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

一种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应用于水屋,包括:水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水屋的当前水位,以及所述水屋能容纳的最大水位;用户习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每天的用水量分布信息;排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水位、最大水位和所述用水量分布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排水,若是,则执行排水指令。本发明能充分考虑用户的用水习惯,根据需要保持水屋的水位,较单一的利用水位传感器判断是否需要排水或进水,本发明的水屋控制系统更智能化。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635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江西渥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68085.3

  • 发明设计人 张雷;金君芳;张春霞;王晓帅;

    申请日2020-11-13

  • 分类号G05D9/12(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经济开发区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4:1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物联网监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信息感知设备,按特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的交换与通讯,并对设备进行控制。

一般的住宅会设置水屋,水屋对净化来水和提供正常用水起到了重要作用。水屋具有一定的容量,超过其容量后会导致溢水,影响周边建筑或设备。目前,多通过设置水位传感器来实时获取水屋的水位,当水位过高时,则停止进水或执行排水。

现有的水屋控制系统的处理过于单一,由于每个家庭存在不同的用水习惯,无法满足不同住宅的用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综合考虑用户用水习惯的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

一种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应用于水屋,包括:

水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水屋的当前水位,以及所述水屋能容纳的最大水位;

用户习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每天的用水量分布信息;

排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水位、最大水位和所述用水量分布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排水,若是,则执行排水指令。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能充分考虑用户的用水习惯,根据需要保持水屋的水位,较单一的利用水位传感器判断是否需要排水或进水,本发明的水屋控制系统更智能化。

另外,根据本发明提供的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水位获取模块包括:

当前水位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所述水屋内多个点的水深值,以多个所述水深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当前水位,并获取所述水深值的最小值对应的测量点;

最大水位获取单元,获取位于所述测量点处的所述水屋的底部到开口之间的距离,以此作为所述最大水位。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习惯获取模块包括:

日用水单元,用于获取用户30天内的平均用水量;

时段用水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一天内每个时段的时段用水量,以所述平均用水量和所述时段用水量作为所述用水量分布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用户30天内的平均用水量的步骤包括:

依次获取每天的用户用水量,以及对应的用水时间;

分别以用水量、时间为纵坐标、横坐标,形成用水坐标轴,根据每个所述用户用水量和对应的所述用水时间在所述用水坐标轴上生成用水点;

从所述用户用水量中去除异常值,再对剩余的所述用户用水量求平均值,得到所述平均用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异常值的获取步骤包括:

依次获取2个相邻的所述用水点之间的斜率kn,其中1≤n≤29,若|kn|≥m,则判定对应的2个所述用水点为异常值,其中m为预设值。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用户在一天内每个时段的时段用水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去除异常值后的所有的所述用户用水量,得到常规用水量;

获取任意一个常规用水量对应的常规用水时间,对所述常规用水时间分为若干时段,获取每个时段的用水量,得到所述时段用水量。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水位Z、最大水位Zc、平均用水量Q和时段用水量Qh,其中h为1至24的整数;

执行单元,用于判断Z≥f·Zc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排水,其中f为0至1的可变数,其值为根据Q和Qh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f的值为根据Q和Qh确定的步骤包括:

获取Qh的最大值Qhmax,设定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测量当前水位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用水坐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请参阅图1,本发明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物联网水屋控制系统,应用于水屋,包括:

水位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水屋的当前水位,以及所述水屋能容纳的最大水位;

用户习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每天的用水量分布信息;

排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当前水位、最大水位和所述用水量分布信息,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排水,若是,则执行排水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可采用传统的水位传感器获得当前水位。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能充分考虑用户的用水习惯,根据需要保持水屋的水位,较单一的利用水位传感器判断是否需要排水或进水,本发明的水屋控制系统更智能化。

具体的,所述水位获取模块包括:

当前水位获取单元,用于分别获取所述水屋内多个点的水深值,以多个所述水深值的最小值作为所述当前水位,并获取所述水深值的最小值对应的测量点;

最大水位获取单元,获取位于所述测量点处的所述水屋的底部到开口之间的距离,以此作为所述最大水位。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一些条件下,水屋的底部并不是水平面,当采用压强的方式来测量水位时,如A点和B点,会导致不同点测到的水位存在区别,则对最大水位的判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或者会执行一些错误判断。

应当指出的是,水深最小的测量点应当理解为水屋底部最高的部位,对于同样的水位,较高点更易导致溢水,因此获取水深较小的测量点能进一步防止溢水发生。

另外,当获得测量点后,应当记录该测量点,并在该测量点处获得最大水位,可通过人工测量,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测量水屋位于该测量点处顶部的高度。

更进一步地,所述用户习惯获取模块包括:

日用水单元,用于获取用户30天内的平均用水量;

时段用水单元,用于获取用户在一天内每个时段的时段用水量,以所述平均用水量和所述时段用水量作为所述用水量分布信息。

在其他实施例中,日用水单元也可以获取15天或20天的平均用水量,该时长可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需要说明的是,每个家庭用户的用水量一般都存在区别,比如用户甲的日均用水量为1m

请参阅图3,为了获得准确的平均用水量,所述获取用户30天内的平均用水量的步骤包括:

依次获取每天的用户用水量,以及对应的用水时间;

分别以用水量、时间为纵坐标、横坐标,形成用水坐标轴,根据每个所述用户用水量和对应的所述用水时间在所述用水坐标轴上生成用水点;

从所述用户用水量中去除异常值,再对剩余的所述用户用水量求平均值,得到所述平均用水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3中,有3个点较其他点的值明显大一些,则该3个点可理解为异常值。

具体的,所述异常值的获取步骤包括:

依次获取2个相邻的所述用水点之间的斜率kn,其中1≤n≤29,若|kn|≥m,则判定对应的2个所述用水点为异常值,其中m为预设值。

在本实施例中,m=2,在其他实施例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m的值。

可以理解的是,当出现异常值时,斜率会明显变大,如kn=5或-5,可同时去除2个点,对于图3,还会去除异常值附近的两个点,图3中存在3个异常值,会去除9个点。

另外,所述获取用户在一天内每个时段的时段用水量的步骤包括:

获取去除异常值后的所有的所述用户用水量,得到常规用水量;

获取任意一个常规用水量对应的常规用水时间,对所述常规用水时间分为若干时段,获取每个时段的用水量,得到所述时段用水量。

最后,所述排水模块包括:

数据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当前水位Z、最大水位Zc、平均用水量Q和时段用水量Qh,其中h为1至24的整数;

执行单元,用于判断Z≥f·Zc是否成立,若是,则执行排水,其中f为0至1的可变数,其值为根据Q和Qh确定。

进一步地,所述f的值为根据Q和Qh确定的步骤包括:

获取Qh的最大值Qhmax,设定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可根据每个时段的用水量,智能存储足够的水供用户使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