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墙体包括梁柱系统、结构层和装饰层;装饰层与结构层的一面相贴合;梁柱系统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左边柱、右边柱;结构层为多层砌体,多层砌体包括若干层由主砌块砌筑的墙体,以及一层由次砌块砌筑的墙体,以及端砌块;下边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左边柱和右边柱;结构层砌筑在下边梁上,位于左边柱和右边柱之间;结构层的顶部设置上边梁;左边柱和右边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和第一凸口;上边梁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口,下边梁的底部设置第二凹口。通过设置特殊的连接件来连接结构层与装饰层,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

著录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土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再生混凝土主要源于危旧建筑物的拆除。随着我国的发展,废弃混凝土的排 放量快速增长,通过循环再生将其作为再生骨料用于现代建筑,在实现建筑垃圾 资源化的同时,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所以使用再生混凝土这种绿色材料 必然是市场所趋。

随着以传统施工方式为基础的建筑在环境、施工效率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 题逐渐显现,如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大、工期长及污染环境等,装配式建筑越来越 受到重视。然而在主体结构施工结束后,对建筑内部进行装修设计时,仍存在诸 多问题,尤其是水电管线混乱等现象。

现在装配式建筑的水电管线布置是采取管线外敷的方式,需要对墙体及地面 进行剔槽,不仅牺牲了净空高度、破坏了墙体结构,还增加了施工成本、产生了 建筑垃圾,更关键的是采取外敷的方式铺设管线,基本没有后期改造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 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装配式墙体节能利废、施工简便、 整体性能好、综合成本低、管线布置灵活。本发明的装配式墙体建造技术不仅能 完美解决上述问题,而且具有节省能耗、降低环境污染、提高施工效率等优点, 更好地为人们所接受。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包括梁柱系统、结构层和装饰层, 装饰层与结构层的内侧面相贴合;梁柱系统设置在结构层的上方;

结构层为多层砌体,多层砌体之间错缝叠放,多层砌体包括若干层由主砌块 砌筑的墙体,一层由次砌块砌筑的墙体,以及端砌块;端砌块用于填补主砌块、 次砌块堆叠形成的空缺;

梁柱系统包括上边梁、下边梁、左边柱、右边柱;下边梁的两端分别设置左 边柱和右边柱;结构层砌筑在下边梁上,位于左边柱和右边柱之间;结构层的顶 部设置上边梁。

具体的,主砌块上端面的长边中部位置设置有Z向的圆形管道,主砌块上端 面的短边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Z向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主砌块的上端面的长边 位置、下端面的长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Y向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在主砌块的两 端侧面上分别设置X向的开关暗盒槽形成次砌块;将主砌块沿与上端面短边平行 的中心线切开形成端砌块。

进一步的,左右相邻的主砌块或次砌块或端砌块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组合形 成第一圆形管线槽,上下相邻的主砌块或次砌块或端砌块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组 合形成第二圆形管线槽,第一圆形管线槽与上下相邻的主砌块或次砌块上的圆形 管道相通;左右相邻的两个次砌块上的开关暗盒槽组合形成开关暗盒;开关暗盒 与第一圆形管线槽相通。

更进一步的,装饰层上开设有外置孔,外置孔与开关暗盒相对应设置,用于 布置开关或电源插座。

进一步的,装饰层通过连接件安装在结构层上;连接件包括钢片,钢片的一 端连接C形固定片的背部,另一端连接在T形固定片的一面上;T形固定片上设 置有螺纹孔;C形固定片安装在圆形管道中,C形固定片的背部与圆形管道相贴 合;T形固定片通过螺栓固定在装饰层上;钢片安装在两层砌体之间。

具体的,主砌块在上下端面长边一侧开设有错位的空气层;主砌块的中部开 设有两个Z向的孔洞,用于填充泡沫混凝土等保温材料。

具体的,左边柱和右边柱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和第一凸口;上边梁的 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口,下边梁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凹口。

具体的,梁柱系统的配筋包括梁端截面和柱截面,梁端截面具体为:

根据受压区高度确定梁底纵筋的截面积,根据确定的梁底纵筋截面积选择并 布置钢筋,利用实际钢筋直径、配筋面积判断实际配筋率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其中,f

