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球面衍射变换的非对称多图像加密方法

基于球面衍射变换的非对称多图像加密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球面衍射变换的非对称多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将球面衍射变换与LUP分解结合,经过多级衍射变换和LUP分解,使用一个随机相位板对n+1幅图像进行加密,产生n幅私钥和一个密文,形成一个有效的多图像加密方法,解决了传统光学图像加密效率不高的问题。该方法结构简单,速度快,效率高,安全性强;对密文的噪声和裁剪鲁棒性好,可以有效抵抗迭代恢复等多种特殊攻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53280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517020.8

  • 发明设计人 王君;张子怡;

    申请日2020-12-21

  • 分类号H04N1/44(20060101);H04L9/0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8:0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安全和信息光学技术领域,特别是多图像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信息安全的需求正在逐渐增加,光学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到各个安全领域。光学系统具有并行处理、自由度高、不易复制等优点,使得用于安全数据传输的光学系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1995年美国的B. Javidi首次提出了基于4-f系统的双随机相位编码技术(DRPE)成为广泛采用的光学加密技术。由于DRPE固有的线性性质和对称性,使其安全性不高且不抗特殊攻击,因此非对称加密应运而生。LUDP分解构成的非对称加密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能,球面衍射变换的非对称性使得加密系统能更好的对抗迭代攻击等优点而备有关注。但是如何有效地同时加密多幅图像,依然是光学图像加密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传统光学图像加密技术中多图像加密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球面衍射变换的非对称多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将球面衍射变换与LUP分解结合,经过多级衍射变换和LUP分解,使用一个随机相位板对n+1幅图像进行加密,产生n幅私钥和一个密文,形成一个有效的多图像加密方法,解决了传统光学图像加密效率不高的问题。

该方法包括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

所述的加密过程具体描述为:

步骤1,将待加密的n+1幅图像[I

所述的随机相位RP可以直接使用随机发生器产生,或者采用其他伪随机发生器产生。

该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速度快,效率高,安全性强;该方法对密文的噪声和裁剪鲁棒性好,可以有效抵抗迭代恢复等多种特殊攻击。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加密过程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明文、私钥、密文和解密图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基于球面衍射变换的非对称多图像加密方法的一个典型实施例,对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具体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只用于该方法做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该方法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技术熟练人员根据上述该方法内容对该方法做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仍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球面衍射变换的非对称多图像加密方法,该方法包括加密和解密两个过程,如附图1所示。

所述的加密过程具体描述为:

步骤1,将待加密的n+1幅图像[I

所述的随机相位RP可以直接使用随机发生器产生,或者采用其他伪随机发生器产生。

所述的加密过程中的球面衍射变换具体公式为: U2(θ2,φ2)=SpT{U1(θ1,φ1)}=IFT{FT[U1(θ1,φ1)]×FT[h(θ,φ)]}, h(θ,φ)=exp{j×k×d}/d

本发明的实例中,采用256×256的5幅灰度图像作为待加密图像,波长为150微米,外径和内径分别为320和20毫米,衍射距离为450毫米。本发明的明文、私钥、密文和解密图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图2(I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