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

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

摘要

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所述翻车机包括平行设置的靠车梁和托车平台,所述靠车梁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端盘固定连接,靠车梁的两端各通过一个主轴固定于地面支座上;所述靠车梁的底部与托车平台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托车平台的两端分别与端盘相连接,所述靠车梁的顶部设置有压车装置;所述托车平台上近靠车梁侧固定有靠车板,所述靠车梁的两侧的地面上分别设有运煤槽和承托槽,承托槽内固定有翻车机衡,运煤槽的顶部设置有与地面相平齐的煤篦子;端盘通过其外部圆周上设置的弧形齿条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传动配合。本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翻卸自动化程度和翻卸效率,而且全部采用液压动力抗冲击和过载保护能力强。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295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28695.8

  • 发明设计人 金星;杜勇;杜君;戴浩林;靖马超;

    申请日2020-11-24

  • 分类号B65G67/48(20060101);B65G6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2229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朱迪

  • 地址 430064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白沙洲特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5:1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具体适用于散装物料的装卸转运。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能力的提高,人力成本逐年提高,对敞车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由此可见,铁路敞车向重载高效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另外对车辆周转的效率要求也在逐年增加。作为翻车机专业生产商,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同时具备一定的前瞻性,有必要对这种浅基础翻车机进行研发。

现阶段煤篦子在翻车机下方,如遇大型石块废料则需先爆破后再用人工进行搬离,不仅造成设备及人力、物力的浪费,还造成了煤篦子的损伤,增加倒运费用和事故发生概率。对翻车机煤篦子位置进行改进,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布置作业的要求,将大型石块留在水平煤篦上,便于对石块进行清理,提高翻卸自动化程度和翻卸效率;减少传统作业下到翻车机下方地下层清理爆破石块的环节,节约人工、机械作业成本。

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布置的翻车机,其潜在用户为目前翻车机市场需求较大的国外市场。在若干年后,煤篦子在零米层布置的翻车机设备在国外市场逐渐会成为主流设备,目前的翻车机厂家必须对翻车机进行重新设计以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布置的翻卸要求。从国内实际情况看,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布置的全液压驱动翻车机设备市场前景广阔。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型石块不易清除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直接运走大型石块的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所述翻车机包括平行设置的靠车梁和托车平台,所述靠车梁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端盘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车梁的两端各通过一个主轴固定于地面支座上,所述两根主轴同轴设置,所述主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地面支座旋转配合,所述主轴的另一端穿过端盘后通过轴承与靠车梁旋转配合;

所述靠车梁的底部通过连接支架与托车平台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托车平台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端的端盘相连接,所述靠车梁的顶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压车装置;所述托车平台上近靠车梁侧固定有靠车板,所述靠车梁的两侧的地面上分别设有运煤槽和承托槽,所述承托槽内固定有翻车机衡,所述运煤槽的顶部设置有煤篦子,所述煤篦子的顶面与地面相平齐;

所述端盘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弧形齿条,所述端盘通过弧形齿条与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传动配合。

所述托车平台上设置有多个夹轮器,所述夹轮器包括液压轮夹和车轮挡块,所述液压轮夹设置于靠近靠车梁侧的轨道上,所述车轮挡块固定于另一条轨道的靠近靠车梁侧,所述液压轮夹与火车车皮的一侧车轮夹紧配合,所述车轮挡块与火车车皮的另一侧车轮限位配合。

所述靠车梁的顶部设置有六个压车装置。

所述压车装置包括压车支座、压车臂、压车油缸和压车叉,所述压车支座的下端固定于靠车梁的顶部,压车支座的下端与压车臂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压车支座的顶端通过压车油缸与压车臂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压车臂的上端与压车叉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压车支座分别与压车臂、压车油缸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与压车油缸的活塞杆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与压车叉的顶部旋转配合;

