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

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模,所述凹模的内部设置有型腔,所述上模座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凸模,所述凹模与凸模相互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导向柱,且导向柱与上模座滑动连接,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对应安装有压力回弹装置,所述压力回弹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L型座,所述L型座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内部插接固定有转轴,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转轴的外部,所述转轴一侧设置有安装板,本发明,具有实用性强和回弹力稳定的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177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杨泽锋;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34002.1

  • 发明设计人 杨泽锋;

    申请日2020-02-25

  • 分类号B21D22/02(20060101);B21D37/10(20060101);B21D37/18(20060101);B21D55/00(20060101);B21D53/84(20060101);F16F15/067(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电建路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21:1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

背景技术

连体蜗是一种蜗轮发动机和蜗轮增压器外壳制作时均采用的一种冲压模具。它是通过将金属板放入凹模中,经过凸模与凹模的碰撞形成的不锈钢外壳一体蜗壳式模具。

而现有的制作壳模具在金属充压过程中,凸模进入凹模时会压缩凹模的型腔,气体只能从凹模预留的排气孔中挤出或是从凸模与凹模之间的缝隙中挤出,此种方式都是通过使气体压强增大而泄漏气体,会造成凸模进模时一定的阻力,由于金属冲压是不间断的反复工作,就会造成冲压力的浪费;同时现有的制作壳模具缓冲部件采用弹簧,由于弹簧的反作用力是随着形变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的,势必造成压缩到最后反作用力越来越大,造成冲压过程不稳定。因此,设计实用性强和回弹力稳定的一种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所述下模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模,所述凹模的内部设置有型腔,所述上模座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凸模,所述凹模与凸模相互嵌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座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导向柱,且导向柱与上模座滑动连接,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对应安装有压力回弹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回弹装置包括支撑杆,所述下模座的两侧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L型座,所述L型座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滚轮,所述滚轮的内部插接固定有转轴,所述支撑杆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转轴的外部,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上模座通过铰支座活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缓冲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的两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滑杆,所述安装板活动穿插在滑杆的外部,所述L型座的顶部对应通过粘接固定有柔性块,所述转轴的底部与柔性块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槽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波纹风箱,所述波纹风箱的顶部与转轴相接触,所述L型座的一侧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单向气阀,所述单向气阀与波纹风箱通过L型座内开设的气流通道相贯通,所述波纹风箱与型腔通过下模座内开设的气流通道相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座的顶部设置有分层润滑装置,所述分层润滑装置包括油箱,所述L型座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油缸,所述油缸的顶部贯通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与油箱相互贯通连接,所述油缸的顶部贯通连接有主油管,所述主油管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支油管,所述支油管的一端贯通设置有喷油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的内部插接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所述活塞上设置有单向阀,且单向阀与油箱的两个腔室贯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喷油组件包括主体,所述主体通过焊接固定在下模座的顶部,所述主体的数量为多个,且圆周分布于凹模的外周面,所述主体的顶部对应安装有挤压弹簧,所述主体的内部滑动插接设置有T型杆,所述T型杆的底部安装有推油块,所述推油块的外壁与主体的内壁滑动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

(1)通过设置有压力回弹装置,利用倾斜的支撑杆与缓冲弹簧配合对上模座下降过程中加以缓冲,根据支撑杆的倾角变化使弹簧的作用先强后弱,从而抵消弹簧形变造成的缓冲反作用力不均衡的问题,使得该制作壳模具具有回弹力稳定的特点;

(2)通过设置有滚轮和波纹风箱等构件,在上模座下降的过程中可以将型腔内的气体通过滚压的方式挤出,避免凸模与凹模之间压强增大带来的能耗高的问题,提高了该制作壳模具的实用性

(3)通过设置有柔性块和滑杆等构件,使滚轮在向两边滚动时可以有向下形变的空间,并且给予足够的支撑,便于实现风箱的有序充放气;

