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多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

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多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多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包括截骨导板以及与所述截骨导板相适应的修整引导面;所述截骨导板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所述截骨导板和所述修整引导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孔,且所述截骨导板和所述修整引导面上的所述固定孔位置相同。采用多种不同形态的截骨导板,可有效适应各种类型的下颌骨缺损;修整引导面通过与截骨导板共用固定孔及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钉道转移,规避了对于牙齿或其他解剖结构的依赖,同时保证了就位位置的唯一性,保证了修整效果;保证了就位稳定性的同时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使得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多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

背景技术

下颌骨位于颌面部的突出部位,对人体面部外形和功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肿瘤、外伤、感染均可造成下颌骨的缺损,从而引起患者严重功能及外形障碍,极大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Taylor首次将髂骨瓣用于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以来,血管化的髂骨肌皮瓣已逐渐成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主力骨瓣之一。

传统的髂骨瓣制备方式是由手术医生凭借经验,在术中手动测量下颌骨的缺损范围,从而进行截骨并塑形;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外科技术及3D打印技术的成熟,各种各样的髂骨截骨导板逐渐出现,这些导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辅助髂骨瓣的截骨和塑形,相较于传统方法提高了手术效率和精度。

髂骨瓣的传统制备方法不采用导板辅助进行截骨,这对于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操作水平具有很高的要求,整体修复过程高度依赖手术医生个人水平和经验,往往需要很长的手术时间;同时因为缺乏辅助术中难以保证修复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因此往往难以有效重建患者的面型;更重要的一点是,由于髂骨的外形与下颌骨仍有一定的差别,传统制备方法往往需要较多时间进行骨块轮廓的修整,而这一般是在组织瓣断蒂后进行的,因此极大的增加了组织瓣的缺血时间。

目前采用的髂骨截骨导板虽然可以确定截骨范围,然而其仅能指导对于髂嵴的截骨,对于髂前下嵴等部位无法指导截骨。现有截骨导板制备的髂骨段在就位时,其空间位置亦缺乏唯一性,各骨块及两侧的下颌骨残端往往会相互滑动,造成修复的误差,从而导致面部外形改变等各类手术并发症,最终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传统截骨导板因其体积较大,截骨时存在损伤血管蒂及穿支血管的风险。

目前的髂骨修整引导面大多体积巨大,安放时往往就位困难,操作不慎甚至容易损伤到血管蒂及穿支血管;修整引导面的固位高度依赖牙齿等解剖结构,一旦患者口内牙列严重缺损或相应解剖结构丧失,便无法获得就位的唯一性;更大的不足是目前的修整引导面仍然需要在组织瓣断蒂后才能进行安放和使用,组织瓣缺血时间过长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另外目前的修整引导面在操作上极为繁琐,大大延长了手术时间。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申请提出以下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多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多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包括截骨导板以及与所述截骨导板相适应的修整引导面;所述截骨导板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所述截骨导板和所述修整引导面上均设置有固定孔,且所述截骨导板和所述修整引导面上的所述固定孔位置相同。

优选的,所述截骨引导线槽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

优选的,所述修整引导面上设置有修整截骨窗以及修整引导面。

优选的,所述截骨导板厚度为2.2mm。

优选的,所述截骨引导线槽宽1.0mm,所述截骨引导嵴比所述截骨导板高出3.3mm。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直径为2.1mm。

优选的,所有修整引导面厚度除截骨面外均设计为2.2mm。

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包括塑形导板4,所述塑形导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塑形引导线槽2;所述塑形导板4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5。

优选的,所述塑形引导线槽2两侧设置有塑形引导嵴3;所述塑形导板4厚度为2.2mm;所述塑形引导线槽2宽1.0mm,所述塑形引导嵴3比所述塑形导板4高出3.3mm;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多种不同形态的截骨导板,可有效适应各种类型的下颌骨缺损;修整引导面通过与截骨导板共用固定孔及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钉道转移,规避了对于牙齿或其他解剖结构的依赖,同时保证了就位位置的唯一性,保证了修整效果;

2、截骨导板在设计上尽可能保证其与髂骨接触面积和紧密贴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小其体积,同时通过钉道转移技术相适应的修整引导面面积也缩小,保证了就位稳定性的同时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使得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