所述压车叉呈倒V形结构,压车叉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与火车车皮侧板压紧配合的压车板,压车叉上远靠车梁侧压车板的宽度大于近靠车梁侧压车板的宽度。

所述端盘是以主轴为旋转中心、外圆周设置有弧形齿条的圆形金属盘,所述端盘近托车平台侧开设有火车车皮的出入开口,所述弧形齿条的一端延伸至托车平台的上方,所述弧形齿条的一端延伸至煤篦子的下方,所述端盘上端固定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与火车车皮的出入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端盘的连接轴通过平台钩与托车平台相连接,平台钩的钩孔的直径大于连接轴的直径,所述托车平台的底部纵梁与翻车机衡的顶部压紧配合,所述翻车机衡内设置有称重装置,翻车机衡的顶部近靠车梁侧设有倾斜滑面,所述托车平台底部通过滚轮与倾斜滑面滑动配合,所述翻车机衡的顶部远靠车梁侧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与托车平台底部的压块压紧配合。

所述靠车梁内固定有多个上靠车油缸,所述靠车梁的底部固定有相同数量的下靠车油缸,所述上靠车油缸的活塞杆与靠车板的背部板面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下靠车油缸的活塞杆与靠车板的背部板面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靠车油缸和下靠车油缸均与靠车梁旋转配合,所述上靠车油缸和下靠车油缸的活塞杆均与靠车板旋转配合,所述靠车板侧部上端通过撑杆与托车平台相连接,所述撑杆的下端与托车平台旋转配合,所述撑杆的上端与靠车板旋转配合;

所述靠车板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导流板,所述导流板设置于靠车梁的上方。

所述液压马达靠近运煤槽设置,液压马达的壳体固定于扭力臂上,液压马达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轴一端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轴的另一端依次套设有第一轴承、传动齿轮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均固定于轴承底座上,传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轴承底座旋转配合,所述传动轴通过传动齿轮与弧形齿条传动配合。

所述端盘正下方设置有止挡装置,所述止挡装置的顶部与端盘顶部的止挡块限位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中将煤篦子安装在浅基础的零米层,能够将大型石块直接搬离,提高翻卸自动化程度和翻卸效率;减少传统作业下到翻车机下方地下层清理爆破石块的环节,节约人工、机械作业成本;同时,本设计的翻车和压车设备全部采用液压驱动,具有更好的抗冲击和过载保护能力,在翻车机倾翻时,液压装置不仅提供了动力源,还完成了靠车、压车到位信号的采集工作,无需另外设置位置开关和传感组件,有效简化了翻车机的控制结构。因此,本设计不仅能够提高翻卸自动化程度和翻卸效率,而且全部采用液压动力抗冲击和过载保护能力强。

2、本发明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中主轴将端盘从旋转中心支撑起来,使其达到悬空状态,在翻车机处于非翻转状态时托车平台落于翻车机衡上进行称重,当翻车机翻转时,连接轴通过平台钩带动平台翻转,使翻车机具备称重功能,无需另行称重,减少了翻卸前后另行称重的步骤。因此,本设计具备称重功能、有效提高翻卸效率。

3、本发明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中设计多个独立的压车装置,无需压车梁,即可实现力量均衡的压车操作;同时压车装置、靠车装置与轮夹相配合即可实现火车车皮的稳定固定;将液压马达设置于运煤槽侧,配合无压车梁的压车结构,能够有效增大端盘的旋转行程,能够实现火车车皮的倒置翻转,从而提高车皮的卸货效率。因此,本设计有效简化翻车机的压车结构,增大了端盘的旋转行程,实现火车车皮的倒置翻转。

4、本发明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中翻车机衡的结构不仅能够对火车车皮进行称重,而且支撑块与压块相配合对未翻转的托车平台提供支撑,稳定翻车机未压车前的整体平衡状态,在翻车过程中其顶部的倾斜滑面与滚轮相配合,避免对翻卸动作造成干涉。因此,本设计的翻车机衡不仅能够对火车车皮进行称重,而且能够稳定翻车机的平衡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翻转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夹轮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主轴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压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液压马达的传动示意图。

