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及方法

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及方法

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及方法,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该辅助装配设备包括:合装举升托盘,其用于托举待装配组件,待装配组件包括后桥总成以及一端已完成配接的潘哈德杆;用于检测潘哈德杆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用于对潘哈德杆进行压装操作的自动压装装置;控制设备,其用于获取高度检测装置监测获得的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结合需要与潘哈德杆完成配接的待装配车身的车身型号信息,向合装举升托盘发送高度调整指令,向自动压装装置发送压装控制指令。本申请利用高度检测装置对潘哈德杆进行定位,通过自动压装装置进行自动化按压工作,操作简单,便利性较高,为车辆生产提供保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3556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2011105480.X

  • 申请日2020-10-15

  • 分类号B23P19/02(20060101);B23P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42225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江能

  • 地址 430056 湖北省武汉市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道特1号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52:3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随着对乘坐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潘哈德杆结构的应用也日趋普遍,潘哈德连杆一端固定在后桥,另一端固定在车身,且安装点均为精定位,因此装配工艺相比传统稳定杆难度更大,潘哈德杆与车身连接点位置随后桥升降而变化,后桥连同潘哈德杆举升时,后桥绕纵臂支架中心轴转动,潘哈德杆随之转动,连杆转动过程中易与车身支架U型槽侧面干涉,导致潘哈德杆无法正确对孔装配,且潘哈德杆装配工艺复杂,影响整车正常生产流程。

传统的装配工艺多为人工操作,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且容易对部件造成损伤,可靠性较差。

因此,为满足当前生产需求,提供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技术。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及方法,利用高度检测装置对潘哈德杆进行定位,通过自动压装装置进行自动化按压工作,操作简单,便利性较高,为车辆生产提供保障。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所述辅助装配设备包括:

合装举升托盘,其用于托举待装配组件,所述待装配组件包括后桥总成以及一端已完成配接的潘哈德杆;

用于检测所述潘哈德杆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

用于对所述潘哈德杆进行压装操作的自动压装装置;

控制设备,其用于获取所述高度检测装置监测获得的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结合需要与所述潘哈德杆完成配接的待装配车身的车身型号信息,向所述合装举升托盘发送高度调整指令,向所述自动压装装置发送压装控制指令;其中,

所述待装配车身位于后桥总成的上方,

所述合装举升托盘响应所述高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待装配组件的高度;

所述自动压装装置响应所述压装控制指令进行压装操作。

具体的,所述待装配车身上设有一用于与所述潘哈德杆自由端配接的车身安装槽;

所述潘哈德杆的自由端设有连杆安装孔,所述连杆安装孔的轮廓两侧均同轴设置有铰接凸耳结构;

所述自动压装装置响应所述压装控制指令进行压装操作时,将所述潘哈德杆的自由端压装入所述车身安装槽内,将所述连杆安装孔与所述车身安装槽内部配接。

具体的,所述自动压装装置包括:

设置在所述合装举升托盘顶面的固定基座;

设置在所述固定基座顶面的伺服电机;

设置在所述伺服电机顶端的支撑臂;

与所述支撑臂顶端连接的压装支撑块,所述压装支撑块的顶面设有与所述潘哈德杆的外径匹配的压装凹槽;其中,

所述伺服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支撑臂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装配设备还包括:

用于嵌入所述车身安装槽内部的导向对中机构;

所述导向对中机构的一组对称侧壁均设置一导向缺口;其中,

所述导向缺口用于当所述潘哈德杆的连杆安装孔压入所述导向对中机构内时,引导所述潘哈德杆的所述铰接凸耳结构与所述车身安装槽内部配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对中机构的侧壁通过卡固结构与所述车身安装槽侧边内壁配接;

所述导向对中机构的顶端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车身安装槽顶部内壁配接。

进一步的,所述待装配车身上包括预设的车型代码,所述辅助装配设备还包括扫码装置;