3、截骨导板表面的固定用钉洞在设计时其位置与修整引导面、钛板固定用孔洞的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了髂骨段在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4.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部缺损修复用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部缺损修复用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部缺损修复用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实施例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部缺损修复用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中的修整引导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实施例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实施例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实施例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实施例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的截骨导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截骨导板;2、截骨引导线槽;3、截骨引导嵴;4、塑形导板;5、固定孔;11、修整引导面;12、修整截骨窗;13、修整引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多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下颌骨缺损修复用单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包括截骨导板1以及与所述截骨导板相适应的修整引导面11;所述截骨导板1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2;所述截骨导板1和所述修整引导面11上均设置有固定孔5,且所述截骨导板1和所述修整引导面11上的所述固定孔5位置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只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其中一种缺损情况的体现,并不能够代表本技术方案中所有缺损的案例。在实际案例中,首先通过专业仪器确定出患者的下颌骨缺失的情况属于哪一种,是否应采用多组截骨与修整组件去完成下颌骨的修缮,待确定采用单组或多组导板套件以及缺损的下颌骨外形时,通过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配套的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截骨导板1使用过程应注意所有截骨导板1通过髂前上嵴及髂嵴进行定位,其在设计上充分包绕这两处解剖结构,保证其固位的稳定及就位位置的唯一性。然后通过截骨引导线槽2使用骨锯锯骨。同时其范围在截骨引导线槽2外延伸不超过4mm,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剥离,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所有截骨导板1在固位时所采用的空洞其直径均为2.1mm,所有孔洞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其设置与修整引导面11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相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保证了外形修整的精确性。另外由于钉道转移技术的精确的就位能力,使得其在髂骨骨块外不进行进一步的包绕,大大减小了截骨导板1的体积,手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修整引导面11同样因为与截骨导板1共用钉孔,避免了反复打孔的繁琐操作,从而使得手术操作进一步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将髂骨截取之后,通过配套的修整引导面11进行修整。待髂骨修整好之后通过钛板进行固位并固定。截骨导板1表面的固定孔5在设计时其位置与钛板固定孔洞的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了髂骨段在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3。便于稳固锯骨时骨锯的稳定性。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1,所述修整导板11上设置有修整截骨窗12以及修整引导面13。修整导板11上修整引导面13不能完成的修整,通过修整截骨窗12锯掉多余的部分髂骨。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1,所述截骨导板1厚度为2.2mm。此厚度足以维持足够的强度,并防止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在手术中的形变。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1,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宽1.0mm,足以容纳和放置市面上所有动力系统的截骨锯片。所述截骨引导嵴3比所述截骨导板1高出3.3mm。截骨引导嵴3高度的设计为5.5mm,此高度能够有效引导手术截骨,防止截骨偏移的出现。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所有固定孔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截骨导板、修整引导面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直径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实施例7

基于实施例1,所有修整引导面11厚度除截骨面外均设计为2.2mm。截骨斜面采用与设计截骨方向相移型的设计,而不采用截骨引导线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在外形修整中,其截骨的方向是非直线性的,采用截骨面进行引导能更有效的指导外形修整的方向。

实施例8

基于实施例1,所述修整截骨窗12为光滑开口结构,所述修整引导面13为光滑曲面结构。修整截骨窗12和修整引导面13均是为了能够截出所需的目标骨而设。

实施例9

如图5-11所示,下颌骨复杂缺损修复用的两块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包括截骨导板1以及与所述截骨导板相适应的修整引导面11;所述截骨导板1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2;所述截骨导板1和所述修整引导面11上均设置有固定孔5,且所述截骨导板1和所述修整引导面11上的所述固定孔5位置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只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其中一种缺损情况的体现,并不能够代表本技术方案中所有缺损的案例。在实际案例中,首先通过专业仪器确定出患者的下颌骨缺失的情况属于哪一种,是否应采用多组截骨与修整组件去完成下颌骨的修缮,待确定采用单组或多组导板套件以及缺损的下颌骨外形时,通过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配套的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截骨导板1使用过程应注意所有截骨导板1通过髂前上嵴及髂嵴进行定位,其在设计上充分包绕这两处解剖结构,保证其固位的稳定及就位位置的唯一性。然后通过截骨引导线槽2使用骨锯锯骨。同时其范围在截骨引导线槽2外延伸不超过4mm,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剥离,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所有截骨导板1在固位时所采用的空洞其直径均为2.1mm,所有孔洞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其设置与修整引导面11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相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保证了外形修整的精确性。另外由于钉道转移技术的精确的就位能力,使得其在髂骨骨块外不进行进一步的包绕,大大减小了截骨导板1的体积,手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修整引导面11同样因为与截骨导板1共用钉孔,避免了反复打孔的繁琐操作,从而使得手术操作进一步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将髂骨截取之后,通过配套的修整引导面11进行修整。待髂骨修整好之后通过钛板进行固位并固定。截骨导板1表面的固定孔5在设计时其位置与钛板固定孔洞的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了髂骨段在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实施例10

