情防控 胜利的关键,并向世界展示了疫情防控“中国方案”的巨大成就。

中医药在传染病的防治方面,有数千年经验的积累。新冠肺炎 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中医学强调“上 工治未病”、重视未病先防。强调“避其毒气”,远离传染源,不与 患者及疑似患者按触,避免毒气侵袭;同时,又注重通过中医药来 调节人的机体状态,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

因此,开发预防新冠病毒肺炎的中药饮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及其 制备工艺和中药饮品,该中药饮品是根据传统中医药的药食同源理 论,结合传统中医临床用药经验和现代科技对中药材化学组成分析 数据,以菊花、茯苓等九味药食同源药材进行科学组方,并采用现 代制剂技术,研制出能预防包括抗SARS-CoV-2在内的病毒及增加 机体免疫力的饮品,可以立即上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一种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 中药,所述中药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10-36份的菊花、 8-25份的肉桂、6-23份的人参(人工种植)/西洋参、1-14份的茯 苓、2-17份的葛根、1-18份的干姜、3-16份的陈皮、2-13份的香 薷和1-8份的甘草。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15-30份的菊花、10-20份的肉桂、8-18份的人参(人工种植)/西洋参、5-10 份的茯苓、5-15份的葛根、3-15份的干姜、5-12份的陈皮、5-10 份的香薷和3-6份的甘草。

再进一步地,所述中药的原料组分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20份的菊花、10份的肉桂、18份的人参(人工种植)/西洋参、18份的茯苓、15份的葛根、6份的干姜、12份的陈皮、10份的香薷和6 份的甘草。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的制 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菊花、肉桂、人参(人工种植)/西洋参、茯苓、葛根、干姜、陈皮、香薷和甘草;分别粉碎成粗粉,备用;

2)将菊花、肉桂、陈皮、香薷和甘草五个药材粗粉混合并加水浸泡,再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过滤分离分别获得挥发油、蒸馏滤液和药渣,分别收集备用;滤液另器收集;

3)将上述药渣与人参/西洋参粗粉、葛根粗粉、茯苓粗粉和干姜粗粉合并混合,加水加热回流提取,过滤得到回流滤液,将回流滤液与上述蒸馏滤液合并,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放冷,得清膏,备用;

4)向上述清膏加入乙醇,搅拌均匀,静置,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中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2)中,菊花、肉桂、陈皮、香薷和甘草五个药材粗粉的混合的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1:5-10;浸泡时间为0.5-3h,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时间为1.5-5h;

所述步骤3)中,药渣与人参/西洋参粗粉、葛根粗粉和茯苓粗粉合并的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5-10,提取时间为2-4h,清膏的相对密度为1.0-1.3(60℃)。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4)中,清膏加乙醇的混合液中乙醇体积分数为40-70%,静置时间为12-24小时,稠膏相对密度为 1.0-1.3(8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中药饮品,所述中药饮品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由1份的上述中药和2-80份的辅料组成。

进一步地,所述中药饮品为固体饮料,中药饮品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由1份的中药和2-30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其中,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1:1-3:1-3:4-20:0.003-0.02;

或者,所述中药饮品为浓缩饮料,中药饮品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由1份的中药和10-80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蔗糖/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蔗糖/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1-5:10-80:0-0.08:0-0.04: 0-1.6:0-0.08。

再进一步地,所述中药饮品为固体饮料,中药饮品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由1份的中药和5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其中,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2:1:2:0.012。

或者,所述中药饮品为浓缩饮料,中药饮品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由1份的中药和70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5:65:0.02:0.015:0.8:0.04。

上述中药饮品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中药由以下步骤制备:

a.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10-36份的菊花、8-25份的肉桂、6-23 份的人参(人工种植)、1-14份的茯苓、2-17份的葛根、1-18份的干姜、3-16份的陈皮、2-13份的香薷和1-8份的甘草;分别粉碎成粗粉,备用;

b.将菊花、肉桂、陈皮、香薷和甘草五个药材粗粉混合并加水浸泡,再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过滤分离分别获得挥发油、蒸馏滤液和药渣,分别收集备用;滤液另器收集;

c.将上述药渣与人参粗粉、葛根粗粉、茯苓粗粉和干姜粗粉合并混合,加水加热回流提取,过滤得到回流滤液,将回流滤液与上述蒸馏滤液合并,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放冷,得清膏,备用;

d.向上述清膏加入乙醇,搅拌均匀,静置,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中药;