图8是图2中托车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靠车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止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靠车梁1、主轴11、地面支座12、运煤槽13、承托槽14、煤篦子15、托车平台2、夹轮器21、液压轮夹22、车轮挡块23、平台钩24、翻车机衡25、滚轮26、支撑块27、压块28、端盘3、弧形齿条31、配重块32、连接轴33、钩孔34、止挡块35、压车装置4、压车支座41、压车臂42、压车油缸43、压车叉44、靠车板5、上靠车油缸51、下靠车油缸52、撑杆53、导流板54、液压马达6、传动轴61、第一轴承62、传动齿轮63、第二轴承64、轴承底座65、扭力臂66、止挡装置7。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0,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所述翻车机包括平行设置的靠车梁1和托车平台2,所述靠车梁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端盘3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车梁1的两端各通过一个主轴11固定于地面支座12上,所述两根主轴11同轴设置,所述主轴1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地面支座12旋转配合,所述主轴11的另一端穿过端盘3后通过轴承与靠车梁1旋转配合;

所述靠车梁1的底部通过连接支架与托车平台2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托车平台2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端的端盘3相连接,所述靠车梁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压车装置4;所述托车平台2上近靠车梁1侧固定有靠车板5,所述靠车梁1的两侧的地面上分别设有运煤槽13和承托槽14,所述承托槽14内固定有翻车机衡25,所述运煤槽13的顶部设置有煤篦子15,所述煤篦子15的顶面与地面相平齐;

所述端盘3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弧形齿条31,所述端盘3通过弧形齿条31与液压马达6的动力输出端传动配合。

所述托车平台2上设置有多个夹轮器21,所述夹轮器21包括液压轮夹22和车轮挡块23,所述液压轮夹22设置于靠近靠车梁1侧的轨道上,所述车轮挡块23固定于另一条轨道的靠近靠车梁1侧,所述液压轮夹22与火车车皮的一侧车轮夹紧配合,所述车轮挡块23与火车车皮的另一侧车轮限位配合。

所述靠车梁1的顶部设置有六个压车装置4。

所述压车装置4包括压车支座41、压车臂42、压车油缸43和压车叉44,所述压车支座41的下端固定于靠车梁1的顶部,压车支座41的下端与压车臂4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压车支座41的顶端通过压车油缸43与压车臂4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压车臂42的上端与压车叉44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压车支座41分别与压车臂42、压车油缸43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4与压车油缸43的活塞杆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4与压车叉44的顶部旋转配合;

所述压车叉44呈倒V形结构,压车叉44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与火车车皮侧板压紧配合的压车板,压车叉44上远靠车梁1侧压车板的宽度大于近靠车梁1侧压车板的宽度。

所述端盘3是以主轴11为旋转中心、外圆周设置有弧形齿条31的圆形金属盘,所述端盘3近托车平台2侧开设有火车车皮的出入开口,所述弧形齿条31的一端延伸至托车平台2的上方,所述弧形齿条31的一端延伸至煤篦子15的下方,所述端盘3上端固定有配重块32,所述配重块32与火车车皮的出入开口相对设置。

所述端盘3的连接轴33通过平台钩24与托车平台2相连接,平台钩24的钩孔34的直径大于连接轴33的直径,所述托车平台2的底部纵梁与翻车机衡25的顶部压紧配合,所述翻车机衡25内设置有称重装置,翻车机衡25的顶部近靠车梁1侧设有倾斜滑面,所述托车平台2底部通过滚轮26与倾斜滑面滑动配合,所述翻车机衡25的顶部远靠车梁1侧设有支撑块27,所述支撑块27与托车平台2底部的压块28压紧配合。