基于实施例98,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3。便于稳固锯骨时骨锯的稳定性。

实施例11

基于实施例9,所述修整导板11上设置有修整截骨窗12以及修整引导面13。修整导板11上修整引导面13不能完成的修整,通过修整截骨窗12锯掉多余的部分髂骨。

实施例12

基于实施例9,所述截骨导板1厚度为2.2mm。此厚度足以维持足够的强度,并防止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在手术中的形变。

实施例13

基于实施例9,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宽1.0mm,足以容纳和放置市面上所有动力系统的截骨锯片。所述截骨引导嵴3比所述截骨导板1高出3.3mm。截骨引导嵴3高度的设计为5.5mm,此高度能够有效引导手术截骨,防止截骨偏移的出现。

实施例14

基于实施例9,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所有固定孔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截骨导板、修整引导面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直径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实施例15

基于实施例9,所有修整引导面11厚度除截骨面外均设计为2.2mm。截骨斜面采用与设计截骨方向相移型的设计,而不采用截骨引导线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在外形修整中,其截骨的方向是非直线性的,采用截骨面进行引导能更有效的指导外形修整的方向。

实施例16

基于实施例9,所述修整截骨窗12为光滑开口结构,所述修整引导面13为光滑曲面结构。修整截骨窗12和修整引导面13均是为了能够截出所需的目标骨而设。

实施例17

如图12-15所示,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部缺损修复用髂骨截骨及塑形导板套件,包括截骨导板1以及与所述截骨导板相适应的修整引导面11;所述截骨导板1上设置有截骨引导线槽2;所述截骨导板1和所述修整引导面11上均设置有固定孔5,且所述截骨导板1和所述修整引导面11上的所述固定孔5位置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只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其中一种缺损情况的体现,并不能够代表本技术方案中所有缺损的案例。在实际案例中,首先通过专业仪器确定出患者的下颌骨缺失的情况属于哪一种,是否应采用多组截骨与修整组件去完成下颌骨的修缮,待确定采用单组或多组导板套件以及缺损的下颌骨外形时,通过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配套的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截骨导板1使用过程应注意所有截骨导板1通过髂前上嵴及髂嵴进行定位,其在设计上充分包绕这两处解剖结构,保证其固位的稳定及就位位置的唯一性。然后通过截骨引导线槽2使用骨锯锯骨。同时其范围在截骨引导线槽2外延伸不超过4mm,以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和剥离,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所有截骨导板1在固位时所采用的空洞其直径均为2.1mm,所有孔洞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其设置与修整引导面11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相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保证了外形修整的精确性。另外由于钉道转移技术的精确的就位能力,使得其在髂骨骨块外不进行进一步的包绕,大大减小了截骨导板1的体积,手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修整引导面11同样因为与截骨导板1共用钉孔,避免了反复打孔的繁琐操作,从而使得手术操作进一步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将髂骨截取之后,通过配套的修整引导面11进行修整。待髂骨修整好之后通过钛板进行固位并固定。截骨导板1表面的固定孔5在设计时其位置与钛板固定孔洞的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了髂骨段在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实施例18

基于实施例17,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3。便于稳固锯骨时骨锯的稳定性。

实施例19

基于实施例17,所述修整导板11上设置有修整截骨窗12以及修整引导面13。修整导板11上修整引导面13不能完成的修整,通过修整截骨窗12锯掉多余的部分髂骨。

实施例20

基于实施例17,所述截骨导板1厚度为2.2mm。此厚度足以维持足够的强度,并防止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在手术中的形变。

实施例21

基于实施例17,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宽1.0mm,足以容纳和放置市面上所有动力系统的截骨锯片。所述截骨引导嵴3比所述截骨导板1高出3.3mm。截骨引导嵴3高度的设计为5.5mm,此高度能够有效引导手术截骨,防止截骨偏移的出现。

实施例22

基于实施例17,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所有固定孔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截骨导板、修整引导面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直径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实施例23

