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包括储物机构和旋转机构,旋转机构设置于储物机构内部,储物机构包括顶框、连接框和底框,顶框内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隔板,隔板顶部靠近两侧边缘中心处均滑动贯穿有连动杆,两个连动杆外表面位于隔板上方均滑动套设有支撑弹簧。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能够便捷进行顶框和连接框的有效连接,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能够便捷进行连接框和底框的有效连接,进而通过导向管能够便捷将针具投入设备内部,进而当金属针柄与磁性圈接触后,使针具能够稳定的放置于设备内部,进而通过旋转底框能够有效调节针具实际使用长度,进而方便使用者对针具使用长度和施针角度的把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943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莒县人民医院;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69880.9

  • 发明设计人 于凤鹤;姚元春;牛德国;

    申请日2020-12-14

  • 分类号A61H39/08(20060101);

  • 代理机构44728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英

  • 地址 276500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县城浮来中路南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8:0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参照中国专利CN109718095A:一种针灸治疗装置,包括装置外壳、固定环、下降装置、调整装置、转动装置、驱动装置和限位装置,所述装置外壳顶部固定有固定环,所述装置外壳内部固定有下降装置,所述下降装置与固定环转动连接,所述下降装置外表面套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与装置外壳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装置一侧设有驱动装置,此针灸治疗装置,通过调整装置支撑在患者的皮肤表面,再将针插入患者的穴位处,起到定位准确的作用,通过驱动装置使针自动捻动,起到行针治疗效果,节省医生治疗时的体力,手动移动控制扎针位置,保证下针的准确性和深度,保护患者扎针安全,节约医生的体力,提高医生治疗效率,该专利由于结构的限制,使其实际只能进行垂直方向的使用,而针灸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施针角度的变换,进而达到对指定部位的刺激和治疗的作用,同时该专利实际使用通过驱动装置进而达到单一的捻针效果,而实际捻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捻针频率和速度的调整,进而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使该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能够便捷进行顶框和连接框的有效连接,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能够便捷进行连接框和底框的有效连接,进而通过导向管能够便捷将针具投入设备内部,进而当金属针柄与磁性圈接触后,使针具能够稳定的放置于设备内部,进而通过旋转底框能够有效调节针具实际使用长度,进而方便使用者对针具使用长度和施针角度的把控,确定施针部位后,在支撑弹簧和压片的有效支撑下,使使用者能够通过压板反复挤压连动杆,进而通过连动杆能够有效带动第一旋转块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当第一旋转块下压时,通过安装板顶部安装槽内部滚珠的有效支撑,进而使第二旋转块能够有效进行旋转,同时第二旋转块能够有效带动定位杆进行旋转,当第一旋转块上升时,扭簧将有效恢复定位杆原有状态,进而使定位杆能够有效带动第二旋转块恢复到原有位置,进而使第一旋转块再次下压时能够再次带动第二旋转进行转动,定位杆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磁性圈进行转动,进而使针具在磁性圈和患者部位的相互挤压下能够有效跟随磁性圈进行往复转动,进而达到有效的捻针效果,同时通过调整按压压板的频率,能够有效控制捻针的频率,同时当针具到达一定深度后,使用者能够通过挤压患者部位,进而使患者部位能够有效夹持固定住针具,进而向上提起设备能够有效使针具和设备分离,进而方便进行针具的更换,有效提高设备实际使用效果。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包括储物机构和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设置于储物机构内部,所述储物机构包括顶框、连接框和底框,所述顶框内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隔板顶部靠近两侧边缘中心处均滑动贯穿有连动杆,两个所述连动杆外表面位于隔板上方均滑动套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旋转机构包括第一旋转块、第二旋转块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外表面和顶框内表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开设有安装槽,且安装槽内部滑动嵌设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顶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个限位孔,每个所述限位孔内部且位于安装槽内部均设置有滚珠,所述安装板顶部中心处滑动贯穿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外表面且位于安装板下方滑动套设有扭簧,所述定位杆外表面且位于扭簧下方套设有磁性圈。