2)中药饮品由以下步骤制备:

若中药饮品为固体饮料时,

⑴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上述中药和2-80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其中,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1-3:1-3:4-20:0.003-0.02。

⑵向上述步骤得到的挥发油内添加倍他环糊精进行包合,得到包合物;

⑶向中药中加入淀粉、糊精、甜味剂和包合物混合,然后制粒、烘干,得到固体饮料;

或者,若中药饮品为浓缩饮料时,

i.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上述中药和2-80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蔗糖/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蔗糖/ 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1-5:10-80: 0-0.08:0-0.04:0-1.6:0-0.08;

ii.向中药中加入蔗糖/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混合,得到浓缩饮料;

3)取制好的固体饮料或浓缩饮料,包装,灭菌,检验,入库,即得固体饮料成品或浓缩饮料成品。

本发明的原料选用的原理: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A.Mey.的干燥根和根茎。性甘、微苦。归脾,肺,心,肾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的功效。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气血亏虚,久病虚赢,惊悸失眠,阳痿宫冷。

菊花:为菊科植物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性甘、苦,微寒。归肺、肝经。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水肿,眼目昏花,肠痈肿毒。

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经通脉的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性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茯苓: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性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泄,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性苦、辛,温。归肺、脾经。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的功效。用于脘腹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

香薷: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或江天营 Mosla hinests‘Jiangxiangru’的干燥地上部分。性辛,微温。归肺、胃经。具有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的功效。用于暑湿感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腹痛吐泻,水肿,小便不利。

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syrhiza inataBat.或光果甘草Giyrhia glaraL.的干燥根和根茎。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 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本发明配方为诸药合用,其具有益气健脾、解肌发表、化湿祛痰等功效,能够较好地调节人体内外湿环境,助益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新冠肺炎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配方中人参、干姜为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干姜温胃散寒,振奋脾阳;臣以茯苓,甘淡健脾渗湿,陈皮燥湿理气行滞,香薷温胃调中,行水散湿;佐以菊花疏散肺经风热,葛根升发脾胃清阳之气;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使以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全方合用,具有益气健脾、解肌发表、化湿祛痰等功效,能够较好地调节人体内外湿环境,助益脾胃运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对新冠肺炎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同时,还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①中药材质量稳定。本发明所使用药材、选用湖北省知名度较高的药材、也是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

②安全性高。本发明所使用药材、不仅为中医已定的药食同源药材,也是经过现代科技药理组份分析和论证、均具有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③抗病毒作用强。体外抗病毒研究表明,该饮品对SARS-CoV-2 病毒具有明显的抑制、化解作用,本实验是在P4实验室进行,数据真实可靠。

④增强人的机体免疫力。大量的文献报道,本发明中的药材多具有明显的增强人的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同时,本发明进行的血清溶血素测定、抗体生成细胞检测以及NK细胞活性测定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实验、取得理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中药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图(n=6);

图中,NC:灌予生理盐水组;FGK-L,M和H:灌予不同剂量的 FGK组;LEM:灌予左旋咪唑组,***,P<0.001,与NC组相比;

图2为中药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图(n=6);

图中,NC:灌予生理盐水组;FGK-L,M和H:灌予不同剂量的 FGK组;LEM:灌予左旋咪唑组,***,P<0.001,与NC组相比;

图3为中药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图(n=10);

图中,NC:灌予生理盐水组;FGK-L,M和H:灌予不同剂量的 FGK组;LEM:灌予左旋咪唑组。***,P<0.001,与NC组相比;

图4为中药相关蛋白靶点的PPI网络图;

图5为中药作用靶点KEGG分析的20条通路图;

图6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与SARS-CoV-2 3CL水解酶的 3D、2D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本发明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所述中药的原料组分按 重量份数比计包括10-36份的菊花、8-25份的肉桂、6-23份的人参 (人工种植)/西洋参、1-14份的茯苓、2-17份的葛根、1-18份的 干姜、3-16份的陈皮、2-13份的香薷和1-8份的甘草。

上述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 骤:

1)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菊花、肉桂、人参(人工种植)/西洋参、茯苓、葛根、干姜、陈皮、香薷和甘草;分别粉碎成粗粉,备用;