所述扫码装置用于扫描所述车型代码,获得所述待装配车身的所述车身型号信息,并转发至控制设备。

优选的,所述控制设备内配置一高度调整数据库,所述高度调整数据库内部存储多个所述车身型号信息,各所述车身型号信息对应一托举目标高度、压装目标行程以及压装压力;

所述控制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身型号信息对应的所述托举目标高度以及所述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生成所述高度调整指令;

所述控制设备还用于根据所述车身型号信息对应的所述压装目标行程以及所述压装压力,生成所述压装控制指令。

优选的,所述高度检测装置位于所述合装举升托盘顶面的一侧且靠近所述潘哈德杆。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方法,其基于第一方面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所述辅助装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合装举升托盘托举待装配组件,所述待装配组件包括后桥总成以及一端已完成配接的潘哈德杆,需要与所述潘哈德杆完成配接的待装配车身上设有一用于与所述潘哈德杆自由端配接的车身安装槽;

利用设在所述合装举升托盘顶面的高度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潘哈德杆的高度;

控制设备根据所述高度检测装置监测获得的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结合所述待装配车身的车身型号信息,向所述合装举升托盘发送高度调整指令,向自动压装装置发送压装控制指令;

所述合装举升托盘响应所述高度调整指令,调整所述待装配组件的高度;

所述自动压装装置响应所述压装控制指令,对所述潘哈德杆进行压装工作,将所述潘哈德杆的自由端压装入所述车身安装槽内,将所述潘哈德杆的自由端的连杆安装孔与所述车身安装槽内一组对称内壁设置的铰接凸耳结构配接。

进一步的,所述利用合装举升托盘托举待装配组件之前,所述辅助装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预设的导向对中机构嵌入所述车身安装槽内部;其中,

所述导向对中机构的一组对称侧壁均设置一导向缺口;

所述导向缺口用于当所述潘哈德杆的连杆安装孔压入所述导向对中机构内时,引导所述潘哈德杆的所述铰接凸耳结构与所述车身安装槽内部配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申请利用高度检测装置对潘哈德杆进行定位,通过自动压装装置进行自动化按压工作,操作简单,便利性较高,为车辆生产提供保障。

2、本申请利用车身型号信息为依据,对压装进程和压装起始高度进行调整,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3、本申请导向对中机构对压装工作进行辅助,提高压装准确度,保障压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的高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的自动压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的导向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的车身安装槽与导向对中机构的配接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的潘哈德杆、车身安装槽以及导向对中机构的配接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中标记:

1、合装举升托盘;2、高度检测装置;20、激光检测头;21、激光变位感应器;22、固定支座;3、自动压装装置;30、固定基座;31、伺服电机;32、支撑臂;33、压装支撑块;34、压装凹槽;4、控制设备;5、导向对中机构;50、导向缺口;6、扫码装置;7、后桥总成;8、潘哈德杆;80、连杆安装孔;81、铰接凸耳结构;9、待装配车身;90、车身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及方法,利用高度检测装置对潘哈德杆进行定位,通过自动压装装置进行自动化按压工作,操作简单,便利性较高,为车辆生产提供保障。

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申请的总体思路如下:

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及方法,该辅助装配设备包括:

合装举升托盘1,其用于托举待装配组件,待装配组件包括后桥总成7以及一端已完成配接的潘哈德杆8;

用于检测潘哈德杆8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2;

用于对潘哈德杆8进行压装操作的自动压装装置3;

控制设备4,其用于获取高度检测装置2监测获得的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结合需要与潘哈德杆8完成配接的待装配车身9的车身型号信息,向合装举升托盘1发送高度调整指令,向自动压装装置3发送压装控制指令;其中,

待装配车身9位于后桥总成7的上方,

合装举升托盘1响应高度调整指令,调整待装配组件的高度;

自动压装装置3响应压装控制指令进行压装操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该辅助装配设备包括:

合装举升托盘1,其用于托举待装配组件,待装配组件包括后桥总成7以及一端已完成配接的潘哈德杆8;

