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

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

摘要

本发明涉及天然染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天然染料少,不能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形成的问题,其技术要点在于:包含以下步骤:A1:染色:将染料、媒染剂及纱线放入清水中,并持续升温至一定温度进行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室温水洗;A2:皂洗:将皂洗剂及A1中处理的纱线加入清水中,并持续升温至一定的稳定温度后,处理一定的时间,处理完成后进行水洗。通过黄栀子天然染料作为染料对纱线进行染色,满足了现代人群对颜色多样的需求,并避免了纱线上化学染料的添加。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629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夏利达漂染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95889.2

  • 发明设计人 薛朝宽;吴声红;

    申请日2020-11-18

  • 分类号D06P1/34(20060101);D06P1/00(20060101);D06P1/44(20060101);D06P5/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681 广东有知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闫日旭

  •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锡北镇东房桥村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7:26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然染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

背景技术

天然染料是指从植物、动物或矿产资源中获得的、不经人工合成,很少或没有经过化学加工的染料。天然染料根据来源可分为植物染料、动物染料和矿物染料,其中以植物染料为主。

现有技术中,使用天然染料技术较少,不能满足现代人多样性的选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天然染料不能满足现代人多样性的选择形成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包含以下步骤:

A1:染色:将染料、媒染剂及纱线放入清水中,并持续升温至一定温度进行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室温水洗;

A2:皂洗:将皂洗剂及A1中处理的纱线加入清水中,并持续升温至一定的稳定温度后,处理一定的时间,处理完成后进行水洗。

优选的,所述A1中持续升温过程包括两个步骤,01:升温至70摄氏度,并处理30分钟;02:升温至80摄氏度并保持60分钟,并且持续升温速率为2℃/min。

优选的,所述A1中染料为黄栀子天然染料,所述染料的owf为2%,所述纱线与水的重量比为1:10,所述媒染剂为明矾,所述媒染剂的owf为1%。

优选的,在室温下进行将皂洗剂及纱线放入清水中的步骤,并且所述皂洗剂为中性的皂洗剂,并且持续升温过程为2℃/min,升温至70℃后保持恒温并持续10分钟,完成皂洗。

上述所述的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其通过黄栀子天然染料作为染料对纱线进行染色,满足了现代人群对颜色多样的需求,并避免了纱线上化学染料的添加。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其中,owf:一般是指的浓度单位。(o.w.f)=On weight the fabric染整工艺中浓度以织物重量为基准,相对织物百分比。

实施例:

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包含以下步骤:

A1:染色:

将染料、媒染剂及纱线放入清水中,并持续升温至一定温度进行染色,染色完成后进行室温水洗。

具体的,在一实施方式中,染料为黄栀子天然染料,所述染料的owf为2%,所述纱线与水的重量比为1:10,所述媒染剂为明矾,所述媒染剂的owf为1%。

持续升温过程包括两个步骤,01:升温至70摄氏度,并处理30分钟;02:升温至80摄氏度并保持60分钟。

持续升温速率为2℃/min。

A2:皂洗:

具体的,在一实施方式中,将皂洗剂及A1中处理的纱线加入清水中,并持续升温至一定的稳定温度后,处理一定的时间,处理完成后进行水洗。

在一实施方式中,在室温下进行将皂洗剂及纱线放入清水中的步骤,并且所述皂洗剂为中性的皂洗剂,并且持续升温过程为2℃/min,升温至70℃后保持恒温并持续10分钟,完成皂洗。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天然染料染色方法(橙黄色),其通过黄栀子天然染料作为染料对纱线进行染色,满足了现代人群对颜色多样的需求,并避免了纱线上化学染料的添加。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