其中,两个所述连动杆顶端均滑动贯穿顶框内部顶面,两个所述连动杆顶端之间且位于顶框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板。

其中,所述压板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底端滑动贯穿顶框顶部。

其中,两个所述连动杆外表面位于对应支撑弹簧上方均套设有压片,每个所述压片底部和对应支撑弹簧顶部分别贴合。

其中,两个所述连动杆底端之间且位于隔板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底部和第一旋转块顶部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顶框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外螺纹,所述连接框内表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内螺纹。

其中,所述连接框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底框内表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内螺纹。

其中,所述底框底部中心处开设有放置口,所述底框内部底面位于放置口上方固定连接有导向管。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块和第二旋转块啮合连接,第二旋转块底部和定位杆顶端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扭簧一端延伸至安装板内部,所述扭簧另一端延伸至定位杆内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中,确定施针部位后,在支撑弹簧和压片的有效支撑下,使使用者能够通过压板反复挤压连动杆,进而通过连动杆能够有效带动第一旋转块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当第一旋转块下压时,通过安装板顶部安装槽内部滚珠的有效支撑,进而使第二旋转块能够有效进行旋转,同时第二旋转块能够有效带动定位杆进行旋转,当第一旋转块上升时,扭簧将有效恢复定位杆原有状态,进而使定位杆能够有效带动第二旋转块恢复到原有位置,进而使第一旋转块再次下压时能够再次带动第二旋转进行转动,定位杆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磁性圈进行转动,进而使针具在磁性圈和患者部位的相互挤压下能够有效跟随磁性圈进行往复转动,进而达到有效的捻针效果,同时通过调整按压压板的频率,能够有效控制捻针的频率,同时当针具到达一定深度后,使用者能够通过挤压患者部位,进而使患者部位能够有效夹持固定住针具,进而向上提起设备能够有效使针具和设备分离,进而方便进行针具的更换,有效提高设备实际使用效果。

(2)本发明中,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能够便捷进行顶框和连接框的有效连接,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能够便捷进行连接框和底框的有效连接,进而通过导向管能够便捷将针具投入设备内部,进而当金属针柄与磁性圈接触后,使针具能够稳定的放置于设备内部,进而通过旋转底框能够有效调节针具实际使用长度,进而方便使用者对针具使用长度和施针角度的把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的仰视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的正视剖视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的储物机构正视剖视展开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A部分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正视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的旋转机构正视剖视展开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7中B部分放大图。

图中标记:1、储物机构;101、顶框;102、隔板;103、连动杆;104、压板;105、限位杆;106、连接板;107、支撑弹簧;108、压片;109、连接框;110、底框;111、导向管;2、旋转机构;201、安装板;202、滚珠;203、限位圈;204、定位杆;205、扭簧;206、磁性圈;207、第二旋转块;208、第一旋转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8:一种康复科临床针灸治疗装置,包括储物机构1和旋转机构2,旋转机构2设置于储物机构1内部,储物机构1包括顶框101、连接框109和底框110,顶框101的设立配合连接框109和底框110方便进行设备其他功能部件的安装设置,顶框101内部靠近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隔板102,隔板102的设立方便进行连动杆103的安装设置,同时能够有效进行支撑弹簧107的位置限制,隔板102顶部靠近两侧边缘中心处均滑动贯穿有连动杆103,连动杆103的设立方便进行连接板106、压板104和限位杆105的安装设置,两个连动杆103外表面位于隔板102上方均滑动套设有支撑弹簧107,支撑弹簧107的设立配合压片108能够有效进行连动杆103的位置限制,旋转机构2包括第一旋转块208、第二旋转块207和安装板201,第一旋转块208的设立配合第二旋转块207能够有效实现磁性圈206有效转动,安装板201的设立方便进行设备其他功能部件的安装设置,安装板201外表面和顶框101内表壁固定连接,安装板201顶部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的设立方便进行滚珠202和限位圈203的安装设置,且安装槽内部滑动嵌设有限位圈203,限位圈203的设立方便进行滚珠202位置的有效限制,限位圈203顶部沿圆周方向等距开设有个限位孔,每个限位孔内部且位于安装槽内部均设置有滚珠202,滚珠202的设立能够有效进行第二旋转块207的有效支撑,进而使第二旋转块207能够正常进行旋转,安装板201顶部中心处滑动贯穿有定位杆204,定位杆204的设立方便配合扭簧205能够使第二旋转块207能够有效恢复原有位置,定位杆204外表面且位于安装板201下方滑动套设有扭簧205,定位杆204外表面且位于扭簧205下方套设有磁性圈206,磁性圈206的设立能够有效进行金属针具的吸引固定,进而方便进行针具的取出更换。