如果实际配筋率不符合以上条件,纵向受拉钢筋按

柱截面具体为:

根据柱的截面积A,计算长度l

本发明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施工 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下边梁的端部预埋纵向钢筋,纵向钢筋的上端伸入至上边梁;

利用主砌块、次砌块、端砌块在下边梁上座浆砌筑,砌筑时将C形固定片放 入主砌块上端面的长边位置、下端面的长边位置处设置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中, 将T形固定片露出砌体外;使主砌块上端面的短边两端位置设置的第一半圆形管 线槽与上下相邻的主砌块或次砌块上的圆形管道相通,使左右相邻的两个次砌块 上的开关暗盒槽组合形成开关暗盒,使开关暗盒与第一圆形管线槽相通;每铺砌 完三层砌体,在第三层砌体的横向肋上布置对应层的横向拉结钢筋;每砌筑六块 主砌块高、四块主砌块宽的砌体,放置一块与对应砌体相同大小的装饰层,用三 个连接件固定对应的装饰层;

S2、利用下边梁预埋的纵向钢筋绑扎箍筋形成左边柱钢筋骨架、右边柱钢筋 骨架,并使配筋砌体的拉结钢筋外露部分位于柱钢筋骨架之内,在左边柱上预埋 第一管线孔,右边柱上预埋第二管线孔,第一管线孔、第二管线孔分别与配筋砌 体上的第二圆形管线槽对齐;

绑扎上边梁钢筋骨架,在左边柱钢筋骨架、右边柱钢筋骨架、上边梁钢筋骨 架浇筑混凝土得到装配式墙体;

S3、装配墙体时,水平连接:左边柱外侧设置有第一凹口,右边柱外侧设置 有第一凸口,在水平连接两个装配式墙体构件时,使第一凸口与第一凹口嵌合起 来;竖向连接:下边梁底部设置有第二凹口,上边梁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口,在竖 向连接两个装配式墙体构件时,使第二凸口与第二凹口嵌合起来,完成装配式墙 体构件现场安装。

具体的,主砌块、次砌块、端砌块的制备方法如下:

处理废弃混凝土得到再生骨料,然后制备成再生混凝土,并制作尺寸为 390mm×240mm×190mm的砌块模具,将再生混凝土在砌块模具中浇筑得到主 砌块、次砌块、端砌块,最后在主砌块、次砌块、端砌块的孔洞中分别填充泡沫 混凝土保温材料;

每立方米的再生混凝土配比为:水164~205kg/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通过设置特殊的连接件来连 接结构层与装饰层,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通过墙体内预留管线槽实 现竖向管线、水平管线与开关暗盒的铺设安装,从而使装修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 布置供电管线,增加装配式墙体的适应性,提高了净空高度;同时这种内置水电 管线的方式避免了破坏原有墙体、管线位置固定等问题,存在后期改造的可能性; 结构层是由再生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砌筑,本砌块的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最高可达到 70%,再生细骨料取代率最高可达到40%,极大地提高了对废弃混凝土的回收利 用,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并且再生混凝土中还掺入了陶粒,不仅能降低砌块密 度,还具备一定地保温、隔音性能,最终得到的是一种结合管线铺设和装修优化 的新型装配式墙体,在综合成本上远远低于传统装配式墙体,可节约20%材料, 节省70%工时。

进一步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墙体构件的结构层由主砌块、次砌块和 端砌块组成,三类砌块均预留孔洞和管线槽,可填充保温材料以提高保温隔热性 能,也可与其它砌块共同组成竖向管线通道、水平管线通道及开关暗盒槽。

进一步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墙体构件的结构层通过内置水电管线的 方式解决了破坏原有墙体、管线位置固定等装修问题,增加了装配式墙体的适应 性,提高了室内净空高度。

进一步的,装饰层上预留的外置孔与开关暗盒相对应设置,以免安装开关与 插座时开洞,便于装修施工。

进一步的,装饰层由复合板所构成,通过连接件与结构层相连,实现了装配 式装修一体化,而且组装方便,能大大提高拼接效率。

进一步的,结构层是由再生混凝土自保温砌块砌筑,砌块上可填充保温材料, 从而提高其保温隔热性能。同时,本发明相比于其他砌块还开设有交错排列的空 气层以及管道,可隔断冷热桥,起到较好的隔声及保温效果。

