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梯曳引带

电梯曳引带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梯曳引带,包括位于中心的承载体组、包覆所述承载体组设置的包覆体以及至少两组隔离层,两组隔离层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布置于承载体组两侧;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处在承载体组同侧的包覆体分为两层,两层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离层,两层包覆体中靠近承载体组的一者具有较高的硬度,该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隔离层能够将电梯曳引带表面应力进行分散,避免电梯曳引带表面的应力传递至电梯曳引带内层;电梯曳引带表层发生损伤状况时,隔离层还能够防止电梯曳引带表层的裂纹不会延伸至电梯曳引带内,以增加电梯曳引带的耐磨,提高电梯曳引带的寿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5772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328552.7

  • 发明设计人 方永清;

    申请日2020-11-24

  • 分类号B66B7/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40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解明铠

  • 地址 311199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经济开发区宏达路168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4:1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曳引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曳引带。

背景技术

随着电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电梯采用曳引带配合曳引轮进行动力传递,曳引带的形式有平钢带、多楔带等,一般都由曳引带截面中部的承载体以及包在承载体外部的包覆体构成。

由于包覆体与曳引轮之间一直接触,曳引带在运行中会存在磨损,特别是异物(例如沙子)进入到曳引带与曳引轮的间隙时,曳引带碾压异物会加剧曳引带的磨损。当曳引带的磨损达到一定量后,特别是磨损至承载体,会导致承载体和曳引轮直接接触,磨损加速,直到承载体断裂,引起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梯曳引带。

一种电梯曳引带,包括位于中心的承载体组、包覆所述承载体组设置的包覆体以及至少两组隔离层,所述两组隔离层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布置于所述承载体组两侧;

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处在所述承载体组同侧的包覆体分为两层,两层之间设置有所述隔离层,两层包覆体中靠近承载体组的一者具有较高的硬度。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两层包覆体中远离承载体组的一者为第一包覆层,靠近承载体组的一者为第二包覆层,所述第二包覆层将承载体组包覆在内;

所述第二包覆层的硬度高于所述第一包覆层的硬度至少2SHA。

可选的,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包覆层的厚度为D1,所述第二包覆层连同所述隔离层的总厚度为D2,且满足D1:D2=2~6。

可选的,所述第二包覆层为透光层,所述第一包覆层为不透光层。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呈网状,所述隔离层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梯曳引带的外表面呈平行设置。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具有多个网孔,所述第一包覆层或第二包覆层的部分结构填充各网孔。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的各网孔的孔域面积为0.15mm2~0.3mm

可选的,所述隔离层为纤维层。

可选的,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所述隔离层的厚度为0.04mm~0.1mm。

可选的,沿电梯曳引带宽度方向,所述承载体组包括多根依次排布的承载体,所述第二包覆层填充包覆于所述各承载体外周。

本申请扶梯的电梯曳引带,隔离层能够将电梯曳引带表面应力进行分散,避免电梯曳引带表面的应力传递至电梯曳引带内层。同时,电梯曳引带表层发生损伤状况时,隔离层还能够防止电梯曳引带表层的裂纹不会延伸至电梯曳引带内,以增加电梯曳引带的耐磨,提高电梯曳引带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实施例电梯曳引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隔离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电梯曳引带;10、包覆体;11、第一包覆层;12、第二包覆层;20、承载体组;21、承载体;30、隔离层;31、网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电梯曳引带100,包括位于中心的承载体组20、包覆承载体组20设置的包覆体10、以及至少两组隔离层30,两组隔离层30沿电梯曳引带100厚度方向布置于承载体组20两侧;

沿电梯曳引带100厚度方向,处在承载体组20同侧的包覆体10分为两层,两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30。

电梯曳引带100的一部分绕置在曳引轮(图未视)上时,两层包覆体10中远离承载体组20的一者与曳引轮相接触。隔离层30能够将电梯曳引带100表面应力进行分散,避免电梯曳引带100表面的应力传递至电梯曳引带100内层。同时,电梯曳引带100表层发生损伤(例如缺口或开裂)状况时,隔离层30还能够防止电梯曳引带100表层的损伤不会延伸至电梯曳引带100内,以增加电梯曳引带100的耐磨,提高电梯曳引带100的寿命。

两层包覆体10贴合的一面需要融合在一起,假定在两层包覆体10的硬度相同时,远离承载体组20的一层包覆体10在受到作用力发生损伤时,尽管该作用力被隔离层30分散,但仍有可能对靠近承载体组20的一层包覆体10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承载体20。