所述靠车梁1内固定有多个上靠车油缸51,所述靠车梁1的底部固定有相同数量的下靠车油缸52,所述上靠车油缸51的活塞杆与靠车板5的背部板面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下靠车油缸52的活塞杆与靠车板5的背部板面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靠车油缸51和下靠车油缸52均与靠车梁1旋转配合,所述上靠车油缸51和下靠车油缸52的活塞杆均与靠车板5旋转配合,所述靠车板5侧部上端通过撑杆53与托车平台2相连接,所述撑杆53的下端与托车平台2旋转配合,所述撑杆53的上端与靠车板5旋转配合;

所述靠车板5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导流板54,所述导流板54设置于靠车梁1的上方。

所述液压马达6靠近运煤槽13设置,液压马达6的壳体固定于扭力臂66上,液压马达6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轴61一端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轴61的另一端依次套设有第一轴承62、传动齿轮63和第二轴承64,所述第一轴承62和第二轴承64均固定于轴承底座65上,传动轴61通过第一轴承62和第二轴承64与轴承底座65旋转配合,所述传动轴61通过传动齿轮63与弧形齿条31传动配合。

所述端盘3正下方设置有止挡装置7,所述止挡装置7的顶部与端盘3顶部的止挡块35限位配合。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翻车机系统分布有六套压车装置4,共十二个压车点均布,每套压车装置4中压车油缸43由液压系统单独控制,可以保证压车装置4单套稳定的工作,当压车油缸43工作时,推动压车臂42动作,使其压紧车邦。

翻车机翻转驱动装置布置在易起吊维护处,使液压马达6等设备不会受到煤流的冲击,且易于拆卸能够配置防尘、防水护罩。翻转驱动装置的底座通过预埋的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液压马达6轴端套有传动轴61,传动轴61上装有传动齿轮63,齿传动齿轮63与端盘3上的弧形齿条31相啮合,液压马达6通过传动轴61带动传动齿轮63转动,从而带动端盘3作旋转运动。翻转驱动装置采用液压马达作为动力输出装置,较传统变频电机驱动,调速平稳可靠,对翻卸车辆冲击小。两套翻转驱动装置采用独立液压控制管路,每套驱动装置上都配有故障自动保护功能,并装有制动器,制动器安全灵活,可使重车和空车及时停于任何位置。

托车平台2的两端通过平台钩24和两端的端盘3进行活性连接,翻车机设备翻卸前,托车平台2在垂直方向有一定的活动空间(钩孔34与连接轴33的直径差);托车平台2作为一个承载平台,主要是用来承载翻卸的火车车皮。托车平台2放置在翻车机衡25上,翻车机衡25固定在基础上。当重车进入时,活动的托车平台2会下移,此时翻车机衡25就可以进行称重工作。当翻车机翻卸作业时,托车平台会脱离翻车机衡25,平台钩24会挂在端盘3上,将托车平台2固定。

为达到翻卸不同敞车车型的需求,将配重块32用螺栓挂在翻车机端盘3上的合适位置,用以调节翻车机翻转重心并完成翻卸要求。

止挡装置7是一种机械保护装置,当翻转驱动装置的制动系统发生故障时,止挡装置7可以挡住翻车机继续翻卸,实现物理限位,以防止翻车机超过设定翻卸角度,达到保护设备的目的。

实施例1:

