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将爆浆的情况按照位置和封堵条破坏按照程度各自划分为两种状态,其中当:预制外墙内侧或预制内墙任意一侧,封堵条整体或部分脱开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将脱开的连通腔封堵条复位,实现与未脱开部分的有效衔接;S2、在复位后的封堵条上选取至少一点,后移设定距离并在楼板上定点,在定点位置向楼板垂直钉入钢钻头,在钢钻头和封堵条之间塞入木条,木条位置通过钢钻头提供反力,顶紧封堵条,在复位且被顶紧的封堵条两端涂抹适量快速堵漏材料;S3、实施二次灌浆。本发明可以应急处理并能够迅速恢复灌浆,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与应急应对的能力。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属于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安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竖向构件主要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灌浆方式一般采用连通腔灌浆,即从一个套筒灌浆孔灌浆,浆体首先流入连通腔,然后再依次向上流入与连通腔连通的各个套筒,直至各个套筒的灌浆孔和出浆孔出浆并封堵。所谓连通腔是指预制构件底部高度为20mm左右的接缝,接缝四周用专用封堵料封堵。连通腔的封堵质量对保证灌浆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如果连通腔封堵质量不合格或者灌浆设备压力过大,均会导致连通腔爆浆,即周边封堵料爆开,使得灌浆无法继续进行。

当出现爆浆的情况时,传统的处理方式为:立即用冲击钻铲除连通腔封堵料,再用压力水枪将套筒内和连通腔内的灌浆料冲洗干净,干燥后重新封堵连通腔,满足养护龄期后再进行二次灌浆。这种处理方式麻烦且耗时长,至少需要2-3天时间,且二次灌浆时仍然存在爆浆风险。

现有技术对于现浇施工现场,有采用快速封堵材料对浇筑漏浆处进行堵漏,因此快速封堵材料是现有的材料,但由于其价格较贵,处于成本考虑,现有技术中并未将其使用到连通腔爆浆的堵漏上来。

因此,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应急处理方法,当实际工程中发生连通腔爆浆时,通过应急处理能够迅速恢复灌浆,显得尤为必要和急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当实际工程中发生连通腔爆浆时,可以应急处理并能够迅速恢复灌浆,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与应急应对的能力。

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将爆浆的情况按照位置划分为:预制外墙内侧或预制内墙任意一侧——状态A,预制外墙外侧——状态B;将封堵条破坏按照程度划分为:封堵条整体或部分脱开——状态C,封堵条整体或部分破碎——状态D;同时处于状态A、状态C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将脱开的连通腔封堵条复位,实现与未脱开部分的有效衔接;S2、在复位后的封堵条上选取至少一点,后移设定距离并在楼板上定点,在定点位置向楼板垂直钉入钢钻头,在钢钻头和封堵条之间塞入木条,木条位置通过钢钻头提供反力,顶紧封堵条,在复位且被顶紧的封堵条两端涂抹适量快速堵漏材料;所述钢钻头和木条可重复使用;S3、实施二次灌浆:仍在原连通腔灌浆孔处灌浆,此时已经封堵的套筒出浆孔重新打开,直至各出浆孔出浆并重新封堵。

优选的,同时处于状态A和状态D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在破碎的连通腔封堵条处掺入适量快速堵漏材料,然后将爆浆处重新抹平封堵;S2、如果爆浆前套筒出浆孔已出浆,则用带勾勺的工具将出浆孔内的浆体清理干净;步骤S1和S2可分步也可同步进行;S3、实施注射补灌:补灌前,首先检查各套筒灌浆孔是否有浆体流出,如有则直接封堵,如没有则打开灌浆孔,然后在其中一个打开的灌浆孔通过灌浆机灌浆,直至各打开的灌浆孔出浆并重新封堵;在此基础上,在套筒出浆孔通过注射器外接细管进行逐孔注射补灌,细管外径应小于出浆孔内径,细管伸入出浆孔后,细管和出浆孔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细管应伸至出浆孔内接近近端套筒壁的位置,当注射至套筒出浆孔出浆时,边注射边拔出细管并封堵出浆孔。

