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

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

摘要

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包括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培养液存储箱,培养液存储箱顶固设有培养液添加口;所述外箱体内侧底部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托架的底部相接触;所述培养液存储箱底部连接有培养液滴管,培养液滴管的管体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托架的培养皿放置口内放置有培养皿底,培养皿底顶部设有培养皿盖;所述培养液滴管插接于培养皿盖的滴管连接口内。该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培养液通过培养液滴管从滴管连接口流入,经过培养液分流管的分流,从培养液滴口流出,使培养液从培养皿盖均匀流入培养皿底,避免培养液在培养皿底堆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5798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北军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28180.8

  • 发明设计人 何忠;石小龙;

    申请日2020-11-24

  • 分类号C12M3/00(20060101);C12M1/22(20060101);C12M1/36(20060101);C12M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42000 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五堰街办北京北路82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10: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培养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

背景技术

培养皿是一种用于微生物或细胞培养的实验室器皿,由一个平面圆盘状的底和一个盖组成,一般用玻璃或塑料制成。培养皿材质基本上分为两类,主要为塑料和玻璃的,玻璃的可以用于植物材料、微生物培养和动物细胞的贴壁培养。

经专利检索现有专利号为CN206521476U的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培养皿底和培养皿盖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培养皿盖通过培养液添加管连通量筒,在量筒顶端布置带有灭菌球的顶盖;所述培养皿还设有自动添加系统,用于根据培养皿内的内环境变化自动控制是否滴液以及滴液速度,自动添加系统包括滴液阀、内环境监测设备和PLC,其中滴液阀设置于培养液添加管上,滴液阀和内环境监测设备分别与PLC电连接,滴液阀为电控制阀门,内环境监测设备用于监测培养皿内的温度、湿度、液面高度、气压等参数。

基于上述,现有的培养皿多采用实验人员手动添加,培养液添加不够精确,并且在培养液添加时无法提供良好的密封性,极易导致外界污染物对培养皿内部造成污染,所添加的培养液容易在培养皿同一部位堆积,无法扩散到培养皿边缘处,导致培养皿培养效果差。

于是,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以期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培养皿多采用实验人员手动添加,培养液添加不够精确,并且在培养液添加时无法提供良好的密封性,极易导致外界污染物对培养皿内部造成污染,所添加的培养液容易在培养皿同一部位堆积,无法扩散到培养皿边缘处,导致培养皿培养效果差的问题。

本发明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其中,该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包括有外箱体;所述外箱体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培养液存储箱,且培养液存储箱顶固设有培养液添加口;所述外箱体内侧底部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且升降机构的顶部与托架的底部相接触,并且托架上开设有培养皿放置口;所述培养液存储箱底部连接有培养液滴管,且培养液滴管的管体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托架的培养皿放置口内放置有培养皿底,且培养皿底顶部设有培养皿盖。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皿盖的中心开设有锥形的滴管连接口,且培养液滴管插接于滴管连接口内,滴管连接口的底部设有空腔,空腔的内壁上呈环绕状开设有培养液分流管,且培养液分流管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培养液滴口,空腔内设有密闭板。

进一步的,所述培养皿盖的滴管连接口顶部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与培养液滴管的外壁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密闭板设于滴管连接口底部的空腔内,密闭板的顶部端面与滴管连接口的底部相接触,密闭板的底部端面与弹簧的顶端相连,弹簧的底端固定于空腔的底部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阀为电控阀门,且控制阀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

与现有结构相较之下,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培养皿盖的设置,当培养液滴管插于滴管连接口时,密封圈与培养液滴管的外壁牢牢贴合,增加培养液滴管插于滴管连接口时的密封性,培养液通过培养液滴管从滴管连接口流入,经过培养液分流管的分流,从培养液滴口流出,使培养液从培养皿盖均匀流入培养皿底,避免培养液在培养皿底堆积,并且配合控制阀的设置,且控制阀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自动添加,更加精确的控制培养液的添加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右侧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箱体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培养液滴管与培养皿盖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托架轴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培养皿盖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外箱体;2、培养液存储箱;201、培养液添加口;3、培养液滴管;4、控制阀;5、培养皿盖;501、滴管连接口;502、密封圈;503、培养液分流管;504、培养液滴口;505、空腔;6、培养皿底;7、托架;701、培养皿放置口;8、升降机构;9、密闭板;90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包括有:外箱体1;外箱体1内侧顶部固定安装有培养液存储箱2,且培养液存储箱2顶固设有培养液添加口201;外箱体1内侧底部端面上固定安装有升降机构8,且升降机构8的顶部与托架7的底部相接触,并且托架7上开设有培养皿放置口701;培养液存储箱2底部连接有培养液滴管3,且培养液滴管3的管体上设有控制阀4,控制阀4为电控阀门,且控制阀4与外部PLC控制器电性连接,该控制阀4的结构设计,且控制阀4与外部控制电路相连,可以实现培养液的自动添加,更加精确的控制培养液的添加量;托架7的培养皿放置口701内放置有培养皿底6,且培养皿底6顶部设有培养皿盖5,培养皿盖5的滴管连接口501顶部设有密封圈502,培养液滴管3插接于滴管连接口501内,密封圈502与培养液滴管3的外壁相接触,该密封圈502的结构设计,当培养液滴管3插于滴管连接口501时,密封圈502与培养液滴管3的外壁牢牢贴合,增加培养液滴管3插于滴管连接口501时的密封性;培养液滴管3插接于培养皿盖5的滴管连接口501内。

其中,培养皿盖5的中心开设有锥形的滴管连接口501,滴管连接口501的底部设有空腔505,空腔505的内壁上呈环绕状开设有培养液分流管503,且培养液分流管503的底部开设有若干培养液滴口504,空腔505内设有密闭板9,该培养皿盖5的结构设计,可使从培养液滴管3通过滴管连接口501进入的培养液,经过培养液分流管503的分流,从培养液滴口504流出,使培养液从培养皿盖5均匀流入培养皿底6,避免培养液在培养皿底6堆积。

其中,密闭板9设于滴管连接口501底部的空腔505内,密闭板9的顶部端面与滴管连接口501的底部相接触,密闭板9的底部端面与弹簧901的顶端相连,弹簧901的底端固定于空腔505的底部端面,该密闭板9的结构设计,通过密闭板9的顶部端面与滴管连接口501的底部相接触,在培养液滴管3未插入滴管连接口501时,保持培养皿底6内的密封性,避免培养皿底6内受到污染,当培养液滴管3插入滴管连接口501时,培养液滴管3底端顶住密闭板9向下运动,使培养液从滴管连接口501顺利的流入培养皿底6中。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该用于医学实验的可自动添加培养液的培养皿时,首先将保存有样本的培养皿底6放置到托架7的培养皿放置口701内,然后将托架7放置到外箱体1底部的升降机构8顶部,通过升降机构8的升起,使培养液滴管3插入培养皿盖5的滴管连接口501中,培养液滴管3底端顶住密闭板9向下运动,培养液滴管3底部完全插入培养皿盖5中,此时通过外部PLC控制器打开控制阀4,使培养液存储箱2内部培养液通过培养液滴管3进入滴管连接口501内,培养液经培养液分流管503分流,培养液从培养液滴口504流出,从而保证培养皿底6中的培养液滴落的均匀性,避免培养液在培养皿底6堆积。

综上所述,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