2)将菊花、肉桂、陈皮、香薷和甘草五个药材粗粉混合并加水浸泡0.5-3h,再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5-5h,过滤分离分别获得挥发油、蒸馏滤液和药渣,分别收集备用;滤液另器收集;其中,,菊花、肉桂、陈皮、香薷和甘草五个药材粗粉的混合的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1:5-10;

3)将上述药渣与人参/西洋参粗粉、葛根粗粉、茯苓粗粉和干姜粗粉合并混合,加水加热回流提取2-4h,过滤得到回流滤液,将回流滤液与上述蒸馏滤液合并,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放冷,得相对密度为1.0-1.3清膏(60℃),备用;其中,药渣与人参/西洋参粗粉、葛根粗粉和茯苓粗粉合并的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5-10;

4)向上述清膏加入乙醇,搅拌均匀,静置,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0-1.3中药(80℃),清膏加乙醇的混合液中乙醇体积分数为 40-70%。

基于上述配方和方法制备中药(以下简称为:)预防新型冠状 病毒肺炎的实验:1.体外抗SARS-CoV-2的作用

1.1细胞:Vero-E6;SARS-CoV-2感染指数:MOI=0.005

1.2实验步骤:

(1)取24孔板筛选(1ml培养基/孔),将中药溶解在纯化水 中,配成饱和溶液(水溶液),分别加0.1μL和1μL体积于每孔中。

(2)病毒以MOI=0.005感染Vero-E6细胞,同时加一定浓度 的药物,于感染后24h收集细胞上清,以real-time RT-PCR方法检 测上清中病毒RNA含量,计算药物抑制效果。

1.3实验结果及结论:

水溶液对SARS-CoV-2的抑制率为74%;表明中药具有一定的 抗SARS-CoV-2作用。

2.增强机体免疫力实验

2.1材料

2.1.1药品中药以及左旋咪唑使用0.5%CMC-Na配置。实验设 低、中、高3个剂量组,3.0g/kg,6.0g/kg和9.0g/kg,并设一个阴 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药品为左旋咪唑(35mg/kg), 灌胃体积为0.1ml/10g,阴性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 灌胃1次,连续给药一个月。

2.1.2实验动物

ICR小鼠,雄性,SPF级,体重(20±2)g,小鼠试验前在动物房环境中适应3d。实验环境条件:室温20-25℃,相对湿度 40%-70%。

2.2试验方法

2.2.1血清溶血素实验

每只鼠腹腔注射0.2mL 2%绵羊红细胞(SRBC)进行免疫。5d 后,摘除眼球取血于离心管内,放置约1h,使血清充分析出,离心收集血清。设样品孔和空白对照孔,样品孔:取血清10μL,用 1mL 1:5稀释的SA缓冲液稀释;每孔加入稀释后的血清100μL;空白对照孔:每孔加入100μL 1:5稀释的SA缓冲液,再依次加入10%(v/v)SRBC 50μL,补体100μL(用SA溶液或PBS溶液按1:8 稀释),置37℃恒温水浴中保温30min,1500r/min离心10min。然后样品孔和空白对照孔各取上清液50μL加入另一个96孔培养板内,加都氏试剂150μL。同时设半数溶血孔,加入10%(v/v)SRBC 12.5μL;再加都氏试剂至200μL。用震荡器充分混匀,放置10min后,于540nm处用全自动酶标仪测定各孔光密度值。

2.2.2抗体生成细胞检测(改良法)

每只鼠腹腔注射0.2mL 2%SRBC进行免疫。将SRBC免疫4-5 天后的小鼠颈椎脱臼处死,无菌取脾脏,用大号注射器内芯轻轻将脾磨碎,制成单个细胞悬液,200目筛网过滤,1000rpm/min,10min,去上清,Hank’液洗2遍,以完全培养基RPMI 1640制备成1×10

2.2.3NK细胞活性测定

无菌取脾,置于盛有适量无菌Hank's液的小平皿中,并在脾上面放置一块纱布,用大号注射器内芯轻轻将脾磨碎,制成单个细胞悬液。经200目筛网过滤,用Hank's液洗2次,每次离心10min (1000r/min)。弃上清将细胞浆弹起,加入0.5mL灭菌水20秒,裂解红细胞后再加入0.5mL 2倍Hank’s液及8mL Hank’s液,1000 rpm,10min离心,然后将细胞悬浮于2mL的完全培养液中,用台酚兰染色计数活细胞数,最后用RPMI 1640完全培养液调整细胞浓度为2×10

