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

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解决了现有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存在的制热能力下降、能效比偏低、压缩机大压差运行、机组部件不匹配、冷/热量双向利用不均衡问题,也顺应了国家碳中和发展路线。本发明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由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复合而成,室内换热设备为管壳式换热器,室内传热末端是地板辐射散热器和冷梁,室外换热设备由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并联组成,热泵循环工质为环保制冷剂R407C,地埋管换热器内的传热工质为水,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多组换热组件、输配组件,各组件分类依次安装。本发明用于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制热、制冷、蓄热、蓄冷,节能效益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9345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兰州理工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410714.1

  • 申请日2020-12-03

  • 分类号F25B29/00(20060101);F25B13/00(20060101);F25B41/20(20210101);

  • 代理机构11279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赵莎莎

  • 地址 730050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工坪路287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10:00:31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型热泵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属于可再生能源应用与热泵空调节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实现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可再生能源将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据主要地位。为了顺畅消纳可再生能源电力、平衡电网负载、增强区域能源网络的柔性,须根据能量品位制定适宜的能源生产、输配、存储和利用的策略。根据目前的研究结论,我们知道:1)电力属于高品位能源,易于输配但不易于存储;2)热能属于低品位能源,易于存储但不易于输配;3)日间太阳能光伏发电功率很高,夜间为零,为平衡电网负载,亟需解决能量存储与释放的问题;4)室外环境温度下降,热负荷线性增加,但空气源热泵的制热能力下降明显;5)常年运行的土壤源热泵系统,因冷热负荷不平衡而造成土壤温度逐年降低,制热(冷)能力逐年下降;6)虽然已有可在大压差、高转速工况下运行的压缩机,但其运行能效很低,这是由热力学定律决定的客观规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在系统、设备和方法中存在的能力衰减、能效难提高、受冷热负荷平衡程度约束、提升压缩机运行压差与节能存在矛盾、热能-电能双向利用不均衡以及储能技术有待发展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排气管、电动四通换向阀、热泵回路接管、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冷媒接管、风冷回路歧管、水冷回路歧管、风冷回路电磁阀、水冷回路电磁阀、风冷回路接管、水冷回路接管、风冷回路双向膨胀阀、水冷回路双向膨胀阀、风冷回路连管、水冷回路连管、室外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室外侧管壳式换热器、风冷回路连管、水冷回路连管、风冷回路电磁阀、水冷回路电磁阀、风冷回路歧管、水冷回路歧管、制冷回路接管、压缩机吸气回路接管,依次连接构成的热泵循环;以及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室内侧循环水泵吸入管、室内侧循环水泵、室内侧循环水泵压出管、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分水管、室外侧地埋管换热器回路分水管、室内回路电磁阀、室外回路电磁阀、室内回路接管、室外回路接管、室内回路单向阀、室外回路单向阀、室内末端换热器、室内末端回路单向阀、室内回路接管、室外回路接管、室内回路电磁阀、地埋管换热器、室内回路分水管、室外回路接管、室外回路单向阀、室外回路接管、室外回路电磁阀、室外回路分水管、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接管,依次连接构成的室内侧水循环回路;以及室外侧管壳式换热器、室外侧管壳式换热器接管、室外侧电磁阀、室外侧分水管、室外侧地埋管换热器、室外侧分水管、室外侧电磁阀、室外侧循环水泵吸入管、室外侧循环水泵、室外侧循环水泵压出管,依次连接构成的室外侧水循环回路。

本发明中,除室外侧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外,所述部件一律保温处理。所述热泵循环制冷工质采用环保制冷剂R407C。所述风冷回路电磁阀、水冷回路电磁阀、风冷回路电磁阀、水冷回路电磁阀均为常开型电磁阀。所述室内回路电磁阀、室外回路电磁阀、室外侧电磁阀、室内回路电磁阀、室外侧电磁阀、室外回路电磁阀均为常开型电磁阀。所述室内侧循环水泵、室外侧循环水泵均为调速水泵。所述热泵回路接管均为铜管。所述室内侧水循环回路、室外侧水循环回路均为PVC-U管。所述压缩机为通用型可变转速压缩机。所述系统内所有电动设备均为直流电驱动型设备。

