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识别方法,存储装置,及服务器

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识别方法,存储装置,及服务器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空间化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第一行政区划地图边界数据,将第一行政区划地图边界数据划分为若干格网生成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将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与第二行政区划地图边界数据相匹配生成可视化的第三行政区划地图数据。本发明使用POI数据与手机信令数据,实现格网尺度非农就业人口分布空间可视化,服务于区域空间规划和政策制定等应用需求。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278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师范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07436.1

  • 发明设计人 周永伟;刘睿;肖作林;冀琴;张静;

    申请日2020-12-18

  • 分类号G06F16/2458(20190101);G06F16/248(20190101);G06F16/29(20190101);G06Q10/10(20120101);

  • 代理机构50223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玉芝

  • 地址 401331 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9: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县域公里格网尺度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识别方法存储装置,及服务器,属于人文地理学领域。

背景技术

公里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指在1km*1km格网范围内社会经济发展能够为居民提供除农业生产外其他产业就业岗位的能力,是衡量区域发展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传统就业供给等多基于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其空间尺度一般为地市级尺度。现有技术不能空间化的展示公里格网尺度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用于社会经济学科学性与研究综合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不能空间化的展示公里格网尺度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用于社会经济学科学性与研究综合性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格网空间化显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将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划分为若干格网生成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

获取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第一信息点数据;

POI是“Point of Information”的缩写,中文可以翻译为“信息点”。在地理信息系统中,一个POI是一栋房子、一个商铺、一个邮筒、一个公交站等包含空间信息的点。第一信息点数据包括,在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中每个网格所包含的信息点。

获取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县域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数据;

接入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基站数据,获取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格网常驻人口数据;

采用第一算法对信息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息点数据;

使用第二信息点数据与县域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数据,计算获得格网非农就业人口;

格网非农就业人口数据除以格网常住人口数据,获得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

将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与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相匹配生成可视化的第三行政区划边界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格网的密度为1000m*1000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算法采用以下公式模拟空间位置x处的信息点密度估计值:

式中F(x)是空间位置x处的核密度估计值,k为核函数,x-x

不同的空间分析搜索半径可以借助机器学习交叉验证获取最佳h,利用平均积分均方误差:

E(h)=E[∫(F

F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接入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对应的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基站,获取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对应的格网常驻人口数据,包括

式中p为单位格网常住人口,k为县域统计年鉴常住人口,x为格网含手机信令条数,n为县域范围内的第n个格网。

为了保证上述方法的实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空间化显示方法存储设备,其中存储有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将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划分为若干格网生成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

获取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第一信息点数据;

获取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县域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数据;

接入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基站数据,获取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格网常驻人口数据;

采用第一算法对信息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息点数据;

使用第二信息点数据与县域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数据,计算获得格网非农就业人口;

格网非农就业人口数据除以格网常住人口数据,获得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

将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与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相匹配生成可视化的第三行政区划边界数据。

在第三行政区划边界数据中,每个格网的颜色与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向对应,当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越大颜色越深,实现了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在地图中的空间化展示。

进一步的,

所述格网的密度为1000m*1000m;

所述第一算法采用以下公式模拟空间位置x处的信息点密度估计值:

式中F(x)是空间位置x处的核密度估计值,k为核函数,x-x

不同的空间分析搜索半径可以借助机器学习交叉验证获取最佳h,利用平均积分均方误差:

E(h)=E[∫(F

F

所述步骤接入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对应的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基站数据,获取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对应的格网常驻人口数据,包括

式中p为单位格网常住人口,k为县域统计年鉴常住人口,x为格网含手机信令条数,n为县域范围内的第n个格网。

为了保证上述方法的实施,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空间化显示方法服务器,包括:

处理器,适于实现各指令;以及存储设备,适于存储多条指令,所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下步骤:

获取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将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划分为若干格网生成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

获取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第一信息点数据;

获取第一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县域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数据;

接入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电信运营商运营商基站数据,获取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对应的格网常驻人口数据;

采用第一算法对信息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第二信息点数据;

使用第二信息点数据与县域非农产业就业人口数据,计算获得格网非农就业人口;

格网非农就业人口数据除以格网常住人口数据,获得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

将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数据与第二行政区划边界数据相匹配生成可视化的第三行政区划边界数据。

