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包括车体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前后侧壁转动安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支撑轴上前后位置对称固设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外侧转动安装有转动板,前侧的所述摆动板内固设有驱动所述转动板转动的驱动器,所述摆动板之间转动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左侧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与所述转动板铰接;通过观看显示屏上的画面来调节身长程度,使得检测精准,在机器行走过程中对前方为检测到的进行预先清理,使得检测精准,大大减少误差,减少维护麻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1228432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21-01-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余娅君;

    申请/专利号CN202011254736.3

  • 发明设计人 余娅君;

    申请日2020-11-11

  • 分类号G01B21/32(20060101);E01H8/10(20060101);B61K9/08(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25300 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东风路与老口泰路交汇处泰州茂业锦园

  • 入库时间 2023-06-19 09:44:49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城市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具有节能、省地、运量大、全天候、无污染(或少污染)又安全等特点,属绿色环保交通体系,特别适应于大中城市,城市轨道交通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单轨系统、有轨电车、磁浮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地铁系统时其中发展较好的一项,地铁需要进行定期的检测,传统的检测设备有以下缺点:

1.没有一种机器可以同时检测隧道表面形变和铁轨形变程度;

2.在检测出不合格后不能实时进行数据传输,并且没有一个标识作为维修的完成标志,会给后续工作带来不便;

3.隧道直径会有不同的差异,不能辨别差异,使得检测误差大,导致维护错误,反而造成更大程度的形变;

4.再有铁轨的地方不能预先对铁轨进行清洁,使得检测结果误差过大,造成线路不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包括车体,所述车体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开口槽,所述开口槽内前后侧壁转动安装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上固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支撑轴上前后位置对称固设有摆动板,所述摆动板外侧转动安装有转动板,前侧的所述摆动板内固设有驱动所述转动板转动的驱动器,所述摆动板之间转动安装有机械臂,所述机械臂左侧铰接有铰接杆,所述铰接杆与所述转动板铰接,所述转动板通过所述铰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机械臂内设有开口向右的推动槽,所述推动槽左侧壁固设有推动器,所述推动槽前后侧壁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延伸出所述推动槽右侧并固设有检测仪,所述车体内设有前后位置对称且开口向下和向外四个的行走腔,前侧的所述两个行走腔之间转动安装有行走轴,所述行走轴延伸至所述行走腔内并固设有行走轮,所述行走轮内环形设有六个向内凹进的,感应槽,所述感应槽靠近两边的侧壁上固设有感应器,所述感应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和所述感应槽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向内延伸至行走腔内并转动安装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上转动安装有压力轮,所述开口槽下方设有能够使所述摆动板摆动的往复元件,所述车体内设有为所述往复元件和所述行走轮提供动力的驱动元件,所述车体内设有用于警示的摆放元件,前侧地所述行走腔前方设有两组形状结构特征完全相同用力清理地清理元件。

可选地,所述往复元件包括位于所述开口槽下方的驱动腔,所述驱动腔内上下壁之间滑动安装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内设有啮合槽,所述啮合槽内转动安装有电机轴,所述啮合槽上下壁上位置对称固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电机轴上固设有能够和所述第一齿条脱离啮合的扇形齿轮,所述驱动腔内上下壁固设有限位板,所述衔接块右侧固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板与所述限位板滑动配合的第二齿条,所述驱动腔前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第一齿轮,所述固定轴上固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二皮带轮和所述第一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元件包括位于所述驱动腔后方的电机腔,所述电机腔内后侧壁上固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轴向后延伸至所述电机腔内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电机轴位于所述电机腔内固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电机腔底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轴,所述齿轮轴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电机腔下方设有传动腔,所述齿轮轴向下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并固设有第三锥齿轮,后侧的所述行走轴贯穿所述传动腔,后侧的所述行走轴在所述传动腔内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啮合第四锥齿轮,所述传动腔右侧设有传动槽,所述行走轴贯穿所述传动槽,所述行走轴在所述传动槽内固设有链轮,所述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

可选地,所述摆放元件包括位于所述开口槽左侧的放置腔,所述放置腔上方设有能够打开的开合门,所述放置腔有侧壁上上下位置对称连通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滑动安装有弹簧柱,所述弹簧柱向左延伸至所述放置腔内并固定在与所述放置腔底壁滑动配合的压力板上,所述压力板和所述放置腔右侧壁之间通过缠绕在所述弹簧柱上的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所述放置腔底壁左侧设有能够打开的收起板,所述放置腔内摆放有能够从所述收起板处掉落的警示牌,所述放置腔下方设有固设于所述车体内的摆放臂。

可选地,所述清理元件包括位于前侧的所述行走腔前方的马达腔,所述马达腔内顶壁固设有马达,所述马达腔底壁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马达连接的马达轴,所述马达轴上固设有第三皮带轮,所述马达腔底壁上还转动安装有衔接轴,所述衔接轴上固设有第四皮带轮,所述第四皮带轮和所述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连接,所述马达腔下方设有清理槽,所述马达轴向下延伸至所述清理槽内并贯穿固定在所述清理槽左右侧壁上的吸附网,所述马达轴下侧面固设有扇叶,所述清理槽下侧连通有开口向下的清洁腔,所述清洁腔顶壁转动安装有齿盘,所述齿盘中部设有贯穿且连通所述清理槽的贯穿槽,所述贯穿槽侧壁上固环设有四个清扫刷,所述衔接轴向下延伸至所述清洁腔内并固设有与所述齿盘啮合的第二齿轮。

