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17‑23份、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2‑8份、谷胱甘肽5‑10份、小球藻提取物0.5‑0.8份、左旋乳酸0.3‑0.5份、积雪草苷0.5‑1.2份、烟酸肌醇0.4‑0.8份、羟乙基脲0.5‑1份、月桂氮卓酮0.35‑0.7份、成膜剂1.5‑3份、冰片2‑5份、氢化卵磷脂1‑4份、纯化水40‑50份。本发明提供的敷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基质,添加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谷胱甘肽促进烧烫伤创面快速愈合。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可以调控创面处胶原蛋白的合成,烟酸肌醇可以缓解烧烫伤创面处的水肿,积雪草苷和羟乙基脲避免敷料和创面粘连损伤新生组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商业化的生产应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5400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问兰药业(苏州)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54990.3

  • 发明设计人 李晓鹏;

    申请日2020-11-11

  • 分类号A61L26/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2246 苏州铭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朱斌兵

  • 地址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通安镇真北路88号8号厂房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4:18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敷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烧伤、烫伤是人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一种损伤,现实生活中,烧烫伤现象时有发生,在被烧、烫伤后,烧、烫伤部位的皮肤会发红、起泡,水肿严重会溃烂。处理不当创面常会形成瘢痕,影响美观,甚至带来终身的身心损害。一般会对创面涂抹烧烫伤药膏或者是敷料。医用敷料是一类用于各种烧伤、烫伤创口表面进行临时覆盖的医用材料,可使创口免遭细菌感染及其它外来因素的影响,起到保护创口、创面的作用。传统的敷料一般来说是一种敷设于烧伤创面的凝胶状物质。它能够将创面与外界隔离,可以及时吸收创面渗出的组织液,并且隔离细菌、真菌和病毒,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但是目前的医用敷料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一般的敷料不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有效的促进创面的愈合,导致患者病程久,增加患者负担,并且易产生瘢痕,影响皮肤美观,或者易与伤口发生粘连而造成二次创伤,揭除时损伤新生组织,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目前市场上大量涌现各种烧烫伤敷料,如动物胶原蛋白,壳聚糖,透明质酸都是常用的烧烫伤敷料原料,所制备的烧烫伤敷料不能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有效的促进创面的快速愈合,并且避免严重瘢痕组织的形成。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17-23份、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2-8份、谷胱甘肽5-10份、小球藻提取物0.5-0.8份、左旋乳酸0.3-0.5份、积雪草苷0.5-1.2份、烟酸肌醇0.4-0.8份、羟乙基脲0.5-1份、月桂氮卓酮0.35-0.7份、成膜剂1.5-3份、冰片2-5份、氢化卵磷脂1-4份、纯化水40-50份。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聚乙烯吡咯烷酮20份、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5份、谷胱甘肽7份、小球藻提取物0.7份、左旋乳酸0.2份、积雪草苷1份、烟酸肌醇0.5份、羟乙基脲0.8份、月桂氮卓酮0.5份、成膜剂2份、冰片3份、氢化卵磷脂3份、纯化水45份。

进一步地,所述成膜剂为纤维素硝酸酯。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上述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占总用量一半的纯化水,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温度≥90℃的纯化水中;

(2)取剩余纯化水,加入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谷胱甘肽、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积雪草苷、烟酸肌醇、羟乙基脲、氢化卵磷脂,充分乳化;

(3)将步骤(1)的溶液和步骤(2)的组分混合,加入月桂氮卓酮、成膜剂、冰片,搅拌充分混合,经灭菌处理即得产品。

进一步地,步骤(2)中在温度40-50℃,搅拌速度50-100r/min的条件下进行乳化。

进一步地,步步骤(3)中搅拌速度为100-150r/min,搅拌时间为30-60min。

进一步地,步骤(3)中经辐照灭菌即得产品。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为一种液体敷料,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基质,添加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谷胱甘肽,其中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有助于提高创面的修复能力,谷胱甘肽有助于机体保持正常的免疫能力,两种成分协同作用促进烧烫伤创面快速结痂愈合。

2、本发明的敷料中还添加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和烟酸肌醇,其中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可以调控创面处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创面愈合,同时避免创面处形成严重瘢痕;烟酸肌醇有助于降低创面处血管的通透性异常,缓解烧烫伤创面处的水肿,促进创面愈合。

3、本发明的敷料中还添加积雪草苷和羟乙基脲,降低制备的液体敷料对烧烫伤创面的刺激,同时避免敷料和创面粘连损伤新生组织,减轻患者痛苦,有助于创面快速愈合。

4、本发明的敷料添加月桂氮卓酮,提高敷料的渗透作用,更好的发挥药效。添加成膜剂保证创面处于无菌环境,避免外界环境可能产生的污染。

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简便易于操作,便于商业化的生产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20份、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5份、谷胱甘肽7份、小球藻提取物0.7份、左旋乳酸0.2份、积雪草苷1份、烟酸肌醇0.5份、羟乙基脲0.8份、月桂氮卓酮0.5份、纤维素硝酸酯2份、冰片3份、氢化卵磷脂3份、纯化水45份。

上述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占总用量一半的纯化水,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温度≥90℃的纯化水中;

(2)取剩余纯化水,加入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谷胱甘肽、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积雪草苷、烟酸肌醇、羟乙基脲、氢化卵磷脂,在温度45℃,搅拌速度80r/min的条件下充分乳化;