进一步的,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墙体构件通过左边柱和右边柱上的企口 实现水平连接,通过上边梁和下边梁上的企口实现竖向连接,连接稳固,拆装方 便,可提高施工效率、节约工时。

进一步的,通过对梁柱系统的梁、柱配筋进行计算、设计及复核,使其截面 承载力满足承重要求。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施工方法,在制备墙 体构件时结构层、装饰层与梁柱系统可分步进行,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在进行 墙体构件的连接时,通过墙体构件上的水平与竖向的企口即可实现快速连接,优 化了安装流程,缩短了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主砌块、次砌块、端砌块均使用再生混凝土进行制备,并在成型 的空心砌块中填充泡沫混凝土保温材料,不仅有利于废旧混凝土的回收、处理, 同时还综合考虑了复合保温砌块的保温性能,具有较好地节能减排效用。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材料和结构两方面的优点:在材料上使用了再生混凝 土、陶粒及泡沫混凝土等保温材料,不仅提高了墙体构件的保温隔热及隔声性能, 而且节能利废,具有广阔的市场价值;在结构上本发明设置了预埋管道、装饰层、 连接件、梁柱系统等,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节约材料和工时,并且有利于后 期装修优化效果。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结构层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砌块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砌块的侧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次砌块的正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次砌块的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端砌块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饰层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体的立面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墙体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下边梁的第二凹口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边梁的第二凸口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左边柱的第一凹口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右边柱第一凸口的示意图。

其中:1.主砌块;11.圆形管道;12.第一半圆形管线槽;13.第二半圆形管 线槽;14.孔洞;15.空气层;2.次砌块;21.开关暗盒槽;3.端砌块;4.装饰层;41. 外置孔;5.连接件;51.钢片;52.C形固定片;53.T形固定片;6.下边梁;61.第二 凹口;7.左边柱;71.第一管线孔;72.第一凹口;8.右边柱;81.第二管线孔;82. 第一凸口;9.上边梁;91.第二凸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 “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 “一侧”、“一端”、“一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 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 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 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 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 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 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 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 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 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 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还应当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 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如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 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 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发明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 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 括这些组合。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 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 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 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 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 包括梁柱系统、结构层和装饰层4;装饰层4与结构层的内侧面相贴合;梁柱系 统设置在结构层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结构层包括多层砌体,多层砌体之间错缝上下依次叠放,多层 砌体包括若干层由主砌块1砌筑的墙体,一层由次砌块2砌筑的墙体,以及端砌 块3;端砌块3用于填补主砌块1、次砌块2堆叠形成的空缺;多个主砌块1之 间并列放置;在连接装饰层4与砌体结构层时,首先放置装饰层板4下侧的连接 件5,然后放置装饰层板4,最后再放装饰层板4上侧的连接件5。装饰层板为六 块砌块高,四块砌块宽。

请参阅图2~图6,主砌块1上端面的长边中部位置设置有Z向的圆形管道 11,主砌块1上端面的短边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Z向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12; 主砌块1的上端面的长边位置、下端面的长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Y向的第二半圆 形管线槽13;在主砌块1的两端侧面上分别设置X向的开关暗盒槽21形成次砌 块2;将主砌块1沿与上端面短边平行的中心线切开形成端砌块3;左右相邻的 主砌块1或次砌块2或端砌块3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12组合形成第一圆形管线 槽,上下相邻的主砌块1或次砌块2或端砌块3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13组合形 成第二圆形管线槽,第一圆形管线槽与上下相邻的主砌块1或次砌块2上的圆形 管道11相通;左右相邻的两个次砌块2上的开关暗盒槽21组合形成开关暗盒; 开关暗盒与第一圆形管线槽相通。通过主砌块1、次砌块2、端砌块3的相互堆 砌即可形成结构层内部的管线通道,可用于安装线缆或水管。

本实施例中,梁柱系统包括上边梁9、下边梁6、左边柱7、右边柱8;下边 梁6的两端分别设置左边柱7和右边柱8;结构层砌筑在下边梁6上,位于左边 柱7和右边柱8之间;结构层的顶部设置上边梁9;左边柱7和右边柱8的外侧 分别设置有第一凹口72和第一凸口82;上边梁9的顶部设置有第二凸口91,下 边梁6的底部设置第二凹口61。

