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和钢筋腐蚀的多功能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和钢筋腐蚀的多功能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和钢筋腐蚀的多功能外加剂及制备方法,外加剂由二氧化硅纳米点修饰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ano‑SiO2@LDHs)组成;通过微乳液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2)溶液,共沉积法合成亚硝酸根插层的层状Mg‑Al氢氧化物(LDHs)粉末;将制备的LDHs溶液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溶液,所得悬浊液经离心、洗涤、烘干,即得。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外加剂可广泛应用于港口、跨海大桥、防汛堤坝等海工混凝土工程,可以同时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和钢筋腐蚀,且该外加剂制备工艺简单易于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478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河海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83386.3

  • 发明设计人 徐金霞;吴悠;王序晖;

    申请日2020-11-16

  • 分类号C04B22/06(20060101);C01F7/00(20060101);C01B33/18(20060101);B82Y30/00(20110101);

  • 代理机构32204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苏虹

  • 地址 210024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5: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及钢筋腐蚀的多功能外加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结构结合了钢筋与混凝土的诸多优点,造价较低,是目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首选形式,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处于氯盐环境中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却极易受到钢筋氯离子腐蚀,由此使工程结构提前失效与服役寿命缩短。添加钢筋阻锈材料因具有简便、高效及相对廉价等优点是实际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防护方法。但是,传统的钢筋阻锈材料不仅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固化氯离子,对氯离子扩散作用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阻锈效率常常不高,且存在与环境交换作用而损耗,影响其阻锈作用的长效性。与此同时,已有阻锈剂对混凝土强度也没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混凝土外加剂,可以同时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和钢筋腐蚀;本发明还提供了该多功能混凝土外加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和钢筋腐蚀的多功能外加剂,其是由二氧化硅纳米点修饰亚硝酸根插层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nano-SiO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提高混凝土强度、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和钢筋腐蚀的多功能外加剂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1)采用微乳液法合成得到纳米二氧化硅溶液;

(2)采用共沉积法合成的亚硝酸根插层的层状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

(3)将步骤(2)制备得到的层状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分散于溶剂中,后加入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中,调节pH值至10~12,在30℃~60℃下搅拌反应;离心过滤处理得到沉淀物,将沉淀物清洗、真空干燥,即得。

其中,步骤(1)中,纳米二氧化硅溶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将辛烷、L-赖氨酸溶于蒸馏水中,在50~60℃下搅拌1~3h,得到混合溶液;将正硅酸乙酯溶于溶液中,在50~60℃下搅拌4~6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进一步地,所加辛烷的质量浓度为2-3g/mL,L-赖氨酸的质量浓度为0.04-0.06g/mL,正硅酸乙酯的质量浓度为1-2g/mL。

其中,步骤(2)中,LDHs的制备方法包括:将Mg(NO

其中,步骤(3)中,将步骤(2)制备的LDHs研磨成粉末,再溶于蒸馏水中,超声20min-50min后,逐滴加入到步骤(1)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中,维持溶液pH值在10~12,且在30℃~60℃下搅拌2h~4h;离心过滤处理后,将沉淀物用蒸馏水洗3-5次,真空干燥12h-48h。进一步地,在纳米二氧化硅溶液中所加LDHs粉末的质量浓度为3.5-4.5g/mL。

作为优选地,该多功能外加剂通过以下步骤制得:

a、将7.3g辛烷、0.146g的L-赖氨酸溶于280ml蒸馏水中,在60℃下搅拌1h-3h;将4g正硅酸乙酯溶于上述溶液,在60℃下搅拌4h-6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

b、将6.83g NaNO

c、称取步骤2获得的1.12g亚硝酸根插层的层状Mg-Al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研磨成粉末溶于280ml蒸馏水中超声20min-50min;将其逐滴加入到步骤1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

虽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层板间的阴离子通过弱的静电力及氢键与层板结合,这种弱的作用力使得层间的阴离子极易被新离子交换替代,由此可吸附氯离子。当层间阴离子具有阻锈阴离子时,此时LDHs既能吸附氯离子,也能通过阴离子交换释放的阻锈阴离子进行阻锈,由此共同保护钢筋,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长效型、智能型与多功能型阻锈材料。但是,LDHs纳米级的层板表面荷电,表面能高,使得LDHs阻锈材料片层易大量堆积,颗粒团聚程度高,有效表面积小,在混凝土中无法充分与氯离子接触而固化,层间大量空间及离子未得到有效利用,实际的LDHs阻锈材料功能利用率较低。