进一步的,同时处于状态B和状态C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如果脱开的连通腔封堵条没有掉落,则迅速复位并涂抹适量快速堵漏材料;如果脱开的封堵条已经掉落,则直接用快速堵漏材料将爆浆处抹平封堵;步骤S2和S3分别同前述的步骤S2和S3。

进一步的,同时处于状态B和状态D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如果破碎的连通腔封堵条没有掉落,则掺入适量快速堵漏材料,然后将爆浆处重新抹平封堵;如果破碎的连通腔封堵条已经掉落,则直接用快速堵漏材料将爆浆处抹平封堵;步骤S2和S3分别同前述的步骤S2和S3。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提供了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可以对预制外墙外侧、预制外墙内侧、预制内墙任一侧的爆浆进行应急处理,同时可以对连通腔封堵条整体或部分脱开、连通腔封堵条整体或部分破碎的情况进行应急处理。

2)在应急处理的过程中,分别按照将爆浆的情况按照位置和堵条破坏按照程度各自划分为两种状态,按照状态组合的方式总体分为了四种情况,尤其对于状态A、状态C的第一种情况(根据实践经验,该种情况其占比在80%以上),可以快速的实现堵漏,迅速恢复灌浆,提高施工现场的工作效率与应急应对的能力,通过应急处理,可以避免冲洗、干燥等程序,进而快速恢复灌浆。

3)对于状态AD、BC、BD这三种情况组合,也分别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虽然部分情况下使用了价格较为昂贵的快速堵漏材料,但使用的情况占比较小,总体使用量也较少,结合状态AC,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解决方案。

4)对于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在其它位置爆浆的应急处理,比如机电管线穿过部位,也具有借鉴意义。另外,对于预制混凝土柱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也具有借鉴意义。

5)考虑全面,周到,经济性也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成本可控,具有广泛推广应用的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流程图;

附图2是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及底部连通腔示意图;

附图3是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示意图;

附图4是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示意图。

1—预制混凝土剪力墙,2—连通腔封堵条,3—套筒,4—套筒出浆孔,5—套筒灌浆孔,6—预制外墙,61—预制外墙内侧连通腔封堵条,62—预制外墙外侧连通腔封堵条,7—预制内墙,71—预制内墙灌浆孔一侧连通腔封堵条,72—预制内墙灌浆孔背面一侧连通腔封堵条,8—楼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首先,对于本发明的方案总体说明如下:

参见图1-图4,一种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底部连通腔爆浆的应急处理方法,将爆浆的情况按照位置划分为:预制外墙内侧或预制内墙任意一侧——状态A,预制外墙外侧——状态B;将封堵条破坏按照程度划分为:封堵条整体或部分脱开——状态C,封堵条整体或部分破碎——状态D;同时处于状态A、状态C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将脱开的连通腔封堵条复位,实现与未脱开部分的有效衔接;S2、在复位后的封堵条上选取至少一点,后移设定距离并在楼板上定点,在定点位置向楼板垂直钉入钢钻头,在钢钻头和封堵条之间塞入木条,木条位置通过钢钻头提供反力,顶紧封堵条,在复位且被顶紧的封堵条两端涂抹适量快速堵漏材料;所述钢钻头和木条可重复使用;S3、实施二次灌浆:仍在原连通腔灌浆孔处灌浆,此时已经封堵的套筒出浆孔重新打开,直至各出浆孔出浆并重新封堵。