梁柱系统的配筋计算方法如下:

1)梁端截面设计步骤如下:

设定所述梁的宽度b和所述梁的高度H,正截面弯矩设计值M。c为保护层厚度,d

通过公式(1)计算受压区高度:

其中,f

判断公式(2)是否成立:

x≤ξ

其中,ξ

如果公式(2)成立,由公式(3)求得梁底纵筋的截面积:

f

其中,f

根据所得梁底纵筋的截面积选择并布置钢筋,然后利用实际钢筋直径、配筋 面积判断实际配筋率是否符合条件公式(4)。

其中,f

如果实际配筋率不符合条件公式(4),则纵向受拉钢筋按

如果公式(2)不成立,则改用双筋矩形截面进行设计。

由公式(5)、公式(6)、公式(7)计算A

x=ξ

f

其中,A

根据求得的A

2)柱截面设计步骤如下:

设定所述柱的截面积为A,计算长度为l

由公式(8)计算A

其中,

最后,根据求得的A

请参阅图7,装饰层4上开设有外置孔41,外置孔41与开关暗盒相对应设 置,用于布置开关或电源插座。

请参阅图8,装饰层4通过连接件5安装在结构层上;连接件5包括:钢片 51,钢片51的一端连接C形固定片52的背部,另一端连接在T形固定片53的 一面上;T形固定片53上设置有螺纹孔;C形固定片52安装在圆形管道11中, C形固定片52的背部与圆形管道11相贴合;T形固定片53通过螺栓固定在装饰 层4上;钢片51安装在两层砌体之间,通过上下层砌块的叠放将之卡死在水平 通道内。

本实施例中,主砌块1的中部开设有两个Z向的孔洞14,用于填充保温材 料,从而形成再生混凝土复合自保温砌块;主砌块1在上下端面长边一侧开设有 错位的空气层15,以提高其隔热、隔声性能。

本实施例中,主砌块1、次砌块2、端砌块3均为再生混凝土制成,每立方 米的再生混凝土的配比为:水164~205kg/m

本实施例中,装配式墙体各部件均可在工厂预制成型。在安装各部件时,最 下层砌块与下边梁6座浆连接,然后每砌筑三层砌块就放置两根横向拉结筋,依 次砌筑18层。

本实施例中,主砌块1、次砌块2的作用:参与整片墙体的砌筑,形成结构 层;通过不同层砌块的交错砌筑,砌块上预留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12及孔洞11 可形成放置竖向管线的竖向通道;通过同层砌块的并列叠放,砌块上预留的水平 半圆形管线槽13可形成放置水平管线的水平通道;通过次砌块2上预留的开关 暗盒槽21并列叠放可形成插座及开关插槽,这样避免了传统装修时的二次施工 所造成的各种问题。

本发明通过设计砌块结构,形成竖向管线槽、水平管线槽和开关空腔,并且 通过连接件连接装饰层,不仅使装配式墙体自重减轻,同时实现了管线内置化, 避免了对墙体二次施工所造成的结构损伤。本发明通过这种内置水电管线的方式, 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保留了二次改造的可能性。

请参阅图9至图14,本发明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的施工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备再生混凝土自保温砌块,自保温砌块包括主砌块1、次砌块2、端 砌块3;

首先处理废弃混凝土得到所需要的再生骨料,然后在工厂根据如下配比制备 再生混凝土:水164~205kg/m

主砌块1上端面的长边中部位置设置有Z向的圆形管道11,主砌块1上端 面的短边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Z向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12;主砌块1的上端面 的长边位置、下端面的长边位置处分别设置有Y向的第二半圆形管线槽13;

在主砌块1的两端侧面上分别设置X向的开关暗盒槽21形成次砌块2;

将主砌块1沿与上端面短边平行的中心线切开形成端砌块3;