本发明涉及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包含空气源热泵蓄热、土壤源热泵供热、空气源热泵蓄冷、土壤源热泵供冷、空气源热泵供热兼蓄热、空气源热泵供冷兼蓄冷、地埋管换热器直接供冷7种运行模式/方式。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

本发明的用能-储能结构更合理。现有的储能、用能技术中,蓄热与蓄电,用热与用电之间相互独立甚至对立,既不利于提高能量存储与释放过程的综合效率,也增添了不少输配损失。本发明充分发挥了热能和电能在储能和输配环节的优势,在冬季日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高峰期,面向建筑热需求采用空气源热泵系统向建筑供热的同时,也向土壤中储存了远大于空气热能的热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5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7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排气管R-1、电动四通换向阀2、热泵回路接管R-2、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冷媒接管R-3、风冷回路歧管R-4、水冷回路歧管R-5、风冷回路电磁阀4、水冷回路电磁阀5、风冷回路接管R-6、水冷回路接管R-7、风冷回路双向膨胀阀6、水冷回路双向膨胀阀7、风冷回路连管R-8、水冷回路连管R-9、室外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8、室外侧管壳式换热器10、风冷回路连管R-10、水冷回路连管R-11、风冷回路电磁阀11、水冷回路电磁阀12、风冷回路歧管R-12、水冷回路歧管R-13、制冷回路接管R-14、压缩机吸气回路接管R-15,依次连接构成的热泵循环;以及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室内侧循环水泵吸入管S-1、室内侧循环水泵13、室内侧循环水泵压出管S-2、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分水管S-3、室外侧地埋管换热器回路分水管S-4、室内回路电磁阀14、室外回路电磁阀15、室内回路接管S-5、室外回路接管S-6、室内回路单向阀16、室外回路单向阀17、室内末端换热器18、室内末端回路单向阀20、室内回路接管S-7、室外回路接管S-8、室内回路电磁阀22、地埋管换热器19、室内回路分水管S-9、室外回路接管S-13、室外回路单向阀24、室外回路接管S-12、室外回路电磁阀26、室外回路分水管S-11、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接管S-10,依次连接构成的室内侧水循环回路;以及室外侧管壳式换热器10、室外侧管壳式换热器接管G-2、室外侧电磁阀21、室外侧分水管G-3、室外侧地埋管换热器19、室外侧分水管G-4、室外侧电磁阀25、室外侧循环水泵吸入管G-5、室外侧循环水泵23、室外侧循环水泵压出管G-1,依次连接构成的室外侧水循环回路。

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除室外侧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8外,所述部件一律保温处理。所述热泵循环制冷工质采用环保制冷剂R407C。所述风冷回路电磁阀4、水冷回路电磁阀5、风冷回路电磁阀11、水冷回路电磁阀12均为常开型电磁阀。所述室内回路电磁阀14、室外回路电磁阀15、室外侧电磁阀21、室内回路电磁阀22、室外侧电磁阀25、室外回路电磁阀26均为常开型电磁阀。所述室内侧循环水泵13、室外侧循环水泵23均为调速水泵。所述热泵回路接管R-均为铜管。所述室内侧水循环回路S-、室外侧水循环回路G-均为PVC-U管。所述压缩机1为通用型可变转速压缩机。所述系统内所有电动设备均为直流电驱动型设备。