远离承载体组20的一层包覆体10在受到作用力发生损伤时,该作用力被隔离层30分散后,由于两层包覆体10中靠近承载体组20的一者具有较高的硬度,不足以对靠近承载体组20的一层包覆体10造成损伤,从而降低电梯曳引带100表面应力对电梯曳引带100内层的影响。

在电梯曳引带100的横截面上可见,较长的一边尺寸为电梯曳引带100的宽度,较短的一边尺寸为电梯曳引带100的厚度,使用状态下电梯曳引带100的一部分绕置在曳引轮上,其厚度也可理解为该部分在曳引轮径向上的尺寸。

本实施例中,两层包覆体10中远离承载体组20的一者为第一包覆层11,靠近承载体组20的一者为第二包覆层12,所述第二包覆层12将承载体组包覆在内。

本实施例中,第二包覆层12的硬度高于第一包覆层11的硬度至少2SHA。

优选地,第二包覆层11的硬度高于第一包覆层12的硬度5SHA。

为了使电梯曳引带100的结构更加合理,本实施例中,沿电梯曳引带100厚度方向,第一包覆层11的厚度为D1,第二包覆层12连同隔离层30的总厚度为D2,且满足D1:D2=2~6。

优选地,D1:D2=2。

为了能够便于观察承载体21,及时对电梯曳引带100进行判断是否报废,参考其中以实时方式,第二包覆层11为透光层,第一包覆层12为不透光层。由于各承载体组20均处在第二包覆层12中,从电梯曳引带100的第二包覆层12一侧可以直接观察到承载体组20的受损状况,便于发现隐藏在电梯曳引带100内部的承载体组20发生断裂而引起的安全隐患;或者结合承载体组20的磨损面积占比,进而给出电梯曳引带100报废指示。

如果第一包覆层11的局部因磨损而消耗,通过肉眼可以观察到磨损区和完整区的颜色或亮度差异,并据此判断是否需要更换电梯曳引带100。为了增强观察效果,也可以在第一包覆层11一侧用普通光源,如手电筒,对第一包覆层11进行照射,在第二包覆层12一侧通过肉眼观察漏光情况,如果发现某处存在漏光现象,则说明该处已经严重磨损。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覆层11和第二包覆层12均为聚氨酯材质。就透光和不透光的材料本身而言可采用现有技术,例如第二包覆层12采用透光率较高的聚氨酯,而第一包覆层11则选用耐磨性能较好的聚氨酯。

本实施例中,隔离层30呈网状。为了能够加强隔离层30与第一包覆层11或第二包覆层12的融合,在其中一实施方式,隔离层30具有多个网孔31,第一包覆层11或第二包覆层12的部分结构填充各网孔31。

本实施例中,隔离层30的延伸方向与电梯曳引带100的外表面呈平行设置。电梯曳引带100表层受到的作用力传递至隔离层30时,隔离层30能够将该应力均匀的扩散,以降低对电梯曳引带100内层的影响。

其中,沿电梯曳引带厚度方向,电梯曳引带100两侧的面呈平行设置,同时,两隔离层30平行设置。在电梯曳引带100展平时,第一包覆层11与第二包覆层12的分界面为平面,且沿电梯曳引带100的长度方向延伸。

隔离层30上网孔31的具体形式上,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隔离层30的各网孔31的孔域面积为0.15mm

优选地,各网孔31的孔域面积为0.25mm

本实施例中,沿电梯曳引带100厚度方向,隔离层30的厚度为0.04mm~0.1mm。隔离层30的厚度过小时,隔离层30对电梯曳引带100表面应力可能会造成分散不彻底;隔离层30的厚度过大时,会增加电梯曳引带100的厚度,并增加电梯曳引带100的成本。

优选地,沿电梯曳引带100厚度方向,隔离层30的厚度为0.08mm。

在本实施方式中,隔离层30为纤维层。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隔离层30也可以为碳纤维层。

承载组与第二包覆层12的布置方式,参考其中一实施方式,沿电梯曳引带100宽度方向,承载体组20包括多根依次排布的承载体21,第二包覆层12填充包覆于各承载体21外周。

承载体21沿电梯曳引带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包覆层12包覆体10完全填充在各组承载体21的外周。承载体21是电梯曳引带100中承受拉伸载荷的主要部件,应选用抗拉强度较高的材质,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体21可以是钢帘线、碳纤维带等,承载体21处在电梯曳引带100的中心部位。承载体21的形状可以有绳状、带状、链状等多种形式,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承载体21的截面为圆形。

为了使承载体21完全处在第二包覆层12中,参考其中一方式,在电梯曳引带100的横截面,第二包覆层12对承载体组20的包角α为360度。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体现在同一附图中时,可视为该附图也同时披露了所涉及的各个实施例的组合例。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