可选地,所述车体前侧面固设有控制所述推动器的控制器,所述车体前侧面固设有能够观看所述检测仪传输画面是否清晰的显示器。

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开合门放入警示牌,使压力板压缩第二弹簧,启动驱动器,带动转动板向下转动,使得铰接杆带动机械臂绕摆动板上部转动,调节控制器,使得推动器推动滑动柱伸出,然后观看显示器是否为清晰画面,确保检测精准;

第二步,启动电机,电机轴带动扇形齿轮转动,使得扇形齿轮啮合上侧第一齿条,使得衔接块向右移动,第二齿条在限位板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使得固定轴开始转动,然后第二皮带轮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使得支撑轴带动摆动板转动,当扇形齿轮啮合下侧第一齿条,使得支撑轴带动摆动板反转摆动,因此,形成往复式检测;

第三步,因为电机轴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使得齿轮轴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然后第四锥齿轮带动行走轴转动,通过传动槽带动链轮转动,使得车体开始前进,同时打开马达,马达轴带动扇叶转动形成风力,吸收轨道上的异物,保持检测精准度,因为马达轴转动,第三皮带轮通过第二皮带带动第四皮带轮转动,使得衔接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齿盘带动清扫刷开始清扫,压力轮接触铁轨时,滑动块压缩第一弹簧,当滑动块触碰到感应器时,为不合格现象;

第四步,当出现铁轨检测不合格和隧道表面形变不合格后,机器停止,记录此时坐标地点,云传输后,控制收起板开启,警示牌从收起板处掉落,此时第二弹簧被弹簧柱拉住,当收起板闭合时,第二弹簧被释放推动下一个警示牌就位,警示牌掉落在摆放臂上,通过摆放臂放置在坐标处,使得维修人员修复后取走代表修复完成,没取走则代表为开始进行修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检测隧道表面同时对和铁轨形变程度进行检测,使得工时大大缩短;

2.通过云端数据传输,使得定位精准,并且放油明显标识,作为维护是否完成的通知信号;

3.通过观看显示屏上的画面来调节身长程度,使得检测精准;

4.在机器行走过程中对前方为检测到的进行预先清理,使得检测精准,大大减少误差,减少维护麻烦。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B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驱动腔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5,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包括车体10,所述车体10内设有开口向上的开口槽11,所述开口槽11内前后侧壁转动安装有支撑轴39,所述支撑轴39上固设有第一皮带轮41,所述支撑轴39上前后位置对称固设有摆动板18,所述摆动板18外侧转动安装有转动板12,前侧的所述摆动板18内固设有驱动所述转动板12转动的驱动器77,所述摆动板18之间转动安装有机械臂13,所述机械臂13左侧铰接有铰接杆45,所述铰接杆45与所述转动板12铰接,所述转动板12通过所述铰接杆45固定连接,所述机械臂13内设有开口向右的推动槽15,所述推动槽15左侧壁固设有推动器14,所述推动槽15前后侧壁上滑动安装有滑动柱16,所述滑动柱16延伸出所述推动槽15右侧并固设有检测仪17,所述车体10内设有前后位置对称且开口向下和向外四个的行走腔22,前侧的所述两个行走腔22之间转动安装有行走轴28,所述行走轴28延伸至所述行走腔22内并固设有行走轮57,所述行走轮57内环形设有六个向内凹进的,感应槽78,所述感应槽78靠近两边的侧壁上固设有感应器23,所述感应槽78内滑动安装有滑动块25,所述滑动块25和所述感应槽78之间通过第一弹簧24固定连接,所述滑动块25向内延伸至行走腔22内并转动安装有转动柱26,所述转动柱26上转动安装有压力轮27,所述开口槽11下方设有能够使所述摆动板18摆动的往复元件101,所述车体10内设有为所述往复元件101和所述行走轮57提供动力的驱动元件102,所述车体10内设有用于警示的摆放元件103,前侧地所述行走腔22前方设有两组形状结构特征完全相同用力清理地清理元件104。

优选地,所述往复元件101包括位于所述开口槽11下方的驱动腔19,所述驱动腔19内上下壁之间滑动安装有衔接块50,所述衔接块50内设有啮合槽59,所述啮合槽59内转动安装有电机轴49,所述啮合槽59上下壁上位置对称固设有第一齿条72,所述电机轴49上固设有能够和所述第一齿条72脱离啮合的扇形齿轮51,所述驱动腔19内上下壁固设有限位板76,所述衔接块50右侧固设有贯穿所述限位板76与所述限位板76滑动配合的第二齿条73,所述驱动腔19前侧壁上转动安装有固定轴74,所述固定轴74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二齿条73啮合第一齿轮75,所述固定轴74上固设有第二皮带轮46,所述第二皮带轮46和所述第一皮带轮41通过第一皮带40连接,通过第二皮带轮46带动第一皮带轮41转动,使得摆动板18摆动。