(4)通过设置有分层润滑装置,利用油箱将油送入喷油组件,便于使转轴在行进时实现辅助润滑的效果,避免手动加润滑油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5)通过设置有喷油组件,在凸模挤压凹模时将润滑油呈柱状小幅喷出至凸模上,在凸模与凹模距离较远时利用雾状喷头对型腔进行润滑,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润滑效果,节省润滑油。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压力回弹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滚轮与波纹风箱安装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分层润滑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喷油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2、下模座;3、压力回弹装置;4、分层润滑装置;5、导向柱;11、凸模;21、L型座;22、凹模;23、型腔; 31、支撑杆;32、单向气阀;33、滑杆;34、缓冲弹簧;35、方形槽;36、柔性块;37、转轴;371、滚轮;372、安装板;38、波纹风箱; 41、喷油组件;42、油缸;421、活塞杆;422、主油管;423、支油管;43、油箱;431、进油管;411、T型杆;412、挤压弹簧;413、推油块;414、柱状喷头;415、分隔板;416、主体;417、雾状喷头;418、钢珠;419、盘形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基于量子规范场论的连体蜗制作壳模具,包括上模座1和下模座2,下模座2的顶部开设有凹模22,凹模22的内部设置有型腔23,上模座1的底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凸模11,凹模22与凸模11相互嵌合,其特征在于:下模座2的顶部通过焊接固定有导向柱5,且导向柱5与上模座1滑动连接,下模座2的两侧对应安装有压力回弹装置3,型腔23用于将连体蜗壳制作成型,工作时上模座1带动下模座2向下移动,接着带动凸模11向下移动,导向柱5用于在下模座2向下运动时导向,凹模22和凸模11配合下用来实现压实工序,压力回弹装置3用于使凸模11与凹模22在密合后上弹,缓冲模具的压力;

如图2,压力回弹装置3包括支撑杆31,下模座2的两侧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L型座21,L型座21的顶部对应开设有方形槽35,方形槽3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滚轮371,滚轮371的内部插接固定有转轴37,支撑杆31的一端通过轴承活动套接在转轴37的外部,支撑杆31的另一端与上模座1通过铰支座活动连接,转轴37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安装板372,安装板372的一侧通过焊接固定有缓冲弹簧34,当上模座1向下运动时,支撑杆31的上端向下运动,并使其下端向两边运动,从而带动安装板372移动,缓冲弹簧34得到压缩,滚轮371在方形槽35内滚动,假设支撑杆31与垂直面夹角为α,由于上模座1在底端时支撑杆31的倾角α较大,缓冲弹簧34的反作用力作用效果最小,与此同时缓冲弹簧34的形变量最大,则反作用力Fcosα近似相等,利用倾斜的支撑杆31与缓冲弹簧34配合对上模座1下降过程中加以缓冲,根据支撑杆31的倾角变化使弹簧的作用先强后弱,从而抵消弹簧形变造成的缓冲反作用力不均衡的问题,使得该制作壳模具具有回弹力稳定的特点;

下模座2的两侧通过焊接固定有滑杆33,安装板372活动穿插在滑杆33的外部,L型座21的顶部对应通过粘接固定有柔性块36,转轴37的底部与柔性块36相接触,当滚轮371滚动时,转轴37同时也在滚动并水平移动,由于在合模时支撑杆31对转轴37有一定的下压力,转轴37向下运动,柔性块36用于在转轴37滚动时给予其一个支撑作用,且能够上下微调转轴37的位置,当开模时上模座1向上运动,支撑杆31不具有下压力,柔性块36恢复原状,便于实现转轴37的位置微调;

如图3,方形槽35的底部内壁安装有波纹风箱38,波纹风箱38的顶部与转轴37相接触,L型座21的一侧对应通过焊接固定有单向气阀32,单向气阀32与波纹风箱38通过L型座21内开设的气流通道相贯通,波纹风箱38与型腔23通过下模座2内开设的气流通道相贯通,当合模时由于凸模21与凹模22的内壁相接触,两模之间处于密封状态压强增大,气体从凹模22内开设的排气孔中排出,与此同时当滚轮371在右端时,其下压的过程中由于有一个向下的分力,其将波纹风箱38靠近型腔23的一端压缩,另一端抬起,此时由于型腔23与波纹风箱38通过气流通道导通,此时型腔23内的气体能够进入波纹风箱38内,并随着波纹风箱38的形变而挤压气体,当其滚动时将波纹风箱38内的空气从右端鼓入左端并从单向气阀32排出,使型腔23内的压强减小,有利于排气,回弹时由于转轴37不具备向下的分力,单向气阀32恢复原状,便于实现波纹风箱38的有序充放气,从而避免凸模11与凹模22之间压强增大带来的能耗高的问题,提高了该制作壳模具的实用性;