2.3实验结果

2.3.1中药对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的影响

三个剂量组的小鼠血清半数溶血值随灌胃剂量的增加而升高, 高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表明中药能显著提高 小鼠血清溶血素水平(图1)。

2.3.2中药对小鼠抗体生成细胞的影响

由图2可见,与阴性对照组相比,低中高三个剂量的中药处理 组小鼠均能显著提高小鼠溶血空斑数。

2.3.3中药对小鼠NK细胞活性的影响

低和中剂量的中药处理组小鼠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小鼠能显著 提高NK细胞活性(图3)。

结论:研究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具有一定的抗新冠病毒及增强 机体免疫力功效。

3.中药抗新冠肺炎的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 主要活性成分、靶标及通路,以及阐述其作用机制。借助中药系统 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检索的中的人参、葛根、香薷 等9味中药材的化学成分,以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和类药 性(DL)≥0.18为阈值筛选潜在的活性化合物。借助Uniprot数据 库查询活性成分对应靶点基因,应用Cytoscape 3.7.1构建药物-化合 物-靶点网络。借助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 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

结果显示:药材-化合物-靶点网络包含9个药材,186个化合物 和相应靶点245个.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得到治疗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的17个关键靶点蛋白。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生物学过 程中主要起负调控作用和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在细胞组成中主要涉及细胞核、质膜、细胞质和胞浆。在分子功能中主 要涉及蛋白质结合、酶结合和相同蛋白结合等。

KEGG通路富集主要涉及乙型肝炎途径、癌症途径、胰腺癌 的途径。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和异鼠李素、 茯苓新酸G、芹菜素-7-O-β-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 异鼠李素、橙皮苷、茵芋苷和3,4-O-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为抗SARS-CoV-2的潜在活性成分。从而揭示了具有多成分、多靶点、 多途径的整体调控特点。其中异鼠李素、茯苓新酸G、芹菜素-7-O-β- 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可能为抗SARS-CoV-2的潜 在活性成分,通过作用于SCN5A、ADRB2、CHRM3、PGR等关键 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预防治疗作 用。

运用计算机虚拟筛选技术寻找中抗新型冠状病毒 (SARS-CoV-2)的小分子抑制剂。以药材名为关键词,在知网和 PubMed数据库中搜索湖北道地药材的主要化学成分,从Pubchem 数据库下载相应化合物结构,以SARS-CoV-2 3CL水解酶蛋白和血 管紧张素转换酶Ⅱ(ACE2)为靶点,利用Sybyl软件中蛋白质预处 理工具确定活性区域,应用Surflex-dock模块对小分子与靶蛋白进行 分子对接,通过Total Score打分函数筛选出活性成分,采用Discovery Studio软件分析结合最好的蛋白复合体的相互作用力。分子对接结 果显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是与SARS-CoV-2 3CL水解酶结合最 强的化学成分,3,4-O-二咖啡酰奎宁酸是与ACE2结合最强的化学成 分。这些化合物与抑制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得分接近,可能为菊 花抗SARS-CoV-2的潜在活性成分,化合物与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 力以氢键、疏水作用力为主。上述研究为抗击SARS-CoV-2提供 了科学指导与理论依据。

实施例1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1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按重量份数比计包括20份的菊花(福白菊)、10份的肉桂、 18份的人参(人工种植)、18份的茯苓、15份的葛根、6份的干姜、 12份的陈皮、10份的香薷和6份的甘草;分别粉碎成粗粉,备用;

2)将菊花、肉桂、陈皮、香薷和甘草五个药材粗粉混合并加水浸泡0.5-3h,再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1.5-5h,过滤分离分别获得挥发油、蒸馏滤液和药渣,分别收集备用;滤液另器收集;其中,,菊花、肉桂、陈皮、香薷和甘草五个药材粗粉的混合的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1:5-10;

