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

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反力组件和悬浮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盖梁、两个支座和梁体,反力组件包括第一底钢板、若干第一电磁线圈、第一竖向钢板和若干第二电磁线圈,悬浮组件包括第二底钢板、传力杆、悬浮钢板、若干第一永磁体、第二竖向钢板和若干第二永磁体,若干第一永磁体与若干第一电磁线圈呈一一相对设置,若干第二永磁体与若干第二电磁线圈呈一一相对设置。本方案,反力组件中的第一电磁线圈与悬浮组件中的第一永磁体之间提供升力;第二电磁线圈与第二永磁体之间提供横向推力,改变电磁线圈电流大小,以控制两者排斥力的大小和高度,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使用。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梁桥纠偏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曲线梁桥纠偏复位的传统做法是在墩柱周围设置基础和大型纠偏支撑架。传统的曲线梁桥纠偏的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首先在梁体底部钢板焊接锲形钢板,使支座上钢板恢复水平状态,消除水平纵向分力对偏位梁体的影响;然后使用顶升装置,将梁体顶升并与支座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内设置临时滑动支座;再取消顶升力使梁体落在临时支座上;在靠近偏位梁体和偏位梁体下的桥墩顶部盖梁间设置反力架;反力架与梁体间设置纠偏千斤顶;纠偏千斤顶推动梁体进行纠偏;纠偏到位后,拆除反力架,启动顶升装置使纠偏后的梁体相对下部支座悬空,拆除临时支座;再取消顶升装置支撑力使梁体落下。同时使用竖向顶升装置和横向顶推装置的方法,该方法缺点明显:顶推装置一般使用横向千斤顶,横向千斤顶的安装需要有反力装置,实际纠偏中通常将横向千斤顶设置在支座垫石旁,且需要支座垫石的受力情况较好;同时顶升装置要与梁体一起运动,两者之间依靠摩擦力运动,极易发生梁体与顶升装置之间的滑动。那么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横向顶推装置的顶推力小于顶升装置与梁体间的摩擦力。并且该装置还需要配合限位装置一起使用,以防止梁体在纠偏过程中发生滑动。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避免传统的桥梁纠偏必须设置反力架,导致纠偏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又解决了纠偏时梁体与顶升装置间易滑动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纠偏操作中对施工人员技术的要求较高和纠偏周期延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以解决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反力组件和悬浮组件。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盖梁、两个支座和梁体,两个所述支座对称设置于所述盖梁的上部,所述梁体设置于两个所述支座的上部;所述反力组件包括第一底钢板、若干第一电磁线圈、第一竖向钢板和若干第二电磁线圈,所述第一底钢板安装于所述盖梁邻近所述支座的上壁,若干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均安装于所述第一底钢板的内部,所述第一竖向钢板安装于所述第一底钢板的侧部,若干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均安装于所述第一竖向钢板的内部;所述悬浮组件包括第二底钢板、传力杆、悬浮钢板、若干第一永磁体、第二竖向钢板和若干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底钢板与所述梁体邻近所述支座的下壁相抵触,所述传力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底钢板的下壁,所述悬浮钢板安装于所述传力杆的下部,若干所述第一永磁体均安装于所述悬浮钢板的内部,若干所述第一永磁体与若干所述第一电磁线圈呈一一相对设置,所述第二竖向钢板安装于所述第二底钢板的侧部,若干所述第二永磁体均安装于所述第二竖向钢板的内部,若干所述第二永磁体与若干所述第二电磁线圈呈一一相对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钢板的侧部安装有锚固螺栓,所述锚固螺栓安装于所述盖梁的上部。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底钢板的侧部开设有与若干所述第一电磁线圈配合的若干第一安装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钢板与所述第一底钢板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一竖向钢板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电磁线圈配合的第二安装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向钢板的侧壁与所述第一底钢板的上壁之间焊接有若干第一加劲钢板,若干所述第一加劲钢板的断面均呈三角形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底钢板与所述悬浮钢板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底钢板与所述传力杆之间的夹角为90°,所述第二底钢板与所述第二竖向钢板之间的夹角为9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悬浮钢板与所述第一底钢板呈平行设置,所述悬浮钢板与所述传力杆之间的夹角为90°。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悬浮钢板的下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永磁体配合的第三安装槽。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向钢板的下侧壁与所述第二底钢板的下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劲钢板,所述第二加劲钢板的断面呈三角形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竖向钢板与所述第一竖向钢板呈平行设置,所述第二竖向钢板的侧部开设有与所述第二永磁体配合的第四安装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通过反力组件中的第一电磁线圈与悬浮组件中的第一永磁体之间提供升力;第二电磁线圈与第二永磁体之间提供横向推力,改变第一电磁线圈和第二电磁线圈电流大小,以控制两者排斥力的大小和高度,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避免传统的桥梁纠偏必须设置反力架,导致纠偏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又解决了纠偏时梁体与顶升装置间易滑动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纠偏操作中对施工人员技术的要求较高和纠偏周期延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使得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变得更明显。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附图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的反力组件与悬浮组件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的第一加劲钢板部分结构轴侧示意图。