实施例二,参照图3-8:两个连动杆103顶端均滑动贯穿顶框101内部顶面,两个连动杆103顶端之间且位于顶框101上方固定连接有压板104,压板104的设立方便进行连动杆103的位置移动,压板104底部中心处固定连接有限位杆105,限位杆105的设立能够有效进行压板104移动位置的有效限制,限位杆105底端滑动贯穿顶框101顶部,两个连动杆103外表面位于对应支撑弹簧107上方均套设有压片108,压片108的设立配合支撑弹簧107能够有效进行连动杆103位置的有效支撑,每个压片108底部和对应支撑弹簧107顶部分别贴合,两个连动杆103底端之间且位于隔板102下方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06,连接板106的设立方便进行第一旋转块208的安装设置,连接板106底部和第一旋转块208顶部固定连接,顶框101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外螺纹,连接框109内表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内螺纹,连接框109外表面靠近底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外螺纹,底框110内表壁靠近顶部边缘处开设有第二内螺纹,底框110底部中心处开设有放置口,放置口的设立配合导向管111能够方便进行针具的安装设置,底框110内部底面位于放置口上方固定连接有导向管111,第一旋转块208和第二旋转块207啮合连接,第二旋转块207底部和定位杆204顶端固定连接,扭簧205一端延伸至安装板201内部,扭簧205另一端延伸至定位杆204内部。

使用时,通过第一外螺纹和第一内螺纹,能够便捷进行顶框101和连接框109的有效连接,通过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能够便捷进行连接框109和底框110的有效连接,进而通过导向管111能够便捷将针具投入设备内部,进而当金属针柄与磁性圈206接触后,使针具能够稳定的放置于设备内部,进而通过旋转底框110能够有效调节针具实际使用长度,进而方便使用者对针具使用长度和施针角度的把控,确定施针部位后,在支撑弹簧107和压片108的有效支撑下,使使用者能够通过压板104反复挤压连动杆103,进而通过连动杆103能够有效带动第一旋转块208进行上下往复运动,进而当第一旋转块208下压时,通过安装板201顶部安装槽内部滚珠202的有效支撑,进而使第二旋转块207能够有效进行旋转,同时第二旋转块207能够有效带动定位杆204进行旋转,当第一旋转块208上升时,扭簧205将有效恢复定位杆204原有状态,进而使定位杆204能够有效带动第二旋转块207恢复到原有位置,进而使第一旋转块208再次下压时能够再次带动第二旋转进行转动,定位杆204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磁性圈206进行转动,进而使针具在磁性圈206和患者部位的相互挤压下能够有效跟随磁性圈206进行往复转动,进而达到有效的捻针效果,同时通过调整按压压板104的频率,能够有效控制捻针的频率,同时当针具到达一定深度后,使用者能够通过挤压患者部位,进而使患者部位能够有效夹持固定住针具,进而向上提起设备能够有效使针具和设备分离,进而方便进行针具的更换,有效提高设备实际使用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