左右相邻的主砌块1或次砌块2或端砌块3的第一半圆形管线槽12组合形 成第一圆形管线槽,上下相邻的主砌块1或次砌块2或端砌块3的第二半圆形管 线槽13组合形成第二圆形管线槽,第一圆形管线槽与上下相邻的主砌块1或次 砌块2上的圆形管道11相通;左右相邻的两个次砌块2上的开关暗盒槽21组合 形成开关暗盒;开关暗盒与第一圆形管线槽相通。通过主砌块1、次砌块2、端 砌块3的相互堆砌即可形成结构层内部的管线通道,可用于安装线缆或水管。

S2、制备配筋砌体;

a、提前预制好下边梁6;下边梁6的端部为梁柱连接节点,在该连接节点处 预埋边柱的纵向钢筋,且该纵向钢筋上端伸入上边梁9。

b、用步骤S1的三类砌块在下边梁6上座浆砌筑。砌筑时将C形固定片52 放入第二半圆形管线槽中通过上下层砌块的水平半圆形管线槽13卡住,将T形 固定片53露出砌体外,后续与装饰层板4相连。

c、在铺砌时使第一圆形管线槽与上下相邻的主砌块1或次砌块2上的圆形 管道11相通,使左右相邻的两个次砌块2上的开关暗盒槽21组合形成开关暗盒, 使开关暗盒与第一圆形管线槽相通;

每铺砌完三层砌体,就在第三层砌体的横向肋上布置该层的横向拉结钢筋; 拉结钢筋的布置采取双筋形式,两根钢筋间的距离为100mm,距砌块外边缘 70mm,直径为8mm,外露部分长度为150mm。

d、每砌筑六块主砌块高、四块主砌块宽的砌体就放置一块与该砌体相同大 小的装饰层4,用三个连接件5固定该装饰层4;装饰层板4先与下方的连接件5 相连,然后再在装饰层板4上方与砌块齐平处放置连接件5。

e、根据上述步骤层层铺砌,最终得到的砌块砌体尺寸为1560mm×240mm ×3420mm墙长×墙厚×墙高。

S3、装配式墙体梁柱系统的浇筑;

a、结合下边梁6上的预埋纵筋,绑扎箍筋分别形成左边柱钢筋骨架、右边 柱钢筋骨架,并使配筋砌体的拉结钢筋外露部分分别位于左边柱钢筋骨架、右边 柱钢筋骨架之内,在左边柱7上预埋第一管线孔71,右边柱8上预埋第二管线孔 81,第一管线孔71、第二管线孔81分别与配筋砌体上的第二圆形管线槽对齐。

b、最后绑扎得到上边梁9钢筋骨架。在左边柱钢筋骨架、右边柱钢筋骨架、 上边梁钢筋骨架外设置模板支护、浇筑混凝土,从而得到装配式墙体构件。

补充:选择边柱的钢筋型号时,箍筋选6号钢筋,而纵筋要根据抗震设防等 级来确定。设防等级在7度以下,纵筋选8号钢筋;设防等级在7度以上,纵筋 选12号钢筋。本发明拟采用8号钢筋作为纵筋。

S4、装配式墙体构件吊装与连接。

a、将装配式墙体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准备安装。在运输时,先在装配式墙 体上边梁顶部放置一道U形钢梁,然后用钢打包带将装配式墙体和U形钢梁绑 扎为一个整体,最后通过吊起钢梁实现装配式墙体的吊装。

b、水平连接:左边柱7外侧设置有第一凹口72,右边柱8外侧设置有第二 凸口82,在水平连接两个装配式墙体构件时,使边柱的第一凸口82与第一凹口 72嵌合起来即可。

c、竖向连接:下边梁6底部设置有第二凹口61,上边梁9顶部设置有第二 凸口92,在竖向连接两个装配式墙体构件时,使边梁的第二凸口92与第二凹口 61嵌合起来即可。

综上所述,本发明一种装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及其施工方法,从 砌块的结构设计及材料优化出发,得到了一种集节能利废、保温隔热和内置管线 于一体的砌块砌体结构层。通过在结构层外侧设置装饰层及梁柱系统,得到了装 配式自保温再生混凝土砌块墙体构件。该构件同时解决了废弃混凝土的堆积、传 统墙体的高能耗、装修施工时的管线混乱及墙体二次破坏等问题,结构简单,设 计合理,整体性好,提高了建筑施工效率和后期装修改造的灵活性、安全性。

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 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 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