而本发明提供一种高效抑制氯离子扩散及钢筋腐蚀的混凝土外加剂,在充分利用阻锈阴离子插层LDHs材料优异性能的基础上,通过静电力,将带有负电性的纳米二氧化硅吸附在带正电的层板上,制备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

有益效果:本发明针对现有阻锈剂功能单一,对氯离子侵蚀防护效果不佳的问题,在充分利用阻锈阴离子插层LDHs优异性能的基础上,通过二氧化硅(nano-SiO

通过微乳液法合成纳米二氧化硅,并利用共沉积法制备LDHs材料,由静电作用,将纳米二氧化硅点修饰到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层板上,由此获得纳米二氧化硅点修饰的层状氢氧化物的多功能阻锈材料。本发明通过修饰的纳米二氧化硅点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效应,改善了单一LDHs团聚严重致其功能利用率低的问题,利用高度分散的亚硝酸根插层LDHs高效固化氯离子,从而有效抑制氯离子在混凝土扩散,同时智能靶向释放亚硝酸根阻锈离子,由此抑制混凝土中钢筋腐蚀。

此外,利用纳米二氧化硅在水泥混凝土中有二次水化反应,生成C-S-H凝胶,由此在增进LDHs与水泥水化产物的结合水平的同时,致密化混凝土,提高混凝土强度,并进一步增加混凝土的耐久性。

本发明提供的混凝土外加剂可广泛应用于港口、跨海大桥、防汛堤坝等海工混凝土工程,能通过良好分散的LDHs固化氯离子与释放的NO

附图说明

图1是LDHs的SEM图片。

图2是本发明中nano-SiO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以下实施例中用到的原料和试剂均为市售。

为评价所制混凝土外加剂对氯离子扩散及钢筋腐蚀的抑制效果,进行碱性模拟混凝土孔溶液中的氯离子等温吸附与钢筋腐蚀试验;此外,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具体试验安排如下:

(1)氯离子等温吸附试验

配制氯离子浓度为0.002mol/l、0.005mol/l、0.01mol/l、0.02mol/l、0.04mol/l、0.1mol/l、0.16mol/l、0.2mol/l的碱性混凝土模拟孔溶液100ml(pH=13),再分别加入所制1g的nano-SiO

(2)钢筋腐蚀试验

(3)混凝土强度试验

使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配置强度等级为C30的混凝土,标准养护28d实测基准的混凝土抗压强度31.5MPa,在混凝土掺加2%nano-SiO

实施例1:

将7.3g辛烷、0.146g的L-赖氨酸溶于280ml蒸馏水中,在60℃下搅拌1h;再加入4g正硅酸乙酯,在60℃下搅拌4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将6.83g的NaNO

试验结果如下:相对于单一LDHs的氯离子饱和吸附量为2.03mmol/g,nano-SiO

实施例2:

将7.3g辛烷、0.146g的L-赖氨酸溶于280ml蒸馏水中,在60℃下搅拌3h;再加入4g正硅酸乙酯,在60℃下搅拌6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将6.83g的NaNO

试验结果如下:相对于单一LDHs的氯离子饱和吸附量为2.03mmol/g,nano-SiO

实施例3

将7.3g辛烷、0.146g的L-赖氨酸溶于280ml蒸馏水中,在60℃下搅拌2h;再加入4g正硅酸乙酯,在60℃下搅拌5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将6.83g的NaNO

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LDHs的氯离子饱和吸附量为2.03mmol/g,nano-SiO

掺加LDHs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并没有下降,但增加也不明显,而掺加2%nano-SiO

实施例4:

将7.3g辛烷、0.146g的L-赖氨酸溶于280ml蒸馏水中,在60℃下搅拌1.5h;再加入4g正硅酸乙酯,在60℃下搅拌5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将6.83g的NaNO

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单一LDHs的氯离子饱和吸附量为2.03mmol/g,nano-SiO

实施例5:

将7.3g辛烷、0.146g的L-赖氨酸溶于280ml蒸馏水中,在60℃下搅拌1h;再加入4g正硅酸乙酯,在60℃下搅拌4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将6.83g的NaNO

试验结果如下:相对于单一LDHs的氯离子饱和吸附量为2.03mmol/g,nano-SiO

实施例6:

将7.3g辛烷、0.146g的L-赖氨酸溶于280ml蒸馏水中,在60℃下搅拌1h;再加入4g正硅酸乙酯,在60℃下搅拌4h,得到微乳液法合成的纳米二氧化硅溶液。将6.83g的NaNO

试验结果如下:相对于单一LDHs的氯离子饱和吸附量为2.03mmol/g,nano-SiO

由上述实施案例可知,相同制备工艺下,nano-SiO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