结合图1说明,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的工作方式分为:1)空气源热泵蓄热;2)土壤源热泵供热;3)空气源热泵蓄冷;4)土壤源热泵供冷;5)空气源热泵供热兼蓄热;6)空气源热泵供冷兼蓄冷6种。以下为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在空气源热泵蓄热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为:热泵循环的水冷回路关闭,具体而言,水冷回路电磁阀5、电磁阀12关闭。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电磁阀14、电磁阀22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外侧循环水泵23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电磁阀21、电磁阀25关闭。热泵循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工质从压缩机1的排气管道R-1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经热泵回路接管R-2,进入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放热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工质,然后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3、冷媒歧管R-4、电磁阀4、冷媒接管R-6,进入电子膨胀阀6,绝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工质,再由冷媒接管R-8进入室外侧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8,吸收室外环境空气的热量,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工质,然后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10、电磁阀11、冷媒接管R-12、冷媒接管R-14,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的制冷回路,再由压缩机吸气管R-15返回压缩机1,如此完成制冷工质的完整热泵循环。在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中吸收制冷工质冷凝热的循环水,经室内侧循环水泵的吸入管S-1,进入室内侧循环水泵13,然后依次经过水泵压出管S-2、水管S-4、电磁阀15、水管S-6、单向阀17、水管S-8,进入室外土壤中的地埋管换热器19,释放并储存热量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在土壤源热泵供热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为:热泵循环的风冷回路关闭,具体而言,风冷回路电磁阀4、电磁阀11关闭。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打开、蓄热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电磁阀14、电磁阀22打开,蓄热回路电磁阀15、电磁阀26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打开,具体而言,室外侧循环水泵23打开,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电磁阀21、电磁阀25打开。热泵循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工质从压缩机1的排气管道R-1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经热泵回路接管R-2,进入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放热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工质,然后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3、冷媒歧管R-5、电磁阀5、冷媒接管R-7,进入电子膨胀阀7,绝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工质,再由冷媒接管R-9进入室外侧水冷管壳式换热器10,吸收换热器中水的热量,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工质,然后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11、电磁阀12、冷媒接管R-13、冷媒接管R-14,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的制冷回路,再由压缩机吸气管R-15返回压缩机1,如此完成制冷工质的完整热泵循环。在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中吸收制冷工质冷凝热的循环水,经室内侧循环水泵的吸入管S-1,进入室内侧循环水泵13,然后依次经过水泵压出管S-2、分水管S-3、电磁阀14、水管S-5、单向阀16,进入室内侧末端换热器18,释放热量,温度降低的水依次经过单向阀20、水管S-7、电磁阀22、水管S-9、水管S-10,返回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再次吸收制冷工质释放的冷凝热,温度升高,如此完成一个完整的土壤源热泵供热的循环。在室外侧管壳式换热器10中释放热量后的较低温度的水,依次经过水管G-2、电磁阀21,进入地埋管换热器19,吸收储存在土壤中的热量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在空气源热泵蓄冷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为:制冷循环的水冷回路关闭,具体而言,水冷回路电磁阀5、电磁阀12关闭。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电磁阀14、电磁阀22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外侧循环水泵23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电磁阀21、电磁阀25关闭。制冷循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工质从压缩机1的排气管道R-1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依次经过制冷回路接管R-14、冷媒歧管R-12、电磁阀11、冷媒接管R-10,进入室外侧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8,放热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工质,然后经过冷媒接管R-8进入电子膨胀阀6,绝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工质,再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6、电磁阀4、冷媒歧管R-4、冷媒接管R-3,进入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吸收换热器中水的热量,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工质,然后经冷媒接管R-2,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经热泵回路进入压缩机吸气管R-15,最终返回压缩机,如此完成制冷工质的完整制冷循环。在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中吸收制冷工质冷量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在土壤源热泵供冷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为:制冷循环的风冷回路关闭,具体而言,风冷回路电磁阀4、电磁阀11关闭。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打开、蓄冷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电磁阀14、电磁阀22打开,蓄冷回路电磁阀15、电磁阀26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打开,具体而言,室外侧循环水泵23打开,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电磁阀21、电磁阀25打开。制冷循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工质从压缩机1的排气管道R-1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经制冷回路接管R-14,依次通过冷媒歧管R-13、电磁阀12、冷媒接管R-11,进入室外侧水冷管壳式换热器10,放热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工质,然后经冷媒接管R-9进入电子膨胀阀7,绝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工质,再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7、电磁阀5、冷媒歧管R-5、冷媒接管R-3,进入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吸收换热器中水的热量,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工质,然后经冷媒接管R-2,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的热泵回路,经压缩机吸气管R-15返回压缩机1,如此完成制冷工质的完整制冷循环。在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中吸收制冷工质冷量