进一步的,

所述格网的密度为1000m*1000m;

所述第一算法采用以下公式模拟空间位置x处的信息点密度估计值:

式中F(x)是空间位置x处的核密度估计值,k为核函数,x-x

不同的空间分析搜索半径可以借助机器学习交叉验证获取最佳h,利用平均积分均方误差:

E(h)=E[∫(F

F

所述步骤接入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对应的电信运营商基站数据,获取第二行政区划地图数据对应的格网常驻人口数据,包括

式中p为单位格网常住人口,k为县域统计年鉴常住人口,x为格网含手机信令条数,n为县域范围内的第n个格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得到的可视化空间尺度为1km*1km的格网,实现高精度的区域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识别。

2本发明使用常住人口模拟模型模拟区域公里格网常住人口,提升了区域公里格网常住人口识别精准度。

3本发明使用POI数据,提供一种直观反映区域就业的公里格网尺度非农就业岗位供给可视化展示方法,提升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研究粒度,解决当前基于行政区划数据应用的尺度与粒度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计算识别流程图。

图2为核密度估计分析模块示意图。

图3为常住人口模拟模型简化示意图。

图4为县市产业活动强度特征值计算示意图。

图5常住人口模拟结果示例(巴南区)。

图6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空间化结果示例(巴南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本发明一实施例详细步骤如下:

步骤1,进入城市统计局查询检索市统计年鉴,获取城市统计数据;

步骤2,分别从城市统计年鉴中检索查询市常住人口、市第二产业就业率、市第三产业就业率、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步骤3,使用市常住人口*市第二产业就业率,即获得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口;

步骤4,使用市常住人口*市第三产业就业率,即获得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

步骤5,进入城市统计局或县域统计局查询检索市统计年鉴,获取县域统计数据;

步骤6,分别从城市或县域统计年鉴中检索查询县域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县域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步骤7,使用县域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市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即获得县市第二产业产值比例;

步骤8,使用县域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市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即获得县市第三产业产值比例;

步骤9,使用县市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市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即获得县域第二产业就业人口;

步骤10,使用县市第三产业产值比例*市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即获得县域第三产业就业人口;

步骤11,使用县域第二产业就业人口+县域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即获得县域非农就业人口;

步骤12,获取县域行政区划数据以矢量shp格式进行存储;

步骤13,使用ArcGIS软件中“创建渔网”工具;

步骤14,创建渔网工具中参数选择为,“输出要素类”选择输出数据文件并命名,文件格式后缀为shp格式,“模板范围”选择矢量shp格式的县域行政区划数据,因为输入了模板范围所以“渔网原点坐标”、“Y轴坐标”参数不用设置,“像元宽度”设置为1000”,“像元高度”设置为1000,此处的1000为渔网单个格网的长和宽为1000m,“行数”与“列数”由“模板范围”自动生成,参数不用设置,“创建标注点”框取消选择,“几何类型”选择POLYGON,生成以行政区东西南北最远点为端点的由多个单一格网构成的矩形渔网(注:渔网由若干格网构成);

步骤15,使用ArcGIS软件中裁剪工具,对超出行政区矢量边界的格网进行裁剪;

步骤16,裁剪工具中参数“输入要素”为要裁剪的要素,选择步骤14生成的矢量shp格式的矩形渔网,“裁剪要素”是用于裁剪输入要素的要素,选择县域行政区划输入,“输出要素类”为裁剪后与县域行政区划重合的渔网数据,选择文件夹存储命名,“XY容差”默认为空值,输出获得范围准确的渔网数据;

步骤17,通过Excel表格清洗筛选出能够提供非农就业岗位的POI信息点,并将含POI信息点经度信息的列表头设置为“经度”,将含POI信息点纬度信息的列表头设置为“纬度”;

步骤18,使用ArcGIS软件导入含筛选清洗完成的POI信息点的Excel表格,为表格中的POI信息点添加经纬度信息,实现表格中POI信息点数据空间化。选中Excel表格选择“显示XY数据”,进入“显示XY数据”框后参数“X字段”表示输入要素的经度信息,此处选择输入Excel表表头中“经度”,“Y字段”表示输入要素的纬度信息,此处选择输入Excel表表头中“纬度”,“Z字段”表示输入要素高程信息,由于POI信息点不含高程信息,该项为无,“输入坐标的坐标系”表示设置POI信息点原始空间坐标系,选择编辑,在“空间参考属性框”中地理坐标系中选择与POI信息点提供方所使用地理坐标系,选中生成的数据导出为矢量shp格式;

