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快捷的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具有密闭的筒体,筒体内部装有柱形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外侧包有筛网,筛网与筒体内壁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Ⅰ,金属框架上端固定于筒体顶板上,金属框架下端接有封闭环,封闭环下端连接封闭的框架底板,框架底板与筒体底板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Ⅱ;所述筒体上方接有原水进水机构,该原水进水机构接于筒体顶板上且在所述金属框架范围内;筒体下部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装有电磁阀Ⅰ。本发明适用于生态工程领域。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适用于生态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水体富营养化现状日趋严重,水华现象频频发生,不仅造成了景观环境的破坏,同时给周边居民的供水安全带来隐患。浮游藻类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繁殖速度极快,高效快速地去除水中的浮游藻类,成为抑制水华现象的关键。

目前,浮游藻类的去除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以及其组合工艺。物理法一般包括气浮和超声,虽除藻效果好,但基建和处理成本高;化学法主要包括混凝剂强化法、预氧化法、高级氧化法和电化学法,化学法除藻效果显著,但能耗太高且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法主要是构建生态控藻系统,引入不同生态位的生物捕浮游食藻类,这种方法标本兼治且不产生二次污染,但周期较长见效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高效快捷的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密闭的筒体,筒体内部装有柱形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外侧包有筛网,筛网与筒体内壁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Ⅰ,金属框架上端固定于筒体顶板上,金属框架下端接有封闭环,封闭环下端连接封闭的框架底板,框架底板与筒体底板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Ⅱ;

所述筒体上方接有原水进水机构,该原水进水机构接于筒体顶板上且在所述金属框架范围内;筒体下部接有出水管,出水管上装有电磁阀Ⅰ;

所述金属框架下部设有挡板,该挡板与下方的所述框架底板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Ⅲ,挡板边缘与所述封闭环内壁之间留有一圈过水间隙Ⅳ;

所述筒体下端接有反冲洗进水管,该反冲洗进水管对应所述过水间隙Ⅱ和过水间隙Ⅲ均开设有反冲孔;筒体上端接有反冲洗出水管,该反冲洗出水管接于筒体顶板上且在所述金属框架范围内,反冲洗出水管上装有电磁阀Ⅱ。

所述反冲洗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所述筒体的底板进入筒体内并向上穿过所述框架底板后支撑所述挡板。

所述反冲洗进水管侧壁上对应所述过水间隙Ⅱ和过水间隙Ⅲ均开设有若干反冲孔。

所述原水进水机构具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进水端装有能使该进水端浮于水面的浮子,进水管上装有进水泵和止回阀Ⅰ。

所述筒体的侧面底部对称接有两个根所述出水管。

所述反冲洗进水管上装有反冲洗泵和止水阀Ⅱ。

所述筛网为无纺布或标准筛,孔径为100-1000目。

一种所述的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采用除藻和反冲洗再生两个步骤交替操作;

进行除藻处理时:电磁阀Ⅰ开启,电磁阀Ⅱ关闭,同时运行原水进水机构上的进水泵将含有浮游藻类的原水泵入筒体内的金属框架范围内,原水经过金属框架外侧的筛网过滤后截留浮游藻类,出水经出水管重新排入水体;

进行反冲洗再生处理时:电磁阀Ⅰ关闭,电磁阀Ⅱ开启,同时运行反冲洗进水管上的反冲洗泵将水流泵至筒体内过水间隙Ⅱ和过水间隙Ⅲ,泵至过水间隙Ⅱ内的水流经过流间隙Ⅰ后从外向内穿过筛网,形成冲击力;泵至过水间隙Ⅲ内的水流经过水间隙Ⅳ后形成沿筛网内侧面向上的冲刷力,利用水流的冲刷力与冲击力使截留的浮游藻类脱落并随着水流从反冲洗出水管流出,使得装置除藻能力得以再生。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筛网高效、快速去除水体中的浮游藻类,且工艺过程简单,设备体积小,携带安装方便,成本较低,不产生二次污染;通过反冲洗进水管与挡板、框架底板等的配合,使反冲洗进水管喷出的水流在金属框架内侧形成冲刷力,在金属框架外侧形成冲击力,使截留的浮游藻类脱落并随着水流从反冲洗出水管流出,使得装置除藻能力得以再生。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除藻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反冲洗阶段的运行示意图。

