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前置过滤组件、前置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前置过滤组件、前置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置过滤组件、前置过滤器和净水系统,其中前置过滤组件包括外骨架、限位件和过滤单元,过滤单元插设在外骨架中,过滤单元相对于外骨架在轴向上可移动,限位件用于阻止过滤单元跟随外骨架在周向上转动,过滤单元包括在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外骨架上设有凹陷,过滤单元上设有与凹陷对应的凸起,凹陷沿外骨架的周向螺旋设置,当外骨架在周向上转动时,凸起能够在凹陷中移动,当凸起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外界水从第二过滤部的第一侧流向第二侧,当凸起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界水经过第一过滤部过滤后到达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从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水质的安全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3923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910824493.3

  • 申请日2019-09-02

  • 分类号B01D29/11(20060101);B01D29/66(20060101);B01D35/30(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24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翠芬

  • 地址 519000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前山金鸡西路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8:35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前置过滤组件、前置过滤器和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自来水在进入用户家之前会流过较多管路,在各个管路中流过时会混入各种杂质,这些杂质一方面会对用户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对用水电器也会造成损害。因此,一般在用户入户源头管路上设置前置过滤器,对自来水进行过滤。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前置过滤器中的滤膜进行清洗,以保障过滤效果。但是一般在前置过滤器中采用弹簧等弹性件辅助实现清洗过程,而弹簧等金属件将对水质产生影响。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前置过滤组件,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水质安全问题。

一种前置过滤组件,包括外骨架、限位件和过滤单元,所述过滤单元插设在所述外骨架中,所述过滤单元相对于所述外骨架在轴向上可移动,所述限位件用于阻止所述过滤单元跟随所述外骨架在周向上转动,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在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部和第二过滤部,外骨架上设有凹陷,所述过滤单元上设有与所述凹陷对应的凸起,或所述过滤单元上设有凹陷,所述外骨架上设有与所述凹陷对应的凸起,所述凹陷沿所述外骨架的周向螺旋设置;

当所述外骨架相对于所述过滤单元在周向上转动时,所述凸起能够在所述凹陷中移动,当所述凸起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外界水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一侧流向第二侧,当所述凸起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界水经过所述第一过滤部过滤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前置过滤组件,使用过程中通过所述外骨架和所述过滤单元上分别设置的凹陷和凸起的配合,使得当所述外骨架沿周向转动时,所述凸起在所述凹陷中移动,在所述限位件的进一步限定作用下,所述过滤单元只能做轴向上的移动。当所述凸起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外界水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一侧流向第二侧,实现过滤过程。当所述凸起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外界水经过所述第一过滤部过滤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然后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实现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反向冲洗,实施反冲洗过程。在整个调节过程中直接借助在所述外骨架和所述过滤单元上的凹陷和凸起的配合,以及所述限位件的限位作用,实现过滤和反冲洗状态的切换,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弹簧等金属件对水质的影响,即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水质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外骨架上设有凹陷,所述过滤单元上设有与所述凹陷对应的凸起时,所述凹陷为设置在所述外骨架上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分为过滤段、冲洗段和中间过渡段,所述过滤段与所述冲洗段在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段与所述冲洗段在周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中间过渡段连通所述过滤段与所述冲洗段,当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过滤段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冲洗段时所述凸起位于所述第二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段与所述冲洗段均垂直于所述外骨架的轴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为位于所述外骨架开口处的网盖,所述网盖能够与瓶体连接,所述网盖相对于所述瓶体在周向上固定,当所述凸起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网盖围蔽在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外侧,外界水经过所述网盖后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外侧流向内侧,当所述凸起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过滤部与所述网盖错开,外界水从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外侧流向内侧,然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内侧,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内侧流向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密封段,所述密封段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与所述第二过滤部之间,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能够安装在所述瓶体内,当所述凸起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网盖与所述密封段密封连接,所述密封段与所述瓶体间隔设置,使得外界水能够通过密封段与瓶体之间的间隙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外侧,当所述凸起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段与所述瓶体密封连接,使得外界水从所述第一过滤部的外侧流向内侧,然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内侧,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内侧流向外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小骨架、内骨架、反冲洗滤网和过滤滤网,所述小骨架与所述内骨架在轴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反冲洗滤网套设在所述小骨架外,形成所述第一过滤部,所述过滤滤网套设在所述内骨架外,形成所述第二过滤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单元还包括压盖,所述压盖与所述第二过滤部连接,所述压盖位于所述第二过滤部远离所述第一过滤部的一侧,所述凸起设置在所述压盖上。