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图6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在空气源热泵供热兼蓄热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为:热泵循环的水冷回路关闭,具体而言,水冷回路电磁阀5、电磁阀12关闭。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蓄热回路均开启,具体而言,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电磁阀14、电磁阀22、蓄热回路电磁阀15、电磁阀26均开启。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外侧循环水泵23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电磁阀21、电磁阀25关闭。热泵循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工质从压缩机1的排气管道R-1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经热泵回路接管R-2,进入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放热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工质,然后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3、冷媒歧管R-4、电磁阀4、冷媒接管R-6,进入电子膨胀阀6,绝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工质,再由冷媒接管R-8进入室外侧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8,吸收室外环境空气的热量,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工质,然后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10、电磁阀11、冷媒接管R-12、冷媒接管R-14,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的制冷回路,再由压缩机吸气管R-15返回压缩机1,如此完成制冷工质的完整热泵循环。在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中吸收制冷工质冷凝热的循环水,经室内侧循环水泵的吸入管S-1,进入室内侧循环水泵13,然后依次经过水泵压出管S-2、分水管S-4、电磁阀15、水管S-6、单向阀17、水管S-8,进入室外土壤中的地埋管换热器19,释放并储存热量

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图7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在空气源热泵供冷兼蓄冷模式下的工作方式为:制冷循环的水冷回路关闭,具体而言,水冷回路电磁阀5、电磁阀12关闭。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蓄冷回路均开启,具体而言,室内末端换热器回路电磁阀14、电磁阀22、蓄冷回路电磁阀15、电磁阀26均开启。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关闭,具体而言,室外侧循环水泵23关闭,室外侧水冷换热器回路电磁阀21、电磁阀25关闭。制冷循环中,高温高压的气态制冷工质从压缩机1的排气管道R-1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依次经过制冷回路接管R-14、冷媒歧管R-12、电磁阀11、冷媒接管R-10,进入室外侧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8,放热冷凝成为高温高压的液态制冷工质,然后经过冷媒接管R-8进入电子膨胀阀6,绝热膨胀成为低温低压的两相制冷工质,再依次经过冷媒接管R-6、电磁阀4、冷媒歧管R-4、冷媒接管R-3,进入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吸收换热器中水的热量,转变为低温低压的气态制冷工质,然后经冷媒接管R-2,进入电动四通换向阀2,经热泵回路进入压缩机吸气管R-15,最终返回压缩机,如此完成制冷工质的完整制冷循环。在室内侧管壳式换热器3中吸收制冷工质冷量

本发明一种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它涉及一种增容型热泵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在系统、设备、方法中存在的制热能力下降、能效比偏低、压缩机大压差运行、机组部件不匹配、冷/热量双向利用不均衡以及运行策略有待优化的问题,也顺应了国家碳中和的发展路线。本发明的空气-土壤复合热源增容型热泵系统,由空气源热泵、土壤源热泵系统复合而成,室内换热设备为管壳式换热器,室内传热末端是地板辐射散热器和冷梁,室外换热设备由风冷翅片管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并联组成,热泵循环工质为环保制冷剂R407C,地埋管换热器内的传热工质为水,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多组换热组件、输配组件,各组件分类依次安装。本发明用于可再生能源体系的制热、制冷、蓄热、蓄冷,节能效益显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