图中:1、筒体;2、金属框架;3、筛网;4、封闭环;5、框架底板;6、挡板;7、进水泵;8、止回阀Ⅰ;9、进水管;10、出水管;11、电磁阀Ⅰ;12、反冲洗进水管;13、反冲洗泵;14、止回阀Ⅱ;15、反冲洗出水管;16、电磁阀Ⅱ;17、浮子;18、自动控制器;19、电源。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具有圆柱形的密闭的筒体,筒体内部装有圆柱形的金属框架,金属框架外侧包有筛网(无纺布或标准筛,孔径为100-1000目),在筛网与筒体内壁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Ⅰ,金属框架上端固定于筒体顶板上,金属框架下端接有封闭环,封闭环下端连接封闭的框架底板,框架底板与筒体底板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Ⅱ,过水间隙Ⅱ与过水间隙Ⅰ连通。

本例中在筒体上方接有原水进水机构,原水进水机构具有进水管,进水管的进水端装有能使该进水端浮于水面的浮子,进水管上装有进水泵和止回阀Ⅰ,进水管的出水端接于筒体顶板上且在金属框架范围内。在筒体的侧面底部对称接有两个根出水管,出水管上装有电磁阀Ⅰ。

本实施例在金属框架下部的封闭环内设有挡板,该挡板与其下方的框架底板之间留有过水间隙Ⅲ,挡板边缘与封闭环内壁之间留有一圈过水间隙Ⅳ,过水间隙Ⅳ与过水间隙Ⅲ连通。

本例中在筒体下端接有反冲洗进水管,反冲洗进水管上装有反冲洗泵和止水阀Ⅱ,该反冲洗进水管的出水端穿过筒体的底板进入筒体内并向上穿过框架底板后支撑连接挡板。反冲洗进水管侧壁上对应框架底板与筒体底板之间的过水间隙Ⅱ和挡板与框架底板之间的过水间隙Ⅲ均开设有若干反冲孔。

本实施例在筒体上端接有反冲洗出水管,该反冲洗出水管接于筒体顶板上且在金属框架范围内,反冲洗出水管上装有电磁阀Ⅱ。

本例中电磁阀Ⅰ、Ⅱ和进水泵及反冲洗泵均电路连接自动控制器,由自动控制器控制开关,并均由电源供电。

本实施例中用于去除水体中浮游藻类的便携装置的使用方法,该方法采用除藻和反冲洗再生两个步骤交替操作:

进行除藻处理时:利用浮子使进水管的进水端浮于水面,便于收集水面附近含有藻类的原水,利用自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Ⅰ开启,电磁阀Ⅱ关闭,同时运行进水泵将水体表面一定深度的含有浮游藻类的原水泵入筒体内的金属框架范围内,原水经过金属框架外侧筛网过滤后藻类得到截留,出水经过水间隙Ⅰ后从出水管重新排入水体底部,使水体得到净化,出水与进水在水体内形成循环。

进行反冲洗再生时:除藻处理时由于筛网表面逐渐被藻类所覆盖,过滤阻力将不断增大,除藻效率逐渐降低。当阻力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需对装置进行反冲洗再生,使其恢复除藻性能。

利用自动控制器控制电磁阀Ⅱ开启,电磁阀Ⅰ关闭,同时运行反冲洗泵将水流泵至筒体内的过水间隙Ⅱ和过水间隙Ⅲ,泵至过水间隙Ⅱ内的水流经过流间隙Ⅰ后从外向内穿过筛网,形成冲击力;泵至过水间隙Ⅲ内的水流经过水间隙Ⅳ后形成沿筛网内侧面向上的冲刷力,利用金属框架内侧水流的冲刷力和金属框架外侧水流的冲击力使截留的浮游藻类脱落并随着水流从反冲洗出水管流出,使得装置除藻能力得以再生。脱落的浮游藻类可在水体岸边收集,反冲洗所得浓水再经一定的处理重新排入水体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