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

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内磁圈、外磁圈以及人工血管,人工血管包括外层人工血管和内层人工血管,外层人工血管套设在内层人工血管的外周侧,内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内磁圈,外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外磁圈,通过内磁圈和外磁圈之间的磁吸作用实现对升主动脉开口处的封堵。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本发明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相对于目前手工吻合,显著降低了冠脉搭桥手术中近端血管吻合的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微创搭桥手术的近端血管吻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4019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梁林;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48175.3

  • 发明设计人 梁林;迟立群;

    申请日2020-11-26

  • 分类号A61B17/11(20060101);

  • 代理机构11577 北京知呱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志一

  • 地址 100029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医院心外科十病房A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3:37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

背景技术

冠脉搭桥时需要将作为桥血管的大隐静脉和升主动脉壁做吻合,使得主动脉内的血流可以经大隐静脉引出到冠状动脉。目前临床采用的方法是采用手工缝合的方式进行升主动脉至大隐静脉的吻合。现有的吻合方法在主动脉壁薄弱时缝合处针眼易出血,常需要反复缝合、压迫止血;尤其在微创搭桥时升主动脉位置深且被肺动脉阻挡,显露困难,近端血管吻合操作难度很大,是微创搭桥手术最困难的环节,也是大出血和吻合失败风险最大的环节。

目前的解决方案是靠反复训练来提高手术医生的操作技术,并没有专门的方法可以降低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内磁圈、外磁圈以及人工血管,所述人工血管包括外层人工血管和内层人工血管,所述外层人工血管套设在所述内层人工血管的外周侧,所述内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内磁圈,所述外层人工血管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外磁圈,通过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之间的磁吸作用实现对升主动脉开口处的封堵。

进一步地,还包括接头,所述接头设置在所述人工血管背离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接头的外周侧环绕开设有凹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绑扎线,所述接头设置有所述凹槽的一端插入至大隐静脉内,所述绑扎线将大隐静脉和所述接头之间结扎完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均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张紧环。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套筒,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的初始状态收缩设置在所述外套筒内。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人工血管和所述外层人工血管均为波纹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均为圆环形片状结构,所述内磁圈的内径等于所述外磁圈的内径,所述内磁圈的外径等于所述外磁圈的外径。

进一步地,还包括外套层,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的外部均包裹有所述外套层,所述外套层为硅胶材质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还包括推杆,所述推杆用于将所述内磁圈和所述外磁圈从所述外套筒内推出。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本发明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相对于目前手工吻合,显著降低了冠脉搭桥手术中近端血管吻合的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微创搭桥手术的近端血管吻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使用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立体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局部结构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接头结构图。

图7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收缩结构图。

图8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展开结构图。

图9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的收缩结构图。

图中:1、内磁圈,2、外磁圈,3、内层人工血管,4、外层人工血管,5、接头,6、凹槽,7、绑扎线,8、升主动脉,9、大隐静脉,10、推杆,11、外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内磁圈1、外磁圈2以及人工血管,人工血管包括外层人工血管4和内层人工血管3,外层人工血管4套设在内层人工血管3的外周侧,内层人工血管3的一端固定有内磁圈1,外层人工血管4的一端固定有外磁圈2,通过内磁圈1和外磁圈2之间的磁吸作用实现对升主动脉8开口处的封堵。

本实施例达到的技术效果为:通过本实施例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相对于目前手工吻合,显著降低了冠脉搭桥手术中近端血管吻合的操作难度,减少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尤其适用于微创搭桥手术的近端血管吻合。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实施例1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还包括接头5,接头5设置在人工血管背离内磁圈1和外磁圈2的一端。

可选的,接头5的外周侧环绕开设有凹槽6,凹槽6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可选的,还包括绑扎线7,接头5设置有凹槽6的一端插入至大隐静脉9内,绑扎线7将大隐静脉9和接头5之间结扎完成连接。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接头5以及设置在接头5上的凹槽6,无需将人工血管与大隐静脉9进行缝合,通过简单的绑扎线7的绑扎即可方便的实现接头5和大隐静脉9之间的固定。

实施例3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实施例2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内磁圈1和外磁圈2均设置有具有弹性的张紧环。

可选的,还包括外套筒11,内磁圈1和外磁圈2的初始状态收缩设置在外套筒11内。

可选的,内磁圈1和外磁圈2均为圆环形片状结构,内磁圈1的内径等于外磁圈2的内径,内磁圈1的外径等于外磁圈2的外径。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在内磁圈1和外磁圈2上的具有弹性的张紧环,实现了在不使用时将内磁圈1和外磁圈2收纳至外套筒11内;使用时,内磁圈1和外磁圈2从外套筒11内伸出展开,从而实现对升主动脉8连接处的固定。

实施例4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实施例3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内层人工血管3和外层人工血管4均为波纹软管。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内层人工血管3和外层人工血管4均设置为波纹软管,便于弯曲,适用于不同的操作位置。

实施例5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免缝合冠脉搭桥近端血管吻合器,包括实施例4中的全部技术特征,除此之外,内磁圈1和外磁圈2的外部均包裹有外套层,外套层为硅胶材质一体成型。

可选的,还包括推杆10,推杆10用于将内磁圈1和外磁圈2从外套筒11内推出。

本实施例中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外套层,实现了对血管的保护,避免了内磁圈1和外磁圈2对血管产生的损伤。

上述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为:

1、采用顶端带有磁圈(内磁圈1和外磁圈2)的人工血管与升主动脉8的侧壁进行吻合;

2、采用内磁圈1和外磁圈2夹闭的方式将人工血管与升主动脉8的侧壁进行固定,操作简便、可靠、安全;

3、吻合器顶端采用双层人工血管设计,升主动脉8的侧壁与内磁圈1之间如有渗血可由外磁圈2连接的外层人工血管4将出血包裹起到止血作用,保险系数更高;

4、人工血管远端连有带凹槽6的接头5,大隐静脉9套入接头后丝线结扎即完成吻合器与大隐静脉9的连接,无需缝合。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