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瓶体、导水接头和上述的前置过滤组件,所述前置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瓶体内,所述导水接头安装在所述瓶体的开口端,所述导水接头具有进水流道和出水流道,当所述凸起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一侧与所述瓶体之间具有流水间隙,所述进水流道与所述流水间隙连通,所述出水流道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连通,当所述凸起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水流道与所述第一过滤部连通,所述出水流道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一侧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前置过滤器,通过在所述瓶体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置过滤组件,使得当所述凸起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水接头上的进水流道与所述流水间隙连通,从而使得水能够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一侧流向第二侧,然后从所述出水流道流出,实现过滤过程。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后,需要对所述前置过滤器进行反冲洗时,可以转动所述外骨架,使得所述过滤单元在轴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凸起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导水接头的进水流道与所述第一过滤部连通,水经过所述第一过滤部过滤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然后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最后从所述出水流道流出。实现对所述第二过滤部的反冲洗,保障在过滤过程中水质的安全性。而在以上调节过程中,不用借助弹簧等金属件来实现两个状态的切换,从而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水质的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器还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瓶体上的转动件和排水阀,所述转动件延伸至所述瓶体内与所述外骨架连接,用于使得所述外骨架在周向上转动,所述瓶体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滤部的第一侧连通,当所述排水阀开启时,所述排水阀的入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

一种净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上述的前置过滤器,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导水接头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导水接头的出水口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通过在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置过滤器,使得在实现对所述前置过滤器反冲洗的同时不用借助弹簧等金属件来实现调节过程,从而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水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前置过滤组件的装配图;

图2为图1所示前置过滤组件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示前置过滤组件中过滤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所述前置过滤器在正常过滤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所述前置过滤器在反冲洗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前置过滤器在正常冲洗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前置过滤器;11、瓶体;12、导水接头;121、进水流道;122、出水流道;13、流水间隙;14、转动件;15、排水阀;20、前置过滤组件;21、外骨架;211、凹陷;2111、过滤段;2112、冲洗段;2113、中间过渡段;22、限位件;23、过滤单元;231、第一过滤部;2311、小骨架;2312、反冲洗滤网;232、第二过滤部;2321、内骨架;2322、过滤滤网;233、凸起;234、压盖;235、密封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前置过滤组件20,包括外骨架21、限位件22和过滤单元23。所述过滤单元23插设在所述外骨架21中,所述过滤单元23相对于所述外骨架21在轴向上可移动。所述限位件22用于阻止所述过滤单元23跟随所述外骨架21在周向上转动。所述过滤单元23包括在轴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过滤部231和第二过滤部232,外骨架21上设有凹陷211,所述过滤单元23上设有与所述凹陷211对应的凸起233,所述凹陷211沿所述外骨架21的周向螺旋设置,当所述外骨架21相对于所述过滤单元23在周向上转动时,所述凸起233能够在所述凹陷211中移动。或者,在所述过滤单元23上设有凹陷211,所述外骨架21上设有与所述凹陷211对应的凸起233,当所述外骨架21相对于所述过滤单元23在周向上转动时,所述凸起233能够在所述凹陷211中移动。

而基于所述限位件22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凸起233在所述凹陷211中移动的过程实现了对所述过滤单元23在轴向上移动的导向作用。

具体地,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如图4所示,外界水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一侧流向第二侧,实现过滤过程。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第二位置时,如图5所示,外界水经过所述第一过滤部231过滤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二侧,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实现对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反冲洗过程。

在整个调节过程中直接借助在所述外骨架21和所述过滤单元23上的凹陷211与凸起233的配合,以及所述限位件22的限位作用,实现过滤和反冲洗状态的切换,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弹簧等金属复位件件对水质的影响,即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水质的安全性。

具体地,基于所述凹陷211直接在所述外骨架21或所述过滤单元23上形成,所述凸起233可以采用与所述外骨架21或所述过滤单元23材质类似的材料制作,则不存在弹簧等金属复位件对水质的影响。