(3)将步骤(1)的溶液和步骤(2)的组分混合,加入月桂氮卓酮、成膜剂、冰片,在搅拌速度为120r/min条件下充分混合40min,经辐照灭菌处理即得产品。

实施例2

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17份、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2份、谷胱甘肽5份、小球藻提取物0.5份、左旋乳酸0.3份、积雪草苷0.5份、烟酸肌醇0.4份、羟乙基脲0.5份、月桂氮卓酮0.35份、纤维素硝酸酯1.5份、冰片2份、氢化卵磷脂1份、纯化水40份。

上述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占总用量一半的纯化水,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温度≥90℃的纯化水中;

(2)取剩余纯化水,加入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谷胱甘肽、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积雪草苷、烟酸肌醇、羟乙基脲、氢化卵磷脂,在温度40℃,搅拌速度50r/min的条件下充分乳化;

(3)将步骤(1)的溶液和步骤(2)的组分混合,加入月桂氮卓酮、成膜剂、冰片,在搅拌速度为100r/min条件下充分混合30min,经辐照灭菌处理即得产品。

实施例3

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聚乙烯吡咯烷酮23份、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8份、谷胱甘肽10份、小球藻提取物0.8份、左旋乳酸0.5份、积雪草苷1.2份、烟酸肌醇0.8份、羟乙基1份、月桂氮卓酮0.7份、纤维素硝酸酯3份、冰片5份、氢化卵磷脂4份、纯化水50份。

上述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占总用量一半的纯化水,将聚乙烯吡咯烷酮溶于温度≥90℃的纯化水中;

(2)取剩余纯化水,加入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谷胱甘肽、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积雪草苷、烟酸肌醇、羟乙基脲、氢化卵磷脂,在温度50℃,搅拌速度100r/min的条件下充分乳化;

(3)将步骤(1)的溶液和步骤(2)的组分混合,加入月桂氮卓酮、成膜剂、冰片,在搅拌速度为150r/min条件下充分混合60min,经辐照灭菌处理即得产品。

对比例1

对比例1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2

对比例2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谷胱甘肽,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3

对比例3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将谷胱甘肽的用量调整为12份,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4

对比例4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谷胱甘肽,将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的用量调整为12份,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5

对比例5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小球藻提取物,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6

对比例6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左旋乳酸,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7

对比例7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烟酸肌醇,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8

对比例8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积雪草苷,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9

对比例9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羟乙基脲,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对比例10

对比例10提供一种促烧烫伤创面愈合的敷料,和实施例1的区别为:省去羟乙基脲,将积雪草苷的用量调整为1.8份,其余均和实施例1相同。

选取SD大鼠11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1组,于实验前24h用脱毛剂(10%硫化钠)脱去大鼠背部的毛,脱毛面积约20cm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中大鼠创面愈合速度高于对比例1至10。其中对比例1至4中分别省去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谷胱甘肽中的一种成分,或者在省去其中一种成分后调整剩余成分的用量,由表1可知,组分调整后的敷料对创面的愈合能力下降,在用药第7d和第14d时愈合面积远远小于实施例1,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液体敷料中咖啡酸-4-3-羟丙基吗啉酯有助于提高创面的修复能力,谷胱甘肽有助于机体保持正常的免疫能力,两种成分协同作用促进烧烫伤创面快速愈合。

对比例5至7中分别省去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烟酸肌醇中的一种,结痂愈合面积和实施例1相比也有一定的下降,这是因为小球藻提取物、左旋乳酸可以调控创面处胶原蛋白的合成,有助于创面愈合,烟酸肌醇有助于降低创面处血管的通透性异常,缓解烧烫伤创面处的水肿,也能起到促进创面结痂愈合的作用。

对比例8至10中分别省去积雪草苷和羟乙基脲中的一种,或者在省去羟乙基脲后调整积雪草苷的用量,得到的敷料用于大鼠背部的创面后,均起到一定程度的促愈合作用,但是和实施例1相比,结痂愈合面积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因为本发明的敷料通过添加积雪草苷和羟乙基脲,降低制备的液体敷料对烧烫伤创面的刺激,同时避免敷料和创面粘连,有助于创面快速愈合。

取实施例1和对比例7中用药14d的大鼠各4只,麻醉后处死,分别取创面区的皮肤,称取皮肤的湿重和干重,计算创面含水量:创面含水量=皮肤湿重-皮肤干重,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可知实施例1中的创面含水量低于对比例7,说明本发明敷料中的烟酸肌醇有助于降低创面处血管的通透性异常,缓解烧烫伤创面处的水肿。

将实施例1剩余大鼠和各对比例大鼠连续给药至创面愈合,取实施例1中6只大鼠、对比例5至6中的6只大鼠分别计算各组的瘢痕增生指数,计算公式如下:瘢痕增生指数=瘢痕突起最高点至皮下肌肉组织的垂直高度/瘢痕周围正常皮肤表面至皮下肌肉组织的垂直高度。

取创面处的瘢痕皮肤组织块置于10%甲醛溶液中固定24h,经脱水,包埋制成石蜡切片,采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在光学显微镜下测量瘢痕突起最高点至皮下肌肉组织的垂直高度,瘢痕周围正常皮肤表面至皮下肌肉组织的垂直高度,计算瘢痕增生指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由表3可知实施例1的瘢痕增生指数要低于对比例5和对比例6,说明本发明的敷料中添加小球藻提取物和左旋乳酸,通过调控创面处胶原蛋白的合成,避免创面痊愈处形成严重的瘢痕,有效降低瘢痕增生指数,提高创面痊愈后皮肤的平整度。

综上,本发明提供的液体敷料通过成分间的协同作用,避免敷料和创面粘连,缓解创面水肿,同时避免创面处形成严重瘢痕,影响皮肤的美观,有效提高创面的愈合速度,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