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

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包括直立箱体,所述直立箱体的内侧靠顶部波浪消能仓,且波浪消能仓的一侧开设有进浪口,所述直立箱体的内侧靠底部开设有透流通道,且直立箱体的内部底端靠透流通道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鱼类栖息仓,所述鱼类栖息仓的内部设置有仿生栖息架。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上部进浪口及内部消浪仓有效减小了波浪作用于箱体的荷载,提高了结构的安全性,底部透流通道在不透浪的同时,显著增强了结构的透流效果,有利于水体内外交换,设置于底部的鱼类栖息仓,考虑了海岸结构的生物环保功能,为海洋生物繁衍、栖息、避险提供了安全场所。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岸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

背景技术

海岸建筑物是人类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主要形式,所承受的波浪、海流荷载也是工程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为减小波浪荷载,结构迎浪面往往设置不同型式的消浪孔,随着人类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海岸结构设计中加入生态环保理念,成为大势所趋,传统的海岸结构多为坐底式连续结构,在阻挡波浪的同时,也阻碍了海流的正常流动,大幅改变了海流的流向,甚至造成水体交换不畅,同时,传统的海岸结构多考虑海洋动力因素的作用,作用比较有限;

但是现有的海岸结构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有待改善,现有的海岸结构大多数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消浪效果一般,无法兼顾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于一体,因此有待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现有的海岸结构大多数结构简单,且功能单一,消浪效果一般,无法兼顾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于一体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包括直立箱体,所述直立箱体的内侧靠顶部波浪消能仓,且波浪消能仓的一侧开设有进浪口,所述直立箱体的内侧靠底部开设有透流通道,且直立箱体的内部底端靠透流通道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鱼类栖息仓,所述鱼类栖息仓的内部设置有仿生栖息架,所述波浪消能仓的底端与透流通道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减压通道一和减压通道二;

所述仿生栖息架包裹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弯杆,且若干根弯杆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固定板,且每个固定板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礁石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波浪消能仓呈L型设置,进浪口设置在波浪消能仓的竖向端中线上部位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透流通道呈横向竖线设置,且透流通道通过减压通道一和减压通道二与波浪消能仓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鱼类栖息仓的顶部与透流通道的内部相连通,且鱼类栖息仓的长度小于透流通道的长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弯杆的两端呈弧形设置,且弯杆的顶部呈水平状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该海岸结构在使用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首先将直立箱体放置在海岸位置,进浪口开设在波浪消能仓的一侧,将进浪口开设的一面作为直立箱体的迎浪面;

步骤二:海水透过透流通道,鱼群也随着海水穿过透流通道,且透流通道的底部设置鱼类栖息仓,并将仿生栖息架放置在鱼类栖息仓内,鱼群进入到鱼类栖息仓可以在内部栖息,利用多组弯杆对圆盘进行支撑,在圆盘上设置的固定板上开设的礁石槽内填充礁石,模拟生存环境;

步骤三:海浪进入由进浪口进入到波浪消能仓内进行消能,同时经过减压通道一和减压通道二流通到透流通道内与海水混合充分扩散,进行消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直立箱体的内部靠上设置波浪消能仓,波浪从进浪口进入之后,进入到波浪消能仓,随后经过减压通道一和减压通道二进入到透流通道内与海水混合并均匀扩散,实现能量平衡,进而能起到极大的消能作用,减小对海岸构造的损伤;

通过在直立箱体的内部靠下设置透流通道,保证了海水能够进行内外流动,在透流通道的下方设置鱼类栖息仓,鱼类栖息仓采用半隐藏式设置,海水进入到透流通道后,由于鱼类栖息仓半隐藏,其内部水流流速降低,不会受到透流通道内部的海水波动影响,进而能够保障海水正常流通的同时,考虑了海岸结构的生物环保功能,为海洋生物繁衍、栖息、避险提供了安全场所,同时在鱼类栖息仓内设置仿生栖息架,利用多组弯杆对圆盘进行支撑,在圆盘上设置的固定板上开设的礁石槽内填充礁石,模拟生存环境,提高鱼类栖息环境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的仿生栖息架的俯视图。

图中:1、直立箱体;2、波浪消能仓;3、进浪口;4、减压通道一;5、减压通道二;6、透流通道;7、鱼类栖息仓;8、仿生栖息架;9、弯杆;10、圆盘;11、固定板;12、礁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包括直立箱体1,直立箱体1的内侧靠顶部波浪消能仓2,且波浪消能仓2的一侧开设有进浪口3,直立箱体1的内侧靠底部开设有透流通道6,且直立箱体1的内部底端靠透流通道6的底部中间位置开设有鱼类栖息仓7,鱼类栖息仓7的内部设置有仿生栖息架8,波浪消能仓2的底端与透流通道6的顶端之间连接有减压通道一4和减压通道二5,设置减压通道一4和减压通道二5使得海水能够快速进入到透流通道6内,进而实现快速消能;

仿生栖息架8包裹若干根平行设置的弯杆9,且若干根弯杆9的顶部之间连接有圆盘10,圆盘10的顶部设置有若干个平行的固定板11,且每个固定板11的顶部均设置有若干个礁石槽12,礁石槽12可以用于礁石铺设,营造鱼类栖息环境。

波浪消能仓2呈L型设置,进浪口3设置在波浪消能仓2的竖向端中线上部位置,进浪口3设置在均浪高度,便于进浪。

透流通道6呈横向竖线设置,且透流通道6通过减压通道一4和减压通道二5与波浪消能仓2相连通。

鱼类栖息仓7的顶部与透流通道6的内部相连通,且鱼类栖息仓7的长度小于透流通道6的长度。

弯杆9的两端呈弧形设置,且弯杆9的顶部呈水平状设置,弯杆9两端设置弧度,提供仿生栖息架8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为一种兼具消浪透流和鱼类栖息功能的海岸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直立箱体1放置在海岸位置,进浪口3开设在波浪消能仓2的一侧,将进浪口3开设的一面作为直立箱体1的迎浪面,海水透过透流通道6,鱼群也随着海水穿过透流通道6,且透流通道6的底部设置鱼类栖息仓7,并将仿生栖息架8放置在鱼类栖息仓7内,鱼群进入到鱼类栖息仓7可以在内部栖息,利用多组弯杆9对圆盘10进行支撑,在圆盘10上设置的固定板11上开设的礁石槽12内填充礁石,模拟生存环境,海浪进入由进浪口3进入到波浪消能仓2内进行消能,同时经过减压通道一4和减压通道二5流通到透流通道6内与海水混合充分扩散,进行消能。

本发明通过在直立箱体1的内部靠上设置波浪消能仓2,波浪从进浪口3进入之后,进入到波浪消能仓2,随后经过减压通道一4和减压通道二5进入到透流通道6内与海水混合并均匀扩散,实现能量平衡,进而能起到极大的消能作用,减小对海岸构造的损伤;通过在直立箱体1的内部靠下设置透流通道6,保证了海水能够进行内外流动,在透流通道6的下方设置鱼类栖息仓7,鱼类栖息仓7采用半隐藏式设置,海水进入到透流通道6后,由于鱼类栖息仓7半隐藏,其内部水流流速降低,不会受到透流通道6内部的海水波动影响,进而能够保障海水正常流通的同时,考虑了海岸结构的生物环保功能,为海洋生物繁衍、栖息、避险提供了安全场所,同时在鱼类栖息仓7内设置仿生栖息架8,利用多组弯杆9对圆盘10进行支撑,在圆盘10上设置的固定板11上开设的礁石槽12内填充礁石,模拟生存环境,提高鱼类栖息环境质量。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