用于检测潘哈德杆8高度的高度检测装置2;

用于对潘哈德杆8进行压装操作的自动压装装置3;

控制设备4,其用于获取高度检测装置2监测获得的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结合需要与潘哈德杆8完成配接的待装配车身9的车身型号信息,向合装举升托盘1发送高度调整指令,向自动压装装置3发送压装控制指令;其中,

待装配车身9位于后桥总成7的上方,

合装举升托盘1响应高度调整指令,调整待装配组件的高度;

自动压装装置3响应压装控制指令进行压装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高度检测装置对潘哈德杆进行定位,通过自动压装装置进行自动化按压工作,操作简单,便利性较高,为车辆生产提供保障。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设备4可以是计算机或其他具有数据传输、数据计算以及指令传输的电子设备;

待装配车身9上设有一用于与潘哈德杆8自由端配接的车身安装槽90;

潘哈德杆8的自由端设有连杆安装孔80,连杆安装孔80的轮廓两侧均同轴设置有铰接凸耳结构81;

自动压装装置3响应压装控制指令进行压装操作时,将潘哈德杆8的自由端压装入车身安装槽90内,将连杆安装孔80与车身安装槽90内部配接;

待装配车身9通过外部设备架设在合装举升托盘1上方,具体位于待装配组件的上方,且车身安装槽90位于潘哈德杆8的正上方,便于进行压装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中,待装配车身9上包括预设的车型代码,辅助装配设备还包括扫码装置6;

扫码装置6用于扫描车型代码,获得待装配车身9的车身型号信息,并转发至控制设备4。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辅助装配设备包括合装举升托盘1、高度检测装置2、自动压装装置3、控制设备4以及扫码装置6;

该辅助装配设备用于针对不同车型的潘哈德杆,保证潘哈德杆及配接的后桥准确上升到理论高度,此时潘哈德杆与车身支架为平行状态,将潘哈德杆自动压装到车身,将潘哈德杆与车身安装孔对中,并能实时监控调整压装精度质量;

扫码装置6能够读取待装配车身9上的预设的车型代码并将获得的车身型号信息反馈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存储不同车型的潘哈德杆装配数据,包括车身型号信息、潘哈德杆压装力、潘哈德杆压装行程、托盘与车身基准距离、压装基准高度等,如下方表1。

表1指令说明表

具体的,高度检测装置2包含激光检测头20、激光变位感应器21以及固定支座22,安装在合装举升托盘1上,与自动压装装置3相对固定,共同随合装举升托盘1一起在竖直方向上,高度检测装置2可检测及监控合装举升托盘1和待装配车身9的距离值,据此识别潘哈德杆高度信息,并将潘哈德杆高度信息发送给控制设备4,控制设备4根据预先设定的距离值进行比较,完成数字量与模拟量的转换,根据数据比较结果下达高度调整指令合装举升托盘1响应高度调整指令,调整待装配组件的高度,从而保证托盘与后桥距离的准确性、一致性。当潘哈德杆到达符合要求的高度时,控制设备4根将压装力及压装行程信息通过压装控制指令下达给自动压装装置3。

具体的,自动压装装置3包括:

设置在合装举升托盘1顶面的固定基座30;

设置在固定基座30顶面的伺服电机31;

设置在伺服电机31顶端的支撑臂32;

与支撑臂32顶端连接的压装支撑块33,压装支撑块33的顶面设有与潘哈德杆8的外径匹配的压装凹槽34;其中,

伺服电机31用于带动支撑臂32在竖直方向上往复运动;

压装支撑块33具体可以是U型聚氨酯支撑块,自动压装装置3的行程范围0~400mm,精度±1mm,压装力范围:0~800Nm,精度±2Nm;

自动压装装置3根据压装控制指令驱动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带动支撑臂32及压装支撑块33压装潘哈德杆到车身支架中;