步骤19使用核密度估计空间分析模型对步骤18生成的POI信息点进行空间分析。

式中F(x)是空间位置x处的核密度估计值,k为核函数,x-x

E(h)=E[∫(F

F

输出像元大小为1000m*1000m。获得单个像元POI核密度值。

步骤20,使用ArcGIS软件,面转要素工具,“输入要素”选择步骤19生成的TIF格式核密度文件。获得矢量shp格式POI核密度值

步骤21,使用ArcGIS软件,对渔网中单个格网的POI核密度值进行提取。选择ArcGIS中“空间连接”工具,实现批量提取单个格网空间范围内POI核密度值,“空间连接”框中参数“目标要素”选择步骤16裁剪后的矢量shp格式渔网。“连接要素”选择步骤20生成的矢量shp格式POI核密度值,“输出要素类”为新生成含单个格网POI核密度统计值的渔网,该步骤完成后输出的渔网属性表中含单个格网POI核密度值列名称为Count;

步骤22,对县域范围内格网POI核密度值进行提取,获得县域POI核密度值总值X。

步骤23,计算格网与县域非农就业岗位POI核密度值比例。使用ArcGIS软件导入步骤19生成的渔网,选中属性表添加字段,名称设为“比例”,类型为双精度,选中“比例”列使用“字段计算器”工具,“字段计算器”框参数选择中“解析程序”选择VB脚本,在运行框中选择运算字段时可双击“字段”框中字段的名称完成选取,本次运算参数输入“Count/X”,即“比例”=“Count(字段)/X(数值)”,表示属性表“比例”字段中对应每个格网值为POI核密度值与县域POI核密度值总值的比值,即为格网与县域非农就业岗位POI核密度值比例;

步骤24,计算格网非农就业人口。使用ArcGIS软件,添加步骤23生成的含有“比例”字段的渔网,打开属性表选择添加字段,名称为“FNJYRK”,类型选择为双精度,选中字段“FNJYRK”列使用“字段计算器”工具,“字段计算器”框参数选择中“解析程序”选择VB脚本,在运行框中选择运算字段时可双击“字段”框中字段的名称完成选取,本次运算参数输入“比例(字段)*县域非农就业人口(数值)”,即“FNJYRK”=“比例*人口”,表示属性表“FNJYRK”字段中对应每个格网值为“比例”与县域非农就业人口的乘积,即为格网非农就业人口;

步骤25,使用常住人口模拟模型针对手机信令数据进行格网常住人口模拟

式中p为单位格网常住人口,k为县域统计年鉴常住人口,x为格网含手机信令条数,n为县域范围内的第n个格网。

步骤26,使用ArcGIS选中步骤24生成的渔网,选中属性表添加字段名称设为“CZRK”,类型为双精度,根据格网序号导入步骤25生成的相应的格网常住人口值。

步骤27,计算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使用ArcGIS软件导入步骤26生成的渔网,选中属性表添加字段名称设为“JY”,类型为双精度,选中“JY”列使用“字段计算器”工具,“字段计算器”框参数选择中“解析程序”选择VB脚本,在运行框中选择运算字段时可双击“字段”框中字段的名称完成选取,本次运算参数输入“FNJYRK/CZRK”,即“JY”=“FNJYRK/CZRK”,表示属性表“JY”字段中对应每个格网值为格网非农就业人口与格网常住人口的商值,即格网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空间尺度为1km*1km的格网,实现高精度的区域非农就业岗位供给能力识别。

2本发明使用手机信令数据模拟区域公里格网常住人口,提升了区域公里格网常住人口识别精准度。

3本发明使用市与县域产业产值比例,获得了县域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弥补了各项研究中县域非农就业人口统计数据的缺失。

4本发明使用POI数据,将县域非农就业人口分布空间可视化。为区域空间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本发明的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ROM/RAM、磁碟、光盘)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