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摘要

本发明属于信息软件开发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软件需求分析方法,本发明对于用户软件中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时,能够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出用户对现有软件中的功能的使用程度,并根据用户对不同的功能的需求度进行再度开发给功能的其他分支功能,从而使得该功能下的分支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求,对于用户需求度不高的功能,可适当的删除部分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更快速更加准确地使用该功能,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并针对不同需求的该软件的功能,根据统计分析模块分析出该采集出的用户需求信息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设定的用户需求的差异,以便针对差异部分进行调整该软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完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7986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朵朵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55924.0

  • 发明设计人 程磊;周慧;吕兆龙;

    申请日2020-10-26

  • 分类号G06F8/10(20180101);G06F11/36(20060101);

  • 代理机构44728 深圳至诚化育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英

  • 地址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花山区霍里山大道北段69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5:50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软件开发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软件需求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在信息系统软件开发领域,通常包含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等阶段,这些阶段就构成了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在软件开发全生命周期,开发人员往往因为过多注重研发的功能、性能等技术实现方面,或者有时为了项目赶工,或者对安全方面认识不足,而对安全属性考虑不足,甚至完全失去对安全的因素考虑。在软件开发安全领域,关键在于抓好源头。软件开发安全的源头就在于软件需求安全,故而如何做好安全需求分析工作,对开发的系统安全质量有着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现有技术中对于软件需求分析,一般在针对部分使用者进行分析,不能随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实时更新,使得用户软件不能及时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给用户带来一定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软件需求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由软件测试分析人员根据软件的实施设定用户的需求类型,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类型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用户需求对比表;

S2、根据设定的需求采集单元,对待测定的用户软件进行采集信息,主要采集用户使用软件时,所打开的界面、每个界面所使用的功能、各功能所使用的时间以及次数、以及用户针对该软件中的问题留下的信息;

S3、通过用户需求划分模块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划分,主要根据用户需求对比表的分类对需求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将采集的信息对应分到用户需求对比表中的每个需求点,并通过需求强弱分析模块根据采集的信息对不同需求点进行划分强弱;

对于采集的信息在用户需求对比表中无对应的需求点时,用户需求划分模块将该部分信息划分至隐性分析模块,通过隐性分析模块对于该部分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挖掘其他的功能;

S4、通过实时监测模块监测需求强弱分析模块中需求点的强弱,并将该数据传输至统计分析模块中,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异常的数据,实时监测模块将异常数据传输至紧急处理模块中,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对该部分异常数据对应的软件中的功能进行监测,确保软件中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S5、根据统计分析模块分析信息,并根据需求点的强弱分析出用户对该软件中功能的需求强度,并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制成用户需求对比表进行分析,分析出该采集出的用户需求信息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设定的用户需求的差异。

优选的,步骤S3中隐性分析模块主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分析出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的需求,并对分析后的需求通过需求更新模块将其更新至用户需求对比表中。

优选的,步骤S3中根据需求强弱分析模块对采集的需求信息进行划分,具体针对各功能所使用的时间以及次数对需求点进行划分强弱,根据划分后的强弱观察用户对软件中不同功能所需的强度。

优选的,对于所需强度高的软件中的功能,通过功能细化分析模块对于该部分需要点所对应的采集的信息进行细节分析,通过采集的信息分析出该软件的其他分支功能。

优选的,对于所需强度低的软件中的功能,通过省略分析模块对该部分需要点所对应的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删除该软件功能中其他分支功能,保留该用户软件的主功能。

优选的,步骤S4中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对该部分异常数据对应的软件中的功能进行监测时,若软件中的功能出现异常时,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对异常功能进行处理,并通过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发出警报信息至警报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对于用户软件中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时,能够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出用户对现有软件中的功能的使用程度,并根据用户对不同的功能的需求度进行再度开发给功能的其他分支功能,从而使得该功能下的分支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求,对于用户需求度不高的功能,可适当的删除部分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更快速更加准确地使用该功能,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并针对不同需求的该软件的功能,根据统计分析模块将用户对该软件中功能的需求强度,并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制成用户需求对比表进行分析,分析出该采集出的用户需求信息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设定的用户需求的差异,以便软件测试分析人员针对差异部分进行调整该软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完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用户软件需求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由软件测试分析人员根据软件的实施设定用户的需求类型,并根据用户的需求类型进行整理统计,制成用户需求对比表;

S2、根据设定的需求采集单元,对待测定的用户软件进行采集信息,主要采集用户使用软件时,所打开的界面、每个界面所使用的功能、各功能所使用的时间以及次数、以及用户针对该软件中的问题留下的信息;

S3、通过用户需求划分模块对所采集的信息进行划分,主要根据用户需求对比表的分类对需求采集单元采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将采集的信息对应分到用户需求对比表中的每个需求点,并通过需求强弱分析模块根据采集的信息对不同需求点进行划分强弱;

对于采集的信息在用户需求对比表中无对应的需求点时,用户需求划分模块将该部分信息划分至隐性分析模块,通过隐性分析模块对于该部分信息进行分析,并根据用户的需求挖掘其他的功能;

S4、通过实时监测模块监测需求强弱分析模块中需求点的强弱,并将该数据传输至统计分析模块中,进行统计分析,对于异常的数据,实时监测模块将异常数据传输至紧急处理模块中,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对该部分异常数据对应的软件中的功能进行监测,确保软件中的功能能够正常运行;

S5、根据统计分析模块分析信息,并根据需求点的强弱分析出用户对该软件中功能的需求强度,并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制成用户需求对比表进行分析,分析出该采集出的用户需求信息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设定的用户需求的差异。

进一步的,步骤S3中隐性分析模块主要根据信息的内容分析出用户使用软件过程中的需求,并对分析后的需求通过需求更新模块将其更新至用户需求对比表中。

进一步的,步骤S3中根据需求强弱分析模块对采集的需求信息进行划分,具体针对各功能所使用的时间以及次数对需求点进行划分强弱,根据划分后的强弱观察用户对软件中不同功能所需的强度。

进一步的,对于所需强度高的软件中的功能,通过功能细化分析模块对于该部分需要点所对应的采集的信息进行细节分析,通过采集的信息分析出该软件的其他分支功能。

进一步的,对于所需强度低的软件中的功能,通过省略分析模块对该部分需要点所对应的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删除该软件功能中其他分支功能,保留该用户软件的主功能。

进一步的,步骤S4中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对该部分异常数据对应的软件中的功能进行监测时,若软件中的功能出现异常时,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对异常功能进行处理,并通过紧急监测处理模块发出警报信息至警报模块。

对于用户软件中用户的需求进行分析时,能够根据采集的数据分析出用户对现有软件中的功能的使用程度,并根据用户对不同的功能的需求度进行再度开发给功能的其他分支功能,从而使得该功能下的分支功能能够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尽可能地满足用户需求,对于用户需求度不高的功能,可适当的删除部分功能,使得用户能够更快速更加准确地使用该功能,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并针对不同需求的该软件的功能,根据统计分析模块将用户对该软件中功能的需求强度,并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制成用户需求对比表进行分析,分析出该采集出的用户需求信息与软件测试分析人员设定的用户需求的差异,以便软件测试分析人员针对差异部分进行调整该软件的功能,并不断进行完善,

通过设置的隐性分析模块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并对分析后的需求通过需求更新模块将其更新至用户需求对比表中,能够及时更新数据。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