如图4和5,下模座2的顶部设置有分层润滑装置4,分层润滑装置4包括油箱43,L型座21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油缸42,油缸42的顶部贯通连接有进油管431,进油管431与油箱43相互贯通连接,油缸42的顶部贯通连接有主油管422,主油管422的一端贯通连接有支油管423,支油管423的一端贯通设置有喷油组件41,工作时油箱43用于提供润滑油,油缸42用于有序进油,喷油组件41用于喷油,利用油箱将油送入喷油组件41,便于使转轴在行进时实现辅助润滑的效果,避免手动加润滑油带来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油箱43的内部插接设置有活塞杆421,活塞杆421的一端设置有活塞,活塞上设置有单向阀,且单向阀与油箱43的两个腔室贯通连接,当活塞向左运动时单向阀开启,其将油从油箱43的一个油腔导通进另一个油腔,当活塞杆421向右运动时单向阀关闭,油从油箱43被泵入主油管422,同时另一边的油从进油管431被油箱43注入,便于根据上模座的上下运动实现反复泵油的效果;

喷油组件41包括主体416,主体416通过焊接固定在下模座2的顶部,主体416的数量为多个,且圆周分布于凹模22的外周面,主体416的顶部对应安装有挤压弹簧412,主体416的内部滑动插接设置有T型杆411,T型杆411的底部安装有推油块413,推油块413的外壁与主体416的内壁滑动接触,当上模座下降时挤压T型杆411,从而使主体416的空间减小,便于在凸模下降时对凸模集中喷油,当支撑杆31向下下沉时,油箱43向L型座21的边缘移动,压缩油箱43的空间,此时活塞杆421受到挤压,将油从主油管422通入喷油组件41内部,便于实现两种喷油的情况;

主体416的内部通过铰链活动连接有分隔板415,分隔板415与主体416的另一侧内壁有一定的空隙,主体416的内壁通过焊接固定有盘形弹簧419,盘形弹簧419的顶端通过焊接固定有钢珠418,钢珠418与盘形弹簧419相接触,分隔板415将主体416分为两个腔室,且位于上腔室的主体416内壁安装有柱状喷头414,位于下腔室的主体416内壁安装有雾状喷头417,当下压T型杆411时,分隔板415受到油液的挤压向下摆动,直到碰见钢珠418,分隔板415由于钢珠418和盘形弹簧419的阻挡不再向下运动,但可以向上运动以使油进入分隔板415上方,以此形成两个半连通的油腔,在凸模挤压凹模时由于主体416内的压强变大,雾状喷头417将润滑油呈柱状小幅喷出至凸模上,在凸模与凹模距离较远时利用雾状喷头对型腔进行润滑型腔,可以实现分段针对性的润滑效果,节省润滑油;

实施例:当使用该制作壳模具时,通过压力回弹装置3实现上模座1与下模座2的缓冲减压,避免冲击造成的磨损,提升模具的使用寿命,同时支撑杆31的倾角变化使弹簧的作用先强后弱,抵消缓冲弹簧34形变造成的缓冲反作用力不均衡的问题,使得该制作壳模具具有回弹力稳定的特点,在凸模11向下运行的过程中利用滚轮371和波纹风箱38,在上模座1下降的过程中可以将型腔23内的气体通过滚压的方式挤出,避免凸模11与凹模22之间压强增大带来的能耗高的问题,提高了该制作壳模具的实用性,同时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利用喷油组件41,在凸模11挤压凹模22时将润滑油呈柱状小幅喷出至凸模11上,以此形成两个半连通的油腔,在凸模11与凹模22距离较远时利用雾状喷头417对型腔23进行润滑,可以实现针对性的润滑效果,节省润滑油。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 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