3)将上述药渣与人参/西洋参粗粉、葛根粗粉、茯苓粗粉和干姜粗粉合并混合,加水加热回流提取2-4h,过滤得到回流滤液,将回流滤液与上述蒸馏滤液合并,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合并滤液减压浓缩,放冷,得相对密度为1.0-1.3清膏(60℃),备用;其中,药渣与人参/西洋参粗粉、葛根粗粉和茯苓粗粉合并的混合物与水的重量比为5-10;

4)向上述清膏加入乙醇,搅拌均匀,静置,取上清液并回收乙醇,于温度为50-80℃条件下将上清液减压浓缩,得到相对密度为1.0-1.3中药1(80℃),清膏加乙醇的混合液中乙醇体积分数为 40-70%。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中药2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中药2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菊花(福白菊)25 份、肉桂14份、人参(人工种植)10份、茯苓9份、葛根7份、 干姜5份、陈皮10份、香薷9份、甘草13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中药3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中药3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菊花(福白菊)35 份、肉桂10份、人参(人工种植)8份、茯苓9份、葛根5份、干 姜8份、陈皮10份、香薷7份、甘草8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中药4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中药4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菊花(福菊)15 份、肉桂9份、人参(人工种植)25份、茯苓10份、葛根6份、 干姜8份、陈皮10份、香薷8份、甘草9份。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中药5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中药5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菊花(福菊)20 份、肉桂15份、人参(人工种植)8份、茯苓12份、葛根7份、 干姜8份、陈皮12份、香薷9份、甘草9份。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中药5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中药6的配方,包括以下组分,按重量份计,菊花(福菊)10 份、肉桂12份、人参(人工种植)13份、茯苓13份、葛根9份、 干姜10份、陈皮14份、香薷9份、甘草10份。

使用上述实施例1~6得到中药1~6分别制备中药饮品:

实施例7

中药固体饮料1由以下步骤制备:

⑴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实施例1得到中药1和5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其中,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2:1:2:0.012。

⑵向挥发油内添加倍他环糊精进行包合,得到包合物;

⑶向稠膏加入淀粉、糊精、甜味剂和包合物混合,然后制粒、烘干,得到固体饮料1;取制好的固体饮料,包装,灭菌,检验,入库,即得固体饮料1成品。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固体饮料2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固体饮料2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计称取1份的中药2和2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且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0.5:0.5:1:0.02。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固体饮料3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固体饮料3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3和26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且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2:2:2:0.008。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固体饮料4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固体饮料4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4和9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且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3:3:3:0.006。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固体饮料5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固体饮料5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5和12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且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3:3:6:0.015。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固体饮料6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7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固体饮料6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稠膏和15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且淀粉、糊精、倍他环糊精和甜味剂的重量比3:3:9:0.015。

实施例13

中药浓缩饮料1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中药浓缩饮料1由以下步骤制备:

i.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1和70份的辅料;且辅料包括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1-5:5:65:0.02:0.015: 0.8:0.04;

ii.向中药1中加入蔗糖/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混合,得到浓缩饮料1;取制好的固体饮料,包装,灭菌,检验,入库,即得浓缩饮料1成品。

实施例14

本实施例的浓缩饮料2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浓缩饮料2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2和45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且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 3:42:0.03:0.01:0.5:0.03。

实施例15

本实施例的浓缩饮料3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浓缩饮料3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3和65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且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 5:60:0.02:0.015:0.8:0.04。

实施例16

本实施例的浓缩饮料4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浓缩饮料4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4和80份的辅料;其中,辅料包括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且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 5:75:0.01:0.02:0.4:0.06。

实施例17

本实施例的浓缩饮料5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浓缩饮料5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5和15份的辅料组成;其中,辅料包括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且糖醇、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5:10:0.01:0.004:0.2:0.01。

实施例18

本实施例的浓缩饮料6的制备工艺与实施例13基本相同,不同之处:

浓缩饮料6的原料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份的中药6和30份的辅料组成;其中,辅料包括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且蔗糖、水、甜味剂、防腐剂、增稠剂和食用香料的重量比5:25:0.02:0.008:0.3:0.01。

表1口感评价结果

评分标准:最佳-5分,佳-4分,较好-3分,一般-2分,较差-1分。

口感评价结论:由上表1可知,固体饮料1和浓缩饮料1均口感最佳。

其它未详细说明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尽管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做出了详尽的描述,但它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人们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在不经创造性前提下获得其他实施例,这些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