同时处于状态A和状态D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在破碎的连通腔封堵条处掺入适量快速堵漏材料,然后将爆浆处重新抹平封堵;S2、如果爆浆前套筒出浆孔已出浆,则用带勾勺的工具将出浆孔内的浆体清理干净;步骤S1和S2可分步也可同步进行;S3、实施注射补灌:补灌前,首先检查各套筒灌浆孔是否有浆体流出,如有则直接封堵,如没有则打开灌浆孔,然后在其中一个打开的灌浆孔通过灌浆机灌浆,直至各打开的灌浆孔出浆并重新封堵;在此基础上,在套筒出浆孔通过注射器外接细管进行逐孔注射补灌,细管外径应小于出浆孔内径,细管伸入出浆孔后,细管和出浆孔之间应留有一定的空隙,细管应伸至出浆孔内接近近端套筒壁的位置,当注射至套筒出浆孔出浆时,边注射边拔出细管并封堵出浆孔。

同时处于状态B和状态C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如果脱开的连通腔封堵条没有掉落,则迅速复位并涂抹适量快速堵漏材料;如果脱开的封堵条已经掉落,则直接用快速堵漏材料将爆浆处抹平封堵;步骤S2和S3分别同前述的步骤S2和S3。

同时处于状态B和状态D时,按照以下步骤操作:S1、如果破碎的连通腔封堵条没有掉落,则掺入适量快速堵漏材料,然后将爆浆处重新抹平封堵;如果破碎的连通腔封堵条已经掉落,则直接用快速堵漏材料将爆浆处抹平封堵;步骤S2和S3分别同前述的步骤S2和S3。

第二,下面举出两个实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参见附图1,同时结合附图2-4,预制内墙一侧底部连通腔封堵条部分脱开,即,同时处于状态A、状态C时。

参见图2和4,某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为内墙7,其底部连通腔封堵条71、72长度为1.1m,该长度范围内共布置三个套筒3,在中间套筒灌浆孔5实施连通腔灌浆。灌浆过程中,在灌浆孔背面一侧连通腔封堵条72中间范围约0.3m长度发生整体脱开爆浆,现对其进行应急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①将脱开的连通腔封堵条复位,实现与未脱开部分有效衔接。

②在复位封堵条中心点后移0.25m的楼板8上定点,在定点处向楼板8垂直钉入直径为25mm的钢钻头,在钢钻头和复位封堵条之间塞入截面为20mm×20mm的木条,木条通过钢钻头提供反力,并顶紧复位封堵条。在复位且被顶紧的封堵条两端涂抹适量快速堵漏材料,以防止漏浆。

③实施二次灌浆。仍在中间套筒灌浆孔5实施连通腔灌浆,此时已经封堵的套筒的出浆孔4应重新打开,待二次灌浆出浆后再重新封堵。

实施例2:

同时结合附图2-4,预制外墙外侧底部连通腔封堵条部分破碎并掉落,即,同时处于状态B、状态D时。

参见图2和3,某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为外墙6,其底部连通腔封堵条61、62长度为1.0m,该长度范围内共布置三个套3,在中间套筒灌浆孔5实施连通腔灌浆。灌浆过程中,外侧连通腔封堵条62中间范围约0.26m长度发生破碎并掉落,现对其进行应急处理,具体步骤如下:

①因为破碎的连通腔封堵条已经掉落,则直接用快速堵漏材料将长度为0.26m爆浆范围抹平封堵。

②爆浆前该墙体三个套筒出浆孔4均已出浆,则用带勾勺的工具将出浆孔4内的浆体清理干净。第①、②步工作由不同工作人员同步进行。

③实施注射补灌。补灌前检查三个套筒灌浆孔5均有浆体流出,则直接封堵。在此基础上,在三个套筒出浆孔4通过注射器外接细管进行逐孔注射补灌,细管外径与出浆孔4内径的差值为4.2mm,细管伸入出浆孔4后,细管和出浆孔4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空隙。当细管伸至出浆孔4内接近近端套筒壁的位置时,开始注射浆体,当注射至套筒出浆孔4出浆时,边注射边拔出细管并同时封堵出浆孔4。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两个可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发明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