基于实施例17,所有修整引导面11厚度除截骨面外均设计为2.2mm。截骨斜面采用与设计截骨方向相移型的设计,而不采用截骨引导线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在外形修整中,其截骨的方向是非直线性的,采用截骨面进行引导能更有效的指导外形修整的方向。

实施例24

基于实施例17,所述修整截骨窗12为光滑开口结构,所述修整引导面13为光滑曲面结构。修整截骨窗12和修整引导面13均是为了能够截出所需的目标骨而设。

实施例25

如图1-4所示,一种内推式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用的髂骨塑形导板,包括塑形导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导板4上设置有若干个塑形引导线槽2;所述塑形导板4设置有若干个固定孔5。

本实施例中的塑形导板4只是本技术方案中的其中一种缺损情况的体现,并不能够代表本技术方案中所有缺损的案例。在实际案例中,首先通过专业仪器确定出患者的下颌骨缺失的情况属于哪一种,是否应采用多组截骨与修整组件去完成下颌骨的修缮,待确定采用单组或多组导板套件以及缺损的下颌骨外形时,通过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出配套的塑形导板4和修整导板。本实施例1中的塑形导板4在截骨后术前设计磨除多余的松质骨,即可完成对于内推骨块的离断,从而轻松实现骨块的内推。按照此方法进行修整,能够尽可能多的保留骨皮质,增加钛板钛钉固位时的稳定性,非常适用于髂骨厚度大大超过下颌骨宽度的患者。所有塑形导板4在固位时所采用的空洞其直径均为2.1mm,所有孔洞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其设置与钛板上的孔洞相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保证了外形修整的精确性。另外由于钉道转移技术的精确的就位能力,使得其在髂骨骨块外不进行进一步的包绕,大大减小了塑形导板4的体积,手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使得手术操作进一步简化,缩短了手术时间。

实施例26

基于实施例25,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两侧设置有截骨引导嵴3。便于稳固锯骨时骨锯的稳定性。

实施例27

基于实施例25,所述塑形导板4厚度为2.2mm。此厚度足以维持足够的强度,并防止塑形导板4在手术中的形变。

实施例28

基于实施例25,所述截骨引导线槽2宽1.0mm,足以容纳和放置市面上所有动力系统的截骨锯片。所述截骨引导嵴3比所述塑形导板4高出3.3mm。截骨引导嵴3高度的设计为5.5mm,此高度能够有效引导手术截骨,防止截骨偏移的出现,从而保证锯片能够精准地按照预设方向进行截骨。

实施例29

基于实施例25,所述固定孔5直径为2.1mm。所有固定孔在设计上均采用钉道转移技术,塑形导板及固定用钛板上的孔洞直径一致,从而保证髂骨段最终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

其中实施例1、实施例8、实施例15、实施例25为本发明保护范围中的不同配套组件,本发明仅仅是列举了使用频率较高的常用组件,不能代表本发明仅四套组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多种不同形态的截骨导板1,可有效适应各种类型的下颌骨缺损;修整引导面11通过与截骨导板1共用固定孔5及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实现了钉道转移,规避了对于牙齿或其他解剖结构的依赖,同时保证了就位位置的唯一性,保证了修整效果;截骨导板1在设计上尽可能保证其与髂骨接触面积和紧密贴合的基础上,尽可能地缩小其体积,同时通过钉道转移技术相适应的修整引导面11面积也缩小,保证了就位稳定性的同时防止了对血管蒂及穿支血管损伤的可能性;使得术者可以在不断蒂的前提下进行安放和使用,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截骨导板1表面的固定用钉洞在设计时其位置与修整引导面、钛板固定用孔洞的位置一致,从而保证了髂骨段在就位时其空间位置的唯一性,保证手术效果与手术设计高度一致;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本申请中的截骨导板1和修整引导面11的外形均是有患者的下颌骨缺损部分决定,首先根据患者下颌骨的缺损部分,利用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截骨导板1,同时制定出对应的修整引导面11,截取的髂骨放在修整引导面11上,沿着修整引导面11设计的截面截去多余的髂骨,使其形状符合缺损的下颌骨形状,最后通过共用的固定孔5将其通过钛板固定于下颌骨上。

本申请中的塑形导板4的外形均是由患者的下颌骨缺损部分决定,首先根据患者下颌骨的缺损部分,利用3D快速成型技术打印塑形导板4,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决定是否采用其他形状的修整导板配合,最后通过共用的固定孔5将其通过钛板固定于下颌骨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