此时,高度检测装置2联动检测潘哈德杆压装高度变化,控制设备4与压装高度基准值对比,控制设备4计算偏差值并下发调整指令到伺服电机31,伺服电机31压装达到指定的压装高度合格范围后,控制设备4判定装配合格,操作工按下放行按钮,合装举升托盘1及自动压装装置3复位。

优选的,支撑臂32倾斜设置,由合装举升托盘1的侧边向合装举升托盘1的中部延伸。

进一步的,辅助装配设备还包括:

用于嵌入车身安装槽90内部的导向对中机构5;

导向对中机构5的一组对称侧壁均设置一导向缺口50;其中,

导向缺口50用于当潘哈德杆8的连杆安装孔80压入导向对中机构5内时,引导潘哈德杆8的铰接凸耳结构81与车身安装槽90内部配接。

潘哈德杆8与车身安装槽90向随连杆转动的角度变化而变化,量产中易出现错孔;

通过利用车身安装槽90的铰接凸耳结构81变形来适配,增加一导向对中机构5,采用PP-TD20材料,安装部位采用DC01金属材质,该材质强度可确保导向对中机构5受到潘哈德杆8挤压力时,导向对中机构5不变形或移位;

导向对中机构5内的导向缺口50含V型槽设计,V型槽中心孔位与车身安装槽90一致,将潘哈德杆8压入车身安装槽90中时,由于车身及潘哈德杆位置偏差,连杆安装孔80处的铰接凸耳结构81会受到导向缺口50单边挤压力,随着潘哈德杆8受到压装力不断加大,铰接凸耳结构81将沿着导向缺口50的V型槽边沿导入到V型槽中部,使连杆安装孔80与车身安装槽90向对中。

优选的,导向对中机构5的侧壁通过卡固结构与车身安装槽90侧边内壁配接;

导向对中机构5的顶端通过固定螺栓与车身安装槽90顶部内壁配接;

确保导向机构在车身上的精准定位。

进一步的,控制设备4内配置一高度调整数据库,高度调整数据库内部存储多个车身型号信息,各车身型号信息对应一托举目标高度以及压装目标行程;

控制设备4还用于根据车身型号信息对应的托举目标高度以及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生成高度调整指令;

控制设备4还用于根据车身型号信息对应的压装目标行程,生成压装控制指令。

优选的,高度检测装置2位于合装举升托盘1顶面的一侧且靠近潘哈德杆8。

实施例二

参见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潘哈德杆辅助装配方法,其基于实施例一种的潘哈德杆辅助装配设备,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利用合装举升托盘1托举待装配组件,待装配组件包括后桥总成7以及一端已完成配接的潘哈德杆8,需要与潘哈德杆8完成配接的待装配车身9上设有一用于与潘哈德杆8自由端配接的车身安装槽90;

S2、利用设在合装举升托盘1顶面的高度检测装置2检测潘哈德杆8的高度;

S3、控制设备4根据高度检测装置2监测获得的潘哈德杆高度信息,结合待装配车身9的车身型号信息,向合装举升托盘1发送高度调整指令,向自动压装装置3发送压装控制指令;

S4、合装举升托盘1响应高度调整指令,调整待装配组件的高度;

S5、自动压装装置3响应压装控制指令,对潘哈德杆8进行压装工作,将潘哈德杆8的自由端压装入车身安装槽90内,将潘哈德杆8的自由端的连杆安装孔80与车身安装槽90内一组对称内壁设置的铰接凸耳结构81配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高度检测装置对潘哈德杆进行定位,通过自动压装装置进行自动化按压工作,操作简单,便利性较高,为车辆生产提供保障。

进一步的,利用合装举升托盘1托举待装配组件之前,该辅助装配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将预设的导向对中机构5嵌入车身安装槽90内部;其中,

导向对中机构5的一组对称侧壁均设置一导向缺口50;

导向缺口50用于当潘哈德杆8的连杆安装孔80压入导向对中机构5内时,引导潘哈德杆8的铰接凸耳结构81与车身安装槽90内部配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