具体地,这里所述的凹陷211沿所述外骨架21的周向螺旋设置,并非单指所述凹陷211在周向上旋转一圈、两圈或多圈,也包括所述凹陷211在所述外骨架21的周向上旋转角度小于180°的情况。即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凹陷211在所述外骨架21的周向上沿轴向倾斜的方案均属于上述范围。

例如,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当所述外骨架21上设有凹陷211,所述过滤单元23上设有与所述凹陷211对应的凸起233时,所述凹陷211为设置在所述外骨架21上的条形凹槽。所述条形凹槽分为过滤段2111、冲洗段2112和中间过渡段2113,所述过滤段2111与所述冲洗段2112在轴向上间隔设置,所述过滤段2111与所述冲洗段2112在周向上错位设置,所述中间过渡段2113连通所述过滤段2111与所述冲洗段2112。

当所述凸起233位于所述过滤段2111时所述凸起2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当所述凸起233位于所述冲洗段2112时所述凸起233位于所述第二位置。即当通过旋转所述外骨架21使得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过滤段2111时,如图4所示,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进入过滤状态,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冲洗段2112时,如图5所示,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进入所述反冲洗状态。

而且,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过滤段2111与所述冲洗段2112在所述外骨架21的周向上均具有一定长度,从而使得凸起233移动到对应段时能够稳定位于此状态,保障所述过滤过程和所述反冲洗过程的有效进行。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过滤段2111与所述冲洗段2112均垂直于所述外骨架21的轴向。从而使得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过滤段2111与所述冲洗段2112时,能够稳定位于对应位置,避免在水流冲击作用下所述过滤单元23位置发生改变的情况发生。

而具体地,所述凹陷211在所述外骨架21上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所述凸起233的位置只要与所述凹陷211对应,能够实现对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过滤状态和反冲洗状态的切换即可。

而具体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凹陷211设置在所述外骨架21上远离所述第一过滤部231的一端,所述凸起233设置在所述过滤单元23上远离所述第一过滤部231的一端。从而使得,当用于实现所述外骨架21转动的转动件14在运动时,能够高效可靠的使得所述凸起233在所述凹陷211中移动,避免卡死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过滤单元23还包括压盖234,所述压盖234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连接,所述压盖234位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远离所述第一过滤部231的一侧,所述凸起233设置在所述压盖234上。

具体地,所述凸起233可以设置在所述压盖234的外周,与所述凹陷211相对的位置。

而且,可以将所述压盖234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之间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从而可以将所述压盖234、凸起233与所述外骨架21之间采用一体成型的连接方式,然后在装配时将所述第二过滤部232与所述压盖234连接,从而实现装配过程。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3所示,所述限位件22为位于所述外骨架21开口处的网盖,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网盖能够与瓶体11连接,所述网盖相对于所述瓶体11在周向上固定。具体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卡扣或粘接等方式。

如图4和图6所示,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网盖围蔽在所述第一过滤部231的外侧,外界水经过所述网盖后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外侧流向内侧。如图5所示,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过滤部231与所述网盖错开,外界水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的外侧流向内侧,然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内侧,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内侧流向外侧。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至图6所示,这里的网盖是指在周向上具有完整侧壁的结构,即所述网盖具有环形侧壁;但是端面是网状结构,能够供水流通过,即所述网盖端面具有供水流通过的导水孔。

从而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第一位置时,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网盖的环形侧壁将所述第一过滤部231遮蔽,从而使得水流向下流至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外侧,而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外侧流向内侧的水可以穿过所述网盖的端面流出。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过滤单元23还包括密封段235,所述密封段235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之间。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能够安装在所述瓶体11内,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网盖与所述密封段235密封连接,从而将所述第一过滤部231遮蔽在内侧,阻止水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过滤通过。所述密封段235与所述瓶体11间隔设置,使得外界水能够通过密封段235与瓶体11之间的间隙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外侧。

当然,可选地,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网盖也可以不必将所述第一过滤部231完全遮蔽在内侧,水流通过所述第一过滤部231过滤后进入内侧然后从导水接头12的出水流道122流出,可以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一起进行过滤过程。