优选地,所述驱动元件102包括位于所述驱动腔19后方的电机腔47,所述电机腔47内后侧壁上固设有电机56,所述电机轴49向后延伸至所述电机腔47内与所述电机56连接,所述电机轴49位于所述电机腔47内固设有第一锥齿轮48,所述电机腔47底壁上转动安装有齿轮轴54,所述齿轮轴54上固设有与所述第一锥齿轮48啮合的第二锥齿轮55,所述电机腔47下方设有传动腔29,所述齿轮轴54向下延伸至所述传动腔29内并固设有第三锥齿轮53,后侧的所述行走轴28贯穿所述传动腔29,后侧的所述行走轴28在所述传动腔29内固设有与所述第三锥齿轮53啮合第四锥齿轮52,所述传动腔29右侧设有传动槽43,所述行走轴28贯穿所述传动槽43,所述行走轴28在所述传动槽43内固设有链轮42,所述链轮42之间通过链条44连接,启动电机56使得机器运行。

优选地,所述摆放元件103包括位于所述开口槽11左侧的放置腔35,所述放置腔35上方设有能够打开的开合门34,所述放置腔35有侧壁上上下位置对称连通有连接槽38,所述连接槽38内滑动安装有弹簧柱37,所述弹簧柱37向左延伸至所述放置腔35内并固定在与所述放置腔35底壁滑动配合的压力板33上,所述压力板33和所述放置腔35右侧壁之间通过缠绕在所述弹簧柱37上的第二弹簧36固定连接,所述放置腔35底壁左侧设有能够打开的收起板31,所述放置腔35内摆放有能够从所述收起板31处掉落的警示牌32,所述放置腔35下方设有固设于所述车体10内的摆放臂30。

优选地,所述清理元件104包括位于前侧的所述行走腔22前方的马达腔60,所述马达腔60内顶壁固设有马达62,所述马达腔60底壁上转动安装有与所述马达62连接的马达轴64,所述马达轴64上固设有第三皮带轮63,所述马达腔60底壁上还转动安装有衔接轴71,所述衔接轴71上固设有第四皮带轮79,所述第四皮带轮79和所述第三皮带轮63通过第二皮带61连接,所述马达腔60下方设有清理槽58,所述马达轴64向下延伸至所述清理槽58内并贯穿固定在所述清理槽58左右侧壁上的吸附网65,所述马达轴64下侧面固设有扇叶66,所述清理槽58下侧连通有开口向下的清洁腔80,所述清洁腔80顶壁转动安装有齿盘69,所述齿盘69中部设有贯穿且连通所述清理槽58的贯穿槽68,所述贯穿槽68侧壁上固环设有四个清扫刷67,所述衔接轴71向下延伸至所述清洁腔80内并固设有与所述齿盘69啮合的第二齿轮70。

优选地,所述车体10前侧面固设有控制所述推动器14的控制器20,所述车体10前侧面固设有能够观看所述检测仪17传输画面是否清晰的显示器21。

一种基于数据信息控制和传输的轨道检测仪的使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打开开合门34放入警示牌32,使压力板33压缩第二弹簧36,启动驱动器77,带动转动板12向下转动,使得铰接杆45带动机械臂13绕摆动板18上部转动,调节控制器20,使得推动器14推动滑动柱16伸出,然后观看显示器21是否为清晰画面,确保检测精准;

第二步,启动电机56,电机轴49带动扇形齿轮51转动,使得扇形齿轮51啮合上侧第一齿条72,使得衔接块50向右移动,第二齿条73在限位板76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齿轮75转动,使得固定轴74开始转动,然后第二皮带轮46通过第一皮带40带动第一皮带轮41转动,使得支撑轴39带动摆动板18转动,当扇形齿轮51啮合下侧第一齿条72,使得支撑轴39带动摆动板18反转摆动,因此,形成往复式检测;

第三步,因为电机轴49转动,第一锥齿轮48带动第二锥齿轮55转动,使得齿轮轴54带动第三锥齿轮53转动,然后第四锥齿轮52带动行走轴28转动,通过传动槽43带动链轮42转动,使得车体10开始前进,同时打开马达62,马达轴64带动扇叶66转动形成风力,吸收轨道上的异物,保持检测精准度,因为马达轴64转动,第三皮带轮63通过第二皮带61带动第四皮带轮79转动,使得衔接轴71带动第二齿轮70转动,齿盘69带动清扫刷67开始清扫,压力轮27接触铁轨时,滑动块25压缩第一弹簧24,当滑动块25触碰到感应器23时,为不合格现象;

第四步,当出现铁轨检测不合格和隧道表面形变不合格后,机器停止,记录此时坐标地点,云传输后,控制收起板31开启,警示牌32从收起板31处掉落,此时第二弹簧36被弹簧柱37拉住,当收起板31闭合时,第二弹簧36被释放推动下一个警示牌32就位,警示牌32掉落在摆放臂30上,通过摆放臂30放置在坐标处,使得维修人员修复后取走代表修复完成,没取走则代表为开始进行修复。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