图中:100、支撑组件;110、盖梁;120、支座;130、梁体;200、反力组件;210、第一底钢板;211、锚固螺栓;212、第一安装槽;220、第一电磁线圈;230、第一竖向钢板;231、第二安装槽;232、第一加劲钢板;240、第二电磁线圈;300、悬浮组件;310、第二底钢板;320、传力杆;330、悬浮钢板;331、第三安装槽;340、第一永磁体;350、第二竖向钢板;351、第二加劲钢板;352、第四安装槽;360、第二永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申请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申请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多个”的含义应为两个以及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包括支撑组件100、反力组件200和悬浮组件300,反力组件200安装于支撑组件100的侧部,悬浮组件300与支撑组件100的侧部相抵触,支撑组件100构成曲线梁,反力组件200与悬浮组件300的配合,实现纠偏。

请参阅图1,支撑组件100包括盖梁110、两个支座120和梁体130,两个支座120对称设置于盖梁110的上部,梁体130设置于两个支座120的上部。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反力组件200包括第一底钢板210、若干第一电磁线圈220、第一竖向钢板230和若干第二电磁线圈240,第一底钢板210安装于盖梁110邻近支座120的上壁,若干第一电磁线圈220均通过螺钉安装于第一底钢板210的内部,具体设置时,第一底钢板210的侧部开设有与若干第一电磁线圈220配合的若干第一安装槽212,第一安装槽212方便第一电磁线圈220的安装,第一竖向钢板230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一底钢板210的侧部,若干第二电磁线圈240均通过螺钉安装于第一竖向钢板230的内部,具体设置时,第一竖向钢板230与第一底钢板210之间的夹角为90°垂直设置的第一竖向钢板230与第一底钢板210,达到良好的支撑效果,第一竖向钢板230的侧部开设有与第二电磁线圈240配合的第二安装槽231,第二安装槽231方便第二电磁线圈240的安装,具体的,第一竖向钢板230的侧壁与第一底钢板210的上壁之间焊接有若干第一加劲钢板232,若干第一加劲钢板232的断面均呈三角形设置,第一加劲钢板232增加第一竖向钢板230与第一底钢板210之间的连接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底钢板210的侧部安装有锚固螺栓211,锚固螺栓211安装于盖梁110的上部,采用锚固螺栓211的方式,实现第一底钢板210与盖梁之间的连接,便于安装于拆卸。

请参阅图1和图2,悬浮组件300包括第二底钢板310、传力杆320、悬浮钢板330、若干第一永磁体340、第二竖向钢板350和若干第二永磁体360,第二底钢板310与梁体130邻近支座120的下壁相抵触,传力杆320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第二底钢板310的下壁,传力杆320由钢管切割形成,悬浮钢板330通过焊接的方式安装于传力杆320的下部,若干第一永磁体340均安装于悬浮钢板330的内部,具体设置时,悬浮钢板330的下部开设有与第一永磁体340配合的第三安装槽331,第三安装槽331便于第一永磁体340的安装,若干第一永磁体340与若干第一电磁线圈220呈一一相对设置,第二竖向钢板350安装于第二底钢板310的侧部,具体设置时,第二竖向钢板350的下侧壁与第二底钢板310的下壁之间焊接有第二加劲钢板351,第二加劲钢板351的断面呈三角形设置,第二加劲钢板351增加第二竖向钢板350与第二底钢板310之间的连接强度,若干第二永磁体360均安装于第二竖向钢板350的内部,若干第二永磁体360与若干第二电磁线圈240呈一一相对设置,具体的,第二竖向钢板350与第一竖向钢板230呈平行设置,第二竖向钢板350的侧部开设有与第二永磁体360配合的第四安装槽352。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钢板310与悬浮钢板330呈平行设置,第二底钢板310与传力杆320之间的夹角为90°,第二底钢板310与第二竖向钢板350之间的夹角为90°,悬浮钢板330与第一底钢板210呈平行设置,平行设置的悬浮钢板330、第一底钢板210和第二底钢板310便于进行传利,悬浮钢板330与传力杆320之间的夹角为90°。

具体的,该基于磁悬浮的曲线梁桥横向爬移自动纠偏装置的工作原理:使用时,对需要进行纠偏操作的曲线梁桥,在梁体130内外侧盖梁110对应处打孔;在打孔处各安装一个该自动纠偏装置,并用锚固螺栓211锚固;施工人员在控制台先控制悬浮组件300与梁体130紧密贴合;再通过控制升力的大小使梁体130脱离支座;控制推力大小进行梁体130的纠偏,在操作过程中可通过位置传感器实时监测偏移的长度,进而保证纠偏量符合计算量;梁体130纠正至设计位置时,缓慢降低升力的大小,使梁体130缓慢落在支座上;拆除本装置,将盖梁110上空洞补平即可;

通过反力组件200中的第一电磁线圈220与悬浮组件300中的第一永磁体340之间提供升力;第二电磁线圈240与第二永磁体360之间提供横向推力,改变第一电磁线圈220和第二电磁线圈240电流大小,以控制两者排斥力的大小和高度,整体结构简单,成本低、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避免传统的桥梁纠偏必须设置反力架,导致纠偏成本大幅增加的问题,又解决了纠偏时梁体130与顶升装置间易滑动的问题,同时解决了纠偏操作中对施工人员技术的要求较高和纠偏周期延长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