如图5所示,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第二位置时,所述密封段235与所述瓶体11密封连接,此时所述网盖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错开,使得外界水只能够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的外侧流向内侧,然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内侧,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内侧流向外侧。从而实现对所述第二过滤部232反冲洗过程。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6所示,所述过滤单元23包括小骨架2311、内骨架2321、反冲洗滤网2312和过滤滤网2322,所述小骨架2311与所述内骨架2321在轴向上依次设置,所述反冲洗滤网2312套设在所述小骨架2311外,形成所述第一过滤部231,所述过滤滤网2322套设在所述内骨架2321外,形成所述第二过滤部232。

如图1至图6所示,本文中所述的小骨架2311、内骨架2321和外骨架21均是侧壁具有通孔的结构,即水流能够穿过所述小骨架2311、内骨架2321和外骨架21。当所述反冲洗滤网2312套设在所述小骨架2311上后,以及所述过滤滤网2322套设在所述内骨架2321上后,水流能够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和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一侧渗透流向另一侧。

进一步具体地,如图1至图6所示,所述第一过滤部231和所述第二过滤部232均为筒状结构,水流在经过所述筒状结构的侧壁时水中的杂质被过滤掉。

进一步地,当所述过滤单元23包括所述内骨架2321时,所述密封段235可以是由所述内骨架2321上靠近所述小骨架2311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环形凸起,然后在环形凸起上进一步设置密封圈等密封件形成所述密封段235。

进一步地,如图4至图6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前置过滤器10,包括瓶体11、导水接头12和上述的前置过滤组件20。所述前置过滤组件20设置在所述瓶体11内,所述导水接头12安装在所述瓶体11的开口端。所述导水接头12具有进水流道121和出水流道122,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一侧与所述瓶体11之间具有流水间隙13,所述进水流道121与所述流水间隙13连通,所述出水流道122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二侧连通,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进水流道121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连通,所述出水流道122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一侧连通。

通过在所述瓶体11中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置过滤组件20,使得当所述凸起233移动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水接头12上的进水流道121与所述流水间隙13连通,从而使得水能够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一侧流向第二侧,然后从所述出水流道122流出,实现过滤过程。当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滤后,需要对所述前置过滤器10进行反冲洗时,可以转动所述外骨架21,使得所述过滤单元23在轴向上移动,使得所述凸起233移动到第二位置。此时所述导水接头12的进水流道121与所述第一过滤部231连通,水经过所述第一过滤部231过滤后到达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二侧,然后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最后从所述出水流道122流出。实现对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反冲洗,保障在过滤过程中水质的安全性。而在以上调节过程中,不用借助弹簧等金属件来实现两个状态的切换,从而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水质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置过滤器10还包括均设置在所述瓶体11上的转动件14和排水阀15,所述转动件14延伸至所述瓶体11内与所述外骨架21连接,用于使得所述外骨架21在周向上转动。所述瓶体11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一侧连通,当所述排水阀15开启时,所述排水阀15的入水口与所述排水口连通,从而对所述第二过滤部232反冲洗后的水能够从所述排水口经过所述排水阀15排出。

具体地,当所述过滤单元23包括所述小骨架2311、内骨架2321、反冲洗滤网2312和过滤滤网2322时,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外侧面与所述瓶体11的内侧面之间间隔设置,当所述排水阀15开启时,所述瓶体11内的水能够从所述排水阀15流出。

如图4所示,在正常过滤时,所述排水阀15关闭,经过过滤的水只能够从所述导水接头12的出水流道122流出所述前置过滤器10。如图6所示,当所述凸起233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也可以开启所述排水阀15,从而使得水可以部分从所述排水阀15流出,起到正常冲洗的效果。如图5所示,在反冲洗时,从所述进水流道121进入的水在经过所述第一过滤部231过滤后,从所述第二过滤部232的第二侧流向第一侧,对所述第二过滤部232进行反冲洗,反冲洗后的水可以部分从所述排水阀15流出。

进一步地,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净水系统,包括进水管、出水管和上述的前置过滤器10,所述进水管与所述导水接头12的进水口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导水接头12的出水口连通。

通过在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设置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置过滤器10,使得在实现对所述前置过滤器10反冲洗的同时不用借助弹簧等金属件来实现调节过程,从而在解决清洗问题的同时保障了水质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