一种适应煤篦子在零米层的翻车机,所述翻车机包括平行设置的靠车梁1和托车平台2,所述靠车梁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端盘3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靠车梁1的两端各通过一个主轴11固定于地面支座12上,所述两根主轴11同轴设置,所述主轴11的一端通过轴承与地面支座12旋转配合,所述主轴11的另一端穿过端盘3后通过轴承与靠车梁1旋转配合;所述靠车梁1的底部通过连接支架与托车平台2侧部固定连接,所述托车平台2的两端分别与其对应端的端盘3相连接,所述靠车梁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四个压车装置4;所述托车平台2上近靠车梁1侧固定有靠车板5,所述靠车梁1的两侧的地面上分别设有运煤槽13和承托槽14,所述承托槽14内固定有翻车机衡25,所述运煤槽13的顶部设置有煤篦子15,所述煤篦子15的顶面与地面相平齐;所述端盘3的外部圆周上设置有弧形齿条31,所述端盘3通过弧形齿条31与液压马达6的动力输出端传动配合;所述压车装置4包括压车支座41、压车臂42、压车油缸43和压车叉44,所述压车支座41的下端固定于靠车梁1的顶部,压车支座41的下端与压车臂42的下端相连接,所述压车支座41的顶端通过压车油缸43与压车臂42的上端相连接,所述压车臂42的上端与压车叉44的顶部相连接,所述压车支座41分别与压车臂42、压车油缸43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4与压车油缸43的活塞杆旋转配合,所述压车臂4与压车叉44的顶部旋转配合;所述压车叉44呈倒V形结构,压车叉44的底部设置有两个与火车车皮侧板压紧配合的压车板,压车叉44上远靠车梁1侧压车板的宽度大于近靠车梁1侧压车板的宽度;所述端盘3是以主轴11为旋转中心、外圆周设置有弧形齿条31的圆形金属盘,所述端盘3近托车平台2侧开设有火车车皮的出入开口,所述弧形齿条31的一端延伸至托车平台2的上方,所述弧形齿条31的一端延伸至煤篦子15的下方,所述端盘3上端固定有配重块32,所述配重块32与火车车皮的出入开口相对设置;所述端盘3的连接轴33通过平台钩24与托车平台2相连接,平台钩24的钩孔34的直径大于连接轴33的直径,所述托车平台2的底部纵梁与翻车机衡25的顶部压紧配合,所述翻车机衡25内设置有称重装置,翻车机衡25的顶部近靠车梁1侧设有倾斜滑面,所述托车平台2底部通过滚轮26与倾斜滑面滑动配合,所述翻车机衡25的顶部远靠车梁1侧设有支撑块27,所述支撑块27与托车平台2底部的压块28压紧配合;所述靠车梁1内固定有多个上靠车油缸51,所述靠车梁1的底部固定有相同数量的下靠车油缸52,所述上靠车油缸51的活塞杆与靠车板5的背部板面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下靠车油缸52的活塞杆与靠车板5的背部板面的下端相连接,所述上靠车油缸51和下靠车油缸52均与靠车梁1旋转配合,所述上靠车油缸51和下靠车油缸52的活塞杆均与靠车板5旋转配合,所述靠车板5侧部上端通过撑杆53与托车平台2相连接,所述撑杆53的下端与托车平台2旋转配合,所述撑杆53的上端与靠车板5旋转配合;所述靠车板5的顶部设置有与其垂直连接的导流板54,所述导流板54设置于靠车梁1的上方;所述液压马达6靠近运煤槽13设置,液压马达6的壳体固定于扭力臂66上,液压马达6的动力输出端与传动轴61一端传动配合,所述传动轴61的另一端依次套设有第一轴承62、传动齿轮63和第二轴承64,所述第一轴承62和第二轴承64均固定于轴承底座65上,传动轴61通过第一轴承62和第二轴承64与轴承底座65旋转配合,所述传动轴61通过传动齿轮63与弧形齿条31传动配合。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托车平台2上设置有多个夹轮器21,所述夹轮器21包括液压轮夹22和车轮挡块23,所述液压轮夹22设置于靠近靠车梁1侧的轨道上,所述车轮挡块23固定于另一条轨道的靠近靠车梁1侧,所述液压轮夹22与火车车皮的一侧车轮夹紧配合,所述车轮挡块23与火车车皮的另一侧车轮限位配合。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靠车梁1的顶部设置有六个压车装置4;所述端盘3正下方设置有止挡装置7,所述止挡装置7的顶部与端盘3顶部的止挡块35限位配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